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不殺士大夫
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 作者:一口吃掉彩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我大宋不配擁有名將?”
趙匡胤簡直要瘋了,這天幕一提到宋朝,就是什麽挫宋,弱宋,現在又來一句這樣的,難道他的大宋真的就這麽挫嗎?
趙光義看著雙眼通紅的趙匡胤,嚇得趕忙往外跑,上次差點被一拳幹死了,他怕了,他還沒坐上龍椅享受哪怕一天呢。
同樣,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恒,宋仁宗趙禎、宋英宗趙曙、宋神宗趙頊、宋哲宗趙煦、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全都氣得不停的拍著大腿。
至於南宋的那些個皇帝,除了憤怒之外,全都在思考著文天祥的建議是否可行。
但很快,如宋理宗趙昀,冷哼了一聲,道:“不行,那樣隻會讓藩鎮做大,重演五代亂象。”
宋度宗趙禥:“設置四個藩鎮嗎?丞相,這可以嗎?要是藩鎮做大了怎麽辦?”
至於南宋開國皇帝趙構,又又又看到嶽飛的名字了。
他再次糾結了起來,秦檜見狀,立馬上前道:“官家,您切不可被上麵的內容迷惑啊,藩鎮做大的後果,咱們承擔不起啊。”
趙構道:“朕是在考慮嶽飛的事情。”
秦檜又道:“事情已經這樣了,倘若...”
“行了,你別說了,讓朕想想...”
...
唐朝,李世民皺起了眉頭,他看到了唐末五代藩鎮割據,那是個什麽情況呢?地方軍閥做大?
玄宗時期,李隆基看到藩鎮割據,心中陡然一驚,仿佛是有什麽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一般。
“藩鎮割據,安史之亂?莫非是安祿山?”
“陛下,什麽安史之亂呀?那孩兒對咱們如此孝順,怎麽可能有異心呢?快來吃荔枝,咯咯咯!”
一旁,楊貴妃斜靠在椅子上,手指間夾著一顆剝了皮的荔枝。
...
【1275年,賈似道抽調10萬精兵,帶著無數的金帛,器甲,糧草,乃至於妻妾,離開京城,前往長江中遊禦敵。
此時的鄂州已經被元軍拿下,賈似道抵達蕪湖之後,夏貴就給他遞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宋曆三百二十年”。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
賈似道抵達前線之後,還想玩1259年和忽必烈和談的那一套,但現在的元軍,早就定下了滅亡南宋的目標,怎麽可能答應呢?
賈似道大敗!逃回揚州,群臣群起而攻之,要求處死賈似道。
最終賈似道被貶斥為高州團練使,在前往赴任的途中,被監押官鄭虎臣所殺。
說真的,有時候,看著宋朝的曆史就很生氣。
對比一下宋朝和明朝,同樣是以文製武,但明朝的文官在軍事上的表現,卻是完全碾壓了宋朝。
如民族英雄於謙,如戚繼光抗倭背後的最大支持者和統帥胡宗憲,如比肩孔子的心學大家王陽明,還有進士猛男盧象升,還有頗具爭議的袁崇煥等等。
這些人或主政一方,統籌戰略,或親自上陣,指揮殺敵,都還幹得挺不錯。
而宋朝呢?
那些主政邊鎮的文官,可以說大部分都搞得很爛很爛,就如同當初的西夏立國,要是搞得好,西夏說不定根本沒機會獨立。
為什麽差別這麽大呢?
這次我們先不考慮其他各種因素,僅從宋朝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來看。
明朝,為啥軍事表現不錯的文官不少?他們要是把事情搞爛了,那是真的有可能要被摘掉腦殼的。
所以,自己不懂那就找懂的人幫忙,聽會搞之人的話唄。
而宋朝,搞得再爛又如何?大不了貶去偏遠地方,還是繼續當官,過幾年再讓同僚在朝廷裏吹幾下,說不定又回去咯。
再看看宋朝的武將,那是一個比一個憋屈,就算是做到樞密使又如何?那隻不過相當於是掛了個名,見到比自己低級的文官,都得戰戰兢兢。
自從那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欺負孤兒寡母以來,宋朝對武將的壓製可謂到了極致。
文官犯錯,毛毛雨咯,武將犯錯,不管真假,先往死裏整上一套再說!
就像那北宋第一名將狄青,戰功赫赫,最後做到了樞密使,結果呢?
先是被人汙蔑家裏的狗長角了,院子晚上會發光。接著,就因為京城發大水時,搬家到大相國寺,在佛堂住著。
最後就這樣被文彥博,歐陽修等一眾北宋名臣給罷免了樞密使,外放到陳州當知州,最終在憋屈中病死。
狄青離開前問文彥博,他究竟犯了什麽錯?答曰:無錯,朝廷忌憚。
嗬嗬,要是換文官當上了樞密使,隨便欺男霸女,巧取豪奪,貪贓枉法,那叫事嗎?
正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讀書人,心眼子多啊!
回到剛才,說到底還是個責任心的問題,沒有對等的處罰手段,有幾個人做事會上心呢?
所以說,該殺還得殺,犯了該殺的罪,就得摘掉腦殼才行,這才公平!才能讓一些人有敬畏之心。】
...
“啊?朕!混賬啊!士大夫,士大夫,混賬!”趙匡胤臉色一片慘白,而後他一拳朝著趙光義打去,隻不過就在拳頭即將打到趙光義身上的時候,他急忙變拳為掌。
“啪!”
“皇兄,臣弟又犯什麽錯了?你怎麽又打我?”趙光義沒躲開,捂著火辣辣的臉,十分的委屈。
“無錯,想打你而已!”
...
“這...不殺士大夫,是哪個混賬搞出來的?”宋太宗趙光義也很懵逼。
...
宋仁宗時期,北宋名臣範仲淹感覺有點心虛,臉也有點紅。
文彥博,歐陽修等人也是麵色難看到了極點。
宋仁宗趙禎呆呆的看著天幕,低聲自語道:“難道朕錯了嗎?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錯了嗎?”
...
南宋,宋高宗時期,天牢裏,嶽飛頹然的歎氣,往日,他哪怕是受到那些人的折磨,他的眼睛裏也有光,但現在,他的眼神確是顯得暗淡無比。
同樣歎氣的,還有韓世忠等一眾在家的武人!
...
秦朝,秦始皇臉色嚴肅,道:“不殺士大夫,這什麽混賬規矩?這不是讓那些人無法無天嗎?”
...
漢朝,漢武帝冷笑道:“這趙匡胤,是蠢貨不成?這不是給那些讀書人發了免死金牌?那還不怎麽爛怎麽來?讀書人心眼子的確比武夫多太多了!”
...
北齊,高洋忽然衝到衛士旁邊,拔出衛士的刀子,一下子捅在了一個大臣的身上。
“陛下,您...您...為何?”那名官員捂著肚子,呆愣的看著高洋,然後噗通一聲趴在了地上哀嚎。
“哦,朕看天幕說宋朝不殺士大夫,朕就看看殺一殺,也沒什麽嘛。”高洋笑嗬嗬說道。
“陛下,臣無罪啊...”官員掙紮著說道。
“不就是捅你一刀嗎?嗶嗶賴賴的,來人,摘了他的腦殼!”
...
明朝,朱元璋冷笑,看著群臣,道:“所以說,宋朝不殺士大夫,那簡直就是愚蠢透頂,誰要是犯錯了,就該直接殺了,不然你們這些人心眼子多啊,什麽事都敢幹,什麽簍子都敢捅!”
台下群臣的臉色那叫一個難看啊,這天幕啊,越來越不給他們活路了。
胡惟庸的事情,都殺了那麽多了,這以後不得殺得更痛快啊。
李善長的臉色逐漸的變得蒼白起來,他想起了當初胡惟庸想要造反,拉攏他的事情,他可沒跟朱元璋報告啊。
希望,沒人知道吧!
...
清朝,乾隆終於是第一次覺得十分認同,他笑著道:
“這才說得對嘛,那些個文人整天瞎嗶嗶,就得割他們腦袋,讓他們感到害怕,通通閉嘴,不敢亂來!”
..
【另一邊,文天祥抵達平江之後,元軍從金陵進入常州。於是,文天祥便派兵援助常州。
麻士龍、朱華、尹玉先後戰死或戰敗,張全一箭不發逃走。
元軍占領常州,進行了大屠殺,嚇壞了許多人,很快,平江守將也不戰而降!
賈似道被罷免之後,陳宜中為相,他命文天祥退守餘杭,擔任臨安府知府。】
趙匡胤簡直要瘋了,這天幕一提到宋朝,就是什麽挫宋,弱宋,現在又來一句這樣的,難道他的大宋真的就這麽挫嗎?
趙光義看著雙眼通紅的趙匡胤,嚇得趕忙往外跑,上次差點被一拳幹死了,他怕了,他還沒坐上龍椅享受哪怕一天呢。
同樣,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恒,宋仁宗趙禎、宋英宗趙曙、宋神宗趙頊、宋哲宗趙煦、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全都氣得不停的拍著大腿。
至於南宋的那些個皇帝,除了憤怒之外,全都在思考著文天祥的建議是否可行。
但很快,如宋理宗趙昀,冷哼了一聲,道:“不行,那樣隻會讓藩鎮做大,重演五代亂象。”
宋度宗趙禥:“設置四個藩鎮嗎?丞相,這可以嗎?要是藩鎮做大了怎麽辦?”
至於南宋開國皇帝趙構,又又又看到嶽飛的名字了。
他再次糾結了起來,秦檜見狀,立馬上前道:“官家,您切不可被上麵的內容迷惑啊,藩鎮做大的後果,咱們承擔不起啊。”
趙構道:“朕是在考慮嶽飛的事情。”
秦檜又道:“事情已經這樣了,倘若...”
“行了,你別說了,讓朕想想...”
...
唐朝,李世民皺起了眉頭,他看到了唐末五代藩鎮割據,那是個什麽情況呢?地方軍閥做大?
玄宗時期,李隆基看到藩鎮割據,心中陡然一驚,仿佛是有什麽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一般。
“藩鎮割據,安史之亂?莫非是安祿山?”
“陛下,什麽安史之亂呀?那孩兒對咱們如此孝順,怎麽可能有異心呢?快來吃荔枝,咯咯咯!”
一旁,楊貴妃斜靠在椅子上,手指間夾著一顆剝了皮的荔枝。
...
【1275年,賈似道抽調10萬精兵,帶著無數的金帛,器甲,糧草,乃至於妻妾,離開京城,前往長江中遊禦敵。
此時的鄂州已經被元軍拿下,賈似道抵達蕪湖之後,夏貴就給他遞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宋曆三百二十年”。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
賈似道抵達前線之後,還想玩1259年和忽必烈和談的那一套,但現在的元軍,早就定下了滅亡南宋的目標,怎麽可能答應呢?
賈似道大敗!逃回揚州,群臣群起而攻之,要求處死賈似道。
最終賈似道被貶斥為高州團練使,在前往赴任的途中,被監押官鄭虎臣所殺。
說真的,有時候,看著宋朝的曆史就很生氣。
對比一下宋朝和明朝,同樣是以文製武,但明朝的文官在軍事上的表現,卻是完全碾壓了宋朝。
如民族英雄於謙,如戚繼光抗倭背後的最大支持者和統帥胡宗憲,如比肩孔子的心學大家王陽明,還有進士猛男盧象升,還有頗具爭議的袁崇煥等等。
這些人或主政一方,統籌戰略,或親自上陣,指揮殺敵,都還幹得挺不錯。
而宋朝呢?
那些主政邊鎮的文官,可以說大部分都搞得很爛很爛,就如同當初的西夏立國,要是搞得好,西夏說不定根本沒機會獨立。
為什麽差別這麽大呢?
這次我們先不考慮其他各種因素,僅從宋朝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來看。
明朝,為啥軍事表現不錯的文官不少?他們要是把事情搞爛了,那是真的有可能要被摘掉腦殼的。
所以,自己不懂那就找懂的人幫忙,聽會搞之人的話唄。
而宋朝,搞得再爛又如何?大不了貶去偏遠地方,還是繼續當官,過幾年再讓同僚在朝廷裏吹幾下,說不定又回去咯。
再看看宋朝的武將,那是一個比一個憋屈,就算是做到樞密使又如何?那隻不過相當於是掛了個名,見到比自己低級的文官,都得戰戰兢兢。
自從那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欺負孤兒寡母以來,宋朝對武將的壓製可謂到了極致。
文官犯錯,毛毛雨咯,武將犯錯,不管真假,先往死裏整上一套再說!
就像那北宋第一名將狄青,戰功赫赫,最後做到了樞密使,結果呢?
先是被人汙蔑家裏的狗長角了,院子晚上會發光。接著,就因為京城發大水時,搬家到大相國寺,在佛堂住著。
最後就這樣被文彥博,歐陽修等一眾北宋名臣給罷免了樞密使,外放到陳州當知州,最終在憋屈中病死。
狄青離開前問文彥博,他究竟犯了什麽錯?答曰:無錯,朝廷忌憚。
嗬嗬,要是換文官當上了樞密使,隨便欺男霸女,巧取豪奪,貪贓枉法,那叫事嗎?
正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
讀書人,心眼子多啊!
回到剛才,說到底還是個責任心的問題,沒有對等的處罰手段,有幾個人做事會上心呢?
所以說,該殺還得殺,犯了該殺的罪,就得摘掉腦殼才行,這才公平!才能讓一些人有敬畏之心。】
...
“啊?朕!混賬啊!士大夫,士大夫,混賬!”趙匡胤臉色一片慘白,而後他一拳朝著趙光義打去,隻不過就在拳頭即將打到趙光義身上的時候,他急忙變拳為掌。
“啪!”
“皇兄,臣弟又犯什麽錯了?你怎麽又打我?”趙光義沒躲開,捂著火辣辣的臉,十分的委屈。
“無錯,想打你而已!”
...
“這...不殺士大夫,是哪個混賬搞出來的?”宋太宗趙光義也很懵逼。
...
宋仁宗時期,北宋名臣範仲淹感覺有點心虛,臉也有點紅。
文彥博,歐陽修等人也是麵色難看到了極點。
宋仁宗趙禎呆呆的看著天幕,低聲自語道:“難道朕錯了嗎?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錯了嗎?”
...
南宋,宋高宗時期,天牢裏,嶽飛頹然的歎氣,往日,他哪怕是受到那些人的折磨,他的眼睛裏也有光,但現在,他的眼神確是顯得暗淡無比。
同樣歎氣的,還有韓世忠等一眾在家的武人!
...
秦朝,秦始皇臉色嚴肅,道:“不殺士大夫,這什麽混賬規矩?這不是讓那些人無法無天嗎?”
...
漢朝,漢武帝冷笑道:“這趙匡胤,是蠢貨不成?這不是給那些讀書人發了免死金牌?那還不怎麽爛怎麽來?讀書人心眼子的確比武夫多太多了!”
...
北齊,高洋忽然衝到衛士旁邊,拔出衛士的刀子,一下子捅在了一個大臣的身上。
“陛下,您...您...為何?”那名官員捂著肚子,呆愣的看著高洋,然後噗通一聲趴在了地上哀嚎。
“哦,朕看天幕說宋朝不殺士大夫,朕就看看殺一殺,也沒什麽嘛。”高洋笑嗬嗬說道。
“陛下,臣無罪啊...”官員掙紮著說道。
“不就是捅你一刀嗎?嗶嗶賴賴的,來人,摘了他的腦殼!”
...
明朝,朱元璋冷笑,看著群臣,道:“所以說,宋朝不殺士大夫,那簡直就是愚蠢透頂,誰要是犯錯了,就該直接殺了,不然你們這些人心眼子多啊,什麽事都敢幹,什麽簍子都敢捅!”
台下群臣的臉色那叫一個難看啊,這天幕啊,越來越不給他們活路了。
胡惟庸的事情,都殺了那麽多了,這以後不得殺得更痛快啊。
李善長的臉色逐漸的變得蒼白起來,他想起了當初胡惟庸想要造反,拉攏他的事情,他可沒跟朱元璋報告啊。
希望,沒人知道吧!
...
清朝,乾隆終於是第一次覺得十分認同,他笑著道:
“這才說得對嘛,那些個文人整天瞎嗶嗶,就得割他們腦袋,讓他們感到害怕,通通閉嘴,不敢亂來!”
..
【另一邊,文天祥抵達平江之後,元軍從金陵進入常州。於是,文天祥便派兵援助常州。
麻士龍、朱華、尹玉先後戰死或戰敗,張全一箭不發逃走。
元軍占領常州,進行了大屠殺,嚇壞了許多人,很快,平江守將也不戰而降!
賈似道被罷免之後,陳宜中為相,他命文天祥退守餘杭,擔任臨安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