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舉舞弊之事塵埃落定後,大宋又回歸到了看似平靜的發展軌道上。阿念依舊在醫館忙碌,她每日早早起身,穿上那件潔淨的白衣。她的白衣裙擺隨著她的走動輕輕搖曳,仿佛是醫館裏一道寧靜的風景。阿念的麵容在晨曦的映照下顯得柔和而堅定,她的眼眸如同星子般明亮,透著醫者的慈悲。她仔細地整理著藥櫃,將每一味藥材擺放得整整齊齊,那些藥材在她手中仿佛是珍貴的寶物,她深知它們是救治病人的關鍵。


    清玄也在道觀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日常的講學和修行。他站在道觀的大廳之中,陽光從雕花的窗戶透進來,灑在他身上。他的道袍泛著淡淡的光澤,身姿挺拔如鬆。他的麵容平靜得如同古井無波,可深邃的雙眼中卻蘊含著對世間萬物的洞察。他手持拂塵,為前來聽道的人講解道家的修身養性之法,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


    然而,平靜的表象下,一場新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這一年,大宋遭遇了罕見的災年。先是一場嚴重的旱災,數月間滴雨未下,農田裏的莊稼紛紛枯萎。原本綠油油的田野變得一片枯黃,土地幹裂得如同龜背一般,裂縫深得足以伸進一隻手掌。農民們望著幹涸的土地,眼中滿是絕望。他們辛勤耕種的希望,就這樣被無情的旱災摧毀。


    緊接著,旱災過後又是蝗蟲肆虐。成群結隊的蝗蟲遮天蔽日而來,所到之處,僅剩的一點莊稼也被啃食得幹幹淨淨。蝗蟲飛過的聲音如同低沉的嗡嗡聲,卻仿佛是死神的宣告,讓百姓們膽戰心驚。


    如此一來,糧食產量銳減,糧荒開始在大宋各地蔓延。臨安城也未能幸免,城中的糧價開始飛漲。原本一鬥米隻需幾文錢,如今卻漲到了幾十文,貧苦的百姓們根本無力購買。大街小巷裏,到處都是麵黃肌瘦的百姓,他們衣衫襤褸,眼神中充滿了饑餓和無助。


    阿念在醫館中看到越來越多因饑餓而身體虛弱的病人,心中十分憂慮。她知道,僅僅靠醫館的救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她找到清玄,說道:“道長,這糧荒如此嚴重,百姓們苦不堪言。我們必須想辦法幫助他們。”清玄看著阿念焦急的麵容,點頭道:“阿念姑娘,你說得對。我們當盡力而為。”


    於是,阿念和清玄決定先從了解糧荒的實際情況入手。他們穿梭在臨安城的各個角落,看到了許多令人痛心的場景。在城邊的一個破屋裏,住著一位老嫗和她的孫子。老嫗瘦得皮包骨頭,她將僅有的一點食物留給了孫子,自己卻餓得奄奄一息。孫子還小,不懂事地哭鬧著要吃的,老嫗隻能抱著孫子默默流淚。


    阿念和清玄還發現,一些富商和糧商趁著糧荒囤積居奇,他們將糧食藏在倉庫裏,等待價格漲到更高時再出售。這些商人的倉庫裏堆滿了糧食,而外麵的百姓卻在挨餓。


    阿念氣憤地說:“這些商人怎能如此不仁不義,看著百姓受苦卻無動於衷。”清玄說道:“阿念姑娘,我們要想辦法讓這些糧食流入市場,平價賣給百姓。”


    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勸說這些商人。阿念和清玄找到了臨安城最大的糧商趙老爺。趙老爺的府邸十分氣派,朱紅的大門,雕梁畫棟。阿念和清玄被仆人領進大廳,趙老爺坐在太師椅上,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阿念走上前,誠懇地說:“趙老爺,如今糧荒,百姓們饑餓難耐,您倉庫裏的糧食若能平價出售,定能拯救許多生命。”趙老爺卻冷笑一聲:“我這糧食也是花錢買來的,憑什麽平價出售?如今糧價上漲,這是市場規律,我可不能做虧本的買賣。”


    清玄見狀,說道:“趙老爺,您身為臨安城的富商,當有慈悲之心。如今百姓困苦,若您能伸出援手,也是積德行善之舉。倘若百姓都餓死了,您的糧食又賣給誰呢?”趙老爺聽了清玄的話,微微一愣,但仍然猶豫不決。


    勸說無果後,阿念和清玄知道必須另想辦法。他們決定自己籌集糧食。阿念將自己醫館的一部分積蓄拿了出來,清玄也從道觀中拿出了一些錢財。他們用這些錢去外地購買糧食。


    阿念和清玄踏上了前往外地的路途。他們一路奔波,風餐露宿。阿念的白衣沾滿了灰塵,但她的眼神依然堅定。清玄的道袍也被汗水浸濕,可他的步伐從未停歇。他們來到了一個糧食產量相對較多的小鎮。然而,這裏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雖然有糧食,但由於各地都在鬧糧荒,糧價也比往常高出許多。


    阿念和清玄四處尋找願意低價出售糧食的農戶。他們遇到了一位名叫李老漢的老農。李老漢心地善良,他看到阿念和清玄的來意後,說道:“二位的善舉令老漢敬佩。我家中還有一些餘糧,雖然不多,但願意以比市價低一些的價格賣給你們。”阿念感激地說:“李老漢,您真是好人。您的這份恩情,臨安城的百姓會銘記在心的。”


    阿念和清玄用有限的錢財購買了李老漢的糧食,然後又繼續尋找其他的糧源。他們還向當地的官府求助,官府被他們的善舉所打動,也提供了一些糧食援助。


    在籌集到一定數量的糧食後,阿念和清玄帶著糧食返回臨安城。他們在城中找了一個空曠的地方,設立了一個臨時的施粥點。阿念親自熬粥,她在爐灶前忙碌著,汗水從她的額頭滑落。她認真地攪拌著鍋裏的粥,確保每一碗粥都濃稠適中。清玄則負責維持秩序,他站在施粥點前,對前來領粥的百姓說:“大家莫要爭搶,人人都有份。”


    施粥點的消息傳開後,饑餓的百姓們紛紛趕來。他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眼神中充滿了期待。阿念和清玄看著這些百姓,心中既欣慰又難過。欣慰的是他們終於能為百姓做些實事,難過的是還有這麽多百姓在遭受苦難。


    隨著施粥點的持續運作,城中的情況開始有所好轉。一些有良知的商人看到阿念和清玄的善舉後,也受到了觸動,開始降低糧價,將糧食出售給百姓。


    然而,阿念和清玄知道,這隻是暫時緩解了糧荒。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朝廷的介入。他們決定向朝廷上書,闡述糧荒的嚴重性以及他們的建議。


    朝廷在收到他們的上書後,十分重視。皇上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決定從國庫中撥出一部分糧食救濟災民,同時派遣官員到各地監督糧商,禁止囤積居奇的行為。


    在朝廷和阿念、清玄以及眾多善良之人的共同努力下,糧荒的情況逐漸得到了改善。臨安城又慢慢恢複了生機,百姓們的臉上重新出現了笑容。


    阿念和清玄在這次糧荒事件中的善舉,再次成為了人們傳頌的佳話。阿念的醫館被百姓們視為救命的港灣,清玄的道觀也成為了人們心中的道德聖地。他們的名字如同明亮的星辰,在大宋的天空中閃耀著溫暖的光芒。


    但他們也深知,大宋的發展道路上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挑戰。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去麵對。他們也將繼續堅守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去守護大宋的百姓,為大宋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道士與家仆:古代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乙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乙己並收藏道士與家仆:古代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