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通商的蓬勃發展以及樂舞民俗的繁榮景象,讓大宋的繁榮之象愈發顯著。臨安城的街頭巷尾,人們在談論著海外奇珍和節日盛事的同時,也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了期待。阿念的醫館裏,學徒們在阿念的教導下,不僅學習醫術,也開始關注國家大事,他們深知國家的繁榮穩定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基石。阿念依然忙碌,她身著一件青灰色的布裙,在醫館的藥櫃前整理藥材,一邊整理一邊和學徒們說著話:“醫道與國道,皆有其發展之道,如今國家興盛,我等亦不能懈怠。”


    清玄在道觀裏,也將世間的繁榮納入講學之中。道觀的庭院中,那幾株海外傳來的植物已茁壯成長,周圍環繞著本土的花草。清玄站在花草之間,對弟子們說道:“天地萬物皆相互關聯,國家之繁榮如同這滿園花草,各有其用,且相得益彰。”


    在國家繁榮發展的進程中,大宋的有識之士意識到,若要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在人才培養方麵進行革新。科舉製度,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成為了改革的焦點。


    在京城的太學裏,聚集著眾多年輕的學子和經驗豐富的學者。太學的祭酒是一位名叫韓公望的老學者。韓公望年逾六十,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他的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每一道皺紋似乎都訴說著他一生的學識與閱曆。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猶如深邃的湖水,其中蘊含著對知識的無盡渴望和對年輕學子的殷切期望。他身材清瘦,一襲深藍色的長袍穿在身上,顯得莊重而儒雅。


    韓公望深知舊科舉製度存在一些弊端,如過於注重詩詞歌賦,而對經世致用之學考察不足。他向朝廷上書,建議在科舉考試中增加對時務策論、農桑水利、天文地理等實用知識的考察。他在朝堂之上,麵對皇上和眾大臣,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今大宋繁榮昌盛,然欲保國之長久興盛,需得培育能濟世之才。舊科舉之製,雖育出諸多文學之士,然於國家實務之助,尚有所缺。”皇上聽後,深以為然,決定采納韓公望的建議,對科舉製度進行革新。


    消息傳出後,太學裏的學子們反應不一。一些擅長詩詞歌賦的學子感到擔憂,而另一些對實用學問有研究的學子則充滿了期待。其中有一位名叫蘇瑾的年輕學子,蘇瑾年方二十,生得眉清目秀。他的額頭寬闊,透著一股聰明勁兒。他的眼睛清澈明亮,仿佛閃爍著對知識的熱愛之光。他自幼勤奮好學,不僅熟讀經史子集,對農桑之事也頗有興趣。他聽聞科舉革新的消息後,心中暗自高興,覺得這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好機會。


    為了準備科舉考試,蘇瑾更加刻苦地學習。他每天清晨便起身,來到太學的藏書閣。藏書閣中彌漫著淡淡的書卷氣,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蘇瑾在書架間穿梭,尋找著關於時務策論和農桑水利的書籍。他找到一本關於水利工程的古籍,便坐在角落的書桌前,仔細研讀。他的手指輕輕劃過書頁上的文字,口中默念著書中的要點,時而皺眉思考,時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與此同時,太學裏的先生們也開始調整教學內容。一位名叫李夫子的先生,他負責教授經史課程。李夫子年約五十,麵容和藹。他的眼睛總是帶著溫和的笑意,讓人感覺親切。他身穿一件深灰色的長袍,舉止穩重。李夫子在課堂上,除了講解經史中的治國之道,還開始引入一些當代的實際案例,引導學子們思考如何將古人的智慧運用到當下的國家治理中。他說:“諸君,經史之學,非為死讀,乃為活用。今科舉革新,諸君當學以致用。”


    隨著科舉考試日期的臨近,各地的學子紛紛湧向京城。在通往京城的道路上,學子們或步行,或騎馬,或乘坐馬車。其中有一位來自偏遠地區的學子,名叫王仲。王仲家境貧寒,但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鄉親們的資助,踏上了進京趕考的道路。王仲身材瘦弱,但眼神堅定。他背著簡單的行囊,行囊裏裝著他的書籍和幹糧。他一路風餐露宿,遇到可以歇腳的客棧,就會拿出書籍複習。他深知這次科舉考試對他和他的家鄉意味著什麽。


    科舉考試的那一天終於來臨。考場設在京城的貢院,貢院的大門緊閉,氣氛莊重而嚴肅。考場周圍戒備森嚴,士兵們手持兵器,來回巡邏。考生們在考場外排隊等候,他們的表情各異,有的緊張,有的自信。蘇瑾站在隊伍中,他深吸一口氣,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他看著貢院的大門,心中默默祈禱自己能夠發揮出最佳水平。


    當考生們進入考場後,考場內一片寂靜,隻能聽到筆尖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科舉考試分為多場,第一場考的是經史知識。蘇瑾在答題時,思路清晰,他將自己平時所學的知識與對當代社會的理解相結合,洋洋灑灑地寫滿了答卷。接下來的幾場考試,分別考察了時務策論、農桑水利等內容。在時務策論考試中,蘇瑾針對大宋當前的海外通商、水利興修等情況,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他認為大宋應在海外通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各國的文化交流,同時在水利興修方麵要注重長遠規劃,防止出現短期行為。


    在農桑水利考試中,蘇瑾憑借自己之前的研究,詳細闡述了如何改進灌溉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等問題。他寫道:“農者,國之根本。今可借鑒前代之法,於田畝間開溝渠,引河湖水以灌之。且可推廣新的農具,如曲轅犁之改良者,以利耕種。”


    考試結束後,考生們陸續走出考場。有的考生垂頭喪氣,有的考生則充滿期待。蘇瑾走出考場後,感覺如釋重負。他抬頭看著天空,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經過一段時間的閱卷和評審,科舉的結果終於公布。蘇瑾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當他得知這個消息時,他激動得熱淚盈眶。他立刻回到家鄉,向鄉親們報喜。鄉親們得知蘇瑾高中,紛紛前來祝賀。他們在村子裏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活動,仿佛整個村子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隨著科舉革新後的第一批學子進入官場,他們帶來了新的學風和治理理念。在地方上,新科進士們積極推行各種改革措施。一位名叫趙軒的進士,被派往一個農業為主的縣任職。趙軒到任後,發現當地的農田灌溉存在問題,於是他運用自己在科舉中學到的知識,組織百姓興修水利工程。他親自到田間地頭考察,與老農們一起商討方案。他的麵容因勞累而略顯憔悴,但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他說:“吾等為官,當為百姓謀福祉。”


    在朝廷中,新科進士們也積極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他們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不再拘泥於舊的官場風氣。這種新的學風和官場氛圍,如同春風一般,吹遍了大宋的官場和學界,為大宋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阿念在醫館裏聽到了科舉革新後的這些變化,她感慨地說:“人才乃國家之根本,科舉革新,育出賢才,此乃大宋之福。”清玄在道觀講學中提到科舉革新時說:“科舉之變,猶如河流改道,雖有波瀾,然能滋養新土,育出良木。今之革新,正應時勢,將使大宋之學風清正,賢才輩出,國家之盛,可久可長。”


    大宋在科舉革新的推動下,人才輩出,學風清正,國家在繁榮昌盛的道路上繼續穩步前行,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士與家仆:古代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乙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乙己並收藏道士與家仆:古代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