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胡亥:那我這不就是「勇」嗎?
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 作者:折耳根不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名儒生在尋求“民間力量”碰壁之後,不由得有些沮喪。
不過他們又不太敢直接去找嬴政。
幾人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
“咱們直接去找那淳於越吧!”
“他不是也隨同秦王一起來到這附近了嗎?”
“再怎麽說......他以前也是齊地儒生。”
“咱們和他也算有幾分同門之誼。”
“今日前來勸說他,也是為了他好。”
“到時候再由他引薦我等覲見秦王......”
幾人合計了一下,覺得此事大有可為。
便開始打探淳於越到底暫居此地的何處。
——
“老師,這齊郡一帶的儒生要拜訪您。”齊郡的一處驛站中,胡亥眼神古怪的來到淳於越身邊。
淳於越有些驚訝:
“哦?齊郡的儒生?”
“嗯,讓他們進來吧。”
“當年為師也曾在此處求學,說不定這些人裏就有一些故人。”
胡亥猶豫了一下,開口道:
“老師,您難道忘了......如今還執意留在齊魯之地的儒生,大都可是您的反對者。”
“弟子可不覺得這些人今日忽然拜訪,會安什麽好心。”
“明日便要舉行大典了,還是不要理會他們為好。”
淳於越不在意的搖了搖頭:“無妨,君子和而不同。”
胡亥聞言隻得無奈的點了點頭,這幾年胡亥精於扶貧一事,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像貪汙腐敗、弄虛作假之類的事情......總是會存在。
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他自然也就不再是當初那個隻會拌嘴的胡亥了。
這群儒生一看就不像啥好人......
——
在得到淳於越的允許後,幾名儒生很快便跟著仆役走了進來了。
隻不過這些儒生......一個兩個的,眼睛好像長在頭頂上,一副盛氣淩人的模樣。
淳於越見此情景也不惱,反而還樂嗬嗬的以禮相待,打算招待他們。
其中一名儒生主動開口陰陽怪氣的道:
“我等可當不起大儒這般對待。”
淳於越笑了笑,道:
“諸位皆是儒生,何來高下之別?”
“淳於越,你背棄孔孟之學創立仙儒,實乃儒生之恥也。”儒生感覺自己像是一拳打在了空氣上,故而又道。
“老夫何時背棄孔孟之學了?”淳於越聽後反而是一臉誠摯的發問。
那儒生一聽,當即將淳於越的諸多罪狀說了個遍。
像什麽:
用錢財收買虛假的民心啊,篡改先賢的經典啊,身為儒生不勸諫君王仁政......
“淳於越你的種種行為,難道還不能說明你違背了孔孟之道?”
其他幾名儒生亦是附和了起來。
淳於越聽後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各位所言極是。”
“可是......如今天下已經達到聖人所言的小康之治了啊。”
儒生們聽後則是炸了毛:
“這天下,哪裏實現小康了?”
“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如此,方為小康。”
“如今天下,何時以禮義為紀了?”
“甚至連黔首和商賈都可以隨意轉換了,此乃亂之始也。”
——
“諸位的見解稍顯狹隘。”
“所謂小康之治,其根本要義在於五點:政治安定、百姓富庶、國家和睦、教育普及、文化昌盛。”
“當今之天下,難道還不滿足這五要義嗎?”
“聖人之道、孔孟之道......所追求的難道不就是這五點嗎?”淳於越輕笑道。
眾儒生聽後一時間有些語塞。
因為他們感覺......這淳於越說的似乎有幾分道理。而且這幾年的天下,也確實是如淳於越所言的那般。
不過一想到他們是來勸說淳於越的,而不是反過來被淳於越勸說的。
因而很快又出言反駁起來:
“沒有通過聖人之道所得來的小康,必然有其隱患。”
“而且這還是借助仙術之便,實乃取巧之法。”
“如今天下,民不民、商不商,秩序有失......”
“又如何能稱之小康?”
“我敢斷言:長此以往,必生禍端。”
“還是應該以儒家禮法治國,方為正道。”
此話一出,另外幾位儒生紛紛點頭。
隻覺得自己這邊的言論,簡直毫無破綻。
淳於越聽聞後,也是極為認同的點了點頭:
“此言倒是在理。”
“這天下總是會湧現出各種各樣的新問題。”
“不過......各位以為隻要完全按照書本中的禮法治國,天下就能太平......永無禍端?”淳於越一臉認真的看著幾人。
眼神中似乎蘊含著幾分失望。
幾人被淳於越看的有些不自在,當即回道:
“那是自然,隻要按照聖人所言以禮法治國,天下安能不太平?”
——
一旁的胡亥聽後則是哈哈大笑起來:
“那夏商周,究竟緣何而亡?”
“此三朝,莫非皆以禮法治天下乎?”
“老師,此等儒生,實乃空談之輩。”
“較之於吾等仙儒學子,相差甚遠,老師又何須提點他們。”
“仙府有言,時勢必棄那些不識時務者。”
“想來所指,便是此類儒生罷。”
幾名儒生聽到胡亥的嘲笑後,大為不滿:
“你這豎子,究竟是何許人也?”
“豈敢輕言禮法治國存有弊病。”
“夏商周之亡,乃因君主失德,禮教崩壞。”
“如此淺顯之理,竟然不知。”
胡亥聽後則是眉頭皺起,冷笑道:
“我是何人?我乃大秦公子胡亥!”
“爾等在我麵前如此作態,難道就符合禮法嗎?”
“哪怕是聖人,亦有自省之時。”
“即便是聖人,亦不敢妄言自身永無謬誤。”
“吾師亦能直麵仙儒越說之諸多弊病,樂納他人之建言。”
“然汝等儒生,唯知於書中覓解。”
“將聖人之言奉為圭臬,不敢稍有變通。”
“聖人若再臨世,恐亦為汝等儒生所氣煞。”
胡亥哪怕過了這麽多年,嘴巴上的功夫仍然沒有落下......甚至還又有精進。
幾番話語出來,差點兒把這幾個儒生氣的暈過去。
然而他們聞知此乃大秦公子,亦不敢貿然造次。
唯有連聲言道:“汝此舉非君子所為,吾等儒生恥與汝為伍。”
淳於越則是略有些失望和無奈的搖頭歎息:
“哎......沒想到齊魯之地的儒生,已經變成這般不懂變通的腐儒了。”
“遙想當年的稷下學宮。”
“哎......再不複當年之盛況了......”
淳於越本來以為這些固守於一地不肯前往鹹陽的儒生,應該是有大才之輩。
故而才願與他們稍作辯論,沒想到他們竟然始終不肯從自身查找緣由,隻會向外尋求原因。
目光十分狹隘......
著實是落了下乘。
就恰似胡亥方才所言那般:
他淳於越深知仙儒定然存在弊端。
聖人昔日所歸納的典籍,亦有矛盾與需修改之處。
正因如此,方為正確之態度。
這些儒生卻執拗地認為,當今天下的問題以及曆朝曆代的問題,皆為某個人之過錯。
而非禮法之過......
令淳於越心情頗為複雜。
“昔日老夫實與彼等有相似之處......然老夫願直麵儒家中之不當,彼等卻全然視之不見。”
這些人就像當初的自己,隻不過更加的固執......
自己當初頂多是近乎迂腐,他們這完全就是迂腐了......
——
幾名儒生聽到淳於越的話語,以為淳於越是在冷嘲熱諷。
當即也是予以還擊:
“淳於越,莫非你穿上這官服,便忘卻了自己的出處?”
“亦忘卻了自己當初與我等一樣,身著儒袍?”
“既以儒生之身入朝為官,卻不履行儒生之責。”
“哼,實乃儒生之恥,我等羞與你同列!”
淳於越聽後,隻是滿臉悵然的搖頭。
沒有過多的言說什麽。
因為,在他們的身上......淳於越看到了當初自己的一些影子,如果沒有仙府的點撥。
自己和他們,說不定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故而淳於越也就任由他們言說。
——
當然,一旁的胡亥聽到後可就不怎麽高興了。
本來他就對這群人不太爽,沒想到他們現在更是蹬鼻子上臉了。
老師這年紀本來也就大了,要是被這群不知好歹的東西氣倒了怎麽辦!
長兄還在電報裏囑托自己要照顧好老師呢!
而且老師要是生病了,扶貧基金會的事不也全落在自己頭上了?
胡亥本著尊師重道的理念,當即是擼起袖子,對著其中叫的最歡的兩人。
梆梆就是兩拳,招呼了過去。
兩個儒生被打翻在地,才反應過來,隨後捂著臉,既震驚又委屈的道:
“你!你怎麽還動手打人?”
“禮崩樂壞啊!公子竟然也如此失禮!”
“你難道不知道什麽叫忠孝勇恭廉嗎?”
“如此行為,可有半點「恭」?”
胡亥當即不屑一顧的道:
“那我這不就是「勇」嗎?”
隨後又是兩拳招呼了過去。
“聖人有雲: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嘛!”
“這些東西,本公子可也很熟!”
“爾等當著本公子之麵,詆毀我的師長,妄言我父皇,難道就「恭」了嗎?”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莫敬乎敬其師。”
“我作為弟子維護我老師,作為兒子維護我父皇,難道可有半點不對?”
胡亥一邊說著,一邊又是梆梆兩拳。
直接把所有人都招呼了個便......
儒生們實難還手,畢竟他們不過是逞口舌之快罷了。
現今秦王廣納諫言,博采眾長,他們即便有所建言,也不會如何。
然而,若真還手毆打了公子,那後果定然不堪設想......必被打入大牢無疑。
而且胡亥身為居住於鹹陽公子,還經常和淳於越一起吃「營養餐」,身體素質自然也比這群齊地儒生好的多。
——
儒生們被打倒在地,不敢還手,隻能繼續開口,打算以“嘴”服人。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莫敬乎敬其師......這話乃是那荀子所言,荀子哪裏算得上我儒家之人?”
胡亥聽後點了點頭:“那克己複禮你們可懂?”
“自然明白!你這般作為,實乃未達‘克己複禮’之境,難稱君子!”
“打住打住!本公子的意思是,你們既然知道「克己複禮」,那怎麽還不閉上你們的嘴,乖乖的挨打呢!”
“還請你們克製住說廢話的欲望,懂嗎?”
胡亥一邊說著,一邊上去給這幾人又是一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懂嗎?”
“你們如此可惡,如此不知禮數......我要是不打你們一頓,又如何能算是君子?如何能盡到為人弟子的責任?”
“夫孝者,善繼人之誌,善述人之事者也。”
“我身為繼承老師之誌者,見爾等敢如此詆毀吾師,豈能視而不見?”
“老師年事已高不便出手,那便由我代師教訓爾等!”
胡亥每引用一番經典,就要上去給這幾人來兩下子。
可謂是打人打的有理有據。
以至於把幾人都給打成了豬頭,胡亥方才罷手。
見胡亥收手,幾人總算是可以緩過氣來,顫顫巍巍的抬起手:
“淳於越,你看看你教出的這弟子......還有一點兒君子的樣子嗎?”
淳於越還沒說話,胡亥又搖了搖頭,擦了擦拳頭:
“老師,看來弟子這君子六藝確實沒學好啊......”
隨後又是一陣哀嚎傳來。
——
幾人再也不敢多說話,全都逃也似的離開了此處。
跑的時候身後還傳來一段頗為紮心的對話:
“老師,君子難道不皆知曉仁義禮智信為何意嗎?這些人如此奔走,進退失據......實乃無禮之舉。”
“那還不是因你一直對他們施暴?”淳於越則是作出一副教訓的口吻道。
“原來如此……看來是弟子失禮了,不過老師……他們一直站在此處任弟子毆打,是否有些不智啊?”
“君子豈能如此愚鈍?想來他們並非君子。”
——
幾人聽到胡亥如此取笑自己,跑的那是更快了。
淳於越望著維護自己的胡亥,嘴上一副教訓的模樣,心裏則是十分的欣慰。
“少公子的性格,實在是和長公子大不一樣啊......”
二人尊師重道的方向,完全就是兩個方向......
雖然是兩個極端,但是淳於越顯然都很喜歡。
不過他們又不太敢直接去找嬴政。
幾人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
“咱們直接去找那淳於越吧!”
“他不是也隨同秦王一起來到這附近了嗎?”
“再怎麽說......他以前也是齊地儒生。”
“咱們和他也算有幾分同門之誼。”
“今日前來勸說他,也是為了他好。”
“到時候再由他引薦我等覲見秦王......”
幾人合計了一下,覺得此事大有可為。
便開始打探淳於越到底暫居此地的何處。
——
“老師,這齊郡一帶的儒生要拜訪您。”齊郡的一處驛站中,胡亥眼神古怪的來到淳於越身邊。
淳於越有些驚訝:
“哦?齊郡的儒生?”
“嗯,讓他們進來吧。”
“當年為師也曾在此處求學,說不定這些人裏就有一些故人。”
胡亥猶豫了一下,開口道:
“老師,您難道忘了......如今還執意留在齊魯之地的儒生,大都可是您的反對者。”
“弟子可不覺得這些人今日忽然拜訪,會安什麽好心。”
“明日便要舉行大典了,還是不要理會他們為好。”
淳於越不在意的搖了搖頭:“無妨,君子和而不同。”
胡亥聞言隻得無奈的點了點頭,這幾年胡亥精於扶貧一事,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像貪汙腐敗、弄虛作假之類的事情......總是會存在。
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他自然也就不再是當初那個隻會拌嘴的胡亥了。
這群儒生一看就不像啥好人......
——
在得到淳於越的允許後,幾名儒生很快便跟著仆役走了進來了。
隻不過這些儒生......一個兩個的,眼睛好像長在頭頂上,一副盛氣淩人的模樣。
淳於越見此情景也不惱,反而還樂嗬嗬的以禮相待,打算招待他們。
其中一名儒生主動開口陰陽怪氣的道:
“我等可當不起大儒這般對待。”
淳於越笑了笑,道:
“諸位皆是儒生,何來高下之別?”
“淳於越,你背棄孔孟之學創立仙儒,實乃儒生之恥也。”儒生感覺自己像是一拳打在了空氣上,故而又道。
“老夫何時背棄孔孟之學了?”淳於越聽後反而是一臉誠摯的發問。
那儒生一聽,當即將淳於越的諸多罪狀說了個遍。
像什麽:
用錢財收買虛假的民心啊,篡改先賢的經典啊,身為儒生不勸諫君王仁政......
“淳於越你的種種行為,難道還不能說明你違背了孔孟之道?”
其他幾名儒生亦是附和了起來。
淳於越聽後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各位所言極是。”
“可是......如今天下已經達到聖人所言的小康之治了啊。”
儒生們聽後則是炸了毛:
“這天下,哪裏實現小康了?”
“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以設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如此,方為小康。”
“如今天下,何時以禮義為紀了?”
“甚至連黔首和商賈都可以隨意轉換了,此乃亂之始也。”
——
“諸位的見解稍顯狹隘。”
“所謂小康之治,其根本要義在於五點:政治安定、百姓富庶、國家和睦、教育普及、文化昌盛。”
“當今之天下,難道還不滿足這五要義嗎?”
“聖人之道、孔孟之道......所追求的難道不就是這五點嗎?”淳於越輕笑道。
眾儒生聽後一時間有些語塞。
因為他們感覺......這淳於越說的似乎有幾分道理。而且這幾年的天下,也確實是如淳於越所言的那般。
不過一想到他們是來勸說淳於越的,而不是反過來被淳於越勸說的。
因而很快又出言反駁起來:
“沒有通過聖人之道所得來的小康,必然有其隱患。”
“而且這還是借助仙術之便,實乃取巧之法。”
“如今天下,民不民、商不商,秩序有失......”
“又如何能稱之小康?”
“我敢斷言:長此以往,必生禍端。”
“還是應該以儒家禮法治國,方為正道。”
此話一出,另外幾位儒生紛紛點頭。
隻覺得自己這邊的言論,簡直毫無破綻。
淳於越聽聞後,也是極為認同的點了點頭:
“此言倒是在理。”
“這天下總是會湧現出各種各樣的新問題。”
“不過......各位以為隻要完全按照書本中的禮法治國,天下就能太平......永無禍端?”淳於越一臉認真的看著幾人。
眼神中似乎蘊含著幾分失望。
幾人被淳於越看的有些不自在,當即回道:
“那是自然,隻要按照聖人所言以禮法治國,天下安能不太平?”
——
一旁的胡亥聽後則是哈哈大笑起來:
“那夏商周,究竟緣何而亡?”
“此三朝,莫非皆以禮法治天下乎?”
“老師,此等儒生,實乃空談之輩。”
“較之於吾等仙儒學子,相差甚遠,老師又何須提點他們。”
“仙府有言,時勢必棄那些不識時務者。”
“想來所指,便是此類儒生罷。”
幾名儒生聽到胡亥的嘲笑後,大為不滿:
“你這豎子,究竟是何許人也?”
“豈敢輕言禮法治國存有弊病。”
“夏商周之亡,乃因君主失德,禮教崩壞。”
“如此淺顯之理,竟然不知。”
胡亥聽後則是眉頭皺起,冷笑道:
“我是何人?我乃大秦公子胡亥!”
“爾等在我麵前如此作態,難道就符合禮法嗎?”
“哪怕是聖人,亦有自省之時。”
“即便是聖人,亦不敢妄言自身永無謬誤。”
“吾師亦能直麵仙儒越說之諸多弊病,樂納他人之建言。”
“然汝等儒生,唯知於書中覓解。”
“將聖人之言奉為圭臬,不敢稍有變通。”
“聖人若再臨世,恐亦為汝等儒生所氣煞。”
胡亥哪怕過了這麽多年,嘴巴上的功夫仍然沒有落下......甚至還又有精進。
幾番話語出來,差點兒把這幾個儒生氣的暈過去。
然而他們聞知此乃大秦公子,亦不敢貿然造次。
唯有連聲言道:“汝此舉非君子所為,吾等儒生恥與汝為伍。”
淳於越則是略有些失望和無奈的搖頭歎息:
“哎......沒想到齊魯之地的儒生,已經變成這般不懂變通的腐儒了。”
“遙想當年的稷下學宮。”
“哎......再不複當年之盛況了......”
淳於越本來以為這些固守於一地不肯前往鹹陽的儒生,應該是有大才之輩。
故而才願與他們稍作辯論,沒想到他們竟然始終不肯從自身查找緣由,隻會向外尋求原因。
目光十分狹隘......
著實是落了下乘。
就恰似胡亥方才所言那般:
他淳於越深知仙儒定然存在弊端。
聖人昔日所歸納的典籍,亦有矛盾與需修改之處。
正因如此,方為正確之態度。
這些儒生卻執拗地認為,當今天下的問題以及曆朝曆代的問題,皆為某個人之過錯。
而非禮法之過......
令淳於越心情頗為複雜。
“昔日老夫實與彼等有相似之處......然老夫願直麵儒家中之不當,彼等卻全然視之不見。”
這些人就像當初的自己,隻不過更加的固執......
自己當初頂多是近乎迂腐,他們這完全就是迂腐了......
——
幾名儒生聽到淳於越的話語,以為淳於越是在冷嘲熱諷。
當即也是予以還擊:
“淳於越,莫非你穿上這官服,便忘卻了自己的出處?”
“亦忘卻了自己當初與我等一樣,身著儒袍?”
“既以儒生之身入朝為官,卻不履行儒生之責。”
“哼,實乃儒生之恥,我等羞與你同列!”
淳於越聽後,隻是滿臉悵然的搖頭。
沒有過多的言說什麽。
因為,在他們的身上......淳於越看到了當初自己的一些影子,如果沒有仙府的點撥。
自己和他們,說不定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故而淳於越也就任由他們言說。
——
當然,一旁的胡亥聽到後可就不怎麽高興了。
本來他就對這群人不太爽,沒想到他們現在更是蹬鼻子上臉了。
老師這年紀本來也就大了,要是被這群不知好歹的東西氣倒了怎麽辦!
長兄還在電報裏囑托自己要照顧好老師呢!
而且老師要是生病了,扶貧基金會的事不也全落在自己頭上了?
胡亥本著尊師重道的理念,當即是擼起袖子,對著其中叫的最歡的兩人。
梆梆就是兩拳,招呼了過去。
兩個儒生被打翻在地,才反應過來,隨後捂著臉,既震驚又委屈的道:
“你!你怎麽還動手打人?”
“禮崩樂壞啊!公子竟然也如此失禮!”
“你難道不知道什麽叫忠孝勇恭廉嗎?”
“如此行為,可有半點「恭」?”
胡亥當即不屑一顧的道:
“那我這不就是「勇」嗎?”
隨後又是兩拳招呼了過去。
“聖人有雲: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嘛!”
“這些東西,本公子可也很熟!”
“爾等當著本公子之麵,詆毀我的師長,妄言我父皇,難道就「恭」了嗎?”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莫敬乎敬其師。”
“我作為弟子維護我老師,作為兒子維護我父皇,難道可有半點不對?”
胡亥一邊說著,一邊又是梆梆兩拳。
直接把所有人都招呼了個便......
儒生們實難還手,畢竟他們不過是逞口舌之快罷了。
現今秦王廣納諫言,博采眾長,他們即便有所建言,也不會如何。
然而,若真還手毆打了公子,那後果定然不堪設想......必被打入大牢無疑。
而且胡亥身為居住於鹹陽公子,還經常和淳於越一起吃「營養餐」,身體素質自然也比這群齊地儒生好的多。
——
儒生們被打倒在地,不敢還手,隻能繼續開口,打算以“嘴”服人。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莫敬乎敬其師......這話乃是那荀子所言,荀子哪裏算得上我儒家之人?”
胡亥聽後點了點頭:“那克己複禮你們可懂?”
“自然明白!你這般作為,實乃未達‘克己複禮’之境,難稱君子!”
“打住打住!本公子的意思是,你們既然知道「克己複禮」,那怎麽還不閉上你們的嘴,乖乖的挨打呢!”
“還請你們克製住說廢話的欲望,懂嗎?”
胡亥一邊說著,一邊上去給這幾人又是一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懂嗎?”
“你們如此可惡,如此不知禮數......我要是不打你們一頓,又如何能算是君子?如何能盡到為人弟子的責任?”
“夫孝者,善繼人之誌,善述人之事者也。”
“我身為繼承老師之誌者,見爾等敢如此詆毀吾師,豈能視而不見?”
“老師年事已高不便出手,那便由我代師教訓爾等!”
胡亥每引用一番經典,就要上去給這幾人來兩下子。
可謂是打人打的有理有據。
以至於把幾人都給打成了豬頭,胡亥方才罷手。
見胡亥收手,幾人總算是可以緩過氣來,顫顫巍巍的抬起手:
“淳於越,你看看你教出的這弟子......還有一點兒君子的樣子嗎?”
淳於越還沒說話,胡亥又搖了搖頭,擦了擦拳頭:
“老師,看來弟子這君子六藝確實沒學好啊......”
隨後又是一陣哀嚎傳來。
——
幾人再也不敢多說話,全都逃也似的離開了此處。
跑的時候身後還傳來一段頗為紮心的對話:
“老師,君子難道不皆知曉仁義禮智信為何意嗎?這些人如此奔走,進退失據......實乃無禮之舉。”
“那還不是因你一直對他們施暴?”淳於越則是作出一副教訓的口吻道。
“原來如此……看來是弟子失禮了,不過老師……他們一直站在此處任弟子毆打,是否有些不智啊?”
“君子豈能如此愚鈍?想來他們並非君子。”
——
幾人聽到胡亥如此取笑自己,跑的那是更快了。
淳於越望著維護自己的胡亥,嘴上一副教訓的模樣,心裏則是十分的欣慰。
“少公子的性格,實在是和長公子大不一樣啊......”
二人尊師重道的方向,完全就是兩個方向......
雖然是兩個極端,但是淳於越顯然都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