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農聖的震撼
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 作者:一口吃掉彩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曆朝,天幕又一次亮了起來,這一次,無數人依舊是立馬放下了手中的事情,開始仰望天幕。
但這一次,天幕的畫麵之中,沒有出現跟之前一樣的人物照片,而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的稻田。
畫麵慢慢的拉近,一株飽滿的金色稻穗清晰的展現在了所有觀眾的眼前。
“這是什麽水稻?竟然長得如此豐滿!”朱元璋的眼睛瞪得滾圓,作為一個乞丐出身,他即使當了皇帝,也對農事極為上心。
當然,曆朝的帝王,大多看到這一幕,也都無比的震撼。
無論是什麽水平的帝王,應該都是盼望莊稼豐收的吧,隻是要不要為此去努力做點事情,那就兩說了。
至於那些百姓,一個個的全都激動不已,仿佛看到了自家的地豐收了一般!
隨著畫麵的變換,一個慈祥的老大爺出現在了畫麵之中,他正彎著腰,認真的觀察著稻穗!
天幕的聲音也響起了!
【想必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誰,不過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麽他會是民族英雄。
在很多人的眼裏,民族英雄一般是指在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
其實,廣義的民族英雄,還包括在和平或變革時期,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物。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工程院是什麽?院士?雜交水稻之父?這就是天幕之前說的農學嗎?”
“難道這些高產的水稻,就是這位袁先生發明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位先生當堪比聖人啊!”
許多人都發自內心的疑問。
...
【華夏,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自清朝滅亡,華夏並沒有迎來曙光,迎來的是軍閥混戰,是倭寇全麵侵華。
是赤地千裏,是水旱蝗湯!
1949年,紅色軍團建立了新華夏,廢除了清朝及之後的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正式宣告華夏人民站起來了!
然而,接下來等待華夏的,依舊是連連的自然災害,以及以美帝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華夏的虎視眈眈,乃至大軍犯邊。
袁隆平出生在1930年,此後他隨著家人不斷的遷徙,躲避災禍,求學。
光是一個小學,就曆經了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省之地!
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隨後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擔任教員。
1960年,他在實驗田裏發現了一株性狀特殊的水稻。
此時,國際上已經有人在研究雜交水稻了。
袁隆平判定這一株水稻為天然雜交水稻,並小心嗬護。
從小的顛沛流離,讓他看到了無數的饑荒,和饑荒之下的慘禍 ,因此,他立誌要讓華夏百姓不再挨餓。
他走上了研究雜交水稻之路 。
1965年,他通過研究,徹底推翻由傳統經典理論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並推論水稻亦有雜交優勢。
1974年,他成功研究出南優二號雜交水稻,其一般畝產可達500千克以上,高產的可達到700-900千克。
該稻種是華夏第一個大麵積推廣的強優稻種,累計推廣266萬畝以上。】
...
“什麽?畝產竟然這麽高!”
“不可能,水稻能有這麽高的產量嗎?”
“太不可思議了,這,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嗎?如果真的有這麽高的畝產,那我華夏百姓,豈不是人人有飯吃了?”
“這雜交水稻怎麽發明出來的啊,具體的方法呢?就一個雜交,完全看不懂啊!”
無數的帝王將相,看到那天幕轉換後的單位和數字,一個個都嚇慘了!
這產量,比他們現在那些什麽一百斤,兩百斤,三百斤的產量也差別太大了吧?
無數的百姓,則是一個個的跪在了地上,此刻,他們多麽希望能夠得到像這樣的種子啊!
...
【1985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要從三係法,兩係法,到一係法,由繁到簡,逐漸進步。
此後的他,帶領著團隊,奔波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不斷的繼續為雜交水稻事業而奮鬥。
2000年,大麵積示範畝產700公斤的指標完成,但他還不滿足,還在繼續研究更加高產的稻種。
800公斤!
900公斤!
2013,由他帶領團隊研究的“y兩優900”雜交水稻,百畝平均畝產達到了988.1千克,創下世界記錄。
2016年,興寧實驗田,雙季稻!早稻平均畝產832.1千克,晚稻平均畝產705.68千克!累計年畝產1537.78公斤,創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2018年,三亞示範田,畝產1065.3千克,創下海南省水稻單產曆史最高紀錄。
然而,這一切還不止,當常規水稻的畝產開始逐漸達到極限的時候。
已經垂垂老矣的袁老先生還沒有停下來,他的目光又盯上西北大荒漠的鹽堿地。
經過他的團隊不懈努力,研發出了可以種植在鹽堿地的水稻。
在青海,在新疆,實現了平均畝產500公斤的目標,在沿海,平均畝產量更超過750公斤!
這一突破,可以說,相當於為華夏又增加了上億畝耕地儲備!
有人說,雜交水稻不好吃,海水稻更不好吃!
對此,我隻想說一句,你才吃飽飯幾天啊?你爹小時候沒挨過餓?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因病與世長辭,享年91歲!
當天,長沙數萬民眾自發聚集,冒雨為先生送行,同時亦有不少外地人千裏迢迢趕來。
更有無數的網友,因無法到場,自發在網上為老先生送行!
西方列強,亡我華夏之心不死,如今,他們靠武力不行,但是在糧食戰爭,經濟戰爭,科技戰爭,能源戰爭,文化戰爭方麵,從未有過停止。
正是有著像袁隆平先生一樣的無數的科研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斷研究,才有了如今華夏擺脫糧食危機,不受他國糧食勒索,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肉吃的景象!
民族英雄,實至名歸!】
...
秦始皇看著那一串串的數據,驚呆了:“這,這,這產量,天呐,若是我大秦能有這樣的水稻,那我大秦完全可以征服整個世界!”
漢武帝:“啊?這就是農家的力量嗎?這位袁老先生的功績,不在任何名將之下,不應該是遠超任何名將!”
唐太宗:“來人,傳朕旨意,我大唐願敕封袁隆平先生為農聖,享受我大唐香火祭祀,同時公告天下,凡在農事上有一技之長者,來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奪冠者,可入三公九卿!”
趙匡胤:“那個衍聖公誰封的?不會是我大宋的皇帝幹的吧?什麽衍聖公,傳旨,袁隆平先生為我大宋農聖公,入太廟,世代香火祭祀!”
朱元璋激動的伸著雙手,雙目通紅,熱淚盈眶:“若是,若是當年,能有這樣的水稻,咱爹咱媽何至於餓死!華夏後繼有人!來人,咱,咱,咱要封...”
康熙,臉色很白,他垂下頭,自語道:“難道,難道我大清真的錯了嗎?科技,科技真的有如此偉大的力量嗎?”
乾隆的臉色,更加的難看,因為此前天幕批他是清朝裏搞倒退搞得最狠的!
一會兒過後,天幕提示留言環節到了,
無數的帝王從震驚中回複過神來,一個個的都懵了。
“招賢令呢?怎麽沒有?”
“搞什麽?這麽好的國士,不給機會招攬的嗎?”
“難道是因為,他不是所謂的封建王朝的人?”
...
隨著天幕暗淡下去,那些帝王們也隻能十分遺憾的散場,但是這一次的天幕給他們的震撼實在太大了。
絕大多數的帝王,都做出了同樣的事情,那便是下令召集天下農業英才,不管那雜交水稻到底是怎麽研究出來的。
他們,現在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隻以儒學作為評判做官資格了!
科技,必須搞起來!
但這一次,天幕的畫麵之中,沒有出現跟之前一樣的人物照片,而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的稻田。
畫麵慢慢的拉近,一株飽滿的金色稻穗清晰的展現在了所有觀眾的眼前。
“這是什麽水稻?竟然長得如此豐滿!”朱元璋的眼睛瞪得滾圓,作為一個乞丐出身,他即使當了皇帝,也對農事極為上心。
當然,曆朝的帝王,大多看到這一幕,也都無比的震撼。
無論是什麽水平的帝王,應該都是盼望莊稼豐收的吧,隻是要不要為此去努力做點事情,那就兩說了。
至於那些百姓,一個個的全都激動不已,仿佛看到了自家的地豐收了一般!
隨著畫麵的變換,一個慈祥的老大爺出現在了畫麵之中,他正彎著腰,認真的觀察著稻穗!
天幕的聲音也響起了!
【想必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誰,不過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麽他會是民族英雄。
在很多人的眼裏,民族英雄一般是指在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
其實,廣義的民族英雄,還包括在和平或變革時期,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物。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工程院是什麽?院士?雜交水稻之父?這就是天幕之前說的農學嗎?”
“難道這些高產的水稻,就是這位袁先生發明的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位先生當堪比聖人啊!”
許多人都發自內心的疑問。
...
【華夏,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自清朝滅亡,華夏並沒有迎來曙光,迎來的是軍閥混戰,是倭寇全麵侵華。
是赤地千裏,是水旱蝗湯!
1949年,紅色軍團建立了新華夏,廢除了清朝及之後的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係列不平等條約,正式宣告華夏人民站起來了!
然而,接下來等待華夏的,依舊是連連的自然災害,以及以美帝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華夏的虎視眈眈,乃至大軍犯邊。
袁隆平出生在1930年,此後他隨著家人不斷的遷徙,躲避災禍,求學。
光是一個小學,就曆經了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省之地!
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隨後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擔任教員。
1960年,他在實驗田裏發現了一株性狀特殊的水稻。
此時,國際上已經有人在研究雜交水稻了。
袁隆平判定這一株水稻為天然雜交水稻,並小心嗬護。
從小的顛沛流離,讓他看到了無數的饑荒,和饑荒之下的慘禍 ,因此,他立誌要讓華夏百姓不再挨餓。
他走上了研究雜交水稻之路 。
1965年,他通過研究,徹底推翻由傳統經典理論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並推論水稻亦有雜交優勢。
1974年,他成功研究出南優二號雜交水稻,其一般畝產可達500千克以上,高產的可達到700-900千克。
該稻種是華夏第一個大麵積推廣的強優稻種,累計推廣266萬畝以上。】
...
“什麽?畝產竟然這麽高!”
“不可能,水稻能有這麽高的產量嗎?”
“太不可思議了,這,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嗎?如果真的有這麽高的畝產,那我華夏百姓,豈不是人人有飯吃了?”
“這雜交水稻怎麽發明出來的啊,具體的方法呢?就一個雜交,完全看不懂啊!”
無數的帝王將相,看到那天幕轉換後的單位和數字,一個個都嚇慘了!
這產量,比他們現在那些什麽一百斤,兩百斤,三百斤的產量也差別太大了吧?
無數的百姓,則是一個個的跪在了地上,此刻,他們多麽希望能夠得到像這樣的種子啊!
...
【1985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要從三係法,兩係法,到一係法,由繁到簡,逐漸進步。
此後的他,帶領著團隊,奔波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不斷的繼續為雜交水稻事業而奮鬥。
2000年,大麵積示範畝產700公斤的指標完成,但他還不滿足,還在繼續研究更加高產的稻種。
800公斤!
900公斤!
2013,由他帶領團隊研究的“y兩優900”雜交水稻,百畝平均畝產達到了988.1千克,創下世界記錄。
2016年,興寧實驗田,雙季稻!早稻平均畝產832.1千克,晚稻平均畝產705.68千克!累計年畝產1537.78公斤,創雙季稻產量世界紀錄。
2018年,三亞示範田,畝產1065.3千克,創下海南省水稻單產曆史最高紀錄。
然而,這一切還不止,當常規水稻的畝產開始逐漸達到極限的時候。
已經垂垂老矣的袁老先生還沒有停下來,他的目光又盯上西北大荒漠的鹽堿地。
經過他的團隊不懈努力,研發出了可以種植在鹽堿地的水稻。
在青海,在新疆,實現了平均畝產500公斤的目標,在沿海,平均畝產量更超過750公斤!
這一突破,可以說,相當於為華夏又增加了上億畝耕地儲備!
有人說,雜交水稻不好吃,海水稻更不好吃!
對此,我隻想說一句,你才吃飽飯幾天啊?你爹小時候沒挨過餓?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因病與世長辭,享年91歲!
當天,長沙數萬民眾自發聚集,冒雨為先生送行,同時亦有不少外地人千裏迢迢趕來。
更有無數的網友,因無法到場,自發在網上為老先生送行!
西方列強,亡我華夏之心不死,如今,他們靠武力不行,但是在糧食戰爭,經濟戰爭,科技戰爭,能源戰爭,文化戰爭方麵,從未有過停止。
正是有著像袁隆平先生一樣的無數的科研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斷研究,才有了如今華夏擺脫糧食危機,不受他國糧食勒索,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肉吃的景象!
民族英雄,實至名歸!】
...
秦始皇看著那一串串的數據,驚呆了:“這,這,這產量,天呐,若是我大秦能有這樣的水稻,那我大秦完全可以征服整個世界!”
漢武帝:“啊?這就是農家的力量嗎?這位袁老先生的功績,不在任何名將之下,不應該是遠超任何名將!”
唐太宗:“來人,傳朕旨意,我大唐願敕封袁隆平先生為農聖,享受我大唐香火祭祀,同時公告天下,凡在農事上有一技之長者,來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奪冠者,可入三公九卿!”
趙匡胤:“那個衍聖公誰封的?不會是我大宋的皇帝幹的吧?什麽衍聖公,傳旨,袁隆平先生為我大宋農聖公,入太廟,世代香火祭祀!”
朱元璋激動的伸著雙手,雙目通紅,熱淚盈眶:“若是,若是當年,能有這樣的水稻,咱爹咱媽何至於餓死!華夏後繼有人!來人,咱,咱,咱要封...”
康熙,臉色很白,他垂下頭,自語道:“難道,難道我大清真的錯了嗎?科技,科技真的有如此偉大的力量嗎?”
乾隆的臉色,更加的難看,因為此前天幕批他是清朝裏搞倒退搞得最狠的!
一會兒過後,天幕提示留言環節到了,
無數的帝王從震驚中回複過神來,一個個的都懵了。
“招賢令呢?怎麽沒有?”
“搞什麽?這麽好的國士,不給機會招攬的嗎?”
“難道是因為,他不是所謂的封建王朝的人?”
...
隨著天幕暗淡下去,那些帝王們也隻能十分遺憾的散場,但是這一次的天幕給他們的震撼實在太大了。
絕大多數的帝王,都做出了同樣的事情,那便是下令召集天下農業英才,不管那雜交水稻到底是怎麽研究出來的。
他們,現在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隻以儒學作為評判做官資格了!
科技,必須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