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地,虎據龍蟠城。
《洪武京城圖誌》“記”雲:“金陵控扼吳楚,天塹繚其西北,連山拱其東南,而龍盤虎踞之勢,昔人之言,蓋不誣也。”
一段短短的文字道出了金陵的地理雄巍與局限。
新時代下的金陵要想發展,必須突破長江天險,往江北發展。
江北之於金陵,等同浦東之於上海。
開發江北曆史那可就悠久了,民國時期就提出江北沿江工業布局,在江北建立了亞洲最大化工廠,建國後江鋼、華電等建設形成了30平方公裏大廠重化區。
1980年代金陵提出跨江發展,產業升級戰略,將大學城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布局江北。
江北發展高校有得天獨厚的空間條件。建國後這裏陸續開辦了農大、審計學院、警院、化工學院、工程大學等五所大學。
眾所周知,一所大學動輒占地三五千畝稀疏平常,占地上萬畝的也不稀奇。但要在三麵環山的老城區裏擠出幾千幾萬畝的土地辦學,那可是要了金陵市的老命了。
八十萬平方公裏的勞山腳下,近一百萬平方公裏的沿江區域內,足夠擺下亞洲所有的大學。因此當年金陵市的規劃可謂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世上一廂情願的事情很多,在江北建大學城就是其中一例。市政府期望通過把城內名校大學搬過去建新校區,拉動江北發展的設想成了單相思。
戀愛不能單相思,剃頭擔子一頭熱不行,弄不成事。
時光荏苒。重化工區沿著江北岸,挨著江鋼和揚子石化往東北發展了八十多平方公裏,江北大學城是沒見一點動靜,一拖拖到了二十一世紀。
項羽不肯過江東,教授們不肯過江北。
教授們眼裏,他們從江南搬到江北,要比從上海十裏洋場搬到姑蘇城外還要過分,市政府簡直是褻瀆教育。
霸王到底是豪傑,一頭栽進烏江不問江湖事,清靜了。教授們比霸王厲害,他們會公車上書。
文字無聲,但震耳欲聾。文字要比武器厲害的多。天下誰的文筆最厲害?當然是教授們啦。
原江南省委書記趙榮炳不厭其煩,終於在臨退休前撂下了一句話:
西楚霸王不肯過江東,著名教授不願過江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趙榮炳不是神仙,我也有無力回天乏術的時候,隨他去吧。
不過我有言在先,一代霸業就此煙消雲散不是我的決定,到時候不要說我趙榮炳目光短淺,我就感恩不盡啦!
趙榮炳一拍屁股高升了。宗興邦是金陵市的新書記,他不能拍屁股走人。
金陵市這個家難當。
如何盤活江北一盤爛棋是擺在興邦麵前的一道大考。
環蘇集團張桂展轉了一圈子,轉到了高強這裏。當年高強在金陵市當副市長時兩人還算有點交情。
“高市長,你可得幫幫我,我看中了江北一片地。”
“嗬嗬,好家夥,老哥你胃口不小,一片地?”
高強當年做副市長走遍了市轄縣的角角落落,對江北也算是了如指掌。
“我這些天坐立不安,飯吃不香,覺睡不好,就想這件事了。”
“你是看中了大橋和上壩公路夾角那片土地了吧?”
張桂展一愣。“高市長您要是經商,沒有我們吃肉的份,您的商業眼光太毒辣了。”
“那麽大一片平平展展的荒地,拿地就能動工,當年就能銷售的好事在江南是神仙也做不到的。”
高強管過城建好幾年,深知開發的要害所在。他不願意給張桂展打招呼,又不願意強硬的回絕他。
這是一個他特意籠絡過的商業精英,高強認為眼前這個人和他的兄弟早晚有一天會叱吒商海,成為萬人羨慕的商界大佬。何況自己家裏的家用電器哪一樣不是張桂展給安置的。
“老哥,別的地塊,招呼我都可以打,江北不行。”
“為啥?”
“興邦成立了一個江北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個機構管到底,他要辦什麽事別人插不進去手。”
“那我怎麽辦呐?”
“這個人有個特點,我給你說個點子,保你一擊即中。”
張桂展看到了希望。
“他呀,喜歡標新立異,樹典型,你要成為這個典型,……”
環蘇集團給金陵市委寫了一個報告,《關於環蘇集團建設江北人才公寓和職工安置房的請示報告》被送到了羅漢平的手上,羅漢平看了兩遍覺得有必要讓書記看看。
他走進書記辦公室。“書記,環蘇集團有個開發江北房地產的報告您看一下。”
“正常的商業開發往我這裏送幹什麽?我們有不幹涉市場。”
“張桂展的公司要開發職工安置房,不純粹是商業開發。”
興邦愣了一下。“哦?有點意思,看這架勢是要為市委市政府排憂解難啊,哈哈哈,這種有覺悟的企業家打著燈籠也找不到。把報告拿過來。”
興邦把報告看了好幾遍。“你中午去把這個張桂展約過來,我跟他聊一聊,請他在食堂吃頓便飯。”
今天市委會議很多,興邦開啟的套會模式,直到中午十二點散會才想起來張桂展。“哎,約張總的事你辦的怎麽樣了?”
“他在市委小接待室等快一個小時了。”
“快請,先吃飯。”
張桂展趕忙從接待室跑過來,老遠伸出手要和興邦握手。“宗書記,我張桂展,以前也在體製內幹過十幾年。”
“哦,你也算名人,下海成功典範,我知道你,走,一起吃個工作餐。”
能和書記吃飯是一種榮譽。張桂展很興奮。
吃飯期間談工作是興邦的作風之一。當然有人也做過他的文章,說他有四批:在飯桌上批文件,在小車上批文件,在視察現場批文件,在飛機邊批文件。雖然這個四批不是什麽好話,興邦總是一笑置之。
“江北大廠職工住房困難,教職工住房需改善,這些都是讓我們頭疼的事,財政緊張沒辦法。你們公司想蓋安置房,我是極力支持的。”
“書記,我們也想跟著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做點事,發點小財。”
“哦,哈哈,我們手裏有土地,你有房地產開發能力,我看合作一把未嚐不可。老職工們沒有錢,買房成本要盡可能的低。”
“我跟書記交個底,我們建設一棟三個單元六層樓的建築安裝成本是650萬。”
“哦哈哈,你很誠實。”
“我一向都誠實,不論是對消費者還是政府。”
“哈哈,好,這樣,我看你是很看好江北開發,想整片拿地,我們也支持。職工安置房這一塊,你出力我們也不能含糊,安置地塊直接劃撥給你,不走招拍掛,一切稅費減免。教職工改善房這一塊土地減半收取。
商品房這一塊,沒有辦法,你走市場競標拿地。不過我們可以把安置房地塊和商業開發地塊捆綁一起拍,這樣可以減少你的競爭對手數量。可能我們也是多慮,目前敢進軍江北的也就是你們環蘇集團了。”
宗興邦的政策給得足夠誠意,張桂展滿口答應。
“不過啊,這個安置房銷售這一塊,我們政府回購,一切統籌到政府來分配。”
“那是自然。”
“多吃點,我們食堂的飯還是可以的。”
興邦親自給張桂展添了一碗米飯。
“聽說你年輕時也吃了不少苦,父母走得早,三個弟弟妹妹都靠你扶持著。”
“是啊,老百姓都說長兄如父,我不苦誰苦呢,好在我能熬。”
“嗬嗬,你不光能熬,你還能幹,你是我們市的企業家典範。”
書記的家常話讓張桂展如沐春風,他把書記添的米飯吃的滴米未剩。
“漢平啊,通知江北開發辦公室,和張總無縫對接,做好營商服務。我們不能再讓企業家幹一個項目蓋上百個章了,經濟發展快不快,還得靠這些企業家幹勁大不大。政府隻能鼓勁,不能泄氣。”
“好的,我馬上安排。”
興邦和張桂展握了握手。“那就這樣,有困難,盡管來找我。”
“好的,好的,宗書記。”
走出雞鳴寺路,張桂展上了汽車走了。他認為宗興邦並不像高強說的那樣,是個很精明能幹的領導幹部,這個人還能升。
餘明下了班,特意來到孔令伊說的淮海小菜館看了看。興家正在埋頭炒菜。
“老板,來一份辣椒炒小烤魚。”
“好嘞,堂食還是帶走?”
“打包帶走。聞著味道不錯,生意如何?”
“很一般,算下來房租和收入拉平了,平平敲,還上哪掙錢去!”
壯實的漢子,渾身勁試不出來。興家有些敗興了,他才知道廚藝不好幹,掙錢真難。
“慢慢會好起來的,不過我覺得你位置選的不好,店鋪講究是位置。位置,還是位置。你看你這地方哈,南邊幾十米是城牆,西邊是河,都東麵和北麵是住宅區,還是棚戶區,消費能力不強,你在這裏隻能熬時間,還不會有多大起色,我建議你換個地方。”
興家是碰到行家了,趕緊給人上煙。
“哥,虧你調撥我,不然我得在這裏熬一年。聽口音你也是淮海人?”
“是呀,老鄉我才這麽說的,別人咱還就不問了。”
“感謝哥,你覺得搬哪裏合適?”
“往北三公裏就是商業辦公區,那裏有好多上班族有中午餐需求,你在那附近租間小門麵就行。”
“管,我去看看。”
“你廚藝不錯啊,聞著挺好,還沒問你叫什麽名字?”
“宗興家,泇水人。”
“哦,宗興邦是你什麽人?”
“我堂哥。你是第二個問這個問題的人了。”
“啊,第一個是誰?”
“何建軍。”
好嘛,這個機靈鬼。
《洪武京城圖誌》“記”雲:“金陵控扼吳楚,天塹繚其西北,連山拱其東南,而龍盤虎踞之勢,昔人之言,蓋不誣也。”
一段短短的文字道出了金陵的地理雄巍與局限。
新時代下的金陵要想發展,必須突破長江天險,往江北發展。
江北之於金陵,等同浦東之於上海。
開發江北曆史那可就悠久了,民國時期就提出江北沿江工業布局,在江北建立了亞洲最大化工廠,建國後江鋼、華電等建設形成了30平方公裏大廠重化區。
1980年代金陵提出跨江發展,產業升級戰略,將大學城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布局江北。
江北發展高校有得天獨厚的空間條件。建國後這裏陸續開辦了農大、審計學院、警院、化工學院、工程大學等五所大學。
眾所周知,一所大學動輒占地三五千畝稀疏平常,占地上萬畝的也不稀奇。但要在三麵環山的老城區裏擠出幾千幾萬畝的土地辦學,那可是要了金陵市的老命了。
八十萬平方公裏的勞山腳下,近一百萬平方公裏的沿江區域內,足夠擺下亞洲所有的大學。因此當年金陵市的規劃可謂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世上一廂情願的事情很多,在江北建大學城就是其中一例。市政府期望通過把城內名校大學搬過去建新校區,拉動江北發展的設想成了單相思。
戀愛不能單相思,剃頭擔子一頭熱不行,弄不成事。
時光荏苒。重化工區沿著江北岸,挨著江鋼和揚子石化往東北發展了八十多平方公裏,江北大學城是沒見一點動靜,一拖拖到了二十一世紀。
項羽不肯過江東,教授們不肯過江北。
教授們眼裏,他們從江南搬到江北,要比從上海十裏洋場搬到姑蘇城外還要過分,市政府簡直是褻瀆教育。
霸王到底是豪傑,一頭栽進烏江不問江湖事,清靜了。教授們比霸王厲害,他們會公車上書。
文字無聲,但震耳欲聾。文字要比武器厲害的多。天下誰的文筆最厲害?當然是教授們啦。
原江南省委書記趙榮炳不厭其煩,終於在臨退休前撂下了一句話:
西楚霸王不肯過江東,著名教授不願過江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趙榮炳不是神仙,我也有無力回天乏術的時候,隨他去吧。
不過我有言在先,一代霸業就此煙消雲散不是我的決定,到時候不要說我趙榮炳目光短淺,我就感恩不盡啦!
趙榮炳一拍屁股高升了。宗興邦是金陵市的新書記,他不能拍屁股走人。
金陵市這個家難當。
如何盤活江北一盤爛棋是擺在興邦麵前的一道大考。
環蘇集團張桂展轉了一圈子,轉到了高強這裏。當年高強在金陵市當副市長時兩人還算有點交情。
“高市長,你可得幫幫我,我看中了江北一片地。”
“嗬嗬,好家夥,老哥你胃口不小,一片地?”
高強當年做副市長走遍了市轄縣的角角落落,對江北也算是了如指掌。
“我這些天坐立不安,飯吃不香,覺睡不好,就想這件事了。”
“你是看中了大橋和上壩公路夾角那片土地了吧?”
張桂展一愣。“高市長您要是經商,沒有我們吃肉的份,您的商業眼光太毒辣了。”
“那麽大一片平平展展的荒地,拿地就能動工,當年就能銷售的好事在江南是神仙也做不到的。”
高強管過城建好幾年,深知開發的要害所在。他不願意給張桂展打招呼,又不願意強硬的回絕他。
這是一個他特意籠絡過的商業精英,高強認為眼前這個人和他的兄弟早晚有一天會叱吒商海,成為萬人羨慕的商界大佬。何況自己家裏的家用電器哪一樣不是張桂展給安置的。
“老哥,別的地塊,招呼我都可以打,江北不行。”
“為啥?”
“興邦成立了一個江北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一個機構管到底,他要辦什麽事別人插不進去手。”
“那我怎麽辦呐?”
“這個人有個特點,我給你說個點子,保你一擊即中。”
張桂展看到了希望。
“他呀,喜歡標新立異,樹典型,你要成為這個典型,……”
環蘇集團給金陵市委寫了一個報告,《關於環蘇集團建設江北人才公寓和職工安置房的請示報告》被送到了羅漢平的手上,羅漢平看了兩遍覺得有必要讓書記看看。
他走進書記辦公室。“書記,環蘇集團有個開發江北房地產的報告您看一下。”
“正常的商業開發往我這裏送幹什麽?我們有不幹涉市場。”
“張桂展的公司要開發職工安置房,不純粹是商業開發。”
興邦愣了一下。“哦?有點意思,看這架勢是要為市委市政府排憂解難啊,哈哈哈,這種有覺悟的企業家打著燈籠也找不到。把報告拿過來。”
興邦把報告看了好幾遍。“你中午去把這個張桂展約過來,我跟他聊一聊,請他在食堂吃頓便飯。”
今天市委會議很多,興邦開啟的套會模式,直到中午十二點散會才想起來張桂展。“哎,約張總的事你辦的怎麽樣了?”
“他在市委小接待室等快一個小時了。”
“快請,先吃飯。”
張桂展趕忙從接待室跑過來,老遠伸出手要和興邦握手。“宗書記,我張桂展,以前也在體製內幹過十幾年。”
“哦,你也算名人,下海成功典範,我知道你,走,一起吃個工作餐。”
能和書記吃飯是一種榮譽。張桂展很興奮。
吃飯期間談工作是興邦的作風之一。當然有人也做過他的文章,說他有四批:在飯桌上批文件,在小車上批文件,在視察現場批文件,在飛機邊批文件。雖然這個四批不是什麽好話,興邦總是一笑置之。
“江北大廠職工住房困難,教職工住房需改善,這些都是讓我們頭疼的事,財政緊張沒辦法。你們公司想蓋安置房,我是極力支持的。”
“書記,我們也想跟著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做點事,發點小財。”
“哦,哈哈,我們手裏有土地,你有房地產開發能力,我看合作一把未嚐不可。老職工們沒有錢,買房成本要盡可能的低。”
“我跟書記交個底,我們建設一棟三個單元六層樓的建築安裝成本是650萬。”
“哦哈哈,你很誠實。”
“我一向都誠實,不論是對消費者還是政府。”
“哈哈,好,這樣,我看你是很看好江北開發,想整片拿地,我們也支持。職工安置房這一塊,你出力我們也不能含糊,安置地塊直接劃撥給你,不走招拍掛,一切稅費減免。教職工改善房這一塊土地減半收取。
商品房這一塊,沒有辦法,你走市場競標拿地。不過我們可以把安置房地塊和商業開發地塊捆綁一起拍,這樣可以減少你的競爭對手數量。可能我們也是多慮,目前敢進軍江北的也就是你們環蘇集團了。”
宗興邦的政策給得足夠誠意,張桂展滿口答應。
“不過啊,這個安置房銷售這一塊,我們政府回購,一切統籌到政府來分配。”
“那是自然。”
“多吃點,我們食堂的飯還是可以的。”
興邦親自給張桂展添了一碗米飯。
“聽說你年輕時也吃了不少苦,父母走得早,三個弟弟妹妹都靠你扶持著。”
“是啊,老百姓都說長兄如父,我不苦誰苦呢,好在我能熬。”
“嗬嗬,你不光能熬,你還能幹,你是我們市的企業家典範。”
書記的家常話讓張桂展如沐春風,他把書記添的米飯吃的滴米未剩。
“漢平啊,通知江北開發辦公室,和張總無縫對接,做好營商服務。我們不能再讓企業家幹一個項目蓋上百個章了,經濟發展快不快,還得靠這些企業家幹勁大不大。政府隻能鼓勁,不能泄氣。”
“好的,我馬上安排。”
興邦和張桂展握了握手。“那就這樣,有困難,盡管來找我。”
“好的,好的,宗書記。”
走出雞鳴寺路,張桂展上了汽車走了。他認為宗興邦並不像高強說的那樣,是個很精明能幹的領導幹部,這個人還能升。
餘明下了班,特意來到孔令伊說的淮海小菜館看了看。興家正在埋頭炒菜。
“老板,來一份辣椒炒小烤魚。”
“好嘞,堂食還是帶走?”
“打包帶走。聞著味道不錯,生意如何?”
“很一般,算下來房租和收入拉平了,平平敲,還上哪掙錢去!”
壯實的漢子,渾身勁試不出來。興家有些敗興了,他才知道廚藝不好幹,掙錢真難。
“慢慢會好起來的,不過我覺得你位置選的不好,店鋪講究是位置。位置,還是位置。你看你這地方哈,南邊幾十米是城牆,西邊是河,都東麵和北麵是住宅區,還是棚戶區,消費能力不強,你在這裏隻能熬時間,還不會有多大起色,我建議你換個地方。”
興家是碰到行家了,趕緊給人上煙。
“哥,虧你調撥我,不然我得在這裏熬一年。聽口音你也是淮海人?”
“是呀,老鄉我才這麽說的,別人咱還就不問了。”
“感謝哥,你覺得搬哪裏合適?”
“往北三公裏就是商業辦公區,那裏有好多上班族有中午餐需求,你在那附近租間小門麵就行。”
“管,我去看看。”
“你廚藝不錯啊,聞著挺好,還沒問你叫什麽名字?”
“宗興家,泇水人。”
“哦,宗興邦是你什麽人?”
“我堂哥。你是第二個問這個問題的人了。”
“啊,第一個是誰?”
“何建軍。”
好嘛,這個機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