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到了老張頭約定時間,張文龍就到了當鋪,這個當鋪離夫子廟不遠。


    當鋪的形成曆史有一千多年,到了晚清時期各地更是當鋪林立,生意興隆,看來越是亂世,當鋪越興盛。


    張文龍進了屋,屋裏麵幾個夥計正有條不紊的忙活。


    老張頭是這的大掌櫃,他坐在一個高高的大櫃台後麵,當鋪的櫃台都特別高,原因不明,可能是為了安全還是想在氣勢上壓倒一切,便於和來典當的人砍價,不得而知。


    老張頭背後還有老板,老板就是陳家老爺子,這個當鋪在金陵很大,高牆大院,晚上有三個會功夫的護院巡邏。


    老張頭看見他進來,鼻子哼了一聲,:“算你運氣好,老爺同意了,你可以在這幹,試用十天,沒有工錢,十天後每月一千五百文,做雜役,你有路引麽?我們寫個文書”。


    “有”張文龍說。


    張文龍很高興,和老張頭做了手續,老張頭就記錄了他老家地址留了存檔。


    老張頭說的“路引”就是清代百姓出門的身份證介紹信,而官員則多帶腰牌。


    牌子上不僅要寫清楚“姓名”“年齡”“單位”“職業”“官銜”等,還會特別注明身份證的用途,但是老百姓都沒有。


    據說有的腰牌上還會把持有者的麵部特征畫像錄入,除了沒有指紋和密碼,看樣子那時候設計的還是很全麵。


    史載戰國時期,秦國商鞅進行變法,實行過一種叫做“照身帖”的竹片。這個竹片就是中國最早的身份證件。


    後來曆代都有類似的身份證明,材質分金屬、象牙、獸骨、木材等幾種,而且每個朝代叫法也不同。


    雖然張文龍沒有腰牌,但是六爺曾經給他講述過曆朝腰牌的特征。


    他進來當鋪,四處觀望,看見裏麵好多古董架子,在其中一麵牆上掛著一堆東西,他湊近一看其中一個他知道,是虎符。


    虎符,又叫兵符,是一種古代調兵信物,也是最早的身份證明一種。


    古代人們常以虎形來象征地位、權利與威嚴,所以把它做成伏虎形狀。


    分左右兩半,中央與統帥各持一半,調發軍隊時需持符驗對,完全合體才能出兵。


    這個當鋪裏牆上掛著的虎符是一半,青銅做的,看來另一半丟失了,不知道誰拿來當的。


    他來了興趣,主要也是想表現一下,指著這個牌子對張老頭說:“這個我知道,是春秋時候的虎符。”,


    商周時期最早證明身份的東西叫做“符“,據傳說是薑子牙發明的。


    老頭一愣:“沒看出來,你小小年紀,懂得還真不少,孺子可教。”


    瞬間,他對這個年輕人多了幾分好感。


    然後張老頭給他安排活幹,也安排了住處。


    這當鋪很大,平時裏麵五六個人忙活,這當鋪也賣古董。


    張文龍很機靈,又勤快,幹活又麻利,沒兩天,把老頭哄的很開心。


    牆壁上架子上很多古董琳琅滿目,還有個很大的書架,擺滿了古代的古籍善本和碑帖。


    看來這些書也是誰拿來當換錢的,張文龍發現六爺的遠見,果然教他的很多東西都能對上號,他不懂得問老頭,老張頭也樂意告訴他。


    幾天時間,他學的那些理論知識居然好多都能用上,店裏另外幾個夥計也驚訝他為何如此博學。


    一天,外麵進來一個中年人,衣衫襤褸,一臉憔悴,要當東西,他說是一個家傳的花瓶。


    這個人把花瓶放在了櫃台上,大家湊過去看,這個花瓶很古樸,沒有紋飾,是個玉壺春瓶。


    這瓶子撇口、細頸,圓腹,圈足,瓶子墨綠色,顏色很深,遠看幾乎深成了黑色,瓶身上麵還很多細密的開片。


    一般古代玉壺春瓶子級別路份份都比較高,宋代開始盛行。


    在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就有“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記載,這應該是關於玉壺春三個字的最早文字記錄。


    玉壺春應該是因為這種壺用來裝酒,或者是一種酒的名字而來。


    這人說這個要當五十兩銀子,是個家傳幾代人的寶貝,急於用錢才拿來典當。


    老張頭拿起玉壺春看了半天,沒有看明白啥窯口和年代,更不要說真假了,幾個夥計也沒認出這樣顏色的瓶子是何年代。


    張文龍,這些天已經和大家很熟悉了,也湊過來看看這個墨綠色瓶子,老張頭還在對著這瓶子拿著放大鏡研究。


    張文龍腦海裏一閃,想起六爺教給他的那些窯口,其中一個龍泉係的窯口就出這樣的玉壺春,墨色胎骨,深墨綠的釉色,密布細密開片。


    這有個鑒別要點就是這個窯口的器物口沿開片更為細碎,而且多為出土的,所以土壤容易侵蝕口沿造成脫釉。


    他看著這瓶子的特征和六爺說過的一個窯口完全相符,叫什麽窯口著?他想了幾秒鍾,對張老頭說:


    “張掌櫃,這個應該是宋代的,是浙江溪口官窯,路份很高。”他大著膽子低聲在張掌櫃耳邊說。


    因為這玉壺春每一個特點都和六爺教給他的溪口窯東西對上號,尤其瓶口沿的細微開片。


    溪口窯,是指浙江龍泉溪口一帶燒造黑胎類青瓷窯口的總稱。


    曾經宋代燒造過“貢瓷”,而貢瓷者,宮廷用瓷也,這便是“溪口官窯”的由來。


    溪口官窯有著獨特的釉色和紋理,其開片紋線更是精妙,並以此獨特風格著稱於世。


    其釉色有青色、翠綠、墨綠、黃綠、醬色,黑色等。


    溪口官窯瓷,在其細如絲的開片紋線基礎上,又發散成粗線條的紋線,粗細相間,從而形成特有的風格,這也是其窯口獨有的顯著特征。


    浙江省距離金陵不遠,出現溪口窯東西的幾率也比較大。


    六爺早就預料到可能會遇到溪口窯的東西,還特意著重給張文龍講的很仔細,現在用到了學的東西。


    老頭一驚,他也聽說過溪口窯,隻是接觸的少,他做當鋪畢竟不可能所有古董都一一研究。


    他拿不準,也不能聽張文龍這麽一說就認可此物,畢竟五十兩銀子,弄錯了老爺肯定扣他工錢處罰他。


    正猶豫之間,外麵又進來一個中年人,四十多歲,穿著一身白色綢緞長袍,高高的個子,雙眉濃密,眼神犀利,顧盼之間,氣度不凡。


    老張頭看了忙打招呼:“二爺。”


    原來這人是陳龍的二兒子,是個古董行高手,他一般負責當鋪和錢莊生意。


    今天路過當鋪就進來看看新招的夥計怎麽樣。


    老張頭一介紹,張文龍也忙著鞠躬行禮。


    “還不錯,好好幹”,這個陳二爺看了看張文龍,張文龍渾身上下收拾的很利索,他對張文龍還是比較滿意。


    這時他看見了那個放在櫃台上的玉壺春瓶子,他拿起來看了一會,對那個中年人說:


    “當多少錢”


    “五十兩銀子”,中年人說。


    “這瓶子哪裏來的?”


    “家傳的,”


    “不是家傳,這是地下的。”


    “給他五十兩。”他轉身對老張頭說。


    老張頭和中年人寫完手續付了錢,中年人拿著銀子走了。


    陳二爺對張掌櫃說:“這是宋代的,溪口官窯玉壺春,黑胎的很少見,還是完整的,值五十兩。”二爺說。


    老張頭大吃一驚說:“張文龍剛才也說是宋代溪口窯,他還真行啊。”


    “什麽,張文龍能看懂這溪口窯?”


    陳二爺看看張文龍,有點不太相信。搖了搖頭。


    “是真的,他剛說完,你就進來了。”


    張掌櫃極力誇讚張文龍,畢竟人是他招來的,張文龍能幹他也覺得光彩。


    “哦,是你認識的嗎?你以前接觸過古董?”二爺問道。


    “我在京琉璃廠幹了一個多月,聽說起過溪口窯東西特點,就蒙了一下。”張文龍很謙虛的回答。


    “嗯,很好,好好幹吧”,


    陳二爺說完又仔細看看張文龍,給張文龍看的有點發毛,陳二爺當鋪裏轉了一圈走了。


    他走後,張掌櫃和另外幾個夥計都圍著張文龍誇讚,張文龍倒是覺得很不好意思。


    短短幾天,他錐入囊中,已經露出鋒芒。


    看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他也不禁佩服師父的遠見和知識淵博。


    十天之後,試用期滿,他被正式錄用了。


    期間那個陳二爺又來了一次,對他也說了幾句勉勵的話。


    可是張文龍誌不在此,他是來臥底的,他要知道密室在哪裏,金靴子在哪裏,如果隻在當鋪裏轉悠,永遠也不會知道這些機密。


    他趁著休息的時間找著查幹,說了情況。


    查幹告訴他不要著急,沉住氣,說下個月他們家族會搞賽寶大會,人很多,機會也許就來了,張文龍可以去參加看看熱鬧。


    張文龍好奇的問:“賽寶大會,是怎麽回事?”


    查幹就對他講了起來。


    原來這陳龍本身盜墓起家,隱居江南,已經富甲一方,而且他又喜歡古董,也很懂鑒別真偽。


    當地名流商賈喜歡收藏的人也很多,都以他為圈子,經常一起交流。


    每年還要搞一個賽寶大會,大家都拿出新奇的寶貝,比賽看誰的好,也會交易。


    每次就在陳府舉行,有點類似現在的鑒寶節目,這件事在金陵的名流中搞得還很熱鬧。


    陳家家大業大,人丁興旺,財力雄厚,遇見喜歡的古董陳龍也會出錢買下。


    查幹介紹完,張文龍覺得這確實是個機會。


    他回到當鋪之後,更加刻苦學習各類古董知識。


    沒事的時候,也讀書架上的那些書,那些書五花八門,還有一些是年代久遠的醫書古籍。


    這個當鋪裏古董很多,很多需要錢周轉的人來典當,瓷器,玉器,珠寶,首飾,字畫,古籍善本等等五花八門,他能接觸到很多實物,他都一一研究。


    這些實物和六爺教給他的那些知識對比參考,他每天眼力突飛猛進,看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理論結合實踐才能真正的迅速成長。


    他要準備參加賽寶大會,獲得陳龍老爺子的注意,或者博得他們家主事人的好感,以便於更貼近家族核心。


    隻有這樣才能知道密室所在,至於到時候是偷是搶就是查幹他們的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曦蓬堂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曦蓬堂主並收藏晚清古董之墓靴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