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英不肯跟宮夢弼走,要在美人嶺死守兩個姐姐。
宮夢弼無可奈何,囑咐道:“山中野禽多,不要被猛禽捉了去。”
黃腹山雀蔫蔫地叫了兩聲,催促宮夢弼趕緊離開。
宮夢弼也不知道如何去調解她們的關係,不是為了對方好,就是舍不得彼此。
隻能由得她們自己去以真心碰真心,總能碰出個結果。
宮夢弼自己回了受月樓修行。
從受封仙官之後,宮夢弼可謂是勞苦奔波,難得清閑。
開辟了洞府,也沒有能享用幾天,都是在外麵艱苦度日,拜月修行。
如今回了受月樓,氣機與樓宇一勾連,頓時就有月之菁英化作法力。
說巧也巧,他自修行拜月法到今日,曆經晦朔,剛好圓滿一輪,在靈台中修成第一道月相,如同冰環玉冠,懸在空中。
這一道月相生自春末夏初,自下弦月起,自下弦月終,生機旺盛,多晴少陰,火運升騰。
靈台之中,祈願樹無風自動。
一個個寶牒似隨風飄搖,其中一個八品寶牒最為明亮,是宮夢弼懲處甄道長之後,玉仙神女對他的青睞。
這八品寶牒最為明亮,落下一道紅光,化作一門道法,落在宮夢弼的心神之中。
甄道長一事之中,宮夢弼結下眾多的白色流外寶牒化作一道道紅氣,落在宮夢弼的心竅當中。
宮夢弼隻覺得心竅不斷跳動,順著道法運轉,一道道紅氣聚斂,便忽地生出璀璨的光華。
是火焰。
是“心火法”。
心竅之中生出火來,是一隻赤色的狐狸模樣。
“心火,心月狐呀。”宮夢弼睜開眼睛笑了起來,伸出手來,幽幽狐火便化作三簇赤色心火,如同狐狸一般在手中跳躍著。
心火如狐,擾情亂誌,凶頑難馴,是亂情誌、絕心智、結姻緣、剪紅線的好火。
宮夢弼收起手來,心道:“狐狸怎麽能不會燒火呢,這很合理。”
這也真是要瞌睡來了枕頭,宮夢弼此前多以幻術為憑,雖然幻術好用,但碰到心誌堅定的對手,往往威力大打折扣。
雖然以拜月法為總領,勉強開發出太陰戮神法,但還沒有逃出壓勝、巫蠱之術,需要以人的氣機為憑。
總而言之,缺少能應對正麵的手段。
但有了心火法,就不一樣。若是以心火法融入幻術,可以大大提升幻術的殺傷力,即便是正麵對敵,以心火結風刃,也是很有看頭的道法了。
宮夢弼在泰山娘娘神位前祝禱:“娘娘法力無邊,保佑我仙路太平。”
這個願望太空泛了,沒有值得回應的意義。
所以泰山娘娘的靈應雖然被他觸動了,但沒有什麽實質效果。
宮夢弼也就是平緩一下心情,再細數祈願樹上的寶牒,這些時日的積累幾乎消耗一空,但是很值得。
修行又有了大進展,宮夢弼心氣也更足一些。
除了修行之外,宮夢弼也借受月樓的狐祭月法陣祭煉珍珠。
這一盤珍珠都是罔象從水中撈出來送給宮夢弼的見麵禮,顆顆圓滿如月。
除了此前挑了兩顆大小相近的,以法力祭煉後作為禮物送給了沈橋和沈延,剩下的都在此處。
一直到了五月初,在外遊曆的狐心小齊帶著文狐姑娘終於回山。
離開受月樓的時候狐心小齊還是個白淨公子,奔波一個月之後,人也瘦了也黑了,但看起來精神卻更足了。
有宮夢弼一點性靈作為中樞,小齊的命宮終於轉動,一個月的時間,就顯露出一些氣象來了。
狐心小齊帶著康文爬上無還峰,在受月樓前等候。
康文有些緊張地貼著狐心小齊問道:“上官好不好說話?”
狐心小齊道:“把心放在肚子裏吧,這一個月你幫了我很多忙,讓狐仙留你在身邊投效應該問題不大。”
康文便沉住氣,這一個月闖過來,康文見識到了很多以前從未見識過的人和事。
經曆得多了,才發現書是書,生活是生活,知識不代表智慧。
康文等待著,本來她是如此迫切想要一展才學,但同狐心小齊曆練了一個月以後,此刻她反而迷茫了:“這一個月說是我幫你,不如說是你照顧我。我總是惹麻煩、討人嫌,還讓你也受累。”
“我以前總覺得自己很厲害,現在看來,還是太幼稚了,就是上官不留我也沒關係,不過我還是想跟著你,跟你學到的東西比跟書裏學到的多。”
狐心小齊聽她絮絮叨叨,就知道她是緊張了。
他正想安慰一下,受月樓的門開了。
宮夢弼從中走了出來,赤衣黑靴,色彩濃烈,撞開了無還峰古木的陰鬱。
康文看了一眼,幾乎為其所懾,心裏跳個不停。
但轉瞬間,宮夢弼收斂了一身火氣,就看起來溫和得多了。
瞧著康文呼吸平緩了下來,宮夢弼看向狐心小齊,笑道:“歡迎回來。”
狐心小齊苦笑一聲:“你一聲吩咐,可累垮我了。”
狐心小齊從懷中取出一本名簿,道:“我和康文走遍吳寧縣鄉社,發現狐魅一百五十六,大多數都與人共處,或隱瞞身份,化身其間;或顯化神通,受人供奉;或與人比鄰而居,互不相擾。”
“但有三十餘狐行差踏錯,強仗法力作威作福,魚肉鄉裏,身染孽債。其中有六個還有走回頭路的可能,我們沒有擅自接觸。但其餘的都是罪不容誅,我和康文勉強除了幾個,但法力低微,剩下的隻能暗中調查,找了些罪證,無法解決。”
狐心小齊將名簿遞給宮夢弼,道:“我在名簿之後錄下了他們的名號、位置、鄉人品評,畫影圖形,做惡的還羅列了罪證,請狐仙過目。”
宮夢弼接過名簿一頁一頁翻看起來,一百多頁不少,但宮夢弼看起來也快,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從頭到尾看過一遍,宮夢弼閉上眼睛琢磨了一會,而後將名簿收起,寬慰道:“辛苦你們了。”
狐心小齊露出笑來:“你於我有再造之恩,但有吩咐,在所不辭。”
宮夢弼無可奈何,囑咐道:“山中野禽多,不要被猛禽捉了去。”
黃腹山雀蔫蔫地叫了兩聲,催促宮夢弼趕緊離開。
宮夢弼也不知道如何去調解她們的關係,不是為了對方好,就是舍不得彼此。
隻能由得她們自己去以真心碰真心,總能碰出個結果。
宮夢弼自己回了受月樓修行。
從受封仙官之後,宮夢弼可謂是勞苦奔波,難得清閑。
開辟了洞府,也沒有能享用幾天,都是在外麵艱苦度日,拜月修行。
如今回了受月樓,氣機與樓宇一勾連,頓時就有月之菁英化作法力。
說巧也巧,他自修行拜月法到今日,曆經晦朔,剛好圓滿一輪,在靈台中修成第一道月相,如同冰環玉冠,懸在空中。
這一道月相生自春末夏初,自下弦月起,自下弦月終,生機旺盛,多晴少陰,火運升騰。
靈台之中,祈願樹無風自動。
一個個寶牒似隨風飄搖,其中一個八品寶牒最為明亮,是宮夢弼懲處甄道長之後,玉仙神女對他的青睞。
這八品寶牒最為明亮,落下一道紅光,化作一門道法,落在宮夢弼的心神之中。
甄道長一事之中,宮夢弼結下眾多的白色流外寶牒化作一道道紅氣,落在宮夢弼的心竅當中。
宮夢弼隻覺得心竅不斷跳動,順著道法運轉,一道道紅氣聚斂,便忽地生出璀璨的光華。
是火焰。
是“心火法”。
心竅之中生出火來,是一隻赤色的狐狸模樣。
“心火,心月狐呀。”宮夢弼睜開眼睛笑了起來,伸出手來,幽幽狐火便化作三簇赤色心火,如同狐狸一般在手中跳躍著。
心火如狐,擾情亂誌,凶頑難馴,是亂情誌、絕心智、結姻緣、剪紅線的好火。
宮夢弼收起手來,心道:“狐狸怎麽能不會燒火呢,這很合理。”
這也真是要瞌睡來了枕頭,宮夢弼此前多以幻術為憑,雖然幻術好用,但碰到心誌堅定的對手,往往威力大打折扣。
雖然以拜月法為總領,勉強開發出太陰戮神法,但還沒有逃出壓勝、巫蠱之術,需要以人的氣機為憑。
總而言之,缺少能應對正麵的手段。
但有了心火法,就不一樣。若是以心火法融入幻術,可以大大提升幻術的殺傷力,即便是正麵對敵,以心火結風刃,也是很有看頭的道法了。
宮夢弼在泰山娘娘神位前祝禱:“娘娘法力無邊,保佑我仙路太平。”
這個願望太空泛了,沒有值得回應的意義。
所以泰山娘娘的靈應雖然被他觸動了,但沒有什麽實質效果。
宮夢弼也就是平緩一下心情,再細數祈願樹上的寶牒,這些時日的積累幾乎消耗一空,但是很值得。
修行又有了大進展,宮夢弼心氣也更足一些。
除了修行之外,宮夢弼也借受月樓的狐祭月法陣祭煉珍珠。
這一盤珍珠都是罔象從水中撈出來送給宮夢弼的見麵禮,顆顆圓滿如月。
除了此前挑了兩顆大小相近的,以法力祭煉後作為禮物送給了沈橋和沈延,剩下的都在此處。
一直到了五月初,在外遊曆的狐心小齊帶著文狐姑娘終於回山。
離開受月樓的時候狐心小齊還是個白淨公子,奔波一個月之後,人也瘦了也黑了,但看起來精神卻更足了。
有宮夢弼一點性靈作為中樞,小齊的命宮終於轉動,一個月的時間,就顯露出一些氣象來了。
狐心小齊帶著康文爬上無還峰,在受月樓前等候。
康文有些緊張地貼著狐心小齊問道:“上官好不好說話?”
狐心小齊道:“把心放在肚子裏吧,這一個月你幫了我很多忙,讓狐仙留你在身邊投效應該問題不大。”
康文便沉住氣,這一個月闖過來,康文見識到了很多以前從未見識過的人和事。
經曆得多了,才發現書是書,生活是生活,知識不代表智慧。
康文等待著,本來她是如此迫切想要一展才學,但同狐心小齊曆練了一個月以後,此刻她反而迷茫了:“這一個月說是我幫你,不如說是你照顧我。我總是惹麻煩、討人嫌,還讓你也受累。”
“我以前總覺得自己很厲害,現在看來,還是太幼稚了,就是上官不留我也沒關係,不過我還是想跟著你,跟你學到的東西比跟書裏學到的多。”
狐心小齊聽她絮絮叨叨,就知道她是緊張了。
他正想安慰一下,受月樓的門開了。
宮夢弼從中走了出來,赤衣黑靴,色彩濃烈,撞開了無還峰古木的陰鬱。
康文看了一眼,幾乎為其所懾,心裏跳個不停。
但轉瞬間,宮夢弼收斂了一身火氣,就看起來溫和得多了。
瞧著康文呼吸平緩了下來,宮夢弼看向狐心小齊,笑道:“歡迎回來。”
狐心小齊苦笑一聲:“你一聲吩咐,可累垮我了。”
狐心小齊從懷中取出一本名簿,道:“我和康文走遍吳寧縣鄉社,發現狐魅一百五十六,大多數都與人共處,或隱瞞身份,化身其間;或顯化神通,受人供奉;或與人比鄰而居,互不相擾。”
“但有三十餘狐行差踏錯,強仗法力作威作福,魚肉鄉裏,身染孽債。其中有六個還有走回頭路的可能,我們沒有擅自接觸。但其餘的都是罪不容誅,我和康文勉強除了幾個,但法力低微,剩下的隻能暗中調查,找了些罪證,無法解決。”
狐心小齊將名簿遞給宮夢弼,道:“我在名簿之後錄下了他們的名號、位置、鄉人品評,畫影圖形,做惡的還羅列了罪證,請狐仙過目。”
宮夢弼接過名簿一頁一頁翻看起來,一百多頁不少,但宮夢弼看起來也快,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從頭到尾看過一遍,宮夢弼閉上眼睛琢磨了一會,而後將名簿收起,寬慰道:“辛苦你們了。”
狐心小齊露出笑來:“你於我有再造之恩,但有吩咐,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