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尋仙》第四章


    自安史之亂爆發以來,整個大唐就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動蕩之中,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唐玄宗李隆基在這一係列的變故中,身心俱疲,曾經在騎行途中受到的驚嚇更是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往日的意氣風發早已不複存在。而在平叛過程裏,他任命的三兒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籌朔方、河東、平盧等地的軍事力量,協同著諸如李光弼、郭子儀這般的良將,還有那戰功赫赫的林逸,在戰場上奮力拚殺,漸漸穩住了局勢,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李隆基看著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兒子和眾將領平叛得力的欣慰,卻也莫名地生出幾分心灰意冷之感。他深知,這一場大亂,已讓自己在臣民心中的威望受到了不小的衝擊,而李亨在這場平叛中所展現出的能力與威望,正與日俱增。


    一日,李隆基在宮中獨自沉思,喚來了高力士,語氣中帶著幾分落寞地問道:“力士啊,如今這局勢,朕自覺已有些力不從心,李亨在前方屢立大功,你覺得朕該如何是好啊?”


    高力士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後回道:“陛下,老奴以為,如今太子李亨深得軍心民心,且平叛大業正需一個強有力的主心骨來引領,陛下不妨順應時勢,退位稱太上皇,也好讓太子能名正言順地主持大局,繼續推進平叛之事,早日還大唐一個太平啊。”


    李隆基聽後,長歎了一口氣,緩緩點頭道:“罷了,罷了,或許這便是天意吧。”


    於是,在天寶5年十二月二十日這一日,李隆基正式宣布退位,將皇位禪讓給了李亨,並囑托那鎮國公林逸輔佐李亨,期望他們能一同匡扶大唐,重現往日的輝煌。


    李亨聽聞此訊,心中既激動又深感責任重大。他明白,自己接過的不隻是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皇位,更是整個大唐千瘡百孔、亟待修複的江山社稷。


    至德元年(756年),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年號定為“至德”,寓意著憑借至高無上的德行,引領大唐走出這亂世的泥沼,重歸太平盛世。


    登基之初,李亨麵臨的局麵可謂是錯綜複雜、危機四伏。朝堂之上,雖有不少忠義之士願為大唐效命,但曆經戰亂,官員們的心思也各有不同,有的憂心忡忡,有的則在觀望局勢,更有那別有用心之人妄圖趁機謀取私利。而民間,百姓們在戰亂中飽受折磨,田地荒蕪,城鎮破敗,到處都是一片淒慘景象。


    軍事方麵更是壓力重重,安祿山叛軍雖在前期的交鋒中受到了一定的遏製,但依舊盤踞著大片的土地,勢力不容小覷。史思明等叛軍將領更是狡詐多端,時刻威脅著剛剛有了些許喘息之機的唐軍。


    李亨深知,當務之急便是要凝聚人心,將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他先是下旨,對那些在平叛過程中立下功勞的將領們進行大肆封賞,郭子儀被封為尚書令,李光弼也晉升官職,賞賜諸多財物與土地,林逸更是被委以重任,成為了李亨身邊的重要輔臣,時常參與軍機要事的商討。


    “林愛卿,如今朕初登大寶,這天下的亂局還需你等與朕一同去平定,你有何良策,可速速道來。”李亨在朝堂之上,目光殷切地看著林逸問道。


    林逸出列,手持笏板,恭敬地回道:“陛下,如今叛軍雖勢大,但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安祿山已死,其子安慶緒繼位,其威望不足,難以服眾。臣以為,可一邊聯合回紇等外族勢力,許以重利,讓他們出兵相助,增強我軍兵力;另一邊,派遣得力將領,分路出擊,各個擊破叛軍據點,先收複那些戰略要地,逐步壓縮叛軍的活動範圍。”


    李亨聽後,連連點頭,當即采納了林逸的建議,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人按照此策略去部署軍事行動。


    與此同時,李亨也沒有忽視朝堂內政的整頓。他深知,一個清明有序的朝廷,是支撐平叛大業和國家複興的根基。他重用那些清正廉潔、有才能的官員,讓他們負責各地的政務恢複工作,督促地方官吏積極組織百姓恢複生產,開墾荒地,減免受災地區百姓的賦稅,以緩解百姓的困苦,讓他們能重新安居樂業。


    在至德二年(757年),聯合回紇的事宜有了眉目,回紇可汗答應出兵相助唐朝。李亨親自接見了回紇的使者,以誠懇的態度和豐厚的禮物,鞏固了雙方的聯盟。


    而在戰場上,唐軍在郭子儀、李光弼以及林逸等人的帶領下,與回紇軍相互配合,開始了大規模的反攻。先是在一些局部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士氣大振。


    這一年的九月,迎來了至關重要的時刻。唐軍與回紇軍組成的聯軍對長安發起了總攻,經過激烈的戰鬥,終於成功收複了這座象征著大唐榮耀的都城。城中的百姓看到唐軍入城,無不歡呼雀躍,許多人熱淚盈眶,仿佛看到了大唐重新崛起的希望。


    李亨得知長安收複的消息後,激動得難以自已,當即決定準備返回長安,以安定民心,昭示大唐皇室的回歸。


    在回宮的那一日,長安城的街道兩旁擠滿了百姓,他們夾道歡迎,口中高呼著“萬歲”。李亨坐在龍輦之上,看著這熟悉又略顯陌生的街道,心中感慨萬千,眼眶也微微泛紅。他深知,這隻是第一步,還有洛陽以及更多的失地等待著收複,大唐的複興之路依舊漫長。


    回到長安後,李亨沒有絲毫懈怠,立刻著手處理戰後的諸多事宜。他下令開倉放糧,救濟那些飽受戰亂之苦的窮苦百姓,又讓官員們統計城中受損的房屋、商鋪等,安排工匠進行修繕重建。


    同時,對於那些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等,李亨也下旨招攬,希望他們能為長安的文化和經濟複蘇貢獻力量。一時間,長安城中漸漸有了往日的熱鬧景象,學堂裏又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工坊中也響起了叮叮當當的勞作之聲。


    而在軍事上,稍作休整後,唐軍繼續向東進發,目標直指洛陽。洛陽作為大唐的東都,同樣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收複它對於徹底平定叛亂有著關鍵的作用。


    林逸等人再次領命出征,他們帶著唐軍的精銳部隊,一路上勢如破竹,與叛軍展開了多次激烈交鋒。雖然遇到了不少困難,叛軍憑借著熟悉地形等優勢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唐軍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出色的指揮,一步步逼近洛陽城。


    終於,在年末之時,洛陽也被成功收複。至此,兩京重回大唐懷抱,天下震動,各地原本搖擺不定的勢力紛紛重新歸附唐朝,那些還在觀望的官員和百姓也看到了大唐複興的曙光,人心逐漸安定下來。


    然而,李亨並沒有被這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他清楚地知道,多年的戰亂讓大唐的國力損耗嚴重,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民生,都需要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和大力建設才能恢複如初。


    在朝廷內部,李亨開始推行一係列的改革措施。他整頓吏治,對那些貪汙腐敗、不作為的官員進行了嚴厲的懲處,選拔了一批年輕有為、德才兼備的官員進入朝堂,為朝廷注入新鮮血液。在經濟上,鼓勵商業發展,修複各地的交通要道,以便於貨物的流通和貿易的開展,同時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興修水利,推廣新的農耕技術,讓百姓們能有更好的收成。


    至德年間,就在這緊張忙碌又充滿希望的氛圍中度過。李亨在這幾年裏,殫精竭慮,從一個剛剛登基麵對重重困境的皇帝,逐漸成長為能掌控大局、引領大唐一步步走出黑暗的君主。他與一眾忠臣良將們齊心協力,讓大唐在戰火的廢墟中重新站了起來,盡管前路依舊艱難,但那複興的火苗已經在這片土地上越燃越旺,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那個輝煌的大唐,終有一日會再度歸來。


    而林逸,始終陪伴在李亨身邊,出謀劃策,帶兵征戰,成為了這至德年間大唐曆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名字也隨著大唐的一步步複興,被更多的人所傳頌,成為了百姓們口中守護大唐的英雄,激勵著無數人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修仙封神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推拿高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推拿高手並收藏大唐修仙封神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