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良妃好心計
王妃又拽又挲迷倒了一群皇子 作者:愫盡靈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聞言,隻見婉兒那原本端得穩穩當當的茶杯突然像是失去了控製一般,伴隨著“砰”的一聲脆響,瞬間摔落在地,四分五裂,茶水四濺開來。
婉兒滿臉驚愕與難以置信之色,她猛地伸手拉住一旁的李尚書,急切地追問道:“父親,您剛剛說了什麽?靖王怎會做出通敵叛國這等大逆不道之事?皇上他……是不是弄錯了呀?”
李尚書望著女兒如此激動的模樣,不禁重重地歎息了一聲,緩緩開口解釋道:“如今此事已然鬧得滿城風雨,整個大晉都傳遍了靖王通敵叛國的消息。”
“你整日深居閨閣之中,難道對此竟一無所知麽?況且就在今日早些時候,皇上已經將靖王傳召入宮,於宣和殿內大發雷霆之怒。直至此刻,靖王仍未歸來,依我看呐,恐怕他今日是難以脫身回家嘍。”
話音未落,婉兒隻覺得眼前一陣發黑,身體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一個踉蹌之下,險些直直摔倒在地。
好在身旁的小竹反應迅速,眼疾手快地一把扶住了她。
婉兒嘴唇微張,口中不停地喃喃低語著:“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啊……”她的目光有些呆滯,仿佛失去了焦點一般,整個人都沉浸在了巨大的震驚與難以置信之中。
一旁的李尚書看著女兒這副失魂落魄的模樣,心中滿是憂慮。
他伸出手,輕輕地拉住婉兒纖細的胳膊,語重心長地勸道:“婉兒啊,現在可不是傷心難過的時候。你祖母得知此事後心急如焚,特地差遣我前來接你速速歸家。靖王若是通敵叛國的罪名一旦坐實,那可是株連九族、滿門抄斬的大罪啊!到那時,你也定然難逃一死。”
然而,婉兒卻像是沒有聽到他的話語一般,依舊愣愣地站在原地。
突然,她猛地掙脫了李尚書的手,大聲喊道:“爹,婉兒不走!婉兒要留在此處與靖王共同麵對困境,靖王他一定會平安歸來的!畢竟,他可是當今聖上的親生兒子,皇上又怎會如此輕易地下旨處死自己的骨肉至親呢?”說到最後,婉兒的聲音已略帶哭腔,但眼神中的堅定卻絲毫未減。
李尚書無奈地歎了一口氣,搖著頭說道:“傻孩子,自古以來帝王之心最難揣測。你又如何能知曉皇上究竟會不會痛下殺手?莫要再執拗了,快隨爹爹離開這裏吧!”說罷,他再次伸手去拉婉兒,想要強行將她帶走。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見一個身著華服、手持明黃色卷軸的身影緩緩走來,原來是李公公。他步履沉穩,臉上透露出一絲威嚴。
當他走到婉兒麵前時,停住腳步,目光落在婉兒身上,然後高聲喊道:“靖王妃接旨!”聲音洪亮而莊重,仿佛整個庭院都能聽見。
婉兒聽到呼喊聲,心中一驚,但很快便反應過來,連忙屈膝跪地,低頭應道:“婉兒接旨。”
李公公見狀,滿意地點點頭,然後不緊不慢地將手中的聖旨展開,清了清嗓子,開始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靖王妃即刻進宮,不得有誤。欽此!”
讀完後,他輕輕合上聖旨,遞給了跪在地上的婉兒。
婉兒雙手恭敬地接過聖旨,再次叩頭謝恩。隨後,她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裙擺,準備跟隨李公公入宮。
此時,站在一旁的李尚書一直默默地注視著婉兒,眼中滿是擔憂之色。
眼看著婉兒就要離開,他不禁輕輕地歎了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心裏暗自思忖著,也不知道這次婉兒進宮是否能夠安然無恙地度過這場劫難。
李公公帶著婉兒並未前往皇上的宮殿,而是七拐八繞,最終來到了良妃居住的寢宮門前,婉兒雖然心中疑惑,但並未多問。
一踏入門檻,良妃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一把拉住婉兒那纖細柔嫩的小手,麵色凝重而又焦急地說道:“婉兒啊,如今漠兒遭奸人誣陷,被扣上了通敵叛國的罪名!眼下局勢危急萬分,也唯有你能夠拯救他於水火之中啦!”
婉兒聞言心中一驚,下意識地用力抽回自己被緊握的雙手,而後迅速向四周環視了一圈兒。
然而,目光所及之處並未發現靖王的身影,莫非……靖王當真遭遇了不測?這個念頭剛剛浮起,婉兒的心瞬間揪緊起來。
正欲開口追問詳情之際,卻驚見良妃突然間雙膝跪地,直挺挺地朝著婉兒磕下頭來。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著實將婉兒嚇得不輕,她花容失色,整個人都呆住了。
待回過神來,婉兒連忙地伸出雙手,把良妃扶起。
她的聲音亦隨之顫抖起來,帶著哭腔急切地問道:“母後啊,您……您這究竟是發生了何事呀?為何要如此平白無故地朝著婉兒下跪呢?有話咱麽慢慢說,您先快快起身吧!”
良妃麵色蒼白如紙,眼中滿是絕望和無奈,她緩緩抬起頭,注視著婉兒,用微弱得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道:“如今漠兒竟被他人誣陷犯下通敵叛國之重罪,皇上聞此消息後龍顏大怒,盛怒之下怕是會對靖王不利。為保靖王周全,我隻得冒險將他秘密送離京城。”
“然而,此事若不盡快解決,皇上的怒火難以平息。故而當下必須要有一人挺身而出承擔這莫須有的罪名,方可化解這場危機。”
婉兒聞言,美眸圓睜,難以置信地盯著良妃,一抹冷笑漸漸爬上她的嘴角:“母後,您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您是想要婉兒替靖王背負這通敵叛國的罪名不成?”
良妃那張原本嬌美的麵龐此刻卻微微地皺起眉頭,一抹愧疚的神色悄然爬上了她那白皙的臉頰。然而這絲愧疚僅僅隻是稍縱即逝,轉瞬間便被一種無法動搖的堅定所取代。
隻見她嘴角泛起一絲苦澀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哀傷,對婉兒輕聲說道:“孩子啊,母後心裏清楚得很,此番作為著實對你太不公平了些,每每想到此處,母後都覺得滿心慚愧,實在是有愧於你啊……”
婉兒滿臉驚愕與難以置信之色,她猛地伸手拉住一旁的李尚書,急切地追問道:“父親,您剛剛說了什麽?靖王怎會做出通敵叛國這等大逆不道之事?皇上他……是不是弄錯了呀?”
李尚書望著女兒如此激動的模樣,不禁重重地歎息了一聲,緩緩開口解釋道:“如今此事已然鬧得滿城風雨,整個大晉都傳遍了靖王通敵叛國的消息。”
“你整日深居閨閣之中,難道對此竟一無所知麽?況且就在今日早些時候,皇上已經將靖王傳召入宮,於宣和殿內大發雷霆之怒。直至此刻,靖王仍未歸來,依我看呐,恐怕他今日是難以脫身回家嘍。”
話音未落,婉兒隻覺得眼前一陣發黑,身體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一個踉蹌之下,險些直直摔倒在地。
好在身旁的小竹反應迅速,眼疾手快地一把扶住了她。
婉兒嘴唇微張,口中不停地喃喃低語著:“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啊……”她的目光有些呆滯,仿佛失去了焦點一般,整個人都沉浸在了巨大的震驚與難以置信之中。
一旁的李尚書看著女兒這副失魂落魄的模樣,心中滿是憂慮。
他伸出手,輕輕地拉住婉兒纖細的胳膊,語重心長地勸道:“婉兒啊,現在可不是傷心難過的時候。你祖母得知此事後心急如焚,特地差遣我前來接你速速歸家。靖王若是通敵叛國的罪名一旦坐實,那可是株連九族、滿門抄斬的大罪啊!到那時,你也定然難逃一死。”
然而,婉兒卻像是沒有聽到他的話語一般,依舊愣愣地站在原地。
突然,她猛地掙脫了李尚書的手,大聲喊道:“爹,婉兒不走!婉兒要留在此處與靖王共同麵對困境,靖王他一定會平安歸來的!畢竟,他可是當今聖上的親生兒子,皇上又怎會如此輕易地下旨處死自己的骨肉至親呢?”說到最後,婉兒的聲音已略帶哭腔,但眼神中的堅定卻絲毫未減。
李尚書無奈地歎了一口氣,搖著頭說道:“傻孩子,自古以來帝王之心最難揣測。你又如何能知曉皇上究竟會不會痛下殺手?莫要再執拗了,快隨爹爹離開這裏吧!”說罷,他再次伸手去拉婉兒,想要強行將她帶走。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見一個身著華服、手持明黃色卷軸的身影緩緩走來,原來是李公公。他步履沉穩,臉上透露出一絲威嚴。
當他走到婉兒麵前時,停住腳步,目光落在婉兒身上,然後高聲喊道:“靖王妃接旨!”聲音洪亮而莊重,仿佛整個庭院都能聽見。
婉兒聽到呼喊聲,心中一驚,但很快便反應過來,連忙屈膝跪地,低頭應道:“婉兒接旨。”
李公公見狀,滿意地點點頭,然後不緊不慢地將手中的聖旨展開,清了清嗓子,開始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靖王妃即刻進宮,不得有誤。欽此!”
讀完後,他輕輕合上聖旨,遞給了跪在地上的婉兒。
婉兒雙手恭敬地接過聖旨,再次叩頭謝恩。隨後,她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裙擺,準備跟隨李公公入宮。
此時,站在一旁的李尚書一直默默地注視著婉兒,眼中滿是擔憂之色。
眼看著婉兒就要離開,他不禁輕輕地歎了口氣,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心裏暗自思忖著,也不知道這次婉兒進宮是否能夠安然無恙地度過這場劫難。
李公公帶著婉兒並未前往皇上的宮殿,而是七拐八繞,最終來到了良妃居住的寢宮門前,婉兒雖然心中疑惑,但並未多問。
一踏入門檻,良妃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一把拉住婉兒那纖細柔嫩的小手,麵色凝重而又焦急地說道:“婉兒啊,如今漠兒遭奸人誣陷,被扣上了通敵叛國的罪名!眼下局勢危急萬分,也唯有你能夠拯救他於水火之中啦!”
婉兒聞言心中一驚,下意識地用力抽回自己被緊握的雙手,而後迅速向四周環視了一圈兒。
然而,目光所及之處並未發現靖王的身影,莫非……靖王當真遭遇了不測?這個念頭剛剛浮起,婉兒的心瞬間揪緊起來。
正欲開口追問詳情之際,卻驚見良妃突然間雙膝跪地,直挺挺地朝著婉兒磕下頭來。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著實將婉兒嚇得不輕,她花容失色,整個人都呆住了。
待回過神來,婉兒連忙地伸出雙手,把良妃扶起。
她的聲音亦隨之顫抖起來,帶著哭腔急切地問道:“母後啊,您……您這究竟是發生了何事呀?為何要如此平白無故地朝著婉兒下跪呢?有話咱麽慢慢說,您先快快起身吧!”
良妃麵色蒼白如紙,眼中滿是絕望和無奈,她緩緩抬起頭,注視著婉兒,用微弱得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道:“如今漠兒竟被他人誣陷犯下通敵叛國之重罪,皇上聞此消息後龍顏大怒,盛怒之下怕是會對靖王不利。為保靖王周全,我隻得冒險將他秘密送離京城。”
“然而,此事若不盡快解決,皇上的怒火難以平息。故而當下必須要有一人挺身而出承擔這莫須有的罪名,方可化解這場危機。”
婉兒聞言,美眸圓睜,難以置信地盯著良妃,一抹冷笑漸漸爬上她的嘴角:“母後,您這話是什麽意思?莫非您是想要婉兒替靖王背負這通敵叛國的罪名不成?”
良妃那張原本嬌美的麵龐此刻卻微微地皺起眉頭,一抹愧疚的神色悄然爬上了她那白皙的臉頰。然而這絲愧疚僅僅隻是稍縱即逝,轉瞬間便被一種無法動搖的堅定所取代。
隻見她嘴角泛起一絲苦澀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與哀傷,對婉兒輕聲說道:“孩子啊,母後心裏清楚得很,此番作為著實對你太不公平了些,每每想到此處,母後都覺得滿心慚愧,實在是有愧於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