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薳在他的《春渚紀聞》講了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宮裏的兩位劉娘子。其中的一位劉娘子,後來還有人解讀其為趙九哥的禦用大廚,號稱是國人曆史第一女廚。


    或許是為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在何薳的講述中,這事兒可是曾經在官家的宮禁裏擔任過內都知宣慶使的宦官陳永錫口中講出來的。


    說是在官家的宮內,曾經有兩位姓劉的娘子,兩人的年紀頗有點差異。因為各自的風格,在宮裏,年紀大的那個劉娘子被稱為“看經劉娘子”,年紀小的那個則喚為“尚食劉娘子”。


    宋代對女子的稱呼,用現代的眼光去看的話,很是混亂。因此,陳永錫口中生活在宮中的這兩位劉娘子,到底是官家的嬪妃,還是在宮裏負責執事的普通女子,讓人得很是琢磨。


    比方說“小姐”這個稱謂。就有這麽幾種說的,有的說指的是“富婢”,有的說指的是官伎;也有的說,男人娶的姬妾也可以稱為“小姐”。


    但是,錢惟演在他的《玉堂逢辰錄》裏麵又提到了一個“掌茶酒宮人韓小姐”。


    如果簡單地從字麵去理解的話,可以看得出這個姓韓的女子似乎在官家的宮苑裏混過,然後在稱呼這個女子的時候加上了一個後綴——“小姐”。要是認為“小姐”這個後綴是貶義的話,豈不是對官家有大不敬。


    而在古代,禍從口出的例子比比皆是,像“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引發的慘劇雖然在宋代沒有發生過,但東坡先生的烏台詩案可是因為解讀他的文字引起的。


    如此而來,想必錢惟演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估計他筆下的“小姐”稱謂,在當時應該是一種高貴的尊稱。


    而且,在宋代,走在大街上,見到女子以後,不管認不認識熟不熟,如果要想上前去打個招呼,還有一種通用的稱呼:娘子。


    這種稱呼就如後世通用的“美女”一詞,隻不過年紀小點的要叫他小娘子小美女,年紀稍微大點的則稱為娘子資深美女罷了。


    《宣和遺事》中,徽宗皇帝見到李師師後,就坦然說:“謹謝娘子,不棄卑末,知感無限!”《鬧樊樓多情周勝仙》中賣水的體力勞動者在和小美女的交流時,也是“告小娘子!小人怎敢暗算!”


    官家能夠悄悄混入市井感受百姓生活,市井裏的一些詞匯也就在皇宮裏得到的運用,比如蔡京的兒子蔡絛在《鐵圍山叢談》就講了這麽一句話:“國朝禁中稱乘輿及後妃,多因唐人故事,謂至尊為官家,謂後為聖人,嬪妃為娘子。”


    話歸正題。陳永錫說,這兩位劉娘子中,其中年紀稍大快五十歲的那位劉娘子,性情一向溫和謹慎。她自從到了中年以後,就開始吃齋念佛。每天吃飯之前,都會先行淨手,然後默念一段經文,方才舉箸進食。


    而且,這位劉娘子的日程安排也很嚴謹。一天十二個時辰,那個時辰幹什麽,作息時間都是安排的規規矩矩。可以說是每天心無旁騖,一心向佛。


    都說宮裏的鬥爭是看不見的刀光火海。傳說中,武媚娘在被李治接進後宮以後,在登上皇後寶座之前,與王皇後和蕭淑妃的明刀暗劍可是給後人留下了千年謎案。


    所以,像陳永錫口中這位不問世事一心向佛的劉娘子,應當也是官家的一位嬪妃。一則是宮裏麵不會養閑人,二來是後宮佳麗三千,官家哪裏應付得過來,有個轉了興致一心吃齋念佛修心的娘子,官家也樂得鬆口氣。


    另外的那位劉娘子,年紀比“看經劉娘子”要小上許多。陳永錫說,這位劉娘子在官家還未登上大位的時候,就在官家的府邸打理,負責官家的吃食。


    每次官家用膳,她呈上的菜肴都讓官家十分滿意。偶爾,還會在官家的麵前秀一手刀工和技藝,看到官家眼睛發直,深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征服男人的胃之道理。


    再加上這位劉娘子長得有俊俏,人又機敏,很會來事,估計在給官家解釋自己呈上的菜品,這是什麽啊那是什麽啊的時候,讓官家食指大動。


    所以,在官家上位之後,這位劉娘子也進了宮,繼續負責官家的飲食。至於她被宮裏的宦官、宮女稱為“尚食劉娘子”,估摸也是因為進宮後得了官家的冊封。


    時下,因為以古代美食為題的影視作品《尚食》和《珍饈記》爆火,有人結合《春渚紀聞》,說這位尚食劉娘子就是趙九哥的廚娘,曆史上的第一位女禦廚。


    而且,還言之鑿鑿的說,按照宮廷規定:主管皇帝禦食的負責官員叫尚食,是個五品官,隻能由男人擔任;劉娘子身為女流,不能擔當此官,然而皇宮裏的人多稱她是“尚食劉娘子”。


    但是,考究起何薳的生平,在趙九哥把皇位禪讓給養子趙昚,自己作為太上皇帝退居德壽宮頤養天年的時候,何薳早已死去十七八年了。


    因此,硬生生地說這個尚食劉娘子是趙九哥的廚娘,還是有點過分了吧。


    尚食劉娘子進宮以後,從廚娘一下子變成嬪妃,那可是麻雀變成了鳳凰。但是,她也遇到了“看經劉娘子”同樣的問題。


    但與其他嬪妃相比,尚食劉娘子的底氣夯實得多。時不時地弄上幾個小點心,把自己原本熟稔的“抓住男人的心就先抓住男人的胃”琢磨到了極致。官家見她的時間,比見聖人和其他娘子可多得多了。


    甚至,有時候耍耍小性子,官家也會站在尚食劉娘子這邊。不管是宮裏的人,還是宮外的人,把這些門道都看得清清楚楚。


    再說,偶爾給官家吹吹枕邊風,效果也很實在。因此,有上進心的,在想辦法拜見尚食劉娘子的時候,無一例外地都拎著個大包小包。


    但與“看經劉娘子”不一樣的是,這位“尚食劉娘子”,做人卻不如看經劉娘子那麽性格醇厚。在醉心烹製美食的同時,還有一顆極其強大的八卦之心。


    愛聽八卦,也愛傳八卦,一旦聽說到了宮裏嬪妃的隱私,必定會添油加醋的把自己的想象力再融匯進去。


    而且,有的時候還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弄的宮裏宮外的人在求她的時候,實則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當然咯,這也可能是尚食劉娘子為了維護自己在宮中地位的一種手段。兩手抓,兩手都硬,一手抓官家的胃,一手利用宮中隱私排除異己。


    某年年初,宮裏的一個小宮嬪因為一件小事惹怒了官家。雖說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但不知道這小宮嬪是才進宮還是不知人心險惡什麽的,見官家發怒之後小心肝怦怦直跳,生怕自己今後在宮裏待不下去了。


    左右一打聽之後,得知尚食劉娘子在官家那裏能說得上話。於是,小宮嬪就備著禮物來到了尚食劉娘子的院子,把事情的前因後果細細一說,懇請尚食劉娘子在官家那裏遞幾句好話給自己說說情。


    當著小宮嬪的麵,“尚食劉娘子”很痛快地答應了小宮嬪請求,拍起胸脯說自己絕對會盡心盡力幫她到官家那裏說說,讓官家消消氣,免除對小宮嬪的責罰。


    見尚食劉娘子的態表得如此高大上,涉世未深的小宮嬪歡喜得不得了,又是磕頭又是作揖,千恩萬謝而去。


    可是,等小宮嬪離開後,尚食劉娘子轉背就把這個小宮嬪給賣了。對著宮裏的人說,這個小宮嬪是如何如何的不堪,是怎麽惹怒官家的,然後又是怎麽奴顏婢膝的求自己給官家說好話等等。


    反正是把這個小宮嬪說的一無是處一錢不值。連宮裏那些洗衣服的粗鄙宮女看見這個小宮嬪後,都是另眼相待,指指點點。


    後來,小宮嬪得知這些事情全部是尚食劉娘子在背後添油加醋的使壞,不僅沒替自己求情,反而進讒言陷害時,既氣憤又惶恐。


    想找到官家那裏當麵說清楚吧,又怕越描越黑,然後越發不被官家待見。


    惶惶無計之間,小宮嬪找來了香紙蠟燭,留下了一封絕命書,然後自縊了。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天帝那裏。


    很快,小宮嬪自縊而死和向老天告狀的消息傳到尚食劉娘子那裏。尚食劉娘子卻是聞之冷笑,這個小妖精,自己做錯了事,還怪到老娘身上,把責任往老娘身上推。根本就沒把這事放在心裏。


    哪知道這事過去沒多久,到了這一年的五月初三,兩位劉娘子居然同時薨了。算起來,離那個小宮嬪自縊而死還不足一個月。


    起初,大家還沒有把這事與小宮嬪的絕命書聯係起來。可是,當宮裏的宦官宮女們在收拾兩位劉娘子的後事時,奇異的事情發生了。


    陳永錫說,當時,大夥兒分成了兩撥,準備把兩位劉娘子的屍首從她們的住處抬出去用棺材收殮,統一做法事。


    尚食劉娘子這邊,宮人們連著被衾抬起尚食劉娘子的屍身時。沒走上幾步路,隻聽見噗地一聲,尚食劉娘子的腦袋突然斷了,從被衾裏掉了出來,滾了幾圈之後才停下來。


    當時就把那幾個宦官宮女嚇的個半死,一個個撲爬翻天躲得遠遠地瑟瑟發抖。後來,好不容易麻起膽子準備把尚食劉娘子的腦袋撿起來的時候,卻發現一堆接一堆的蛆從尚食劉娘子腦袋上爬出來,臭不可聞。


    而且,被衾裏尚食劉娘子的無頭屍身,從脖子那裏也爬出了很多蛆,一個接一個的蠕動到被衾上。看得宮人們哇哇作嘔。


    而看經劉娘子那邊,被衾裏死去的看經劉娘子麵色如生,而且還散發著陣陣香氣。


    兩下一對比,那些負責收拾尚食劉娘子這邊的宮人們都說,人在做,天在看。


    但那個時候,誰也不敢把這事敞出來,雖說官家已禪位,但終究過來官家對尚食劉娘子看重有加,如果把尚食劉娘子的死狀與小宮嬪的絕命書和自縊聯係起來的話,似乎又含沙射影。


    不過,這一類的宮廷秘聞終是藏不住,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是從宮裏傳了出來。陳永錫,估計也隻是其中的一個罷了。


    現代人在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對陳永錫之流的因果報應論持著否定的態度。


    在他們的眼裏,小宮嬪自縊向天帝控訴,然後導致兩位劉娘子同一天死亡,終究太過離奇。


    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更可能的是,當時宮裏宮外鬥爭激烈。小宮嬪的蒙冤自殺和她留下的絕命書,給了某些勢力一個最好的契機。


    至於兩位性格迥異的劉娘子為啥會同日死亡,當然是為了將這事染上神秘色彩歸咎於老天,免得有人追根溯源。


    因為如果單獨結果尚食劉娘子,冤有頭債有主實在太明顯了,架不住官家一怒之下一擼到底。陪上個看經劉娘子,即便有人看出這事蹊蹺,但估計都會揣著明白裝糊塗。眾口鑠金的事,大家都懂。


    對於這個觀點,權且姑妄聽之。因為按照尚食劉娘子死後頭斷生蛆的說法,再加上尚食劉娘子生前的地位,似乎很難做到兩位劉娘子同日死亡。


    不過,這事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那個時候的製度問題,或者是說利益集團的利益之爭。那位看經劉娘子,更大可能的是因為那場利益之爭,白白送了性命。


    唯一可惜的是,何薳在記錄這個故事的時候,對看經劉娘子的講述太少了。按照國人的習氣,人死之後麵色如生還能散發出陣陣香氣,故事肯定還有下文。


    尤其是按照何薳的說法,這事兒又是從陳永錫那裏得知的,不可能不向陳永錫去打聽有關“看經劉娘子”的,但偏偏卻戛然而止了,就很耐人尋味了。


    後世裏關於香妃傳說,是不是源於看經劉娘子,亦未可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有味道的神鬼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右手青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右手青衣並收藏有味道的神鬼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