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火膛的尺寸好處就是在於,可以更好的把柴火溫度集中在中間的點上,以達到高效的燃料使用率。


    所以這種灶在農村也叫省柴灶,不過灶也有一個唯一的缺點,那就是燒火時不能離開人。


    因為燃料口不大,所以放進去的木材自然也不會太多,這就注定了要人時不時的往裏麵加柴才行。


    這個問題現在對我來說並不是問題,反而很適合我當下的處境。能盡可能利用好木柴,我需要花在找木柴上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不少。


    為了做一個比較平整的爐橋出來,我先用細麻繩把爐膛的內徑量了出來。


    接著就是把一大坨黏土拿出來又加入了一點沙子和煆燒的蚌殼粉進去揉搓均勻。


    沙子裏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而煆燒的蚌殼粉這裏則是氧化鈣,這兩樣東西可以使得爐橋更加結實耐用。


    我把這一塊揉好的黏土放在芭蕉葉上,然後用手像擀麵皮拿那樣把泥坯均勻的壓成超過三十厘米寬,一厘米厚的大泥餅。


    接著就是用之前的細麻繩量一下大小,隻要能把這塊泥餅放進去就可以,至於多出來的一些則是用繩子切掉。


    然後就是開孔。


    這裏我直接用的自己的手指,把食指沾上一點水潤滑一下,在這塊泥餅上均勻的戳上一個個孔洞就可以了。


    爐橋算是暫時完成,現在要把它放進爐膛裏麵去。


    此刻的爐橋還很軟,如果直接放進去肯定是會被它自身的重量壓塌陷。


    所以這裏就需要先用竹條來給爐膛架橋,具體是把合適長度的竹條用朝一個方向鋪開,盡量把上麵鋪成一個平整的平台。


    接著小心的把芭蕉葉和爐橋拿起來放在架好的竹片橋麵上。


    做好這一步,我繼續和泥。把泥搓出粗大的條狀,然後一層一層連接壘砌起來。


    這裏的泥條上下兩層連接處最好是錯位開來,就像砌磚頭一樣上下兩層磚頭錯位連接,強度會比對稱連接大很多。


    我把這些泥一直壘砌到了大概半米的樣子便停下手頭的活計,因為這時候不能再繼續往上壘了。


    泥土是軟的,上麵的壘起太高泥土自身的重量就會把下麵的泥土給壓塌陷掉。


    所以現在我要做的是先在這個半成品的泥坯裏生火,把四周和底部的泥土烤幹燥一點,這樣才能承受住上麵泥土的重量,使得整個爐體不會變形。


    生火也是有一定講究的,一開始不能把火燒的太大。火大溫度一高就會把把泥坯給燒裂開,特別是那爐橋更是不能用猛火來燒。


    我把細枝柴引燃放進了火膛裏麵,開始慢慢加著柴火,盡量控製溫度不要太高。


    這種測試穩定溫度的方法也很簡單,隻需要把手放在火堆上方火焰的位置,能剛好感覺到一點燙手,而不至於很燙的程度就可以了。


    隨著火焰的升起,這些泥土的四周開始冒出熱氣。我繼續把控著火焰的溫度,讓它一直這樣烘烤著泥坯。


    半個小時過去,先是裏麵的爐橋被烤幹成黃色。


    見爐橋被烤幹,我又在爐橋的上麵加了一堆細枝柴火點燃和爐膛裏的柴火一起烘烤爐橋,讓其變得更加的堅硬。


    又過去了半個小時,這時底部的泥土差不多都幹燥了。我用輕輕戳了戳那下半截的泥坯,感覺硬度已經差不多。


    於是我又開始搓泥條,繼續往上壘高窯體外壁。這項工作比較簡單,隻需要小心一點基本不會出什麽問題。


    就這樣,我重複著這項工作。一直把它整體高度壘砌到了一米六左右的樣子才停下來。


    窯體高度差不多就是這樣,繼續幹燥上麵的泥坯。


    待到上層泥坯幹燥到合適程度時,我用木棍在泥坯最頂端往下十厘米的地方開了一個火腿腸大小的孔洞。


    接著就是這個窯體的燃氣回流係統的製作。


    如果在文明社會我大概會直接采用金屬鋼管來做這一步驟,可是現在我沒有,隻能用另外一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把事先準備好的細竹篾拿出來,在那個開出來的孔位置比了一下,然後先做出一個大小合適的圓圈。


    接下來就是編織出一個內部中空的管道狀骨架結構,這一過程有了之前的編織經驗做的並不算困難。


    沒有用多長的時間,我便是把一根近一米五的管道結構用竹篾編織出來。


    然後我又開始和泥,這次的泥需要硬一點才行。最理想的狀態是那種做餃皮麵團的軟硬程度。


    竹篾編織的竹筒構架好處在於,包上去的泥皮可以微微嵌入竹的篾網狀空隙中去,增加泥土的掛附性,不會輕易掉落。


    把中空的泥筒子做好,我把它先暫且放在到了一邊。接著我又在和上方孔洞成一條直線的爐膛外壁開了一個同樣大小的孔,直通裏麵的爐膛。


    這兩個孔洞的位置便是連接窯體內部和底部火膛的燃氣回流係統。


    運作原理就是當下方的火燒起來經過爐橋加熱窯體內部的木材。因為我上麵還要做一個大泥蓋子,所以窯體裏的木材是在缺氧的環境下被幹餾碳化的。


    碳化過程爐體溫度極高,會產生大量可燃性煙霧,就像蠟燭剛吹滅產生的白霧那樣,這種煙霧也很易燃。


    那條管道的作用就是回收窯體裏麵的可燃氣體,重新回到火膛裏麵來二次燃燒。


    這樣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不會產生煙霧把自己熏個半死,再者就是充分把所有木料的能量壓榨到極致。盡量物盡其用不浪費一點,包括它的煙霧在內。


    我把這根叢林版管道小心的拿起來慢慢先對準上方的孔洞插入進去,接著在孔洞的空隙處用泥土抹水重新堵上。


    下麵的那個孔也是一樣的方式操作,把連接的縫隙用泥堵好,整個回流係統算上做完。


    接下來還有最後一件需要做的就是我提到用來封頂的泥製蓋子,這也是整個過程中最難做的一件構件。


    密封的好壞程度也決定了炭的品質,所以做這最後一件構件得要格外小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荒野求生,我苟活五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上學前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上學前班並收藏荒野求生,我苟活五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