西夏興起後,在宋夏交界的邊境之地,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麵對西夏強大的大兵團作戰策略以及自身馬匹資源匱乏的困境,戍邊的將士,慢慢地琢磨出了一個寨堡打法。
這打法,講穿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依托這關隘要道,每隔一段距離就修上些易守難攻的碉堡,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網一般。裏麵再放上數十或者數百名兵士,戰時打打仗,平時屯屯田,屯田作戰兩不誤。
可就是這個法子,派上了大用場。不光是成了西夏騎兵奔跑時的絆馬索,還如一根粗魯的棍子堵到了西夏的嗓子眼。
試想一下,西夏黑壓壓的騎兵一鼓作氣地衝進宋境,還沒跑上幾步,就看見前麵一片密密麻麻的烏龜殼,不得不緊急勒住韁繩。
打吧,自己這夥人都得下馬,騎兵當做步卒使,硬著頭皮去攻城。可這守城,卻是宋軍最擅長的東西,而且,堡寨裏還保不準有床弩之類的大殺器,純粹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拿手下健兒的命去填。關鍵是,還不一定打得下。
不打吧,這些烏龜殼子卻又如鯁在喉般橫亙在進入宋境的必經之路。繞也不好繞,即使是繞過去了,萬一前頭受了挫,豈不是被宋軍弄成個關門打狗?
麵對宋軍築起的這些烏龜殼子,西夏那邊是恨得直咬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硬著頭皮試著攻了幾回,結果除了丟盔棄甲狼狽逃竄之外,更糟糕的是,隨著自己往後退,宋軍還把堡寨往自己這邊擠,硬生生地被宋人占了不少土地。
等這打法報到汴梁城以後,朝堂上的大佬們都樂了,正愁著不知怎麽戍邊呢,這東西好啊,得大力推廣。
於是,坐在位置上的趙家人大手一揮,“詔,將來再討西賊,自徑原、環慶擇便路趨靈州,當於兵行之道兩旁,築城堡約十五處,置守具,積糧草。”
在徑原路的渭州,有著一處叫蒿店的關隘。因為地處戰略要地,修在這裏的堡寨還得到了提質升級。不光是設立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巡檢司,堡寨的規模,也比其他的地方大得多,幾乎可以媲美一座小城。
至於駐紮在這裏的兵士,也不是一般的邊軍,而是禁軍。
慶曆年間,西夏軍隊突然叩邊,告警地狼煙一股接一股的升起,一路蔓延至京城。坐在汴京的趙家子弟反應也很迅速,一張從宮裏傳出的作戰輿圖,很快就傳到了基層將領的手中。
且說這蒿店巡檢司的張殿直,接到上頭指令後,當機立斷率領麾下一部分精兵強將,風馳電掣般駛出軍寨,準備內外夾擊,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剿滅這支來犯之敵。
根據上頭的命令,蒿店巡檢司的張殿直帶領部分士兵,疾馳出軍寨,一舉殲滅這支入境的敵軍。
然而,正如那句古話所說:“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戰場上的事,情況往往變幻莫測,毫無定勢和規律可言。來自宮中的作戰輿圖,這時就有些尷尬起來。
不理它,即便是勝了,總結的時候弄不好也會有個抗旨不遵的大罪。理它,卻有可能是羊入虎口讓自己的兵士白白送命。
領兵在外的將領,沒有了臨機應變決斷的權力,這場抵禦和圍剿敵軍的戰鬥就變得有些詭異起來。
在很多關鍵時候,明明已經穩操勝券,完全有能力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或者順勢展開追擊行動,給予敵人致命性的打擊。卻因受限於既定方略,隻能束手束腳、猶豫不決,甚至眼睜睜地放走敵人,任其逃脫生天。有時候,還被緩過氣來的敵軍抓住機會反咬一口。
那位受命在外領軍尋覓戰機以擊敗敵軍的張殿直,在這場激烈的抵禦和圍剿戰役中,眼睛都憋紅了:蒿店的堡寨慘遭敵軍猛烈攻擊後失守,就連他自己的家人老小也不幸被敵軍擄走了。
然而,最讓人氣憤的是,由於缺乏上方明確的指令,張殿直還隻能無奈地遠遠尾隨在敵軍身後,眼巴巴地望著他們撤退,像是給他們送行一般。
待到敵軍完全撤出宋境,硝煙散盡,戰爭落下帷幕,諸位大佬的工作總結出來以後。可憐的張殿直,還給擼了下來。
原因也很簡單,蒿店給敵軍破了,損失慘重不說,關鍵是還有大量的百姓和糧草讓敵軍給擄走了,駐紮在這裏的,現在還活著且官職最高的,就你張殿直了,不擼你擼誰啊?對上對下總的有個交差的地方吧。
於是,張殿直和他領著的那些禁軍,全部幹上了仆役的夥計,光著膀子夯土,修葺破損的堡寨。那日子,過得張殿直直叫憋屈。
好在這情況持續的時間並不是太長。大半年後的某天下午,張殿直正與其他軍士們一同忙碌地修繕著堡寨,巡檢司來人找到了他。
等到了巡檢司以後,那位新來的巡檢大人正站在門口來回踱步,看見張殿直進來以後,急不跌地帶著張殿直往內堂走。
進入內堂之後,張殿直一眼便望見了一道令他無比熟悉、甚至刻骨銘心的身影——自己被敵軍擄走的妻子。他的目光仿佛被磁石吸引一般,緊緊鎖定在妻子身上,以至於站在妻子身旁那位身著內侍服飾之人,完完全全地被他無視掉了。
張殿直激動萬分地張開雙臂,迎接著徑直飛奔而來的妻子。當兩人相擁在一起時,他心中卻一片茫然,不知究竟該如何去撫慰眼前這個泣不成聲的女子。
就在這時,一陣輕微的咳嗽聲傳入張殿直的耳中。他循聲望去,隻見巡檢大人正滿臉笑容地指著那個身穿內侍服裝的人說道:“張殿直啊,這位乃是宮中派來的天使,官家可是有重要口諭要傳達於你呢。”
“張殿直,這是宮內的天使,官家有口諭給你。”巡檢大人笑嘻嘻的指著那個穿著內侍服飾的人。
張殿直聞言,趕忙收斂心神,恭恭敬敬地朝著天使行了一禮。等聽到天使說官家表揚自己的妻子忠肝義膽拚死南歸,自己也官複原職的消息時,張殿直是滿頭的霧水。直到夫妻倆從巡檢司出來,張殿直才明白是怎麽回事。
原來,堡寨被攻破之後,張氏和蒿店的其他百姓一樣,被敵軍裹挾著往北走。那些敵人揚著鞭子,趕他們就像趕牛羊一樣,要是誰的步子稍微慢了一些,鞭子就會無情的落在頭上。越往北走,離家就越遠,一路上,哭聲是絡繹不絕。
張氏說,不知道是朝廷的大軍追得急了還是其他什麽原因。在路上,聽那些看押他們的敵軍說,這次,他們衝到蒿店時花了十多天時間,但從蒿店撤到他們聚集的地方,隻用了六七天。
因為趕路趕得急,被他們擄走的宋人中,有些年紀大了些,實在走不動,被他們活活打殺了的也有,屍骸也就被隨意地丟棄在路上。
但敵人從蒿店擄走的牛羊,甚至是狗,那些人卻照顧的好好的。想來是他們認為,年長的宋人,還比不上一條狗能給他們帶來實利吧。
到了地人聚齊南下的地方,從蒿店這邊被擄過來的宋人和牛羊牲畜一起,被他們分成了好幾堆,作為財貨分給了這次入宋出錢出力的羌人。
張氏被分到了一個小部落的首領手上,除她外,還有幾個從渭州擄到的宋人,男男女女都有。
對擄來的宋人,敵人看管得很嚴,做的是又苦又累的活計,稍不如意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鞭子。吃的穿的也給的極少,想來也是怕我們會偷偷溜走,或者是反抗。
一開始,也不是沒人想跑。可一天吃了上頓沒下頓,有時候都餓得啃草根吃,哪裏有什麽力氣呢?很快就被他們給抓了回來,當著大家的麵活生生的打死。
在那個小首領家裏,張氏的負責的差事是打水燒火,伺候他的妻妾。但這對張氏來說,也是個粗重的活。
在蒿店的時候,張氏卻沒幹過這玩意兒。雖說蒿店地方不大,但張殿直頭上也頂著官家下發的帽子,即便張氏的生活排不上最上層那種,但日子過得還是不錯,起碼可以“十指不沾陽春水”。
因此,每次她扛著羊皮袋或瓦罐前往水源處打水時,張氏總會停在水源邊,望著南邊的天空嚎啕大哭,哭完之後,才打好水往回走。
她都會將取水的工具放在地上,望著南方的天空,放聲痛哭,盡情釋放內心的痛苦和委屈。然後,才重新拿起工具,裝滿水回到家中。
幸運的是,在蒿店時,張氏在家裏養的那條狗也分到了這個小首領家裏。而且,讓人奇怪的是,那狗到首領家後,跟著羌人學會了打獵牧羊,但隻要放開的繩子,就一直圍著張氏打轉。
張氏燒火做飯,那狗就安靜地趴在火塘邊;她出門取水,隻要羌人沒看見,它也就老老實實地跟在張氏的後麵,猶如一位忠實的保鏢。
而且,每次跟著張氏身後出門之後,隻要沒有人,那狗就會上前咬一下張氏的褲腿,淺淺地叫上幾聲,之後搖著尾巴往前麵走上個十來步。然後再回頭看看張氏,又叫上幾聲。
那情形,似乎在告訴張氏什麽事情一般。一開始,張氏對那狗的舉動並不理解。過了大半年之後,那狗依舊如此。
某次,張氏又扛著瓦罐出去打水,那狗也像往常一樣跟著後麵。也不知道張氏是不是突然福臨心至。還沒走到水源處,張氏就停了下來,哭著對那狗說,“你能帶我歸漢嗎?”
聽到張氏的問話,那狗興奮地汪汪叫了幾聲,然後歡快地搖著尾巴,圍繞著張氏轉圈圈。似乎這隻狗一直在等待這一刻,它高興得手舞足蹈,好像在告訴張氏終於理解了它的意圖。
看著狗手舞足蹈的樣子,張氏也暗自定下心來,“呆在這裏生不如死,不如逃了吧,哪怕被發現然後打死了都比這樣活著要好些。再說,萬一真能逃回家裏呢。”
有了這個想法後,張氏繼續前往水源處打水,這次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心如死灰,而是充滿了希望和勇氣。
在回去的路上,她開始四處張望,尋找可能的逃跑路線。也許是因為內心已經決定逃離,這次肩上的水似乎變得輕鬆了許多。
張氏發現,部落的看守比以前鬆懈了許多。也許是這幾個月沒人再敢嚐試逃跑,或者羌人自認為就算俘虜們逃走了,也能輕易追回,所以他們現在對這些被擄來的宋人幾乎不再關注。
這天夜裏,張氏等部落裏的人都入睡後,悄悄喚醒了那條狗。那狗似乎明白了她的意圖,帶著她繞過看守,徑直向南邊奔去。
每當接近天亮時,它總會尋找草木茂盛的地方,讓她趴下藏匿起來,然後自己爬上高處眺望,仿佛在探路。有時候,它還會捕捉野雞野兔給她吃,以緩解饑餓。就這樣,經過十多天的艱難跋涉,她們終於抵達了宋朝邊境。
一見到巡邏的宋國士兵,張氏就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立刻大聲呼救起來。看著眼前這一人一狗,再看看狼狽不堪、衣衫襤褸的張氏,巡邏的士兵們一開始還以為她是羌人的探子呢。
經過一番細細盤問後,他們得知這位帶著狗南歸的女子竟然是蒿店巡檢司張殿直的妻子!於是,事情很快就一級一級報到了京城。
原本因戰事失利免去官職呆在蒿店的張殿直,也因為妻子的南歸得以起複。夫妻二人重逢後,感情依舊深厚如初。
那條領著張氏回來的狗,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張殿直家中的一員。早晚用餐的時候,在張家,是張殿直一份,張氏一份,狗一份。
後來,這個故事傳到了羌人那裏,那個小部落的頭領為此遭受了不少族人的埋怨和譏諷。
一條狗因為主人的恩情,當主人不幸陷入敵域時,心中惦念著回家的路,而且,還把自己的主人也帶回了家,不得不讓人感慨而稱道。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當今這個看似繁華絢爛的社會之中,居然存在著那麽一部分人。他們雖然擁有著華麗的外表,宛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一般耀眼奪目;可實際上,他們的心靈早已背棄了生養自己的雙親以及哺育成長的祖國母親。
如果將這些人與那條領著張氏南歸的狗拿起來做比較的話,對那條領著張氏安然歸來的狗,是一種莫大的侮辱!
這打法,講穿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依托這關隘要道,每隔一段距離就修上些易守難攻的碉堡,密密麻麻的,像蜘蛛網一般。裏麵再放上數十或者數百名兵士,戰時打打仗,平時屯屯田,屯田作戰兩不誤。
可就是這個法子,派上了大用場。不光是成了西夏騎兵奔跑時的絆馬索,還如一根粗魯的棍子堵到了西夏的嗓子眼。
試想一下,西夏黑壓壓的騎兵一鼓作氣地衝進宋境,還沒跑上幾步,就看見前麵一片密密麻麻的烏龜殼,不得不緊急勒住韁繩。
打吧,自己這夥人都得下馬,騎兵當做步卒使,硬著頭皮去攻城。可這守城,卻是宋軍最擅長的東西,而且,堡寨裏還保不準有床弩之類的大殺器,純粹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拿手下健兒的命去填。關鍵是,還不一定打得下。
不打吧,這些烏龜殼子卻又如鯁在喉般橫亙在進入宋境的必經之路。繞也不好繞,即使是繞過去了,萬一前頭受了挫,豈不是被宋軍弄成個關門打狗?
麵對宋軍築起的這些烏龜殼子,西夏那邊是恨得直咬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硬著頭皮試著攻了幾回,結果除了丟盔棄甲狼狽逃竄之外,更糟糕的是,隨著自己往後退,宋軍還把堡寨往自己這邊擠,硬生生地被宋人占了不少土地。
等這打法報到汴梁城以後,朝堂上的大佬們都樂了,正愁著不知怎麽戍邊呢,這東西好啊,得大力推廣。
於是,坐在位置上的趙家人大手一揮,“詔,將來再討西賊,自徑原、環慶擇便路趨靈州,當於兵行之道兩旁,築城堡約十五處,置守具,積糧草。”
在徑原路的渭州,有著一處叫蒿店的關隘。因為地處戰略要地,修在這裏的堡寨還得到了提質升級。不光是設立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巡檢司,堡寨的規模,也比其他的地方大得多,幾乎可以媲美一座小城。
至於駐紮在這裏的兵士,也不是一般的邊軍,而是禁軍。
慶曆年間,西夏軍隊突然叩邊,告警地狼煙一股接一股的升起,一路蔓延至京城。坐在汴京的趙家子弟反應也很迅速,一張從宮裏傳出的作戰輿圖,很快就傳到了基層將領的手中。
且說這蒿店巡檢司的張殿直,接到上頭指令後,當機立斷率領麾下一部分精兵強將,風馳電掣般駛出軍寨,準備內外夾擊,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剿滅這支來犯之敵。
根據上頭的命令,蒿店巡檢司的張殿直帶領部分士兵,疾馳出軍寨,一舉殲滅這支入境的敵軍。
然而,正如那句古話所說:“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戰場上的事,情況往往變幻莫測,毫無定勢和規律可言。來自宮中的作戰輿圖,這時就有些尷尬起來。
不理它,即便是勝了,總結的時候弄不好也會有個抗旨不遵的大罪。理它,卻有可能是羊入虎口讓自己的兵士白白送命。
領兵在外的將領,沒有了臨機應變決斷的權力,這場抵禦和圍剿敵軍的戰鬥就變得有些詭異起來。
在很多關鍵時候,明明已經穩操勝券,完全有能力取得壓倒性的勝利,或者順勢展開追擊行動,給予敵人致命性的打擊。卻因受限於既定方略,隻能束手束腳、猶豫不決,甚至眼睜睜地放走敵人,任其逃脫生天。有時候,還被緩過氣來的敵軍抓住機會反咬一口。
那位受命在外領軍尋覓戰機以擊敗敵軍的張殿直,在這場激烈的抵禦和圍剿戰役中,眼睛都憋紅了:蒿店的堡寨慘遭敵軍猛烈攻擊後失守,就連他自己的家人老小也不幸被敵軍擄走了。
然而,最讓人氣憤的是,由於缺乏上方明確的指令,張殿直還隻能無奈地遠遠尾隨在敵軍身後,眼巴巴地望著他們撤退,像是給他們送行一般。
待到敵軍完全撤出宋境,硝煙散盡,戰爭落下帷幕,諸位大佬的工作總結出來以後。可憐的張殿直,還給擼了下來。
原因也很簡單,蒿店給敵軍破了,損失慘重不說,關鍵是還有大量的百姓和糧草讓敵軍給擄走了,駐紮在這裏的,現在還活著且官職最高的,就你張殿直了,不擼你擼誰啊?對上對下總的有個交差的地方吧。
於是,張殿直和他領著的那些禁軍,全部幹上了仆役的夥計,光著膀子夯土,修葺破損的堡寨。那日子,過得張殿直直叫憋屈。
好在這情況持續的時間並不是太長。大半年後的某天下午,張殿直正與其他軍士們一同忙碌地修繕著堡寨,巡檢司來人找到了他。
等到了巡檢司以後,那位新來的巡檢大人正站在門口來回踱步,看見張殿直進來以後,急不跌地帶著張殿直往內堂走。
進入內堂之後,張殿直一眼便望見了一道令他無比熟悉、甚至刻骨銘心的身影——自己被敵軍擄走的妻子。他的目光仿佛被磁石吸引一般,緊緊鎖定在妻子身上,以至於站在妻子身旁那位身著內侍服飾之人,完完全全地被他無視掉了。
張殿直激動萬分地張開雙臂,迎接著徑直飛奔而來的妻子。當兩人相擁在一起時,他心中卻一片茫然,不知究竟該如何去撫慰眼前這個泣不成聲的女子。
就在這時,一陣輕微的咳嗽聲傳入張殿直的耳中。他循聲望去,隻見巡檢大人正滿臉笑容地指著那個身穿內侍服裝的人說道:“張殿直啊,這位乃是宮中派來的天使,官家可是有重要口諭要傳達於你呢。”
“張殿直,這是宮內的天使,官家有口諭給你。”巡檢大人笑嘻嘻的指著那個穿著內侍服飾的人。
張殿直聞言,趕忙收斂心神,恭恭敬敬地朝著天使行了一禮。等聽到天使說官家表揚自己的妻子忠肝義膽拚死南歸,自己也官複原職的消息時,張殿直是滿頭的霧水。直到夫妻倆從巡檢司出來,張殿直才明白是怎麽回事。
原來,堡寨被攻破之後,張氏和蒿店的其他百姓一樣,被敵軍裹挾著往北走。那些敵人揚著鞭子,趕他們就像趕牛羊一樣,要是誰的步子稍微慢了一些,鞭子就會無情的落在頭上。越往北走,離家就越遠,一路上,哭聲是絡繹不絕。
張氏說,不知道是朝廷的大軍追得急了還是其他什麽原因。在路上,聽那些看押他們的敵軍說,這次,他們衝到蒿店時花了十多天時間,但從蒿店撤到他們聚集的地方,隻用了六七天。
因為趕路趕得急,被他們擄走的宋人中,有些年紀大了些,實在走不動,被他們活活打殺了的也有,屍骸也就被隨意地丟棄在路上。
但敵人從蒿店擄走的牛羊,甚至是狗,那些人卻照顧的好好的。想來是他們認為,年長的宋人,還比不上一條狗能給他們帶來實利吧。
到了地人聚齊南下的地方,從蒿店這邊被擄過來的宋人和牛羊牲畜一起,被他們分成了好幾堆,作為財貨分給了這次入宋出錢出力的羌人。
張氏被分到了一個小部落的首領手上,除她外,還有幾個從渭州擄到的宋人,男男女女都有。
對擄來的宋人,敵人看管得很嚴,做的是又苦又累的活計,稍不如意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鞭子。吃的穿的也給的極少,想來也是怕我們會偷偷溜走,或者是反抗。
一開始,也不是沒人想跑。可一天吃了上頓沒下頓,有時候都餓得啃草根吃,哪裏有什麽力氣呢?很快就被他們給抓了回來,當著大家的麵活生生的打死。
在那個小首領家裏,張氏的負責的差事是打水燒火,伺候他的妻妾。但這對張氏來說,也是個粗重的活。
在蒿店的時候,張氏卻沒幹過這玩意兒。雖說蒿店地方不大,但張殿直頭上也頂著官家下發的帽子,即便張氏的生活排不上最上層那種,但日子過得還是不錯,起碼可以“十指不沾陽春水”。
因此,每次她扛著羊皮袋或瓦罐前往水源處打水時,張氏總會停在水源邊,望著南邊的天空嚎啕大哭,哭完之後,才打好水往回走。
她都會將取水的工具放在地上,望著南方的天空,放聲痛哭,盡情釋放內心的痛苦和委屈。然後,才重新拿起工具,裝滿水回到家中。
幸運的是,在蒿店時,張氏在家裏養的那條狗也分到了這個小首領家裏。而且,讓人奇怪的是,那狗到首領家後,跟著羌人學會了打獵牧羊,但隻要放開的繩子,就一直圍著張氏打轉。
張氏燒火做飯,那狗就安靜地趴在火塘邊;她出門取水,隻要羌人沒看見,它也就老老實實地跟在張氏的後麵,猶如一位忠實的保鏢。
而且,每次跟著張氏身後出門之後,隻要沒有人,那狗就會上前咬一下張氏的褲腿,淺淺地叫上幾聲,之後搖著尾巴往前麵走上個十來步。然後再回頭看看張氏,又叫上幾聲。
那情形,似乎在告訴張氏什麽事情一般。一開始,張氏對那狗的舉動並不理解。過了大半年之後,那狗依舊如此。
某次,張氏又扛著瓦罐出去打水,那狗也像往常一樣跟著後麵。也不知道張氏是不是突然福臨心至。還沒走到水源處,張氏就停了下來,哭著對那狗說,“你能帶我歸漢嗎?”
聽到張氏的問話,那狗興奮地汪汪叫了幾聲,然後歡快地搖著尾巴,圍繞著張氏轉圈圈。似乎這隻狗一直在等待這一刻,它高興得手舞足蹈,好像在告訴張氏終於理解了它的意圖。
看著狗手舞足蹈的樣子,張氏也暗自定下心來,“呆在這裏生不如死,不如逃了吧,哪怕被發現然後打死了都比這樣活著要好些。再說,萬一真能逃回家裏呢。”
有了這個想法後,張氏繼續前往水源處打水,這次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心如死灰,而是充滿了希望和勇氣。
在回去的路上,她開始四處張望,尋找可能的逃跑路線。也許是因為內心已經決定逃離,這次肩上的水似乎變得輕鬆了許多。
張氏發現,部落的看守比以前鬆懈了許多。也許是這幾個月沒人再敢嚐試逃跑,或者羌人自認為就算俘虜們逃走了,也能輕易追回,所以他們現在對這些被擄來的宋人幾乎不再關注。
這天夜裏,張氏等部落裏的人都入睡後,悄悄喚醒了那條狗。那狗似乎明白了她的意圖,帶著她繞過看守,徑直向南邊奔去。
每當接近天亮時,它總會尋找草木茂盛的地方,讓她趴下藏匿起來,然後自己爬上高處眺望,仿佛在探路。有時候,它還會捕捉野雞野兔給她吃,以緩解饑餓。就這樣,經過十多天的艱難跋涉,她們終於抵達了宋朝邊境。
一見到巡邏的宋國士兵,張氏就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立刻大聲呼救起來。看著眼前這一人一狗,再看看狼狽不堪、衣衫襤褸的張氏,巡邏的士兵們一開始還以為她是羌人的探子呢。
經過一番細細盤問後,他們得知這位帶著狗南歸的女子竟然是蒿店巡檢司張殿直的妻子!於是,事情很快就一級一級報到了京城。
原本因戰事失利免去官職呆在蒿店的張殿直,也因為妻子的南歸得以起複。夫妻二人重逢後,感情依舊深厚如初。
那條領著張氏回來的狗,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張殿直家中的一員。早晚用餐的時候,在張家,是張殿直一份,張氏一份,狗一份。
後來,這個故事傳到了羌人那裏,那個小部落的頭領為此遭受了不少族人的埋怨和譏諷。
一條狗因為主人的恩情,當主人不幸陷入敵域時,心中惦念著回家的路,而且,還把自己的主人也帶回了家,不得不讓人感慨而稱道。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當今這個看似繁華絢爛的社會之中,居然存在著那麽一部分人。他們雖然擁有著華麗的外表,宛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一般耀眼奪目;可實際上,他們的心靈早已背棄了生養自己的雙親以及哺育成長的祖國母親。
如果將這些人與那條領著張氏南歸的狗拿起來做比較的話,對那條領著張氏安然歸來的狗,是一種莫大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