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鼇拜果然不是平凡之輩
叫你來平定天下,你卻征服全世界 作者:寒江一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報……李將軍,建奴已經從東邊發起進攻了。”
李俊業剛布置完防務,剛下了望塔,負責了望的士兵就急急忙忙的跑來報告。
“竟然從東邊攻來?有多少人,是什麽來頭?”
東邊冰牆剛好麵對的是東西走向的一個緩坡,若以明軍大營為坐標的話,剛好大營這頭低,建奴那頭高。
說是緩坡,這坡真的很緩,百步之遙,估計落差也沒有一丈。
這樣的地形對於進攻方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不僅可以居高臨下,而且非常適合進攻衝鋒。
萬事萬物皆是有利有弊,李俊業所部最讓人害怕的就是他的遠程武器打擊能力,這樣的地形敵人衝鋒起來,在防守方眼中,高低錯落有致,就跟那書架一樣,極利於遠程武器的瞄準打擊。
這也是李俊業在構造防禦工事時沒有選擇回避這麵坡地的原因,在李俊業眼中東麵其實是最攻克的一麵,所以李俊業對於敵人首先選擇東麵進攻比較詫異。
“回將軍的話,估摸有兩三千人,據天雄軍的老兄弟們說,這些是看似像降兵。”
“降兵?”
李俊業摸了摸自己的額頭,終於知道,敵人為什麽要從這個方向進攻了。
這些降兵命不值錢,衝在最前頭這一波是來吸引己方遠程火力,用來消耗己方彈藥的,等他們消耗個差不多了,建奴的主力才會發起致命的衝鋒。
畢竟這樣的地形極利於建奴鐵騎的衝鋒。
“轟……”
這些降兵在結冰的地麵上衝鋒速度非常快,李俊業得信之後,就火急火燎的往東麵趕,還未到達前線,就已經聽到了己方重型佛郎機炮的響聲。
他們衝鋒的速度之快,讓李俊業也覺得詫異萬分。
李俊業在冰牆的外麵灑滿了鐵蒺藜,所有的地麵取完雪後,都被澆過無數次的水,在這樣滴水成冰的極寒天氣裏,這些水到了地上,片刻功夫就會結冰。
經過特殊處理的凍土地麵,就像是一塊平滑的鏡子一樣,稍不留神,進攻的人馬就會滑倒在冰上。
李俊業當即火急火燎的向著前線衝了過去。
還未到達前線,緊接著聽到己方的輕型佛郎機的響聲,李俊業知道敵人已離防禦陣地不足三百步了,即將要衝了過來。
到達東麵,李俊業方才知道敵人為何衝鋒如此之快了。
原來這些降兵吸取了第一次鐵蒺藜的教訓,每天腳下,都綁著一塊鐵板,這些鐵板都經過專門的打磨,借以增強他們的摩擦力,光這還不算,所有的鐵板外麵,都被裏三匝外三匝的裹上布匹獸皮。
經過這樣處理後,在冰凍的地麵上行走箭步如飛。
在這些降兵之後,正是一個身材魁梧,甲胄鮮明的悍將在親臨一線指揮。
李俊業隻眺了一眼,當即就識出他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鼇拜。
“鼇拜果然不是平凡之輩。”
見到這一切,李俊業衷心的為這個日後朝廷權野的建奴第一權臣感到佩服。
自己設置的第一條防線,竟然就這樣被鼇拜給輕鬆破除了。
“這廝表麵上看起來隻不過是一莽夫,未料竟然是粗中有細,智勇雙全。”
在了望塔裏觀戰的盧象升,也禁不住對他讚歎。
盧象升將全軍指揮權給了李俊業之後,擔心出現在李俊業眼前,讓李俊業有些無形的壓力,反而還放不開手腳來,所以他也是樂得個逍遙,幹脆帶著三兩隨從,直接躲在了望塔裏觀戰得了。
這個了望塔雖是不高,但足以觀察到明軍大營四周所有的戰鬥。
“傳我令,告訴孫百戶,箭矢火藥全部都給我節約點用,敵人不近不打,打不中敵人不打,務必追求每發皆中。”
一個背插小旗的親衛領令之後,當即火急火燎的去給孫之滂傳令。
為了軍中命令能夠及時到達,軍中傳令兵都是選取腦袋靈活,手腳輕快者,背插各色小旗,以作為區分,軍中見插旗傳令者,有優先通行之權,任何人都需要給他們讓路。
李俊業認為東麵防守壓力最為輕鬆,所以李俊業特意安排孫之滂來把守東麵。
孫之滂剛加入軍中不久,軍中很多事物都需要一定時間的了解和磨合,再者他所部大部分皆為當初的高陽丁壯組成。
高陽丁壯也經受過數次嚴厲的戰鬥,經曆過鐵血的洗禮,但他們畢竟是一個民兵組織,還是缺乏一定的正規軍事訓練,孫之滂部,其實在所有主力步兵部隊中,也是最弱的一支。
李俊業著實為孫之滂捏了一把汗。
孫之滂麵對如此大的壓力,李俊業還讓你節約彈矢,實在是李俊業也有自己的苦衷。
隻因沿途皆是邊戰邊行,雖是高陽加緊製造了一批簡易弩矢,但到現在全軍隻剩下十幾萬發,火藥同時也儲備不足。
別看十幾萬支箭矢聽起來很多,李俊業軍中光是滑輪弩就要一千多張,強弓也有四五百張,這二十萬箭矢,平分給這一千五百來張弓弩上麵,每人也隻分得不到百來支。
然而一個合格的弓弩手,最高峰時每分鍾就能射出十支左右的箭矢,由此可見,戰場上箭矢的消耗之大。
李俊業並未親臨火線,而是在火線不遠處找了一個高處,觀察著戰場四周的態勢,謹慎得指揮著軍隊。
他不想親臨前線的原因,並非是出於自己的安全考慮,而是他想給自己手下的將領一些機會,讓他們都能獨立指揮戰鬥,在戰鬥中不斷的成長,日後都能成為獨擋一麵的大將。
漸漸的建奴越來越近,孫之滂趴伏在一處冰牆的後麵,密切的觀察戰場的一切態勢。
這些建奴雖然為降兵,但是進攻甚有章法,他們推著四五十輛楯車,以步兵先行走在最前頭。
建奴這批連夜製造的楯車,每輛前麵之盾板寬約一丈,高有八尺,每輛楯車都能輕易的遮擋十幾個建奴在後麵,四五十輛楯車排成一排,像一麵移動的城牆一樣,向明軍陣地不斷的靠近。
李俊業剛布置完防務,剛下了望塔,負責了望的士兵就急急忙忙的跑來報告。
“竟然從東邊攻來?有多少人,是什麽來頭?”
東邊冰牆剛好麵對的是東西走向的一個緩坡,若以明軍大營為坐標的話,剛好大營這頭低,建奴那頭高。
說是緩坡,這坡真的很緩,百步之遙,估計落差也沒有一丈。
這樣的地形對於進攻方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不僅可以居高臨下,而且非常適合進攻衝鋒。
萬事萬物皆是有利有弊,李俊業所部最讓人害怕的就是他的遠程武器打擊能力,這樣的地形敵人衝鋒起來,在防守方眼中,高低錯落有致,就跟那書架一樣,極利於遠程武器的瞄準打擊。
這也是李俊業在構造防禦工事時沒有選擇回避這麵坡地的原因,在李俊業眼中東麵其實是最攻克的一麵,所以李俊業對於敵人首先選擇東麵進攻比較詫異。
“回將軍的話,估摸有兩三千人,據天雄軍的老兄弟們說,這些是看似像降兵。”
“降兵?”
李俊業摸了摸自己的額頭,終於知道,敵人為什麽要從這個方向進攻了。
這些降兵命不值錢,衝在最前頭這一波是來吸引己方遠程火力,用來消耗己方彈藥的,等他們消耗個差不多了,建奴的主力才會發起致命的衝鋒。
畢竟這樣的地形極利於建奴鐵騎的衝鋒。
“轟……”
這些降兵在結冰的地麵上衝鋒速度非常快,李俊業得信之後,就火急火燎的往東麵趕,還未到達前線,就已經聽到了己方重型佛郎機炮的響聲。
他們衝鋒的速度之快,讓李俊業也覺得詫異萬分。
李俊業在冰牆的外麵灑滿了鐵蒺藜,所有的地麵取完雪後,都被澆過無數次的水,在這樣滴水成冰的極寒天氣裏,這些水到了地上,片刻功夫就會結冰。
經過特殊處理的凍土地麵,就像是一塊平滑的鏡子一樣,稍不留神,進攻的人馬就會滑倒在冰上。
李俊業當即火急火燎的向著前線衝了過去。
還未到達前線,緊接著聽到己方的輕型佛郎機的響聲,李俊業知道敵人已離防禦陣地不足三百步了,即將要衝了過來。
到達東麵,李俊業方才知道敵人為何衝鋒如此之快了。
原來這些降兵吸取了第一次鐵蒺藜的教訓,每天腳下,都綁著一塊鐵板,這些鐵板都經過專門的打磨,借以增強他們的摩擦力,光這還不算,所有的鐵板外麵,都被裏三匝外三匝的裹上布匹獸皮。
經過這樣處理後,在冰凍的地麵上行走箭步如飛。
在這些降兵之後,正是一個身材魁梧,甲胄鮮明的悍將在親臨一線指揮。
李俊業隻眺了一眼,當即就識出他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鼇拜。
“鼇拜果然不是平凡之輩。”
見到這一切,李俊業衷心的為這個日後朝廷權野的建奴第一權臣感到佩服。
自己設置的第一條防線,竟然就這樣被鼇拜給輕鬆破除了。
“這廝表麵上看起來隻不過是一莽夫,未料竟然是粗中有細,智勇雙全。”
在了望塔裏觀戰的盧象升,也禁不住對他讚歎。
盧象升將全軍指揮權給了李俊業之後,擔心出現在李俊業眼前,讓李俊業有些無形的壓力,反而還放不開手腳來,所以他也是樂得個逍遙,幹脆帶著三兩隨從,直接躲在了望塔裏觀戰得了。
這個了望塔雖是不高,但足以觀察到明軍大營四周所有的戰鬥。
“傳我令,告訴孫百戶,箭矢火藥全部都給我節約點用,敵人不近不打,打不中敵人不打,務必追求每發皆中。”
一個背插小旗的親衛領令之後,當即火急火燎的去給孫之滂傳令。
為了軍中命令能夠及時到達,軍中傳令兵都是選取腦袋靈活,手腳輕快者,背插各色小旗,以作為區分,軍中見插旗傳令者,有優先通行之權,任何人都需要給他們讓路。
李俊業認為東麵防守壓力最為輕鬆,所以李俊業特意安排孫之滂來把守東麵。
孫之滂剛加入軍中不久,軍中很多事物都需要一定時間的了解和磨合,再者他所部大部分皆為當初的高陽丁壯組成。
高陽丁壯也經受過數次嚴厲的戰鬥,經曆過鐵血的洗禮,但他們畢竟是一個民兵組織,還是缺乏一定的正規軍事訓練,孫之滂部,其實在所有主力步兵部隊中,也是最弱的一支。
李俊業著實為孫之滂捏了一把汗。
孫之滂麵對如此大的壓力,李俊業還讓你節約彈矢,實在是李俊業也有自己的苦衷。
隻因沿途皆是邊戰邊行,雖是高陽加緊製造了一批簡易弩矢,但到現在全軍隻剩下十幾萬發,火藥同時也儲備不足。
別看十幾萬支箭矢聽起來很多,李俊業軍中光是滑輪弩就要一千多張,強弓也有四五百張,這二十萬箭矢,平分給這一千五百來張弓弩上麵,每人也隻分得不到百來支。
然而一個合格的弓弩手,最高峰時每分鍾就能射出十支左右的箭矢,由此可見,戰場上箭矢的消耗之大。
李俊業並未親臨火線,而是在火線不遠處找了一個高處,觀察著戰場四周的態勢,謹慎得指揮著軍隊。
他不想親臨前線的原因,並非是出於自己的安全考慮,而是他想給自己手下的將領一些機會,讓他們都能獨立指揮戰鬥,在戰鬥中不斷的成長,日後都能成為獨擋一麵的大將。
漸漸的建奴越來越近,孫之滂趴伏在一處冰牆的後麵,密切的觀察戰場的一切態勢。
這些建奴雖然為降兵,但是進攻甚有章法,他們推著四五十輛楯車,以步兵先行走在最前頭。
建奴這批連夜製造的楯車,每輛前麵之盾板寬約一丈,高有八尺,每輛楯車都能輕易的遮擋十幾個建奴在後麵,四五十輛楯車排成一排,像一麵移動的城牆一樣,向明軍陣地不斷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