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梅有這樣的想法,也算是比較有政治敏感度了。
畢竟本身雖然巴倫同她有過接觸,但關係並不算親密,特別是同喬·哈裏曼相比。
特蕾莎·梅和喬·哈裏麵以及特拉斯三人是保守黨內部的女性中躥升比較快的。
當然,如果是做比較的話,喬·哈裏曼更適合同特拉斯比,特蕾莎·梅在保守黨內部的資曆遠比這兩人要深厚。
但同為女性,喬·哈裏曼對特蕾莎·梅來說,更具威脅,畢竟很多人都清楚,她有強大的背景——不但喬·哈裏曼獲得了保守黨前黨魁霍華德的支持,能夠繼承他的一部分政治遺產,更重要的是,她有在英倫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德文希爾公爵的支持……
這也是喬·哈裏曼年紀輕輕,在加入了保守黨並且進入政界之後,能夠平步青雲的關鍵因素。
而同喬·哈裏曼相比,可能特蕾莎唯一的優勢,就是她的資曆更深,以及對卡梅倫的“忠誠”了——特蕾莎·梅在保守黨內部是卡梅倫的堅定支持者之一,這也是她能夠獲得內政大臣這個重要位置的原因。
除了特蕾莎·梅之外,在保守黨內部,這一次態度微妙的,還有現任倫敦市長約翰遜。
因為成功的競選成功倫敦市長,並且獲得了連任,約翰遜也是保守黨內部的“要員”之一。
並且在現在,約翰遜同樣是卡梅倫的重要支持者。
有消息稱,在這一次的倫敦市長任期屆滿之後,如果保守黨能夠繼續贏得下一次的大選,那麽約翰遜將接替威廉·黑格,成為下一任的外交大臣。
到時候約翰遜也將成為軍情六處的直屬上級。
因此相對特蕾莎·梅來說,恐怕約翰遜這一次對於亞曆克斯·楊格的敲打,給對方的壓力更大。
畢竟到時候對於軍情六處局長的任免人選,外交大臣的意誌還是非常重要的,往往首相都會優先考慮對方的意見。
至於說約翰遜的態度為何有此變化,這並不難理解,應該是他感受到了德文希爾公爵在這段時間以來,對他的“冷遇”。
畢竟巴倫明白,約翰遜這個人,還是有些反骨在身上的。
或者更具體的說,他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對於一些立場的轉變,毫無道德束縛可言。
就比如在原時空的時候,脫歐公投之前察覺到了民意的微妙變化之後,約翰遜能夠毫無負擔的“背刺”卡梅倫,轉投脫歐陣營,導致了卡梅倫的辭職。
然後在特蕾莎·梅上任之後,公然在脫歐議題上攪局,導致了特蕾莎·梅應對脫歐失當,最終下台,由約翰遜成功的接棒。
雖然說約翰遜自己的屁股並不幹淨,私生活上爛事同樣不少,但他可以說是一個把握民意的高手,非常善於將自己置於“民意代表”的位置上從而獲得支持。
因此這樣的人,巴倫自然不會放心的去用,轉而開始支持喬·哈裏曼在保守黨內部獲得更多的支持。
也是察覺到巴倫的這種轉變,約翰遜沒有放過之前暗殺事件的機會,隱蔽的進行阻撓。
“對於他們來說,如果我們的動作太大,不但違背我們之前計劃的節奏,並且會導致我們同卡梅倫之間關係的惡化,畢竟不管是特蕾莎·梅還是約翰遜,都是首相先生在保守黨內部重要的支持者,在大選越來越近的現在,他需要保持保守黨內部的團結……”
奈吉爾的意思巴倫也明白,無非就是喬·哈裏曼剛剛經過了職位的調整,獲得了排名更靠前的商業、技能和創新大臣的職務,加上她年齡和資曆的原因,短期內,特別是大選之前,很難繼續上升。
而現在他們還在拉攏更多具有資曆的保守黨內部成員,如果現在大張旗鼓的針對特蕾莎·梅和約翰遜進行動作,必然導致他們同卡梅倫以及保守黨內部一些成員的隔閡。
畢竟雖然這一次特蕾莎·梅和約翰遜的態度有些微妙,但都還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並沒有公開跳反,這同美利堅和以色列方麵的矛盾,還是具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況且即便是將兩人搞下台,最終他們也無法完全摘取果實——喬·哈裏曼暫時還不具備代替二者任何一人的資曆。
因此最好的選擇,還是“徐徐圖之”,或者是隻將目標放在其中之一身上。
“你的建議是?”
“最多就是先隱蔽的在媒體上針對約翰遜進行一些報道,畢竟他的‘汙點’更多,而且特蕾莎·梅本身在政治態度上中規中矩,沒有過於個性鮮明的主張,同時也很少會犯錯誤。”
在確定了奈吉爾的第一個問題之後,他又提出來了第二個事情……
“還有,就是對哈馬斯進行武器支持的事情,這其中的規模需要進行調整,我們不可能做到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沒有完成的事情,在當下,我們隻需要表達自己的態度就可以了……”
這就關係到巴倫同小薩勒曼所達成的另外一個秘密協議了。
針對以色列摩薩德參與這次針對巴倫的暗殺行動的回應,巴倫將通過科洛的武器製造基地,為巴勒斯坦的反抗組織哈馬斯提供一批軍火,包括火箭彈、炸藥和一些相關的武器裝備,經由沙特方麵的渠道,交到哈馬斯的手中。
同時,哈馬斯還能夠獲得一筆資金。
巴倫的要求,就是哈馬斯方麵需要在最近進行一次針對特拉維夫的火箭彈襲擊。
這相當於是巴倫“雇傭”哈馬斯對以色列本土進行攻擊了。
當然,同巴解組織爭奪在巴勒斯坦內部威望的哈馬斯,也樂於這麽做,畢竟在剛剛過去的巴以衝突之中,哈馬斯就已經這麽幹了一回了。
至於說摩薩德為什麽要摻和針對巴倫的暗殺行動,這也不難理解——一方麵那些美利堅猶太財團同複國主義本身就牽扯極深,而摩薩德也一直擅長恐怖襲擊和暗殺,對於幹這種事情,那些金融家自然喜歡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並且包括德文希爾慈善基金會收養一部分巴勒斯坦人並且進行訓練,還有巴倫的“養子”拉米·沙克法通過一些相關機構對巴勒斯坦進行捐助的行動,巴倫也不覺得摩薩德會毫無察覺,隻不過之前因為巴倫的身份,他們不會大動幹戈,但現在有了“金主”的委托,他們可以順便報複一下罷了。
奈吉爾這一次是提醒巴倫,針對以色列的回應是必須的,但需要控製規模。
畢竟就像是他說的,即便是巴倫全力的支援,也不可能完成之前幾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世界都沒有能夠達成的目標——作為美利堅在中東重要的戰略支點,他們不會允許以色列遭受毀滅性打擊。
更何況在這種衝突中陷入太深,也不符合巴倫的利益。
(本章完)
畢竟本身雖然巴倫同她有過接觸,但關係並不算親密,特別是同喬·哈裏曼相比。
特蕾莎·梅和喬·哈裏麵以及特拉斯三人是保守黨內部的女性中躥升比較快的。
當然,如果是做比較的話,喬·哈裏曼更適合同特拉斯比,特蕾莎·梅在保守黨內部的資曆遠比這兩人要深厚。
但同為女性,喬·哈裏曼對特蕾莎·梅來說,更具威脅,畢竟很多人都清楚,她有強大的背景——不但喬·哈裏曼獲得了保守黨前黨魁霍華德的支持,能夠繼承他的一部分政治遺產,更重要的是,她有在英倫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德文希爾公爵的支持……
這也是喬·哈裏曼年紀輕輕,在加入了保守黨並且進入政界之後,能夠平步青雲的關鍵因素。
而同喬·哈裏曼相比,可能特蕾莎唯一的優勢,就是她的資曆更深,以及對卡梅倫的“忠誠”了——特蕾莎·梅在保守黨內部是卡梅倫的堅定支持者之一,這也是她能夠獲得內政大臣這個重要位置的原因。
除了特蕾莎·梅之外,在保守黨內部,這一次態度微妙的,還有現任倫敦市長約翰遜。
因為成功的競選成功倫敦市長,並且獲得了連任,約翰遜也是保守黨內部的“要員”之一。
並且在現在,約翰遜同樣是卡梅倫的重要支持者。
有消息稱,在這一次的倫敦市長任期屆滿之後,如果保守黨能夠繼續贏得下一次的大選,那麽約翰遜將接替威廉·黑格,成為下一任的外交大臣。
到時候約翰遜也將成為軍情六處的直屬上級。
因此相對特蕾莎·梅來說,恐怕約翰遜這一次對於亞曆克斯·楊格的敲打,給對方的壓力更大。
畢竟到時候對於軍情六處局長的任免人選,外交大臣的意誌還是非常重要的,往往首相都會優先考慮對方的意見。
至於說約翰遜的態度為何有此變化,這並不難理解,應該是他感受到了德文希爾公爵在這段時間以來,對他的“冷遇”。
畢竟巴倫明白,約翰遜這個人,還是有些反骨在身上的。
或者更具體的說,他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對於一些立場的轉變,毫無道德束縛可言。
就比如在原時空的時候,脫歐公投之前察覺到了民意的微妙變化之後,約翰遜能夠毫無負擔的“背刺”卡梅倫,轉投脫歐陣營,導致了卡梅倫的辭職。
然後在特蕾莎·梅上任之後,公然在脫歐議題上攪局,導致了特蕾莎·梅應對脫歐失當,最終下台,由約翰遜成功的接棒。
雖然說約翰遜自己的屁股並不幹淨,私生活上爛事同樣不少,但他可以說是一個把握民意的高手,非常善於將自己置於“民意代表”的位置上從而獲得支持。
因此這樣的人,巴倫自然不會放心的去用,轉而開始支持喬·哈裏曼在保守黨內部獲得更多的支持。
也是察覺到巴倫的這種轉變,約翰遜沒有放過之前暗殺事件的機會,隱蔽的進行阻撓。
“對於他們來說,如果我們的動作太大,不但違背我們之前計劃的節奏,並且會導致我們同卡梅倫之間關係的惡化,畢竟不管是特蕾莎·梅還是約翰遜,都是首相先生在保守黨內部重要的支持者,在大選越來越近的現在,他需要保持保守黨內部的團結……”
奈吉爾的意思巴倫也明白,無非就是喬·哈裏曼剛剛經過了職位的調整,獲得了排名更靠前的商業、技能和創新大臣的職務,加上她年齡和資曆的原因,短期內,特別是大選之前,很難繼續上升。
而現在他們還在拉攏更多具有資曆的保守黨內部成員,如果現在大張旗鼓的針對特蕾莎·梅和約翰遜進行動作,必然導致他們同卡梅倫以及保守黨內部一些成員的隔閡。
畢竟雖然這一次特蕾莎·梅和約翰遜的態度有些微妙,但都還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並沒有公開跳反,這同美利堅和以色列方麵的矛盾,還是具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況且即便是將兩人搞下台,最終他們也無法完全摘取果實——喬·哈裏曼暫時還不具備代替二者任何一人的資曆。
因此最好的選擇,還是“徐徐圖之”,或者是隻將目標放在其中之一身上。
“你的建議是?”
“最多就是先隱蔽的在媒體上針對約翰遜進行一些報道,畢竟他的‘汙點’更多,而且特蕾莎·梅本身在政治態度上中規中矩,沒有過於個性鮮明的主張,同時也很少會犯錯誤。”
在確定了奈吉爾的第一個問題之後,他又提出來了第二個事情……
“還有,就是對哈馬斯進行武器支持的事情,這其中的規模需要進行調整,我們不可能做到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沒有完成的事情,在當下,我們隻需要表達自己的態度就可以了……”
這就關係到巴倫同小薩勒曼所達成的另外一個秘密協議了。
針對以色列摩薩德參與這次針對巴倫的暗殺行動的回應,巴倫將通過科洛的武器製造基地,為巴勒斯坦的反抗組織哈馬斯提供一批軍火,包括火箭彈、炸藥和一些相關的武器裝備,經由沙特方麵的渠道,交到哈馬斯的手中。
同時,哈馬斯還能夠獲得一筆資金。
巴倫的要求,就是哈馬斯方麵需要在最近進行一次針對特拉維夫的火箭彈襲擊。
這相當於是巴倫“雇傭”哈馬斯對以色列本土進行攻擊了。
當然,同巴解組織爭奪在巴勒斯坦內部威望的哈馬斯,也樂於這麽做,畢竟在剛剛過去的巴以衝突之中,哈馬斯就已經這麽幹了一回了。
至於說摩薩德為什麽要摻和針對巴倫的暗殺行動,這也不難理解——一方麵那些美利堅猶太財團同複國主義本身就牽扯極深,而摩薩德也一直擅長恐怖襲擊和暗殺,對於幹這種事情,那些金融家自然喜歡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並且包括德文希爾慈善基金會收養一部分巴勒斯坦人並且進行訓練,還有巴倫的“養子”拉米·沙克法通過一些相關機構對巴勒斯坦進行捐助的行動,巴倫也不覺得摩薩德會毫無察覺,隻不過之前因為巴倫的身份,他們不會大動幹戈,但現在有了“金主”的委托,他們可以順便報複一下罷了。
奈吉爾這一次是提醒巴倫,針對以色列的回應是必須的,但需要控製規模。
畢竟就像是他說的,即便是巴倫全力的支援,也不可能完成之前幾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世界都沒有能夠達成的目標——作為美利堅在中東重要的戰略支點,他們不會允許以色列遭受毀滅性打擊。
更何況在這種衝突中陷入太深,也不符合巴倫的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