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陸羽的《茶經》中就記載杭州靈隱產好茶。而西湖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
萬曆年《錢塘縣誌》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見幾個鄉女在采茶,於是也學著采了起來。
幾天後,乾隆皇帝回京,太後聞到清香,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喝過茶後,當時太後有些肝火,喝完之後,雙眼舒適多了,紅腫也消了,胃也不脹了。
乾隆皇帝見太後高興,便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
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禦茶。
明前龍井茶在春季清明節前采摘,茶樹正處於發芽期,茶葉剛長嫩芽。因此采摘出的茶葉鮮嫩、口感清鮮,茶湯也更加清澈透明。
明前茶的采摘時間非常短,采摘的工藝也非常講究。采摘者必須用手將茶葉嫩芽摘下,且隻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的茶葉,這樣才能保證茶葉的質量和口感。
何知府和龐師爺看青花瓷杯裏麵茶色翠綠,香氣清高。二人喝了一口,入口清香,滋味清醇,都忍不住說好!
當然好了?茶是新茶,杯是青花,眼前佳人粉黛,旖旎如畫……
何乾元居然感覺此時此景有點風雅……
這個小姐很是大方,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撲閃著一雙睫毛很長的大眼睛,麵色嬌羞,嬌滴滴的對著何乾元說道:
“這茶固然是好茶,可是我這泡茶的水,還是從百裏之外一所山泉快馬送過來的。隻有好泉水才能泡出好茶來。”
何乾元和龐師爺一驚,這個倒沒喝出來,沒想到這個小姐喝茶還這麽講究?”
何乾元有點吃驚,說道:“我隻感覺茶味清鮮,茶葉鮮嫩,沒想到居然這麽多學問?”
他居然有點自慚形穢……
何乾元少時家貧,孤苦伶仃,寄居叔父家裏讀書,長大雖然當了縣令,一直做到知府,也一直嚴以律己,不嗜奢靡。
平時公務繁忙,也無暇風花雪月。喝個茶還要快馬跑百裏之外去接泉水衝泡,這種事情他想都想不到。
他隻知道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
這個小姐看著何乾元,一雙妙目盯著他,她好像很喜歡何乾元,眼光一直火辣的看著何乾元,也不時的有些嬌羞,她接著說道:
“老爺,知道我為什麽請你進來喝茶麽?”
何乾元摸不著頭腦,搖了搖頭……
麵對一個最多不過十七八歲的小姐和丫鬟,他坐在她眼前喝茶,有點很不自在,坐立不安……
和女人交往,或者勾引女人和女人調情,何乾元真不擅長。
身為一個知府,四品朝廷命官,麵對一個明顯有意挑逗他的富家小姐,居然有點手足無措。
他喝完一口茶,看了一眼師爺,打算起身離開。
那個小姐看了他要走,瞟了他一眼說:“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因為我的名字就叫飛紅。”
這個小姐看著何乾元的眼神,居然一陣脈脈含情,然後害羞的低下了頭……
何乾元也有點驚訝:“哦,這麽巧?鄙下姓何,名乾元。”
清代時候,老百姓很少有知道哪個知府叫啥名字的,能知道姓就不錯了,更別說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戶人家小姐了。
那個小姐聽何乾元說完,眼神一亮,雙眸有光,不過瞬間又恢複平常樣子。
當時何知府已經四十多歲了,但是保養得當,顯得很年輕。
而且本來何乾元長的也風流倜儻,麵目俊朗,身材勻稱,一表人才。
他飽讀詩書,這些年掌管春江府,身為四品大員,朝廷命官。頤指氣使久了的人,身上都有一股說不出的威嚴和獨特氣質。
這氣質很受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輕女孩傾慕……
小姐端起青花瓷的茶壺,又給何乾元倒上茶,何乾元猶豫一下還是坐下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何乾元居然有點不好意思,身邊龐師爺在一旁看著,也有點尷尬。
龐師爺拿起青花茶壺,給何知府和那個飛紅小姐倒了茶,又給自己也倒了茶。
他看看手裏的青花茶壺,
“咦……,這茶壺看樣子很特別,這畫片也很少見,像是古董啊?”
說著,他把茶壺放在了何知府眼前桌子上。
龐師爺是故意尋找話題,他知道何知府飽讀詩書,精通曆史,嶽父又是古董世家,所見頗多。
天已經中午,有點熱,何乾元連忙擦了一下額頭的汗,拿起這把青花茶壺,看了看。
這是一把康熙年間赤壁賦提梁壺,其為提梁壺造型,做成的一個青花瓷茶壺。
壺身上兩邊分別用青花繪有夜遊赤壁圖和題寫一首七律:
“五百年前續此遊,
水光依舊接天浮。
徘徊今夜東山月,
仿佛當年壬戊秋。
有客得魚讚赤壁,
無人載酒出黃州。
吟成一浦千山寂,
孤雀橫江掠小舟。”
壺身青花呈色蒼翠,氣韻雄渾,整體造型古樸,人物繪畫生動,詩句簡潔應景,很雅致。
何乾元看了一眼這把青花瓷提梁壺,笑著說:“這是康熙年間的提梁壺,這種提梁壺據傳說是宋代大學士蘇東坡所創。
蘇東坡晚年不得誌,棄官來到蜀山,閑居在蜀山腳下的鳳凰村上,他喜歡吃茶,對吃茶也很講究。
此地既產素負盛名的“唐貢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還有海內爭求的紫砂壺。
有了這三樣東西,蘇東坡吃吃茶、吟吟詩,倒也覺得比在京城做官愜意,但這三者之中,蘇東坡還感到有一樣東西美中不足,就是紫砂茶壺都太小。
於是其打算自己動手做一個茶壺,然則茶壺不是那麽好做的,在看到書童提著的燈籠時,其靈光一閃做出了主體,又看到提梁,故而做出了提梁壺。
因為這種茶壺別具一格,後來就有一些藝人仿造,並把這種式樣的茶壺叫做“東坡提梁壺”,或簡稱“提蘇”。”
說完,何乾元放下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接著說道:“這個寫的是蘇東坡夜遊赤壁故事,東坡居士寫的赤壁賦很長,我很喜歡其中一段,就像此時此景。”
說著,何乾元背了一段赤壁賦裏麵的詞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個師爺和這個小姐都是飽讀詩書的人,能聽懂何乾元講的赤壁賦。
這段文字翻譯過來是:
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
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麵看來,那麽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麵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麽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隻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
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何乾元一邊喝著茶,一邊講了蘇軾寫的赤壁賦。
這個赤壁賦有點長,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寫的非常精彩。
全賦情韻深致、理意透辟,千古好文,不愧大文豪之作。今天寫到何乾元豔遇,借用了一下蘇東坡的文章,這文章符合何知府當時的心境。
那天,陽光明媚,何知府還是一個滿腔抱負,懷古傷今的有誌官員……
何知府來了精神,聊這個他可是擅長,雖然何乾元不太懂古董,但是康熙年間和光緒間隔沒多少年。
他見多識廣,學識淵博,一百年前的東西他還是都認識。
再說,何乾元飽讀詩書典籍,精通史書典故,這些詩詞典故他更信手拈來。
龐師爺和飛紅小姐還有丫鬟都拍手稱讚!
“原來,這麽個典故啊?在我家放了好多年,我都不知道。就知道是祖上傳下的。見多識廣,佩服,佩服!”
何乾元被誇了幾句,找到了自信,恢複了做知府的時候狀態。
他端起茶杯,杯口微撇, 弧腹, 圈足。外壁裝飾詩文,出自蘇軾《後赤壁賦》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另一麵繪泛舟圖,與詩文相呼應。
何乾元仔細看了一下,說道:“這套杯子寫的是後赤壁賦。
《後赤壁賦》也是北宋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貶謫黃州時,文章有點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彷徨迷茫。”
這個何乾元還是很有學問的,也不乏慧根,他年輕時候就中進士,位列三甲,是有真才實學的。
他也時常思考人生的意義,也糾結入世與出世之間的選擇,也迷茫過,也彷徨過,也躊躇滿誌過,也意氣風發過……
現在,何乾元還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正人君子。一年後,他成了綁架案的主謀,還是綁了自己的至親……
看著這個杯子上的字,何乾元陷入了沉思……
飛紅和師爺都非常佩服,誇讚其博學,聽何知府繼續說下去……
何乾元仔細看看茶杯和茶壺的青花發色,說道:“這把壺和這四個杯子不是一套的,雖然都是康熙年間的瓷器,但是兩件瓷器之間相差幾年。
這壺是雲南珠明料,是翠毛藍,翠毛藍是指青花瓷中的一種發色,它隻出現在康熙中期之後青花瓷器上,青花呈色鮮藍青翠,嬌翠欲滴。
與其他時期的青料發色不同,翠毛藍有一種神奇的顏料呈現效果,接近於國畫中墨色在宣紙上渲染的效果。墨分五色,這些分水畫法,藍色呈現出多個色階,可以將繪畫中的皴法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這四個茶杯是浙料所繪,雖然也很精美,發色不如翠毛藍驚豔明爽,這是康熙早期的瓷器。
所以這茶壺和茶杯不是一套,想必是小姐家人可能弄碎了茶杯,配了一套康熙後赤壁賦茶杯,不過倒是也很協調。這樣前後赤壁賦都全了……”
飛紅愣了一下,看了一眼龐師爺,龐師爺連忙誇讚:“老爺真是眼力如炬,博學多識。”
師爺連聲稱讚,飛紅和丫鬟也都跟著叫好。
幾人聊天喝茶,居然聊的十分投機,都很開心……
ps:近些年很多拍賣會上出現很多康熙赤壁賦筆筒和茶壺,價格炒的很高了。多年前,我也買了一個康熙赤壁賦題材的筆筒和幾把赤壁賦題材的壺。
我喜歡《後赤壁賦》中寫的: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複識矣!
我喜歡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我也喜歡康熙瓷器的雄渾大氣,更喜歡墨分五色的翠毛藍!
那時候,康熙瓷器還很便宜……
萬曆年《錢塘縣誌》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見幾個鄉女在采茶,於是也學著采了起來。
幾天後,乾隆皇帝回京,太後聞到清香,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喝過茶後,當時太後有些肝火,喝完之後,雙眼舒適多了,紅腫也消了,胃也不脹了。
乾隆皇帝見太後高興,便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
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禦茶。
明前龍井茶在春季清明節前采摘,茶樹正處於發芽期,茶葉剛長嫩芽。因此采摘出的茶葉鮮嫩、口感清鮮,茶湯也更加清澈透明。
明前茶的采摘時間非常短,采摘的工藝也非常講究。采摘者必須用手將茶葉嫩芽摘下,且隻采摘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的茶葉,這樣才能保證茶葉的質量和口感。
何知府和龐師爺看青花瓷杯裏麵茶色翠綠,香氣清高。二人喝了一口,入口清香,滋味清醇,都忍不住說好!
當然好了?茶是新茶,杯是青花,眼前佳人粉黛,旖旎如畫……
何乾元居然感覺此時此景有點風雅……
這個小姐很是大方,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撲閃著一雙睫毛很長的大眼睛,麵色嬌羞,嬌滴滴的對著何乾元說道:
“這茶固然是好茶,可是我這泡茶的水,還是從百裏之外一所山泉快馬送過來的。隻有好泉水才能泡出好茶來。”
何乾元和龐師爺一驚,這個倒沒喝出來,沒想到這個小姐喝茶還這麽講究?”
何乾元有點吃驚,說道:“我隻感覺茶味清鮮,茶葉鮮嫩,沒想到居然這麽多學問?”
他居然有點自慚形穢……
何乾元少時家貧,孤苦伶仃,寄居叔父家裏讀書,長大雖然當了縣令,一直做到知府,也一直嚴以律己,不嗜奢靡。
平時公務繁忙,也無暇風花雪月。喝個茶還要快馬跑百裏之外去接泉水衝泡,這種事情他想都想不到。
他隻知道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
這個小姐看著何乾元,一雙妙目盯著他,她好像很喜歡何乾元,眼光一直火辣的看著何乾元,也不時的有些嬌羞,她接著說道:
“老爺,知道我為什麽請你進來喝茶麽?”
何乾元摸不著頭腦,搖了搖頭……
麵對一個最多不過十七八歲的小姐和丫鬟,他坐在她眼前喝茶,有點很不自在,坐立不安……
和女人交往,或者勾引女人和女人調情,何乾元真不擅長。
身為一個知府,四品朝廷命官,麵對一個明顯有意挑逗他的富家小姐,居然有點手足無措。
他喝完一口茶,看了一眼師爺,打算起身離開。
那個小姐看了他要走,瞟了他一眼說:“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因為我的名字就叫飛紅。”
這個小姐看著何乾元的眼神,居然一陣脈脈含情,然後害羞的低下了頭……
何乾元也有點驚訝:“哦,這麽巧?鄙下姓何,名乾元。”
清代時候,老百姓很少有知道哪個知府叫啥名字的,能知道姓就不錯了,更別說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戶人家小姐了。
那個小姐聽何乾元說完,眼神一亮,雙眸有光,不過瞬間又恢複平常樣子。
當時何知府已經四十多歲了,但是保養得當,顯得很年輕。
而且本來何乾元長的也風流倜儻,麵目俊朗,身材勻稱,一表人才。
他飽讀詩書,這些年掌管春江府,身為四品大員,朝廷命官。頤指氣使久了的人,身上都有一股說不出的威嚴和獨特氣質。
這氣質很受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輕女孩傾慕……
小姐端起青花瓷的茶壺,又給何乾元倒上茶,何乾元猶豫一下還是坐下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何乾元居然有點不好意思,身邊龐師爺在一旁看著,也有點尷尬。
龐師爺拿起青花茶壺,給何知府和那個飛紅小姐倒了茶,又給自己也倒了茶。
他看看手裏的青花茶壺,
“咦……,這茶壺看樣子很特別,這畫片也很少見,像是古董啊?”
說著,他把茶壺放在了何知府眼前桌子上。
龐師爺是故意尋找話題,他知道何知府飽讀詩書,精通曆史,嶽父又是古董世家,所見頗多。
天已經中午,有點熱,何乾元連忙擦了一下額頭的汗,拿起這把青花茶壺,看了看。
這是一把康熙年間赤壁賦提梁壺,其為提梁壺造型,做成的一個青花瓷茶壺。
壺身上兩邊分別用青花繪有夜遊赤壁圖和題寫一首七律:
“五百年前續此遊,
水光依舊接天浮。
徘徊今夜東山月,
仿佛當年壬戊秋。
有客得魚讚赤壁,
無人載酒出黃州。
吟成一浦千山寂,
孤雀橫江掠小舟。”
壺身青花呈色蒼翠,氣韻雄渾,整體造型古樸,人物繪畫生動,詩句簡潔應景,很雅致。
何乾元看了一眼這把青花瓷提梁壺,笑著說:“這是康熙年間的提梁壺,這種提梁壺據傳說是宋代大學士蘇東坡所創。
蘇東坡晚年不得誌,棄官來到蜀山,閑居在蜀山腳下的鳳凰村上,他喜歡吃茶,對吃茶也很講究。
此地既產素負盛名的“唐貢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還有海內爭求的紫砂壺。
有了這三樣東西,蘇東坡吃吃茶、吟吟詩,倒也覺得比在京城做官愜意,但這三者之中,蘇東坡還感到有一樣東西美中不足,就是紫砂茶壺都太小。
於是其打算自己動手做一個茶壺,然則茶壺不是那麽好做的,在看到書童提著的燈籠時,其靈光一閃做出了主體,又看到提梁,故而做出了提梁壺。
因為這種茶壺別具一格,後來就有一些藝人仿造,並把這種式樣的茶壺叫做“東坡提梁壺”,或簡稱“提蘇”。”
說完,何乾元放下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接著說道:“這個寫的是蘇東坡夜遊赤壁故事,東坡居士寫的赤壁賦很長,我很喜歡其中一段,就像此時此景。”
說著,何乾元背了一段赤壁賦裏麵的詞句:“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嚐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個師爺和這個小姐都是飽讀詩書的人,能聽懂何乾元講的赤壁賦。
這段文字翻譯過來是:
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
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麵看來,那麽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麵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恒的,又有什麽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隻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
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何乾元一邊喝著茶,一邊講了蘇軾寫的赤壁賦。
這個赤壁賦有點長,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寫的非常精彩。
全賦情韻深致、理意透辟,千古好文,不愧大文豪之作。今天寫到何乾元豔遇,借用了一下蘇東坡的文章,這文章符合何知府當時的心境。
那天,陽光明媚,何知府還是一個滿腔抱負,懷古傷今的有誌官員……
何知府來了精神,聊這個他可是擅長,雖然何乾元不太懂古董,但是康熙年間和光緒間隔沒多少年。
他見多識廣,學識淵博,一百年前的東西他還是都認識。
再說,何乾元飽讀詩書典籍,精通史書典故,這些詩詞典故他更信手拈來。
龐師爺和飛紅小姐還有丫鬟都拍手稱讚!
“原來,這麽個典故啊?在我家放了好多年,我都不知道。就知道是祖上傳下的。見多識廣,佩服,佩服!”
何乾元被誇了幾句,找到了自信,恢複了做知府的時候狀態。
他端起茶杯,杯口微撇, 弧腹, 圈足。外壁裝飾詩文,出自蘇軾《後赤壁賦》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另一麵繪泛舟圖,與詩文相呼應。
何乾元仔細看了一下,說道:“這套杯子寫的是後赤壁賦。
《後赤壁賦》也是北宋蘇軾創作的一篇賦,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貶謫黃州時,文章有點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彷徨迷茫。”
這個何乾元還是很有學問的,也不乏慧根,他年輕時候就中進士,位列三甲,是有真才實學的。
他也時常思考人生的意義,也糾結入世與出世之間的選擇,也迷茫過,也彷徨過,也躊躇滿誌過,也意氣風發過……
現在,何乾元還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正人君子。一年後,他成了綁架案的主謀,還是綁了自己的至親……
看著這個杯子上的字,何乾元陷入了沉思……
飛紅和師爺都非常佩服,誇讚其博學,聽何知府繼續說下去……
何乾元仔細看看茶杯和茶壺的青花發色,說道:“這把壺和這四個杯子不是一套的,雖然都是康熙年間的瓷器,但是兩件瓷器之間相差幾年。
這壺是雲南珠明料,是翠毛藍,翠毛藍是指青花瓷中的一種發色,它隻出現在康熙中期之後青花瓷器上,青花呈色鮮藍青翠,嬌翠欲滴。
與其他時期的青料發色不同,翠毛藍有一種神奇的顏料呈現效果,接近於國畫中墨色在宣紙上渲染的效果。墨分五色,這些分水畫法,藍色呈現出多個色階,可以將繪畫中的皴法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這四個茶杯是浙料所繪,雖然也很精美,發色不如翠毛藍驚豔明爽,這是康熙早期的瓷器。
所以這茶壺和茶杯不是一套,想必是小姐家人可能弄碎了茶杯,配了一套康熙後赤壁賦茶杯,不過倒是也很協調。這樣前後赤壁賦都全了……”
飛紅愣了一下,看了一眼龐師爺,龐師爺連忙誇讚:“老爺真是眼力如炬,博學多識。”
師爺連聲稱讚,飛紅和丫鬟也都跟著叫好。
幾人聊天喝茶,居然聊的十分投機,都很開心……
ps:近些年很多拍賣會上出現很多康熙赤壁賦筆筒和茶壺,價格炒的很高了。多年前,我也買了一個康熙赤壁賦題材的筆筒和幾把赤壁賦題材的壺。
我喜歡《後赤壁賦》中寫的: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複識矣!
我喜歡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我也喜歡康熙瓷器的雄渾大氣,更喜歡墨分五色的翠毛藍!
那時候,康熙瓷器還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