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國通過各媒介平台宣布了新一屆領導班子,第一項重要舉措先從查處貪官入手,然後實行教育改革。
瀛洲國民既不知道新的領導班子因何上台,也不知道新領導班子有何舉措。查處了貪官就拍手稱快,改革通知下發了就按文件各自琢磨。
一國利益如同一鍋粥,一地一校一學院一師門也都可做此類比。掌勺分粥的人自己分粥自己先領,又沒人監督,等到形成“模式”,變為“自然”的成規,便走出了一條旁人沒有走的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更成了路。
情商高的人發現,要取代掌勺的人過於艱難,但隻要和分粥的人搞好關係,那自己說不定也能多分點粥。慢慢地,情商高的人越來越多。粥分到最後,後頭的人還來不及施展自己的情商呢,粥已經見了底。
但他們無法質疑其中的公平性。他們嘟囔、抱怨、叫嚷,一肚子“負能量”。等到有人呐喊起來,好好的一鍋粥早就變成私產了,呐喊的人自然就成了餓著肚子的刺頭兒。粥沒分到,反倒成了破壞團結的人。畢竟掌勺的人和情商高的人“正能量”滿滿,其樂融融。
各大學的博士招收方式,由自主招生考試改為申請考核方式,需要學生自己聯係心儀的博士研究生導師,然後附上兩封推薦信。也許這一項舉措初衷是好的,可實際招收過程的漏洞讓人匪夷所思。
看起來民主自由的政策與製度,實行起來就花樣百出。因為,新的申請政策的實行,建立在一個瀛洲國的傳統上,即,位高權重的人是道德高尚的聖賢。
瀛洲國自古以來的官員幾乎都是通過“學而優則仕”的路徑,入朝當官。官員致仕之前皆需先讀聖賢書,瀛洲國民似乎也就默認當官的人自己須為聖賢。一旦揪出貪官,往往舉國拍手稱快。貪官多了,“官”自然也就成了一般黑的烏鴉。官與民,成了一組對立。
或有幾個思考再深入的人懷疑起原本的聖賢書充滿虛偽,一由新文化運動而至大文化革新運動,整個瀛洲國過一段時間就會陷入一場巨大的混亂。
混亂總是悄無聲息地結束,瀛洲國的慣例就是閉口不談。無人懺悔,更無人再敢深入思考這種曆史脈絡中的思維方式。查處貪官就成了新的領導班子凝聚民心的神奇藥丸。
學生申請,導師選擇,原本可以讓有限的博士名額發揮應有的作用。畢竟,一個博導,一年隻招收一個博士。學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導師也會跟著“倒黴”。導師借著申請時的初步印象,可以對即將報考的學生有初步的判斷。
這幾乎全部仰仗博導的人品、慧眼、好惡。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時代的學術。瀛洲國大學曾經力爭避開政治,以保持獨立品格,但文化的發展、學術的賡續不是孤立的,它與世界局勢的發展、國家政治經濟的狀態之間密切相關。博導可以有個性缺點,也可以有觀點差異,隻要人品境界禁得住考驗,能夠體現做人的某種原則,那百家爭鳴是好事。但如果博導是隻追求個人飛黃騰達,是見利忘義的道德殘疾,後果就不堪設想。
導師一旦是後者情形,那麽,所謂申請考核,實際上為索賄受賄之風大開方便之門,無權無財之家的子弟斷難登上學曆頂峰,整個師門將不會產生真正利國利他的研究成果。
圈地自重者、貪汙腐敗者都可以借著光鮮亮麗的“學術研究”的旗號正大光明地大行其是。當“導師”可以憑論文著作的數量獲得“有才”之稱,對“識”“德”的考量卻依靠學生的主觀感受時,爭議就出現了。得到利益的,不會開口;利益受損的,必得損之又損,走投無路,否則絕不會暴露自己的博導。
瀛洲國教育改革的創新皮毛,沒有把野獸裝進籠子裏,以保持時刻監督和警惕,倒是權力、學術變成野獸的武器與庇護,道德變成原本就有道德的人的自我束縛與戕害。瀛京藝科大學喊響正能量口號,教育領域上演著一出出官場現形記。
人們在“強者”身上找優點,在“弱者”身上找錯處,焉有民主公平人道關懷?教育,原本是一國發展之本,現下瀛洲國大學卻成就著一個一個封建山包土皇帝。活魯哥乃真奸賊,卻堂而皇之坐在學術廟堂著書立說傳經布道。不光文學可以巧言令色,文學研究更是有憑有據博征博引的巧言令色。
已經在大學深耕二十年的喬增德深諳其道,有恃無恐,從北東師範大學到瀛京藝科大學,誰能拿他怎麽樣?
夜深人靜時,他也偶有良心回光返照,但即刻便以他誤讀的羅爾斯《正義論》進行自我洗白:惡,乃曆史發展的動力。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皆合乎此道。
文學兒,耽於文辭華美耍弄詞筆者有之,自詡在小說中火眼金睛雞蛋裏挑骨頭者有之,自願委身以分杯羹者有之,冷漠麻木幸災樂禍者有之,沾沾自喜者有之,相互攻訐者有之......
一個靡非斯陀可以召喚出人心中無數的惡。隻要人心存在著惡,靡非斯陀就能精準捕捉。
召喚出惡,居於被魚肉位置的人就會相互仇視,自相殘殺,絕無醒悟聯合的可能。更有甚聰明者轉而向靡非斯陀供奉財資,以獲青眼,從而激發出眾人因惡而生的奮發心。
這是喬增德做院長、導師之術。
喬增德親政,坐擁瀛京藝科大學國際學院;孫平堯母儀天下,時時巡查;包霜蕊禦史監察,自覺監督。三人一雙眼,坐井吃天下。
王奇為喬增德製作皇帝的新衣,無論喬增德如何奴役她,王奇始終對外宣稱,導師是為她好。
不知道托了多少人,王奇好不容易留了校。喬增德感到意外,他不知道在這個瀛京藝科大學,王奇的人是哪個,但他知道,他不能再隨意使喚王奇了。
喬增德開始物色下一個供他驅使的人選時,王奇正在和她的丈夫句召看房子。
留了校的王奇,沒能像包霜蕊一樣分到房子。瀛京的房價一天一個樣,王奇落定工作,和丈夫句召馬上著手買房,並很快看上瀛京藝科大學周圍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
王奇新入職的工資兩千八百塊瀛洲幣,她和句召看中的房子兩萬三一平米。
王奇被瀛京的房價驚得喘不過氣,她一想到,包霜蕊什麽都沒有做就白得一套房子,她心裏更氣。
看好了房子,王奇拉著句召去吃飯,兩個人已經疲憊不堪,打算好好吃頓飯,再回去找房主簽房屋合同,畢竟簽合同需要仔細,仔細需要精力。可前後不過二十分鍾,當王奇和句召再一次返回看好的房子時,房主坐地起價,在原來價格的基礎上多加了二十萬!
王奇氣得頭發暈,恨不得大罵房主不講信用。可房主又得意又不耐煩地說,一分不讓,十分鍾考慮,不要的話他就賣給另外來看房的人。
剛剛畢業的王奇和比她年紀大不了幾歲的句召馬上咽下憤恨,很快簽了房主遞過來的合同。二十分鍾,二十萬!王奇氣得肚子疼。
可這就是瀛京。居瀛京大不易。
要是也能夠和包霜蕊一樣,這二百五十多萬不就不用花了嗎?王奇痛定思痛,急於得到喬增德的認可,一門心思琢磨喬增德的喜好。光是給喬增德辦皇帝的新衣簽售會還不行,她還要多表現。
可是,表現來表現去,王奇還是不如包霜蕊,她的馬屁總拍在馬腿上。即便喬增德給她評了優秀,可喬增德一看見她,眼睛裏還是毫不掩飾地流露出鄙夷和厭惡。
考完試後的劉青吾已經心願了去,她已經不願意再想能不能繼續讀博士的事了。但她不願欠任何人的情。
她坦然地請喬教授和孫平堯吃飯,為喬增德總算像導師一樣,為她開列了書單。為表謝意,劉青吾遞給喬教授一個信封。她不想喬增德能有什麽“美言”,她隻是不想喬增德到處罵她忘恩負義。
一個學生,被自己的導師在大大小小的場合上罵忘恩負義,別人隻會信導師,而不會信學生。有喬增德一副有色眼鏡就已經讓人很煎熬了,如果,平白無故地再多幾個喬增德的盟友,那學生的學術之路還不用開始就直接夭折了。
喬教授鼻子裏“嗯”了一聲,低著眉頭沒有看她。劉青吾覺察出喬增德有一絲不忍。但他很快朝孫平堯努努頭,像立功的英雄一樣說:“給你師母吧。”
孫平堯接下信封,放在手裏捋巴著,馬上喜笑顏開:“青吾,這不就把咱們的關係拉遠了嘛。”
說完,她喜滋滋地捏著信封放進包裏,拍拍喬增德站起來,準備結束今天這場飯局。
劉青吾大感驚詫,原來這些人是連“推辭”“客套”都沒有的,她一時驚愕到說不出話,她甚至站起來伸手攔了一下孫平堯。
孫平堯輕蔑地笑了,斜著眼睛看著劉青吾,冷冷地說:“咋的,還想再要回去?!”
劉青吾,這個還不到二十四歲的青年,呆在原處。
給導師送點禮物無可厚非,劉青吾不想考前送,那樣像是在行賄。可是孫平堯竟然就這麽收下了,劉青吾覺得自己像中了圈套一樣,渾身髒汙。她回過神來,竟不知喬增德與孫平堯何時離開的。
對於考試的結果,劉青吾已經不再關心了,照這樣下去,這書怕是讀不起的。還了人情,不再虧欠,劉青吾安心順利地結束了自己的碩士生涯。她放肆遊玩了半個月,在瀛京一家公司入了職。
可快到新學期開學時,劉青吾卻猝不及防地收到了博士錄取通知書。劉青吾並無升學的喜悅,她沒有跟父母多說什麽,按照開學時間,她再一次一個人入學了。
博士研究生開學第一天,她先去喬增德辦公室報到。喬增德像不認識她一樣,問起她家庭狀況。喬增德一聽是農村學生,馬上鄙夷地說:“農村有地多好啊,在家種地多好啊,讀什麽博士?”
劉青吾已經對喬增德說話的方式有所了解,但她還是低估了喬增德毫無教養的樣子帶給她的厭惡感。她笑笑說:“種地有種地的好,讀書有讀書的好。沒人願意種地,卻有大把的人想讀書,那想必還是讀書好。”
對喬增德這種人來說,無論比他地位低的人說什麽,他都會挑出毛病大加貶低斥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劉青吾對這一點已經做好了準備,既然不能破口大罵,她又絕不肯學王奇和包霜蕊的作派,故意討好喬增德,那麽怎樣以自己的方式不受喬增德的影響,還要學到知識,就成了她入學的新目標。
喬增德把對王奇說過的話,幾乎原封不動地對劉青吾又說了一遍。什麽考試不及格了,什麽他親自去爭取了名額了等等。劉青吾看著喬增德,這番話他說得如此流利,說得上下嘴皮都不用沾上,說得連磕巴都不打一個,那是講過多少次了呢?
喬增德的下馬威在王奇這兒奏效,在徐君銘這兒奏效,在穆凡這兒奏效,在崔冷這兒奏效,在劉青吾這兒也奏效。
劉青吾從喬增德辦公室出來,感到頭暈目眩。她站了一會兒,看看年輕的新生們興高采烈的神情,心裏一片滄桑。她也很羨慕。同樣是開學,憑自己能力考上是一種心情,被喬增德格外施恩撈起來是另一種心情。
喬增德如法炮製,收著禮物拿著紅包抖著威風,一番太監式下馬威,就輕而易舉地將這些學生與家人幾十年的天賦、能力、努力、培育完全否定,完全將這些學生與家人幾十年的心血瞬間變成他的功勞與施恩,且永無還完的那天。
隻要學生把他的淫威當回事,那學生要麽崇拜,要麽畏懼,兩種情況都不可能帶來反抗。隻要學生覺得對導師有虧欠感--正如有些父母讓孩子感到虧欠他們一樣,那麽學生就會像孩子孝敬父母一樣孝敬導師。
喬增德站在自己辦公室窗前,往下張望著站在樓前深呼吸的劉青吾,心滿意足地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咕咚一口八百一兩的綠茶,從剛才的太監嗓兒變身為土皇帝,自言自語道:“哼,學院的是我的,學生的是我的,學生家裏的是我的,都是我的!跟誰倆呢?他媽的,儂兩瓶假酒糊弄我,我早晚讓你大吐血。”
喬增德把茶葉呸回茶杯裏,翹起肥豬腿,心裏好不得意。
張汝婧下樓,看著劉青吾,畢竟是教過的學生,她知道劉青吾在考喬增德的博士,但一直不知道考上了沒有。劉青吾新學期又出現在校園裏,這就說明考上了。張汝婧心想,這劉青吾讀碩士的時候看起來就是不會來事的學生,竟然能搞定喬增德,我真是有點小瞧了她,照這麽看,恐怕今後留校成為同事也說不準。
她這麽一想,話裏就客氣起來,故作純真的驚喜叫了一聲“青吾”。
劉青吾轉過頭,看著張汝婧那假惺惺的親熱勁兒,感覺剛畢業的崔瑋天真的跟她挺投緣。劉青吾掩飾住剛才在喬增德那兒領教過暴虐後無以言狀的心情,禮貌地叫了一聲“老師”。
寒暄客氣幾句後,劉青吾很快回了宿舍,學院教師之間互相八卦傳話的事她早有耳聞,她不想在這種情況下,再為自己平白招致議論。她靜靜想著喬增德剛才講的話,她無法從這位教授的話中找到任何一句值得學習的東西。劉青吾默默思考著,喬增德是隻對自己這樣呢還是對所有人這樣?
不知不覺,她心裏的問號越來越多。當問號得不到準確解答時,劉青吾意識到,她需要幫助。
瀛洲國民既不知道新的領導班子因何上台,也不知道新領導班子有何舉措。查處了貪官就拍手稱快,改革通知下發了就按文件各自琢磨。
一國利益如同一鍋粥,一地一校一學院一師門也都可做此類比。掌勺分粥的人自己分粥自己先領,又沒人監督,等到形成“模式”,變為“自然”的成規,便走出了一條旁人沒有走的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更成了路。
情商高的人發現,要取代掌勺的人過於艱難,但隻要和分粥的人搞好關係,那自己說不定也能多分點粥。慢慢地,情商高的人越來越多。粥分到最後,後頭的人還來不及施展自己的情商呢,粥已經見了底。
但他們無法質疑其中的公平性。他們嘟囔、抱怨、叫嚷,一肚子“負能量”。等到有人呐喊起來,好好的一鍋粥早就變成私產了,呐喊的人自然就成了餓著肚子的刺頭兒。粥沒分到,反倒成了破壞團結的人。畢竟掌勺的人和情商高的人“正能量”滿滿,其樂融融。
各大學的博士招收方式,由自主招生考試改為申請考核方式,需要學生自己聯係心儀的博士研究生導師,然後附上兩封推薦信。也許這一項舉措初衷是好的,可實際招收過程的漏洞讓人匪夷所思。
看起來民主自由的政策與製度,實行起來就花樣百出。因為,新的申請政策的實行,建立在一個瀛洲國的傳統上,即,位高權重的人是道德高尚的聖賢。
瀛洲國自古以來的官員幾乎都是通過“學而優則仕”的路徑,入朝當官。官員致仕之前皆需先讀聖賢書,瀛洲國民似乎也就默認當官的人自己須為聖賢。一旦揪出貪官,往往舉國拍手稱快。貪官多了,“官”自然也就成了一般黑的烏鴉。官與民,成了一組對立。
或有幾個思考再深入的人懷疑起原本的聖賢書充滿虛偽,一由新文化運動而至大文化革新運動,整個瀛洲國過一段時間就會陷入一場巨大的混亂。
混亂總是悄無聲息地結束,瀛洲國的慣例就是閉口不談。無人懺悔,更無人再敢深入思考這種曆史脈絡中的思維方式。查處貪官就成了新的領導班子凝聚民心的神奇藥丸。
學生申請,導師選擇,原本可以讓有限的博士名額發揮應有的作用。畢竟,一個博導,一年隻招收一個博士。學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導師也會跟著“倒黴”。導師借著申請時的初步印象,可以對即將報考的學生有初步的判斷。
這幾乎全部仰仗博導的人品、慧眼、好惡。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時代的學術。瀛洲國大學曾經力爭避開政治,以保持獨立品格,但文化的發展、學術的賡續不是孤立的,它與世界局勢的發展、國家政治經濟的狀態之間密切相關。博導可以有個性缺點,也可以有觀點差異,隻要人品境界禁得住考驗,能夠體現做人的某種原則,那百家爭鳴是好事。但如果博導是隻追求個人飛黃騰達,是見利忘義的道德殘疾,後果就不堪設想。
導師一旦是後者情形,那麽,所謂申請考核,實際上為索賄受賄之風大開方便之門,無權無財之家的子弟斷難登上學曆頂峰,整個師門將不會產生真正利國利他的研究成果。
圈地自重者、貪汙腐敗者都可以借著光鮮亮麗的“學術研究”的旗號正大光明地大行其是。當“導師”可以憑論文著作的數量獲得“有才”之稱,對“識”“德”的考量卻依靠學生的主觀感受時,爭議就出現了。得到利益的,不會開口;利益受損的,必得損之又損,走投無路,否則絕不會暴露自己的博導。
瀛洲國教育改革的創新皮毛,沒有把野獸裝進籠子裏,以保持時刻監督和警惕,倒是權力、學術變成野獸的武器與庇護,道德變成原本就有道德的人的自我束縛與戕害。瀛京藝科大學喊響正能量口號,教育領域上演著一出出官場現形記。
人們在“強者”身上找優點,在“弱者”身上找錯處,焉有民主公平人道關懷?教育,原本是一國發展之本,現下瀛洲國大學卻成就著一個一個封建山包土皇帝。活魯哥乃真奸賊,卻堂而皇之坐在學術廟堂著書立說傳經布道。不光文學可以巧言令色,文學研究更是有憑有據博征博引的巧言令色。
已經在大學深耕二十年的喬增德深諳其道,有恃無恐,從北東師範大學到瀛京藝科大學,誰能拿他怎麽樣?
夜深人靜時,他也偶有良心回光返照,但即刻便以他誤讀的羅爾斯《正義論》進行自我洗白:惡,乃曆史發展的動力。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皆合乎此道。
文學兒,耽於文辭華美耍弄詞筆者有之,自詡在小說中火眼金睛雞蛋裏挑骨頭者有之,自願委身以分杯羹者有之,冷漠麻木幸災樂禍者有之,沾沾自喜者有之,相互攻訐者有之......
一個靡非斯陀可以召喚出人心中無數的惡。隻要人心存在著惡,靡非斯陀就能精準捕捉。
召喚出惡,居於被魚肉位置的人就會相互仇視,自相殘殺,絕無醒悟聯合的可能。更有甚聰明者轉而向靡非斯陀供奉財資,以獲青眼,從而激發出眾人因惡而生的奮發心。
這是喬增德做院長、導師之術。
喬增德親政,坐擁瀛京藝科大學國際學院;孫平堯母儀天下,時時巡查;包霜蕊禦史監察,自覺監督。三人一雙眼,坐井吃天下。
王奇為喬增德製作皇帝的新衣,無論喬增德如何奴役她,王奇始終對外宣稱,導師是為她好。
不知道托了多少人,王奇好不容易留了校。喬增德感到意外,他不知道在這個瀛京藝科大學,王奇的人是哪個,但他知道,他不能再隨意使喚王奇了。
喬增德開始物色下一個供他驅使的人選時,王奇正在和她的丈夫句召看房子。
留了校的王奇,沒能像包霜蕊一樣分到房子。瀛京的房價一天一個樣,王奇落定工作,和丈夫句召馬上著手買房,並很快看上瀛京藝科大學周圍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
王奇新入職的工資兩千八百塊瀛洲幣,她和句召看中的房子兩萬三一平米。
王奇被瀛京的房價驚得喘不過氣,她一想到,包霜蕊什麽都沒有做就白得一套房子,她心裏更氣。
看好了房子,王奇拉著句召去吃飯,兩個人已經疲憊不堪,打算好好吃頓飯,再回去找房主簽房屋合同,畢竟簽合同需要仔細,仔細需要精力。可前後不過二十分鍾,當王奇和句召再一次返回看好的房子時,房主坐地起價,在原來價格的基礎上多加了二十萬!
王奇氣得頭發暈,恨不得大罵房主不講信用。可房主又得意又不耐煩地說,一分不讓,十分鍾考慮,不要的話他就賣給另外來看房的人。
剛剛畢業的王奇和比她年紀大不了幾歲的句召馬上咽下憤恨,很快簽了房主遞過來的合同。二十分鍾,二十萬!王奇氣得肚子疼。
可這就是瀛京。居瀛京大不易。
要是也能夠和包霜蕊一樣,這二百五十多萬不就不用花了嗎?王奇痛定思痛,急於得到喬增德的認可,一門心思琢磨喬增德的喜好。光是給喬增德辦皇帝的新衣簽售會還不行,她還要多表現。
可是,表現來表現去,王奇還是不如包霜蕊,她的馬屁總拍在馬腿上。即便喬增德給她評了優秀,可喬增德一看見她,眼睛裏還是毫不掩飾地流露出鄙夷和厭惡。
考完試後的劉青吾已經心願了去,她已經不願意再想能不能繼續讀博士的事了。但她不願欠任何人的情。
她坦然地請喬教授和孫平堯吃飯,為喬增德總算像導師一樣,為她開列了書單。為表謝意,劉青吾遞給喬教授一個信封。她不想喬增德能有什麽“美言”,她隻是不想喬增德到處罵她忘恩負義。
一個學生,被自己的導師在大大小小的場合上罵忘恩負義,別人隻會信導師,而不會信學生。有喬增德一副有色眼鏡就已經讓人很煎熬了,如果,平白無故地再多幾個喬增德的盟友,那學生的學術之路還不用開始就直接夭折了。
喬教授鼻子裏“嗯”了一聲,低著眉頭沒有看她。劉青吾覺察出喬增德有一絲不忍。但他很快朝孫平堯努努頭,像立功的英雄一樣說:“給你師母吧。”
孫平堯接下信封,放在手裏捋巴著,馬上喜笑顏開:“青吾,這不就把咱們的關係拉遠了嘛。”
說完,她喜滋滋地捏著信封放進包裏,拍拍喬增德站起來,準備結束今天這場飯局。
劉青吾大感驚詫,原來這些人是連“推辭”“客套”都沒有的,她一時驚愕到說不出話,她甚至站起來伸手攔了一下孫平堯。
孫平堯輕蔑地笑了,斜著眼睛看著劉青吾,冷冷地說:“咋的,還想再要回去?!”
劉青吾,這個還不到二十四歲的青年,呆在原處。
給導師送點禮物無可厚非,劉青吾不想考前送,那樣像是在行賄。可是孫平堯竟然就這麽收下了,劉青吾覺得自己像中了圈套一樣,渾身髒汙。她回過神來,竟不知喬增德與孫平堯何時離開的。
對於考試的結果,劉青吾已經不再關心了,照這樣下去,這書怕是讀不起的。還了人情,不再虧欠,劉青吾安心順利地結束了自己的碩士生涯。她放肆遊玩了半個月,在瀛京一家公司入了職。
可快到新學期開學時,劉青吾卻猝不及防地收到了博士錄取通知書。劉青吾並無升學的喜悅,她沒有跟父母多說什麽,按照開學時間,她再一次一個人入學了。
博士研究生開學第一天,她先去喬增德辦公室報到。喬增德像不認識她一樣,問起她家庭狀況。喬增德一聽是農村學生,馬上鄙夷地說:“農村有地多好啊,在家種地多好啊,讀什麽博士?”
劉青吾已經對喬增德說話的方式有所了解,但她還是低估了喬增德毫無教養的樣子帶給她的厭惡感。她笑笑說:“種地有種地的好,讀書有讀書的好。沒人願意種地,卻有大把的人想讀書,那想必還是讀書好。”
對喬增德這種人來說,無論比他地位低的人說什麽,他都會挑出毛病大加貶低斥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劉青吾對這一點已經做好了準備,既然不能破口大罵,她又絕不肯學王奇和包霜蕊的作派,故意討好喬增德,那麽怎樣以自己的方式不受喬增德的影響,還要學到知識,就成了她入學的新目標。
喬增德把對王奇說過的話,幾乎原封不動地對劉青吾又說了一遍。什麽考試不及格了,什麽他親自去爭取了名額了等等。劉青吾看著喬增德,這番話他說得如此流利,說得上下嘴皮都不用沾上,說得連磕巴都不打一個,那是講過多少次了呢?
喬增德的下馬威在王奇這兒奏效,在徐君銘這兒奏效,在穆凡這兒奏效,在崔冷這兒奏效,在劉青吾這兒也奏效。
劉青吾從喬增德辦公室出來,感到頭暈目眩。她站了一會兒,看看年輕的新生們興高采烈的神情,心裏一片滄桑。她也很羨慕。同樣是開學,憑自己能力考上是一種心情,被喬增德格外施恩撈起來是另一種心情。
喬增德如法炮製,收著禮物拿著紅包抖著威風,一番太監式下馬威,就輕而易舉地將這些學生與家人幾十年的天賦、能力、努力、培育完全否定,完全將這些學生與家人幾十年的心血瞬間變成他的功勞與施恩,且永無還完的那天。
隻要學生把他的淫威當回事,那學生要麽崇拜,要麽畏懼,兩種情況都不可能帶來反抗。隻要學生覺得對導師有虧欠感--正如有些父母讓孩子感到虧欠他們一樣,那麽學生就會像孩子孝敬父母一樣孝敬導師。
喬增德站在自己辦公室窗前,往下張望著站在樓前深呼吸的劉青吾,心滿意足地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咕咚一口八百一兩的綠茶,從剛才的太監嗓兒變身為土皇帝,自言自語道:“哼,學院的是我的,學生的是我的,學生家裏的是我的,都是我的!跟誰倆呢?他媽的,儂兩瓶假酒糊弄我,我早晚讓你大吐血。”
喬增德把茶葉呸回茶杯裏,翹起肥豬腿,心裏好不得意。
張汝婧下樓,看著劉青吾,畢竟是教過的學生,她知道劉青吾在考喬增德的博士,但一直不知道考上了沒有。劉青吾新學期又出現在校園裏,這就說明考上了。張汝婧心想,這劉青吾讀碩士的時候看起來就是不會來事的學生,竟然能搞定喬增德,我真是有點小瞧了她,照這麽看,恐怕今後留校成為同事也說不準。
她這麽一想,話裏就客氣起來,故作純真的驚喜叫了一聲“青吾”。
劉青吾轉過頭,看著張汝婧那假惺惺的親熱勁兒,感覺剛畢業的崔瑋天真的跟她挺投緣。劉青吾掩飾住剛才在喬增德那兒領教過暴虐後無以言狀的心情,禮貌地叫了一聲“老師”。
寒暄客氣幾句後,劉青吾很快回了宿舍,學院教師之間互相八卦傳話的事她早有耳聞,她不想在這種情況下,再為自己平白招致議論。她靜靜想著喬增德剛才講的話,她無法從這位教授的話中找到任何一句值得學習的東西。劉青吾默默思考著,喬增德是隻對自己這樣呢還是對所有人這樣?
不知不覺,她心裏的問號越來越多。當問號得不到準確解答時,劉青吾意識到,她需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