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一個多小時長途客車,又走了十幾裏山路,羅序謝金玲來到彭家莊。
彭家莊,一百多戶人家,在一個小山溝裏。
田野裏,農民已經開始秋收。
山坡上,栗子核桃紅棗已經成熟,枝頭果實累累。
彭成貴家在村子西半部,兩間土房,右麵一個耳房,土坯院牆,一扇木頭大門,門前是條東西向的路,路南是個池塘,院子左麵有一棵側柏,左麵鄰居三間土房,右麵鄰居兩間土房兩間下屋。
其實,一個偵察班長,要不了這麽多線索,就能輕鬆找到。
羅序也沒打聽路,直接就找到了彭成貴家。
大門半開著,已經變形。
院子裏趴著一條瘦骨嶙嶙的黃狗,正在閉目養神。
說不禮貌一些,有點兒像彭成貴獲救時那樣的皮包骨。
二人走到大門口,驚動了黃狗。
也不知道是上了年紀,還是餓的,黃狗懶得站起來,就是慢慢睜開眼睛,有氣無力地抬頭“汪汪”兩聲,就又閉上眼睛。
一個人在屋裏向窗外看了一眼就不見了。
“狗!”謝金玲怕狗,抓住羅序袖頭。
“怕他幹啥!”羅序說,“你看那樣子,他都沒力氣咬你了。”
謝金玲說:
“那我也害怕。”
這時,門開了,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者拄著拐棍走出來,用拐棍指著黃狗吆喝一聲:
“大黃,別咬啊!”
然後,老者問道:
“同誌,你們找誰?”
羅序看老者能有八十多歲,心想,這應該就是彭成貴的爺爺了。
按說,他應該叫太爺呢。
他說:“老人家,我們路過這裏,想找口水喝。”
“進來吧。”
老者很熱情。
進到外屋地,老者指著鍋蓋,“水舀子在這兒,缸裏有水,你們自己舀著喝。看你們嫌我埋汰。”
“謝謝!”
羅序也渴了,拿起水舀子先舀了半下水,遞給謝金玲。
“你先喝。”
謝金玲接過水舀子,把水都喝了,然後笑笑:
“真甜!”
“山區的水都甜。”羅序又舀了半舀子,“還喝嗎?”
謝金玲笑笑,“喝飽了!”
羅序把水喝了,然後說:
“老人家,我們走累了,可以在你家歇一會兒嗎?”
老者連說:
“中,中。”
進了裏屋,老者請羅序二人坐了,他也找地方坐下。
裏屋的格局和煤城的房子基本一樣,南北兩鋪大炕,炕中間是屋地。
屋子裏也沒有什麽家具,隻有靠山牆放著兩隻舊箱子,箱子上的釕銱都沒了,南炕梢有一個櫃,櫃上麵畫著琴棋書畫、福祿禎祥圖案,看上去很有年頭了。
羅序進了裏屋,掃了一眼室內擺設,然後,眼睛就放在炕上的一個人身上。
這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睜著無神的眼睛看著羅序二人。
羅序想,這位老奶奶就是彭成貴的奶奶了。
羅序還要核實一下,“老人家,您貴姓啊?”
老者說:
“免貴姓彭。這同誌,還這麽客氣。”
羅序問:
“您家幾口人啊?”
老者答:
“六口人。”
羅序又問:
“都什麽人啊?”
老者突然反問:
“同誌,你們不早就知道嗎,怎麽還問呢?”
羅序知道,老人可能把他們當成警察了,“老人家,我們兩個第一次來您家,確實不知道您家情況。”
老者打量著羅序二人,心想,這兩個外地人,到底是做什麽的呢?
“同誌,我家六口人,兒子媳婦,一個孫子,一個重孫女。”
羅序故意問:
“您孫子是叫彭成富吧!”
老者糾正道:
“叫彭成貴,不叫彭成富。”
羅序一看,確實對上了,就說:
“老人家,論起來,我應該叫您太爺爺呢!”
老者很驚訝,“我,我不認識你啊。”
羅序說:
“我叫您孫子彭叔,您不就是我太爺爺嗎。”
老者聽得有點兒糊塗,“怎麽,你認識成貴?”
羅序說:
“彭叔就在我家。”
老人突然站起來,激動得胡子亂顫,“怎麽,成貴在你家?”
“是的!”羅序語氣肯定,“您孫子就在我家,他很好,是他讓我們來的!”
老者還是將信將疑,“聽口音,你是關外人吧。”
羅序說:
“我們是東北煤城來的,不知您聽說過沒有。”
“煤城,聽說過。”老者說,“說起來都四十多年了,盧溝橋事變,日本鬼子進關,還在我們屯子抓過壯丁送到煤城做苦力,我跑到山上去了,才躲了過去!”
羅序說:
“老太爺,您記性很好啊!”
老者說:
“國恨家仇,豈能忘記!你們年輕人,也要記住!”
謝金玲說:
“老太爺,我們不會忘記的!”
“那就好!”老者說,“你們先坐著,我兒子他們在後山收花生,我叫他們回來。”
老者出去不一會兒就回來了,後麵跟著一對老年男女,最後麵是一個瘦弱的小姑娘。
不用說,後麵的三人就是彭成貴的父母和女兒彭曉霞了。
彭曉霞穿著一身帶著補丁的破衣服,腳上的布鞋露出腳指頭,但貧窮也難掩她的清純美麗,
按彭成貴所說,彭曉霞和謝金玲同歲。
可是,看上去比,彭曉霞比謝金玲小了不少,更遠沒有謝金玲豐滿,明顯是營養不良。
見到彭義,羅序就把彭成貴的事對他們說了,並拿出一千塊錢,說是彭成貴讓帶過來的。
彭家人自然是千恩萬謝。
而羅序帶來的一千塊錢,也給他們解決了大問題,老太奶治病的錢有了,彭曉霞上大學的錢也有了。
事情辦妥,羅序也不能久留,飯也沒吃,就和謝金玲原路返回。
這個時候,羅序心情有些緊張了,不知道回到家裏,怎麽過崔雅香這一關。
彭家莊,一百多戶人家,在一個小山溝裏。
田野裏,農民已經開始秋收。
山坡上,栗子核桃紅棗已經成熟,枝頭果實累累。
彭成貴家在村子西半部,兩間土房,右麵一個耳房,土坯院牆,一扇木頭大門,門前是條東西向的路,路南是個池塘,院子左麵有一棵側柏,左麵鄰居三間土房,右麵鄰居兩間土房兩間下屋。
其實,一個偵察班長,要不了這麽多線索,就能輕鬆找到。
羅序也沒打聽路,直接就找到了彭成貴家。
大門半開著,已經變形。
院子裏趴著一條瘦骨嶙嶙的黃狗,正在閉目養神。
說不禮貌一些,有點兒像彭成貴獲救時那樣的皮包骨。
二人走到大門口,驚動了黃狗。
也不知道是上了年紀,還是餓的,黃狗懶得站起來,就是慢慢睜開眼睛,有氣無力地抬頭“汪汪”兩聲,就又閉上眼睛。
一個人在屋裏向窗外看了一眼就不見了。
“狗!”謝金玲怕狗,抓住羅序袖頭。
“怕他幹啥!”羅序說,“你看那樣子,他都沒力氣咬你了。”
謝金玲說:
“那我也害怕。”
這時,門開了,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者拄著拐棍走出來,用拐棍指著黃狗吆喝一聲:
“大黃,別咬啊!”
然後,老者問道:
“同誌,你們找誰?”
羅序看老者能有八十多歲,心想,這應該就是彭成貴的爺爺了。
按說,他應該叫太爺呢。
他說:“老人家,我們路過這裏,想找口水喝。”
“進來吧。”
老者很熱情。
進到外屋地,老者指著鍋蓋,“水舀子在這兒,缸裏有水,你們自己舀著喝。看你們嫌我埋汰。”
“謝謝!”
羅序也渴了,拿起水舀子先舀了半下水,遞給謝金玲。
“你先喝。”
謝金玲接過水舀子,把水都喝了,然後笑笑:
“真甜!”
“山區的水都甜。”羅序又舀了半舀子,“還喝嗎?”
謝金玲笑笑,“喝飽了!”
羅序把水喝了,然後說:
“老人家,我們走累了,可以在你家歇一會兒嗎?”
老者連說:
“中,中。”
進了裏屋,老者請羅序二人坐了,他也找地方坐下。
裏屋的格局和煤城的房子基本一樣,南北兩鋪大炕,炕中間是屋地。
屋子裏也沒有什麽家具,隻有靠山牆放著兩隻舊箱子,箱子上的釕銱都沒了,南炕梢有一個櫃,櫃上麵畫著琴棋書畫、福祿禎祥圖案,看上去很有年頭了。
羅序進了裏屋,掃了一眼室內擺設,然後,眼睛就放在炕上的一個人身上。
這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睜著無神的眼睛看著羅序二人。
羅序想,這位老奶奶就是彭成貴的奶奶了。
羅序還要核實一下,“老人家,您貴姓啊?”
老者說:
“免貴姓彭。這同誌,還這麽客氣。”
羅序問:
“您家幾口人啊?”
老者答:
“六口人。”
羅序又問:
“都什麽人啊?”
老者突然反問:
“同誌,你們不早就知道嗎,怎麽還問呢?”
羅序知道,老人可能把他們當成警察了,“老人家,我們兩個第一次來您家,確實不知道您家情況。”
老者打量著羅序二人,心想,這兩個外地人,到底是做什麽的呢?
“同誌,我家六口人,兒子媳婦,一個孫子,一個重孫女。”
羅序故意問:
“您孫子是叫彭成富吧!”
老者糾正道:
“叫彭成貴,不叫彭成富。”
羅序一看,確實對上了,就說:
“老人家,論起來,我應該叫您太爺爺呢!”
老者很驚訝,“我,我不認識你啊。”
羅序說:
“我叫您孫子彭叔,您不就是我太爺爺嗎。”
老者聽得有點兒糊塗,“怎麽,你認識成貴?”
羅序說:
“彭叔就在我家。”
老人突然站起來,激動得胡子亂顫,“怎麽,成貴在你家?”
“是的!”羅序語氣肯定,“您孫子就在我家,他很好,是他讓我們來的!”
老者還是將信將疑,“聽口音,你是關外人吧。”
羅序說:
“我們是東北煤城來的,不知您聽說過沒有。”
“煤城,聽說過。”老者說,“說起來都四十多年了,盧溝橋事變,日本鬼子進關,還在我們屯子抓過壯丁送到煤城做苦力,我跑到山上去了,才躲了過去!”
羅序說:
“老太爺,您記性很好啊!”
老者說:
“國恨家仇,豈能忘記!你們年輕人,也要記住!”
謝金玲說:
“老太爺,我們不會忘記的!”
“那就好!”老者說,“你們先坐著,我兒子他們在後山收花生,我叫他們回來。”
老者出去不一會兒就回來了,後麵跟著一對老年男女,最後麵是一個瘦弱的小姑娘。
不用說,後麵的三人就是彭成貴的父母和女兒彭曉霞了。
彭曉霞穿著一身帶著補丁的破衣服,腳上的布鞋露出腳指頭,但貧窮也難掩她的清純美麗,
按彭成貴所說,彭曉霞和謝金玲同歲。
可是,看上去比,彭曉霞比謝金玲小了不少,更遠沒有謝金玲豐滿,明顯是營養不良。
見到彭義,羅序就把彭成貴的事對他們說了,並拿出一千塊錢,說是彭成貴讓帶過來的。
彭家人自然是千恩萬謝。
而羅序帶來的一千塊錢,也給他們解決了大問題,老太奶治病的錢有了,彭曉霞上大學的錢也有了。
事情辦妥,羅序也不能久留,飯也沒吃,就和謝金玲原路返回。
這個時候,羅序心情有些緊張了,不知道回到家裏,怎麽過崔雅香這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