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良田與府邸
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 作者:折耳根不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待到吃完晚飯後,天色已經不早。
所以李意便在李信府上住了一晚。
值得一提的是,碎嘴子李信竟然又拉著他說了一晚上什麽“叔父定能含笑九泉”之類的話語。
翌日。
李意從李府離開,準備先去蘭池宮將自身用得到的東西通通打包帶走。
結果一回到蘭池宮,卻發現一個小宦官和幾個侍衛正在自家門前站著,似乎是在等著自己。
“嗯?你是?”
小宦官見到李意回來了,先是一喜隨後恭聲道:
“李大人,奴婢倡明,我等是奉王上之命,前來輔佐李大人您煉製仙丹的。”
“還有幫您處理一些日常瑣事,並且保護您的安全。”
李意聞言先是一愣眉毛一挑,隨後道:
“陛下對臣之恩情深重,臣無以為報。”
李意明白,這些人既可以說是嬴政派來協助自己的,也可以說是嬴政派來監督自己煉丹進度的。
不過,李意現在也確實需要些人手,畢竟他對鹹陽城也不怎麽了解,有這些人跟隨也不算是什麽壞事,相當於不錯的隨從了。
更何況,宦官可是宮裏才有的,嬴政竟然派來協助自己,由此也能看出嬴政對自己的重視了。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自己拒絕不了啊......
“今後就有勞各位了。”李意看向麵前幾人,微笑道。
“哪裏哪裏,大人叫我倡明就好。”
倡明聞言連忙道,他可是知道嬴政對這李意的重視的,自然不敢擺什麽架子。
李意點了點頭,隨後問道:“對了,你叫倡明,那你和倡和是什麽關係?”
“倡和是我的義兄,當初我倆是一同入宮的。”倡明聞言一愣,不過還是老實回道。
李意其實倒是挺滿意那個倡和的,因為前天晚上磨水晶的時候,磨得最好的不是那幾個五大三粗的侍衛,而是身為宦官的倡和。
自己最終使用的就是倡和所磨出來的水晶放大鏡。這讓他對這個名為倡和的宦官印象頗深。
“之前是倡和協助我求取的天火,我還以為陛下會將他派來協助我呢。”李意笑著看了一眼倡明道。
“大人說笑了,義兄他乃服侍陛下的近臣,地位可比我高多了,自然不能長期出宮協助大人您。”倡明聽後解釋道。
李意點了點頭,沒有再繼續說什麽。
而是吩咐幾人帶上已經收拾好的東西,將其帶到了自己的新家。
——
“額,這就是我的‘豪宅’嗎?”
“果然不能有太大的期待啊......”
這是一間頗為老舊甚至可以說有些荒涼的府邸。
府邸上還有著個大篆字體的“呂”字。(此時李斯還沒有改進小篆。)
李意發現了自己出現的特別之處,就是能夠認得大篆,雖然不太能寫得出來。
不過,至少不用擔心自己是文盲了。
李意看著這座府邸上的“呂”字,心頭不由得一跳:呂?難不成......
隨後,忍不住問向身邊的倡明:
“你可知,這裏曾經是何人的府邸?”
倡明老實回道:“這裏是前任相國的府邸。”
李意內心一驚:靠!竟然還真是呂不韋的房子啊?
不過隨即又有些不解,呂不韋的府邸又怎麽會才這般規模?
當然,也不是說這間府邸很小,畢竟比起鹹陽城裏的普通百姓來說這府邸已經非常大了。
但是,這府邸明顯比李信的要小上不少,李意可不認為李信能住比呂不韋還大的多房子。
“前任相國住的府邸竟然才這麽大?”李意看了看倡明。
倡明聽後解釋道:“大人,這隻是是前相國在鹹陽城內的府邸之一,像這麽大的還有幾十處,更大的也還有好幾處。”
“當然!這些府邸......現在全都是陛下的了。”
李意扶了扶額頭:“好吧,看來是我想差了......”
呂不韋可是商賈出身,在鹹陽城有幾十套房產不過分吧。
是自己的思想狹隘了,竟然還以為這就是呂不韋的住處......
李意便吩咐幾人將自己的東西放進去,順便讓幾名侍衛打掃一番。
這宅子不小,應該要收拾挺久的,索性李易便讓倡明帶自己去看看自己的那千畝良田。
在品嚐過秦朝的“美食”後,李意就一直打算弄點好吃的食物出來。
所以他對自己手裏的這些田地,還是頗為看重的。
——
鹹陽城外。
不遠的一處村落處。
李意看著自己的千畝良田,不由得有些無語。
不是,這也能叫良田?
望著那已經倒伏了不少的作物,正稀稀落落的種植在土裏。
看樣子等到收獲的時候,應該還會再倒上不少。
李意就不由得有些眼角抽搐。
李意的身旁則是一位農夫模樣的中年漢子,此人是這片土地上的眾多佃農之一。
在秦朝的農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耕農一種是依附農。
自耕農同依附農的區別,主要是前者直接受國家賦稅和徭役的剝削,但並不受地主階層的剝削,後者則正好相反。
所以同自耕農相比較,依附農雖不直接承擔國家的賦稅、徭役,但是地主階層對他們的壓榨,卻遠甚於前者。
自耕農承擔的賦稅、徭役至少還有法令規定,而依附農所受剝削完全取決於地主階層的需求。
佃農——同樣屬於依附農的一種,和土地主人類似於雇傭關係。
他們負責種地,然後每年上交一定量的糧食。
至於這個“一定量”的多少,就全看土地主人有沒有良心了......
少的可能收個兩三成,多的可能收個五六成。
不過在鹹陽城附近的佃農過得都還算不錯,畢竟鹹陽城裏的達官貴人夠多,又是大秦都城。
他們也不會對這些佃農壓榨的太過分,一般也就收個三分之一的量。
這位中年漢子此刻正恭敬的對李意說道:
“大人,這裏種的是粟。今年風調雨順,長勢頗為喜人。”
李意白了他一眼,很想問他:
嗬嗬,我看不出來這種得是小米嗎?
還有!你管這樣子叫長勢喜人?
不過李意也知道,這也不怪他。
畢竟現在秦朝的耕種方式還較為原始。
幾乎都是粗放的耕種方式,精耕細作雖然有,但是很少,且並不怎麽科學,大規模精耕應該是從漢代開始的。
因此,現階段的農作物:
刮風的時候倒一片,下雨的時候倒一片。
幹旱的時候死一片,水淹的時候死一片。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能種出多少,純純看運氣!
至於後世的壟作法和代田法是在漢代才開始大規模推廣的。
“哎......看來等下次播種的時候,再來給他們指條明路吧。”
現在這裏的土地,既然種都種上了,他李意總不能讓他們給拔了吧?
“對了,你們這裏可種了麥子?”李意隨意的問道。
“大人說的可是宿麥?”中年漢子聽後道。
李意點了點頭。
“這宿麥我們一般都是入秋才開始種的,現在我們並未種植。”
這李意倒是理解,畢竟粟也就是小米,相對來說更抗旱,在夏天的時候不那麽怕缺水。
而小麥則對水分和養分更注重,並且還挺抗凍。
雖然後世來看小麥更重要,但是如今秦朝推廣種植小麥也沒多少年。
要不是秦朝修建了鄭國渠1,能夠更好的灌溉農田,他們可能壓根就不會種植這需水量是粟兩倍的小麥。
所以他們選擇這麽種植,倒是也無可厚非。
——
1鄭國渠:鄭國渠,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時韓國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資財,企圖以此削弱秦國軍隊以達到“疲秦”的效果。然而此舉適得其反,反而促使秦國更加強大。
使得秦國的農作物產量提升,加快了統一天下的步伐。
小麥大豆等作物因此得以在關中地區推廣種植。
(某人微微一笑:諸君,我有一計,可以疲秦!)
所以李意便在李信府上住了一晚。
值得一提的是,碎嘴子李信竟然又拉著他說了一晚上什麽“叔父定能含笑九泉”之類的話語。
翌日。
李意從李府離開,準備先去蘭池宮將自身用得到的東西通通打包帶走。
結果一回到蘭池宮,卻發現一個小宦官和幾個侍衛正在自家門前站著,似乎是在等著自己。
“嗯?你是?”
小宦官見到李意回來了,先是一喜隨後恭聲道:
“李大人,奴婢倡明,我等是奉王上之命,前來輔佐李大人您煉製仙丹的。”
“還有幫您處理一些日常瑣事,並且保護您的安全。”
李意聞言先是一愣眉毛一挑,隨後道:
“陛下對臣之恩情深重,臣無以為報。”
李意明白,這些人既可以說是嬴政派來協助自己的,也可以說是嬴政派來監督自己煉丹進度的。
不過,李意現在也確實需要些人手,畢竟他對鹹陽城也不怎麽了解,有這些人跟隨也不算是什麽壞事,相當於不錯的隨從了。
更何況,宦官可是宮裏才有的,嬴政竟然派來協助自己,由此也能看出嬴政對自己的重視了。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自己拒絕不了啊......
“今後就有勞各位了。”李意看向麵前幾人,微笑道。
“哪裏哪裏,大人叫我倡明就好。”
倡明聞言連忙道,他可是知道嬴政對這李意的重視的,自然不敢擺什麽架子。
李意點了點頭,隨後問道:“對了,你叫倡明,那你和倡和是什麽關係?”
“倡和是我的義兄,當初我倆是一同入宮的。”倡明聞言一愣,不過還是老實回道。
李意其實倒是挺滿意那個倡和的,因為前天晚上磨水晶的時候,磨得最好的不是那幾個五大三粗的侍衛,而是身為宦官的倡和。
自己最終使用的就是倡和所磨出來的水晶放大鏡。這讓他對這個名為倡和的宦官印象頗深。
“之前是倡和協助我求取的天火,我還以為陛下會將他派來協助我呢。”李意笑著看了一眼倡明道。
“大人說笑了,義兄他乃服侍陛下的近臣,地位可比我高多了,自然不能長期出宮協助大人您。”倡明聽後解釋道。
李意點了點頭,沒有再繼續說什麽。
而是吩咐幾人帶上已經收拾好的東西,將其帶到了自己的新家。
——
“額,這就是我的‘豪宅’嗎?”
“果然不能有太大的期待啊......”
這是一間頗為老舊甚至可以說有些荒涼的府邸。
府邸上還有著個大篆字體的“呂”字。(此時李斯還沒有改進小篆。)
李意發現了自己出現的特別之處,就是能夠認得大篆,雖然不太能寫得出來。
不過,至少不用擔心自己是文盲了。
李意看著這座府邸上的“呂”字,心頭不由得一跳:呂?難不成......
隨後,忍不住問向身邊的倡明:
“你可知,這裏曾經是何人的府邸?”
倡明老實回道:“這裏是前任相國的府邸。”
李意內心一驚:靠!竟然還真是呂不韋的房子啊?
不過隨即又有些不解,呂不韋的府邸又怎麽會才這般規模?
當然,也不是說這間府邸很小,畢竟比起鹹陽城裏的普通百姓來說這府邸已經非常大了。
但是,這府邸明顯比李信的要小上不少,李意可不認為李信能住比呂不韋還大的多房子。
“前任相國住的府邸竟然才這麽大?”李意看了看倡明。
倡明聽後解釋道:“大人,這隻是是前相國在鹹陽城內的府邸之一,像這麽大的還有幾十處,更大的也還有好幾處。”
“當然!這些府邸......現在全都是陛下的了。”
李意扶了扶額頭:“好吧,看來是我想差了......”
呂不韋可是商賈出身,在鹹陽城有幾十套房產不過分吧。
是自己的思想狹隘了,竟然還以為這就是呂不韋的住處......
李意便吩咐幾人將自己的東西放進去,順便讓幾名侍衛打掃一番。
這宅子不小,應該要收拾挺久的,索性李易便讓倡明帶自己去看看自己的那千畝良田。
在品嚐過秦朝的“美食”後,李意就一直打算弄點好吃的食物出來。
所以他對自己手裏的這些田地,還是頗為看重的。
——
鹹陽城外。
不遠的一處村落處。
李意看著自己的千畝良田,不由得有些無語。
不是,這也能叫良田?
望著那已經倒伏了不少的作物,正稀稀落落的種植在土裏。
看樣子等到收獲的時候,應該還會再倒上不少。
李意就不由得有些眼角抽搐。
李意的身旁則是一位農夫模樣的中年漢子,此人是這片土地上的眾多佃農之一。
在秦朝的農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耕農一種是依附農。
自耕農同依附農的區別,主要是前者直接受國家賦稅和徭役的剝削,但並不受地主階層的剝削,後者則正好相反。
所以同自耕農相比較,依附農雖不直接承擔國家的賦稅、徭役,但是地主階層對他們的壓榨,卻遠甚於前者。
自耕農承擔的賦稅、徭役至少還有法令規定,而依附農所受剝削完全取決於地主階層的需求。
佃農——同樣屬於依附農的一種,和土地主人類似於雇傭關係。
他們負責種地,然後每年上交一定量的糧食。
至於這個“一定量”的多少,就全看土地主人有沒有良心了......
少的可能收個兩三成,多的可能收個五六成。
不過在鹹陽城附近的佃農過得都還算不錯,畢竟鹹陽城裏的達官貴人夠多,又是大秦都城。
他們也不會對這些佃農壓榨的太過分,一般也就收個三分之一的量。
這位中年漢子此刻正恭敬的對李意說道:
“大人,這裏種的是粟。今年風調雨順,長勢頗為喜人。”
李意白了他一眼,很想問他:
嗬嗬,我看不出來這種得是小米嗎?
還有!你管這樣子叫長勢喜人?
不過李意也知道,這也不怪他。
畢竟現在秦朝的耕種方式還較為原始。
幾乎都是粗放的耕種方式,精耕細作雖然有,但是很少,且並不怎麽科學,大規模精耕應該是從漢代開始的。
因此,現階段的農作物:
刮風的時候倒一片,下雨的時候倒一片。
幹旱的時候死一片,水淹的時候死一片。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能種出多少,純純看運氣!
至於後世的壟作法和代田法是在漢代才開始大規模推廣的。
“哎......看來等下次播種的時候,再來給他們指條明路吧。”
現在這裏的土地,既然種都種上了,他李意總不能讓他們給拔了吧?
“對了,你們這裏可種了麥子?”李意隨意的問道。
“大人說的可是宿麥?”中年漢子聽後道。
李意點了點頭。
“這宿麥我們一般都是入秋才開始種的,現在我們並未種植。”
這李意倒是理解,畢竟粟也就是小米,相對來說更抗旱,在夏天的時候不那麽怕缺水。
而小麥則對水分和養分更注重,並且還挺抗凍。
雖然後世來看小麥更重要,但是如今秦朝推廣種植小麥也沒多少年。
要不是秦朝修建了鄭國渠1,能夠更好的灌溉農田,他們可能壓根就不會種植這需水量是粟兩倍的小麥。
所以他們選擇這麽種植,倒是也無可厚非。
——
1鄭國渠:鄭國渠,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時韓國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資財,企圖以此削弱秦國軍隊以達到“疲秦”的效果。然而此舉適得其反,反而促使秦國更加強大。
使得秦國的農作物產量提升,加快了統一天下的步伐。
小麥大豆等作物因此得以在關中地區推廣種植。
(某人微微一笑:諸君,我有一計,可以疲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