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一定不會怪您的,您別多想
穿越後我靠武力求生存 作者:桃花依舊愛亂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禦史這幾日幾乎是足不出戶。
此刻,他手中緊握著一個酒葫蘆,這酒葫蘆裏的酒是雲蘇擔心他打破酒罐,好心地替他灌進來的。
宋禦史飲了一口酒,酒味兒烈得他有些想哭,他目光呆滯地望著某處,思緒卻早已飄遠。
他以為十幾年前的事兒,這輩子都不會再想起來。
沒想到卻因謝玄安的出現,讓那些被他深埋在心底,努力遺忘的過往,如同揭開了舊傷疤,再次鮮血淋漓地展現在眼前。
借著烈酒刺激,他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當年的往事,那一個個生動鮮活的麵容,讓他恍如昨日。
宋禦史感到一陣窒息,他大口大口地灌下烈酒,隻想像以往一般沉醉過去。
但今日,他越是醉意朦朧,往事越是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他清晰的記得,當年的今日,是他與朝中友人通信的那一日。
他怎麽也想不通,當年他不過與友人隨意閑聊的一封書信,怎麽就成了大將軍謀逆罪證?
宋禦史一口接一口地喝著酒,烈酒滑過喉嚨,胸腹頓時感到一陣灼熱。
可這股灼熱卻無法抹去他內心的愧疚。
酒葫蘆裏的酒被他這般豪飲給喝完了,再也倒不出一滴酒來。
宋禦史任性地將酒葫蘆隨意地往桌上一擲,酒葫蘆咕嚕嚕滾了幾滾,滾到另一個空酒葫蘆邊停了下來。
宋禦史毫不在意,他突然站起身來,踉蹌地往屋外走去。
借著酒勁兒,宋禦史走了好長一段路,來到了一個荒涼的山坡。
山坡上孤零零的矗立著一座墳,它僅比地麵高出那麽一點點,若不仔細觀察,幾乎難以察覺這是一座墳。
它沒有墓碑,雖然有打理過的跡象,但上麵的草已經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宋禦史踉蹌地走了過來,他跌坐在墳前,喃喃自語:“老朋友,我來看你了。”
宋禦史伸手觸摸著墳上的野草,眼眶漸漸濕潤起來。
他低聲喃喃:
“我從未想過要害你……我從未想過……會害得你……”
說到這裏,宋禦史的聲音有些哽咽,他無法繼續說下去。
連日來的壓抑情緒,在看到這一座墳時終於爆發,他低聲嗚咽,淚水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地上的泥土裏。
晚上,璃青青回來時,便聽見雲蘇匯報,說今日給宋禦史送晚餐都不見他人影,就連中午的餐食也放在桌上未動。
“他去了哪裏?”璃青青有些奇怪,她看了看謝玄安,謝玄安也是一頭霧水。
探敵的斥侯早已回來匯報,說敵軍已在來時的路上,城內所有將士都在加緊訓練,影衛中除雲蘇負責烹飪外,其餘成員均在協助構築防禦工事。
一時間倒也忽視了原本就沒有什麽存在感的宋禦史。
現在聽見宋禦史不見了,璃青青心中湧起一股不安,她沉吟片刻,說道:
“我們去找找。”
於是她與謝玄安、白夜、雲蘇,還有兩名影衛,開始四處尋找宋禦史。
夕陽漸漸西沉,天邊的雲彩被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走了許久,璃青青終於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宋禦史依然跌坐在墳前,背影顯得格外孤獨和淒涼。
璃青青疾步走近,出聲詢問道:“禦史大人,您怎麽在這裏?”
數日未見,宋禦史的頭發愈發斑白。
璃青青心中泛起疑惑,不過是見了一位故人之子,竟愁得新增了如此多的白發。
一把年紀了,還有何事如此放不開?
宋禦史聞聲抬頭,因為哭過,他的下眼瞼有些腫脹,微微隆起,這使得他看起來更加蒼老。
他看見璃青青,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你怎麽來了?”
璃青青瞅了瞅他身旁的土堆,疑惑地問道,
“聽說您一天都不在家,所以出來找找。禦史大人,您這是在……看望故人嗎?”
宋禦史緩緩點了點頭,目光又落回了眼前的土堆上,聲音有些沙啞,
“是啊,一位很重要的故人。”
“咱們回去吧。”璃青青一邊說著,一邊準備將他扶起來。
宋禦史卻像是被定住了一般,一動不動,隻是呆呆地看著眼前的土堆,眼中滿是回憶與內疚。
“禦史大人,如今戰事將近,還是盡量不要外出,咱們先回去吧。”璃青青再次勸道。
宋禦史緩緩回過神來,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著璃青青解釋:
“那封信,乃是我親手所寫……但我隻道是與友人的一番交流陳述,卻不知怎的,竟被那奸人斷章取義,並以此為由,害了大將軍……”
宋禦史說得斷斷續續,他看著麵前的土堆,眼中滿是悔恨與哀傷,
“這是我親手為大將軍所建的衣冠塚……我苟活於世,內心卻日夜受著煎熬。
大將軍一生為了大淵,卻因我一封不慎的信件而遭此橫禍。我無顏麵對大將軍,更無顏麵對大淵的百姓……”
璃青青靜靜地聽著,她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想了想,她說道:
“事情已經過去這麽久了,您也不要太過自責。大將軍是被奸人所害,一定不會怪您的,您別多想了。”
“而且,大將軍有可能會複活呢!”璃青青在心裏補了一句。
璃青青看了看不作聲的宋禦史,目光中閃過一絲同情,她繼續安撫道:
“就算您曾經犯了過錯無法挽回,但至少可以為以後做些什麽啊!您別多想了,您看,天都暗了,咱們回去吧!”
宋禦史聞言,呆愣地看了看天空,良久,緩緩站起身來,對璃青青說道:
“咱們回去吧。”
璃青青點頭,兩人一同返回了住處。
璃青青剛將宋禦史送回,璃楓聽得消息匆匆趕了過來。
聽說是在那山坡上找到的宋禦史,璃楓不由得感歎道:
“原來宋禦史每年必去一次的地方,竟然是大將軍的衣冠塚!”
說完,他又說道:
“大將軍之事我所知甚少,我隻知當年宋禦史不知何故,曾向朝廷自請終身駐居邊關城,原來是與大將軍有些淵源。”
正在這時,一名斥候找了過來。
“報——敵軍已接近邊關城,不足五十裏!”
此刻,他手中緊握著一個酒葫蘆,這酒葫蘆裏的酒是雲蘇擔心他打破酒罐,好心地替他灌進來的。
宋禦史飲了一口酒,酒味兒烈得他有些想哭,他目光呆滯地望著某處,思緒卻早已飄遠。
他以為十幾年前的事兒,這輩子都不會再想起來。
沒想到卻因謝玄安的出現,讓那些被他深埋在心底,努力遺忘的過往,如同揭開了舊傷疤,再次鮮血淋漓地展現在眼前。
借著烈酒刺激,他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當年的往事,那一個個生動鮮活的麵容,讓他恍如昨日。
宋禦史感到一陣窒息,他大口大口地灌下烈酒,隻想像以往一般沉醉過去。
但今日,他越是醉意朦朧,往事越是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他清晰的記得,當年的今日,是他與朝中友人通信的那一日。
他怎麽也想不通,當年他不過與友人隨意閑聊的一封書信,怎麽就成了大將軍謀逆罪證?
宋禦史一口接一口地喝著酒,烈酒滑過喉嚨,胸腹頓時感到一陣灼熱。
可這股灼熱卻無法抹去他內心的愧疚。
酒葫蘆裏的酒被他這般豪飲給喝完了,再也倒不出一滴酒來。
宋禦史任性地將酒葫蘆隨意地往桌上一擲,酒葫蘆咕嚕嚕滾了幾滾,滾到另一個空酒葫蘆邊停了下來。
宋禦史毫不在意,他突然站起身來,踉蹌地往屋外走去。
借著酒勁兒,宋禦史走了好長一段路,來到了一個荒涼的山坡。
山坡上孤零零的矗立著一座墳,它僅比地麵高出那麽一點點,若不仔細觀察,幾乎難以察覺這是一座墳。
它沒有墓碑,雖然有打理過的跡象,但上麵的草已經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宋禦史踉蹌地走了過來,他跌坐在墳前,喃喃自語:“老朋友,我來看你了。”
宋禦史伸手觸摸著墳上的野草,眼眶漸漸濕潤起來。
他低聲喃喃:
“我從未想過要害你……我從未想過……會害得你……”
說到這裏,宋禦史的聲音有些哽咽,他無法繼續說下去。
連日來的壓抑情緒,在看到這一座墳時終於爆發,他低聲嗚咽,淚水順著臉頰滑落,滴落在地上的泥土裏。
晚上,璃青青回來時,便聽見雲蘇匯報,說今日給宋禦史送晚餐都不見他人影,就連中午的餐食也放在桌上未動。
“他去了哪裏?”璃青青有些奇怪,她看了看謝玄安,謝玄安也是一頭霧水。
探敵的斥侯早已回來匯報,說敵軍已在來時的路上,城內所有將士都在加緊訓練,影衛中除雲蘇負責烹飪外,其餘成員均在協助構築防禦工事。
一時間倒也忽視了原本就沒有什麽存在感的宋禦史。
現在聽見宋禦史不見了,璃青青心中湧起一股不安,她沉吟片刻,說道:
“我們去找找。”
於是她與謝玄安、白夜、雲蘇,還有兩名影衛,開始四處尋找宋禦史。
夕陽漸漸西沉,天邊的雲彩被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走了許久,璃青青終於在一片荒涼的山坡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宋禦史依然跌坐在墳前,背影顯得格外孤獨和淒涼。
璃青青疾步走近,出聲詢問道:“禦史大人,您怎麽在這裏?”
數日未見,宋禦史的頭發愈發斑白。
璃青青心中泛起疑惑,不過是見了一位故人之子,竟愁得新增了如此多的白發。
一把年紀了,還有何事如此放不開?
宋禦史聞聲抬頭,因為哭過,他的下眼瞼有些腫脹,微微隆起,這使得他看起來更加蒼老。
他看見璃青青,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你怎麽來了?”
璃青青瞅了瞅他身旁的土堆,疑惑地問道,
“聽說您一天都不在家,所以出來找找。禦史大人,您這是在……看望故人嗎?”
宋禦史緩緩點了點頭,目光又落回了眼前的土堆上,聲音有些沙啞,
“是啊,一位很重要的故人。”
“咱們回去吧。”璃青青一邊說著,一邊準備將他扶起來。
宋禦史卻像是被定住了一般,一動不動,隻是呆呆地看著眼前的土堆,眼中滿是回憶與內疚。
“禦史大人,如今戰事將近,還是盡量不要外出,咱們先回去吧。”璃青青再次勸道。
宋禦史緩緩回過神來,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著璃青青解釋:
“那封信,乃是我親手所寫……但我隻道是與友人的一番交流陳述,卻不知怎的,竟被那奸人斷章取義,並以此為由,害了大將軍……”
宋禦史說得斷斷續續,他看著麵前的土堆,眼中滿是悔恨與哀傷,
“這是我親手為大將軍所建的衣冠塚……我苟活於世,內心卻日夜受著煎熬。
大將軍一生為了大淵,卻因我一封不慎的信件而遭此橫禍。我無顏麵對大將軍,更無顏麵對大淵的百姓……”
璃青青靜靜地聽著,她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想了想,她說道:
“事情已經過去這麽久了,您也不要太過自責。大將軍是被奸人所害,一定不會怪您的,您別多想了。”
“而且,大將軍有可能會複活呢!”璃青青在心裏補了一句。
璃青青看了看不作聲的宋禦史,目光中閃過一絲同情,她繼續安撫道:
“就算您曾經犯了過錯無法挽回,但至少可以為以後做些什麽啊!您別多想了,您看,天都暗了,咱們回去吧!”
宋禦史聞言,呆愣地看了看天空,良久,緩緩站起身來,對璃青青說道:
“咱們回去吧。”
璃青青點頭,兩人一同返回了住處。
璃青青剛將宋禦史送回,璃楓聽得消息匆匆趕了過來。
聽說是在那山坡上找到的宋禦史,璃楓不由得感歎道:
“原來宋禦史每年必去一次的地方,竟然是大將軍的衣冠塚!”
說完,他又說道:
“大將軍之事我所知甚少,我隻知當年宋禦史不知何故,曾向朝廷自請終身駐居邊關城,原來是與大將軍有些淵源。”
正在這時,一名斥候找了過來。
“報——敵軍已接近邊關城,不足五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