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爺看著手裏的鼻煙壺,這首詩他小時候背誦過……
這是李商隱以詩的形式寫給恩師令狐楚的書信。
有人說:“沒有一座高山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可是,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之間,總有山穀;一個春天到另一個春天之間,必有冬天。
人生最難的,就是在低穀裏,一抬頭,四麵都是高山,到處都是寒風。
唐朝詩人李商隱也經曆過寒冬,他寫詩總把曆史典故,融入到詩句裏,以史為鑒。
李商隱曾經以詩的形式抒寫了一封答謝信給他的恩師令狐楚,大意是說:未曾些許報答您的大恩大德,隻好拿著筆硯,認真接受您的龍韜虎略。
自從您傳授了寫詩作文的妙法,即使遇到王祥得到佩刀的好事,也不會再讓我羨慕。
作者在首兩句表達了感激之情,但心中始終覺得大恩難報、心有愧疚。令狐楚對李商隱有再造之恩,更是情同義父。
他對詩人處處關照,可謂無微不至。“微意”,指詩人報效恩公;“龍韜”,本指兵法戰略、軍機大事,引申為著書立說、吟詩作賦的本領。
自恃文才又頗有些傲氣的詩人,麵對博學位高的老師自稱“空攜筆硯奉龍韜”,並非客套,而是心悅誠服。
詩的後兩句借五祖傳衣,比自己得令狐楚章奏真傳,心存感激,勝過王祥之得呂虔佩刀……
詩句中的王祥是魏晉時期的大臣,“臥冰求鯉”的主角。
王祥做官後,有個叫呂虔的將軍,送來一把佩刀,並說:“得此刀者,必定做三公。”
果不其然,王祥和其子孫,官運亨通,形成了琅琊王氏家族。
前麵的深執謙謙同後麵的高自期許看似相矛盾,而對於他們師徒來說卻是矛盾的統一。
因為前麵的謙虛是對博學位高恩師的大恩而言,後麵的自信是表示決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詩人敢於在短短四句裏將兩種矛盾對立的思想統一於一篇之中,不隻是詩思之精巧,而是有其幸逢恩師栽培的特殊緣由的。
此詩主要是作者對恩師的感激之情,並從側麵反映出詩人的躊躇滿誌,全詩語言精練而意蘊悠長……
縱觀全詩,雖與李商隱其它作品相比,確實算不得高明,但是寫得情真意切,發自肺腑。
但這卻成了李商隱備受爭議之作,後世認為這首詩是其最沒水平的一首。
清代紀曉嵐在《抄詩或問》中不留情麵地評道:“應酬中之至下者,起句尤不成語”,將此詩說成是詩中的至下品,起句都不能叫詩。
而張采田則在《李義山詩辨正》中不無氣憤地反駁,說紀曉嵐是:“妄言不慚,真足齒冷耳”。
我最討厭紀曉嵐,一個日禦數女的老淫棍而已。他那點才學我都沒瞧得起,還妄言批判李商隱的感恩之作!
咬文嚼字我可能不如他,五千年曆史我爛熟於胸,古董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我幾米之外看懂真假,我胸中所學,甩他十萬八千裏……
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裏單雄信說的那句台詞:“大丈夫做人的道理,跟你說了,你也不明白……”
紀曉嵐是不可能懂得感恩的,他對皇帝拍的馬屁更無恥。李商隱是真實情感,就像張文龍對六爺發自內心的尊敬……
六爺放下鼻煙壺,看著張文龍,這個去年今日認識的年輕人,成為了自己的女婿和徒弟……
“好,這鼻煙壺,我收下了……,你記性真好。”
六爺說道。
張文龍看見六爺收下了鼻煙壺,很開心,他聊了幾句即將出發的事宜,離開了六爺的居所,回礦山安排事務。
六爺看著張文龍走遠,他突然想起了鐵蛋,他覺得他到海外不知道多久回來,會發生什麽事情,他臨走前,要和鐵蛋喝一杯酒,說說話……
童年時候,多少個這個季節,北方乍暖還寒,山杏花剛開放,漫山遍野的粉白色,他和鐵蛋去田野裏采野菜,再過一個多月,可以吃到苦澀的山杏……
這世界上人多麽複雜,一路走來,他覺得他遇見了好多性格相投的人,也有不想投的,還有敵人,甚至那個狠毒的何知府,可惜,何知府被他謀殺了……
他把鼻煙壺打開蓋子,裏麵還有濃濃的鼻煙味道……
六爺精通文玩古董,他涉獵甚多,鼻子一聞,道光宮廷鼻煙,至少幾十種香料三十年發酵的鼻煙……
他也驚訝這個徒弟考慮的周到。
虯角,是海象牙染色。
我們在購買珠寶的時候,都講究天然無染色,但是有一種珠寶,卻必須經過染色,才能登堂入室,成為王公貴族手裏的珍玩。
它就是虯角。
所謂的虯角,其實清時朝廷造辦處的一種手藝。它是將海象牙染色,製作出翡翠一樣的顏色和紋理,這個工藝當然不同於現在的造假染色,它不掉色。
而且是非常環保的。並且由於海象牙密度較大,因而虯角,觸感和翡翠也非常類似。
虯角常見於雍正、乾隆時期,由清宮廷造辦處用秘法製作,專用於皇宮貴族的一種裝飾物。
標準讀音qiu jiǎo,正確讀音qiu jué,別看名字起得神秘霸氣,但是,虯角的真身其實就是海象的牙齒。
南北朝時期的《神異經》第一次對北極和海象進行了記錄,明朝時期,西伯利亞大量向明朝進貢,其中重要的貢品之一就是海象牙。
《遼東誌》中記載:”北山野人,乞列迷之別種,養鹿乘以出入,水產海驢、海豹、海豬、海牛、海狗皮、殳角(海象牙)、魴須,以為異物,昔入貢,今不通焉。
最初,虯角被用來取代越來越稀少的犀牛角,然而虯角的紋理粗糙,不適合製作雕刻精細的大件。因此,現存的虯角製品中,常見的有:煙嘴、勒子、印章、葫蘆蓋等等較小的物件。
隨著清造辦處工藝的精進,虯角製品越來越被大家喜愛,乾隆後期,由於原料的匱乏,清造辦處再也無法製作出優秀的虯角飾品,便將手藝人們放歸民間。
清朝之後,造辦處解體,不少技藝高超的手藝人流落民間,其中就包括虯角的手藝人,但是也非常稀少。
以至於民國時候,如果有人能有一個虯角小煙嘴或小印章,就是相當有身份的象征。
這一方麵是其皇室專供的身份;另一方麵,其實也反映了它技術的珍稀,因為海象牙價值其實不高,隻有不到象牙的五分之一。
不要以為大海都風平浪靜,大海波濤洶湧的時候會嚇死人,我一個女性朋友開著大船去過茫茫北冰洋。
我有幾個朋友是船長,他們去好望角,去複活節島,去非洲,去百慕大三角,他們環遊世界,我很羨慕。
我們以前一起喝酒,經常談起大海的浩瀚和神秘……
我去東南亞看過打撈沉船,知道所有凶險,也震撼那些出水瓷器……
為了金靴,廝殺了五十萬字,將近二百章節。
其實番外,才是我的最愛,因為我喜歡冒險,喜歡穿越,喜歡荒野求生,不喜歡權謀和人群……
六爺他們要出發了,等待他們的是什麽呢?
財富?還是死亡?
他們隻是一群寂寞的人,和我一樣,向往大風烈酒,孤獨和自由!
馬上就到海外風起雲湧,在這個廣西山水甲天下的山坳裏,我們暫時這一章節的平靜……
就用虯角作開端吧!
誰讓它是海象牙呢?
來自大海呢?
其實大海裏的不僅有海象,還有鯊魚,還有海嘯,還有幽靈船,還有海盜……
虯角,這是番外探險的引子
上雲端,海那邊……
這是李商隱以詩的形式寫給恩師令狐楚的書信。
有人說:“沒有一座高山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可是,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之間,總有山穀;一個春天到另一個春天之間,必有冬天。
人生最難的,就是在低穀裏,一抬頭,四麵都是高山,到處都是寒風。
唐朝詩人李商隱也經曆過寒冬,他寫詩總把曆史典故,融入到詩句裏,以史為鑒。
李商隱曾經以詩的形式抒寫了一封答謝信給他的恩師令狐楚,大意是說:未曾些許報答您的大恩大德,隻好拿著筆硯,認真接受您的龍韜虎略。
自從您傳授了寫詩作文的妙法,即使遇到王祥得到佩刀的好事,也不會再讓我羨慕。
作者在首兩句表達了感激之情,但心中始終覺得大恩難報、心有愧疚。令狐楚對李商隱有再造之恩,更是情同義父。
他對詩人處處關照,可謂無微不至。“微意”,指詩人報效恩公;“龍韜”,本指兵法戰略、軍機大事,引申為著書立說、吟詩作賦的本領。
自恃文才又頗有些傲氣的詩人,麵對博學位高的老師自稱“空攜筆硯奉龍韜”,並非客套,而是心悅誠服。
詩的後兩句借五祖傳衣,比自己得令狐楚章奏真傳,心存感激,勝過王祥之得呂虔佩刀……
詩句中的王祥是魏晉時期的大臣,“臥冰求鯉”的主角。
王祥做官後,有個叫呂虔的將軍,送來一把佩刀,並說:“得此刀者,必定做三公。”
果不其然,王祥和其子孫,官運亨通,形成了琅琊王氏家族。
前麵的深執謙謙同後麵的高自期許看似相矛盾,而對於他們師徒來說卻是矛盾的統一。
因為前麵的謙虛是對博學位高恩師的大恩而言,後麵的自信是表示決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詩人敢於在短短四句裏將兩種矛盾對立的思想統一於一篇之中,不隻是詩思之精巧,而是有其幸逢恩師栽培的特殊緣由的。
此詩主要是作者對恩師的感激之情,並從側麵反映出詩人的躊躇滿誌,全詩語言精練而意蘊悠長……
縱觀全詩,雖與李商隱其它作品相比,確實算不得高明,但是寫得情真意切,發自肺腑。
但這卻成了李商隱備受爭議之作,後世認為這首詩是其最沒水平的一首。
清代紀曉嵐在《抄詩或問》中不留情麵地評道:“應酬中之至下者,起句尤不成語”,將此詩說成是詩中的至下品,起句都不能叫詩。
而張采田則在《李義山詩辨正》中不無氣憤地反駁,說紀曉嵐是:“妄言不慚,真足齒冷耳”。
我最討厭紀曉嵐,一個日禦數女的老淫棍而已。他那點才學我都沒瞧得起,還妄言批判李商隱的感恩之作!
咬文嚼字我可能不如他,五千年曆史我爛熟於胸,古董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我幾米之外看懂真假,我胸中所學,甩他十萬八千裏……
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裏單雄信說的那句台詞:“大丈夫做人的道理,跟你說了,你也不明白……”
紀曉嵐是不可能懂得感恩的,他對皇帝拍的馬屁更無恥。李商隱是真實情感,就像張文龍對六爺發自內心的尊敬……
六爺放下鼻煙壺,看著張文龍,這個去年今日認識的年輕人,成為了自己的女婿和徒弟……
“好,這鼻煙壺,我收下了……,你記性真好。”
六爺說道。
張文龍看見六爺收下了鼻煙壺,很開心,他聊了幾句即將出發的事宜,離開了六爺的居所,回礦山安排事務。
六爺看著張文龍走遠,他突然想起了鐵蛋,他覺得他到海外不知道多久回來,會發生什麽事情,他臨走前,要和鐵蛋喝一杯酒,說說話……
童年時候,多少個這個季節,北方乍暖還寒,山杏花剛開放,漫山遍野的粉白色,他和鐵蛋去田野裏采野菜,再過一個多月,可以吃到苦澀的山杏……
這世界上人多麽複雜,一路走來,他覺得他遇見了好多性格相投的人,也有不想投的,還有敵人,甚至那個狠毒的何知府,可惜,何知府被他謀殺了……
他把鼻煙壺打開蓋子,裏麵還有濃濃的鼻煙味道……
六爺精通文玩古董,他涉獵甚多,鼻子一聞,道光宮廷鼻煙,至少幾十種香料三十年發酵的鼻煙……
他也驚訝這個徒弟考慮的周到。
虯角,是海象牙染色。
我們在購買珠寶的時候,都講究天然無染色,但是有一種珠寶,卻必須經過染色,才能登堂入室,成為王公貴族手裏的珍玩。
它就是虯角。
所謂的虯角,其實清時朝廷造辦處的一種手藝。它是將海象牙染色,製作出翡翠一樣的顏色和紋理,這個工藝當然不同於現在的造假染色,它不掉色。
而且是非常環保的。並且由於海象牙密度較大,因而虯角,觸感和翡翠也非常類似。
虯角常見於雍正、乾隆時期,由清宮廷造辦處用秘法製作,專用於皇宮貴族的一種裝飾物。
標準讀音qiu jiǎo,正確讀音qiu jué,別看名字起得神秘霸氣,但是,虯角的真身其實就是海象的牙齒。
南北朝時期的《神異經》第一次對北極和海象進行了記錄,明朝時期,西伯利亞大量向明朝進貢,其中重要的貢品之一就是海象牙。
《遼東誌》中記載:”北山野人,乞列迷之別種,養鹿乘以出入,水產海驢、海豹、海豬、海牛、海狗皮、殳角(海象牙)、魴須,以為異物,昔入貢,今不通焉。
最初,虯角被用來取代越來越稀少的犀牛角,然而虯角的紋理粗糙,不適合製作雕刻精細的大件。因此,現存的虯角製品中,常見的有:煙嘴、勒子、印章、葫蘆蓋等等較小的物件。
隨著清造辦處工藝的精進,虯角製品越來越被大家喜愛,乾隆後期,由於原料的匱乏,清造辦處再也無法製作出優秀的虯角飾品,便將手藝人們放歸民間。
清朝之後,造辦處解體,不少技藝高超的手藝人流落民間,其中就包括虯角的手藝人,但是也非常稀少。
以至於民國時候,如果有人能有一個虯角小煙嘴或小印章,就是相當有身份的象征。
這一方麵是其皇室專供的身份;另一方麵,其實也反映了它技術的珍稀,因為海象牙價值其實不高,隻有不到象牙的五分之一。
不要以為大海都風平浪靜,大海波濤洶湧的時候會嚇死人,我一個女性朋友開著大船去過茫茫北冰洋。
我有幾個朋友是船長,他們去好望角,去複活節島,去非洲,去百慕大三角,他們環遊世界,我很羨慕。
我們以前一起喝酒,經常談起大海的浩瀚和神秘……
我去東南亞看過打撈沉船,知道所有凶險,也震撼那些出水瓷器……
為了金靴,廝殺了五十萬字,將近二百章節。
其實番外,才是我的最愛,因為我喜歡冒險,喜歡穿越,喜歡荒野求生,不喜歡權謀和人群……
六爺他們要出發了,等待他們的是什麽呢?
財富?還是死亡?
他們隻是一群寂寞的人,和我一樣,向往大風烈酒,孤獨和自由!
馬上就到海外風起雲湧,在這個廣西山水甲天下的山坳裏,我們暫時這一章節的平靜……
就用虯角作開端吧!
誰讓它是海象牙呢?
來自大海呢?
其實大海裏的不僅有海象,還有鯊魚,還有海嘯,還有幽靈船,還有海盜……
虯角,這是番外探險的引子
上雲端,海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