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添妝
穿越到山裏悶聲發大財 作者:不曾在的筆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兒,這就是你四叔公家,中間是三叔公家,那邊是二叔公家。”周氏站在四叔公家門口指著另外兩處院子說道。
“阿奶,我知道了。”幾個叔公家也是好找的,畢竟村裏能建得起這麽大院子的人家的沒有幾家。
應該是沒有,原本王清兒還覺得家裏的院子還不錯,但看到幾個叔公家的院子,才發現自己家的那也就算是個院子而已。
“巧雲,巧雲。”周氏見大門敞開著,就直接走進院子。
院子裏都已經布置好,到處都掛著紅色綢布、紅燈籠,還有大紅的喜字,十分的喜慶。
“誒,大嫂,呦,沐妍、清兒也來啦,還真是稀客,快,快,快進屋裏。”四叔婆巧雲從正廳走出來,看到跟在周氏身後的沐妍和王清兒,忙開心的要迎她們進屋。
“巧雲,我們來給沐霞送添妝的,先去沐霞房中吧。”
村裏有個風俗,給出嫁的新娘添妝,不能先進正廳或是家裏其它地方,要先去新娘子的房中把妝添了,才能到其它地方坐下喝茶。
“好好好,我們去霞兒的房中,她剛才還說在家太無聊,吵著要出去玩,她娘和她嫂子都在房中陪著。”
要出嫁的女兒這幾日是不能隨便出門走動的,要在家等著來添妝的親戚。
若是添妝的人來了,新娘不在房中,就會不吉利。
“霞兒,你大叔婆帶著你沐妍姑姑,大嫂來給你添妝了。”四叔婆巧雲剛走到沐霞的院子外就朝裏喊著。
“大伯母,您來了,呀!這是沐妍妹妹和清兒吧?”出來迎接的是沐楠的四嬸明婉青。
看到跟在周氏身後的沐妍和王清兒略顯驚訝,彼此都還沒有見過麵。
她身後跟著一個長相秀美,身材亭亭玉立的姑娘,上身穿著綠色立領對襟的短衫,下身穿著藕粉色娟紗金絲繡花長裙。
麵上露出嬌羞的神色,輕輕的喊了聲,“叔婆。”
王清兒看了看她,想著這應該就是新娘子沐霞。
還好今日她沒穿自己那件綠色的立領對襟短衫,否則還跟她撞衫了,不知道這裏人在不在意這些。
還有一個抱著孩子的年輕婦人,應該就是沐霞的嫂子,懷裏那胖乎乎的孩子,應該就是瑤兒昨晚說的好朋友沐丫丫。
“大伯母快進屋,霞兒剛還說無聊,這下你們來了,可以一起說說話。”明婉青十分熱情的招呼她們進屋。
一行人走進沐霞的閨房,房間的布置跟王清兒在外祖家的房間差不多。
都是些粉粉嫩嫩的裝飾,看來所有姑娘都一樣,喜歡這些粉粉的飾物。
叔公家的幾個丫鬟幫忙接過她們手中的錦盒,擺放好。
又有人端了茶水點心上來。
周氏這才介紹起人來,幾人相互打了招呼後,才坐下來喝茶。
“霞兒姑姑,這是我給你的添妝,你看看喜不喜歡?”沐瑤從懷裏掏出一個小錦盒遞給沐霞。
“好,謝謝瑤兒。”沐霞笑著打開錦盒,裏麵是一對粉色的海棠絹花,中間還鑲嵌了一顆粉色的珍珠。
這還是王清兒上次去縣城裏時買回來的,那次她買了許多,回來就隨意的讓幾個姑娘挑些喜歡的去帶。
記得當時沐瑤自己也挑了兩對,沒想到今日竟然拿了一對來送給沐霞。
這小丫頭也太懂事了些。
“小瑤兒不僅知道給霞兒姑姑添妝,還知道她霞兒姑姑喜歡粉粉的。哈哈哈,這孩子太招人疼了。”明婉青看著那對粉色的海棠絹花笑著說道,還把瑤兒摟進懷裏抱著。
“謝謝瑤兒,姑姑很喜歡。”沐霞捧著錦盒走到梳妝台前,對著鏡子將絹花戴在頭上,還左右照了照,才滿意的回到椅子上坐好,看來她是真的很喜歡。
“霞兒姐,我們也有。”沐琴和梓潼也各遞了一個錦盒給沐霞,裏麵都是絹花,同樣都是王清兒從縣城裏買回來的。
那時剛賣了何首烏,有了銀子,一下沒控製住,就買多了些,反正看著喜歡就讓包好,花了好幾兩銀子。
沒想到幾個丫頭都拿來給沐霞添妝。
“謝謝你們,姐姐都好喜歡。”沐霞說的是實話,她一看就知道這絹花是在縣城買的,價格不便宜,她每次去也就隻能買一兩朵回來。
沐家幾個叔公家雖有些家底,但也不如從前,現在隻是在村裏開了個私塾。
開始幾年並沒有多少孩子,現在孩子雖多了起來,怎麽也不能與逃難前在縣城裏的書院比。
開始也想過去縣城裏開書院,但是初來乍到的,沒有人脈,開書院何其困難,最後決定在村裏先開一個私塾。
又置辦了些田產,日子也能過,隻是家裏開銷能省則省。
二叔公家倒是在鎮裏開了個書局,生意並不大好,也是看看能度日。
三家人如今也是外強中幹,表麵上看著大宅院,有丫鬟小廝,出門有馬車的。
實際上還沒有王清兒手頭的銀子多。
“霞兒,你妹妹,侄女們一對絹花就把你哄高興了,你大嫂還有好東西給你呢。”周氏笑著對沐霞說道。
平輩添妝可以當麵打開看,圖個開心喜慶,長輩送的則要等人走後才能打開清點,還得入賬。
“啊,嫂子也有?”沐霞還真是沒有想到,畢竟她們也是今日才第一次見麵。
不光是沐霞疑惑,就是四叔婆和明婉青還有沐霞的親嫂子劉氏也一臉疑惑。
她們都以為是周氏送來添妝,順便帶著她們來認認門。
“傻丫頭,怎麽還愣著,快打開看看,看看你大嫂給你添了什麽好彩頭。”一般平輩添妝都是些女兒家喜愛的頭飾珠釵這些。
王清兒從桌子上拿起一大一小兩個錦盒遞給沐霞,笑著說道,“霞兒妹妹,恭喜你嫁得如意郎君。”
“謝謝大嫂。”沐霞被說得有些害羞,低著頭接過錦盒開心的道謝。
“我幫你拿著,快打開看看,呀!你大嫂這禮還不輕呢。”明婉青接過錦盒捧在手裏,笑著打趣道。
“阿奶,我知道了。”幾個叔公家也是好找的,畢竟村裏能建得起這麽大院子的人家的沒有幾家。
應該是沒有,原本王清兒還覺得家裏的院子還不錯,但看到幾個叔公家的院子,才發現自己家的那也就算是個院子而已。
“巧雲,巧雲。”周氏見大門敞開著,就直接走進院子。
院子裏都已經布置好,到處都掛著紅色綢布、紅燈籠,還有大紅的喜字,十分的喜慶。
“誒,大嫂,呦,沐妍、清兒也來啦,還真是稀客,快,快,快進屋裏。”四叔婆巧雲從正廳走出來,看到跟在周氏身後的沐妍和王清兒,忙開心的要迎她們進屋。
“巧雲,我們來給沐霞送添妝的,先去沐霞房中吧。”
村裏有個風俗,給出嫁的新娘添妝,不能先進正廳或是家裏其它地方,要先去新娘子的房中把妝添了,才能到其它地方坐下喝茶。
“好好好,我們去霞兒的房中,她剛才還說在家太無聊,吵著要出去玩,她娘和她嫂子都在房中陪著。”
要出嫁的女兒這幾日是不能隨便出門走動的,要在家等著來添妝的親戚。
若是添妝的人來了,新娘不在房中,就會不吉利。
“霞兒,你大叔婆帶著你沐妍姑姑,大嫂來給你添妝了。”四叔婆巧雲剛走到沐霞的院子外就朝裏喊著。
“大伯母,您來了,呀!這是沐妍妹妹和清兒吧?”出來迎接的是沐楠的四嬸明婉青。
看到跟在周氏身後的沐妍和王清兒略顯驚訝,彼此都還沒有見過麵。
她身後跟著一個長相秀美,身材亭亭玉立的姑娘,上身穿著綠色立領對襟的短衫,下身穿著藕粉色娟紗金絲繡花長裙。
麵上露出嬌羞的神色,輕輕的喊了聲,“叔婆。”
王清兒看了看她,想著這應該就是新娘子沐霞。
還好今日她沒穿自己那件綠色的立領對襟短衫,否則還跟她撞衫了,不知道這裏人在不在意這些。
還有一個抱著孩子的年輕婦人,應該就是沐霞的嫂子,懷裏那胖乎乎的孩子,應該就是瑤兒昨晚說的好朋友沐丫丫。
“大伯母快進屋,霞兒剛還說無聊,這下你們來了,可以一起說說話。”明婉青十分熱情的招呼她們進屋。
一行人走進沐霞的閨房,房間的布置跟王清兒在外祖家的房間差不多。
都是些粉粉嫩嫩的裝飾,看來所有姑娘都一樣,喜歡這些粉粉的飾物。
叔公家的幾個丫鬟幫忙接過她們手中的錦盒,擺放好。
又有人端了茶水點心上來。
周氏這才介紹起人來,幾人相互打了招呼後,才坐下來喝茶。
“霞兒姑姑,這是我給你的添妝,你看看喜不喜歡?”沐瑤從懷裏掏出一個小錦盒遞給沐霞。
“好,謝謝瑤兒。”沐霞笑著打開錦盒,裏麵是一對粉色的海棠絹花,中間還鑲嵌了一顆粉色的珍珠。
這還是王清兒上次去縣城裏時買回來的,那次她買了許多,回來就隨意的讓幾個姑娘挑些喜歡的去帶。
記得當時沐瑤自己也挑了兩對,沒想到今日竟然拿了一對來送給沐霞。
這小丫頭也太懂事了些。
“小瑤兒不僅知道給霞兒姑姑添妝,還知道她霞兒姑姑喜歡粉粉的。哈哈哈,這孩子太招人疼了。”明婉青看著那對粉色的海棠絹花笑著說道,還把瑤兒摟進懷裏抱著。
“謝謝瑤兒,姑姑很喜歡。”沐霞捧著錦盒走到梳妝台前,對著鏡子將絹花戴在頭上,還左右照了照,才滿意的回到椅子上坐好,看來她是真的很喜歡。
“霞兒姐,我們也有。”沐琴和梓潼也各遞了一個錦盒給沐霞,裏麵都是絹花,同樣都是王清兒從縣城裏買回來的。
那時剛賣了何首烏,有了銀子,一下沒控製住,就買多了些,反正看著喜歡就讓包好,花了好幾兩銀子。
沒想到幾個丫頭都拿來給沐霞添妝。
“謝謝你們,姐姐都好喜歡。”沐霞說的是實話,她一看就知道這絹花是在縣城買的,價格不便宜,她每次去也就隻能買一兩朵回來。
沐家幾個叔公家雖有些家底,但也不如從前,現在隻是在村裏開了個私塾。
開始幾年並沒有多少孩子,現在孩子雖多了起來,怎麽也不能與逃難前在縣城裏的書院比。
開始也想過去縣城裏開書院,但是初來乍到的,沒有人脈,開書院何其困難,最後決定在村裏先開一個私塾。
又置辦了些田產,日子也能過,隻是家裏開銷能省則省。
二叔公家倒是在鎮裏開了個書局,生意並不大好,也是看看能度日。
三家人如今也是外強中幹,表麵上看著大宅院,有丫鬟小廝,出門有馬車的。
實際上還沒有王清兒手頭的銀子多。
“霞兒,你妹妹,侄女們一對絹花就把你哄高興了,你大嫂還有好東西給你呢。”周氏笑著對沐霞說道。
平輩添妝可以當麵打開看,圖個開心喜慶,長輩送的則要等人走後才能打開清點,還得入賬。
“啊,嫂子也有?”沐霞還真是沒有想到,畢竟她們也是今日才第一次見麵。
不光是沐霞疑惑,就是四叔婆和明婉青還有沐霞的親嫂子劉氏也一臉疑惑。
她們都以為是周氏送來添妝,順便帶著她們來認認門。
“傻丫頭,怎麽還愣著,快打開看看,看看你大嫂給你添了什麽好彩頭。”一般平輩添妝都是些女兒家喜愛的頭飾珠釵這些。
王清兒從桌子上拿起一大一小兩個錦盒遞給沐霞,笑著說道,“霞兒妹妹,恭喜你嫁得如意郎君。”
“謝謝大嫂。”沐霞被說得有些害羞,低著頭接過錦盒開心的道謝。
“我幫你拿著,快打開看看,呀!你大嫂這禮還不輕呢。”明婉青接過錦盒捧在手裏,笑著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