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明稅收為何這麽少
大明:朱雄英最強三代目 作者:再見是藍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雄英立馬去皇宮找到朱元璋道:“皇爺爺,我想在您的禦花園要一塊地方種莊稼。”
正在批閱奏折的朱元璋,詫異的看了一眼朱雄英:“咱大孫想要爺爺還能不給嗎?”
“禦花園裏麵,還有一塊空地,就給你去折騰吧。”
“謝謝皇爺爺,孫兒先走了。”
隨後朱雄英找來一群太監,拿出一部分,土豆,玉米,紅薯的種子,教著他們種了下去。
於此同時李善長被抄家這件事情,不僅僅是朝廷上的官員議論紛紛,就連金陵城的百姓,都開始討論了起來。
原本朱元璋還以為,自己肯定要背上一個殺害功臣的名頭。
可自從殺了李善長全家之後,整個京城的百姓竟然都在說殺得好!
甚至有人已經將李善長看成了,十足的大貪官。
還有的人,不知道從哪裏,編造了一個故事,直接把李善長遍造成了趙高那樣的奸臣。
也不知道這些老百姓是怎麽得來的消息。
京城之中竟然還流傳了另一個版本,那就是李善長跟北元私通,還說的有理有據。
這麽多年了,李善長都沒有被朱元璋殺。
恰好最近北境傳來了大明滅掉北元的消息,李善長立刻被抄家了。
乍一聽,好像還真是那麽回事。
再加上朝廷官員之中流傳出一些消息,確實跟北元有關。
李善長私通北元這件事情就算坐實了,朱元璋在明間的名聲,自然也算是保住了。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京城似乎是恢複了過往的寧靜,朱雄英還是那個錦衣衛指揮使。
錦衣衛還是那個錦衣衛。
隻不過最近錦衣衛似乎變了個樣子,沒有了之前的那種很重的戾氣,相反,更像是一個冰冷的機器。
不斷有官員從各地被錦衣衛抓過來。
進了錦衣衛走一遭,所有貪官都換了一副模樣。
朱雄英則是當起了甩手掌櫃,一切全權交給毛驤去做。
愜意地過了兩個多月的安穩日子之後,朱雄英一大早,便被李公公趕過來叫醒了。
這上早朝的時間很早,其他官員天沒亮就已經要出門。
等走到皇宮奉天殿的時候,天也才微微亮。
朱雄英還好,他住在東宮,本身就在皇宮之中。
東宮跟奉天殿的距離算不上太遠。
但朱雄英的眼皮子在打架,壓根就起不來。
李公公沒辦法,隻能讓人把轎子抬了過來。
從東宮抬到了奉天殿,一路上搖搖晃晃的,終於把朱雄英給晃醒了。
李公公在轎子前麵走的那是滿頭大汗,等到了奉天殿門口的時候,轎子終於停了下來。
李公公撥開轎子的簾子,滿臉焦急地說道:“我的小祖宗喲,快出來吧!”
“早朝都已經開始了。”
朱雄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臉懵逼的問道李公公:“是朝堂之上又有什麽大案子了嗎?”
“倒也不是大案子。”
李公公猶豫了片刻,還是說道:“先前韓國公一案,不是六部之中,有三部的尚書,都告老還鄉了嗎?現如今陛下拿不準主意。”
“但這六部的尚書可都是要職,必須得選出新的尚書。”
“哦,這事爺爺親自決定就行了。”
朱雄英打了個哈欠,轉頭又想回到轎子中繼續睡覺,卻被李公公一把抓過來。
“陛下說了,今天無論如何你都得去上早朝!”
朱雄英就這麽被拖著,走進了奉天殿。
奉天殿中,文武百官跟朱元璋都已經到位,朱雄英這才晃晃悠悠地,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朱元璋瞟了朱雄英一眼,麵不改色地說道:“那麽戶部尚書,就由郭桓暫替。”
“吏部尚書,由李信接任。”
“禮部尚書......劉仲質接任。”
朱元璋直接將三部門的尚書,全部都定了下來。
朱雄英聽了之後,滿臉的問號。
不是說要新上任三位尚書,所以才把我叫來的嗎?
怎麽我人還沒到,你直接就宣布了?
沒等朱雄英反應過來,朱元璋又在龍椅上說道:“今日的奏報放到後麵再說,朕今日想問眾愛卿一個問題。”
“我大明稅收,如何才能提高?”
眼下空印一案的貪官,已經除的差不多了,但即便算上他們貪汙的糧食,大明的稅收還是遠遠不如宋朝,也不如不久之前的元朝。
這是堵在朱元璋心中的一塊石頭。
憑什麽宋朝跟元朝的稅收,都能比大明多?
我大明就比上麵的兩個朝廷差嗎?
朱雄英聽到這個問題之後,方才知道,老朱為什麽會把自己叫過來,原來是為了稅收的事情。
“陛下,我大明與宋元兩朝不同。”
剛剛升職的劉仲質,從群臣之中站了出來:“宋朝與元朝,都是經曆過百十年的沉澱,稅收才比大明高。”
“眼下大明已經掃清了北元的障礙,北境一帶的百姓可以安居樂業。”
“假以時日,我大明的稅收肯定會越來越高。”
朱元璋表麵上點了點頭,但心中卻對這個說法十分不滿。
你的意思是咱在北邊打仗打錯了嗎?
什麽都不做,稅收就能進兜裏了!
這話也就能說給昏君聽一聽,但朱元璋很明顯不是昏君。
他將目光看向一眾大臣。
這些大臣們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
進言?
他們哪裏懂這些!
許久之後,又一名大臣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應該在劉大人所說的基礎上,再加以一些措施,便能提高大明的稅收。”
說話之人,是剛剛升任戶部尚書的郭桓。
按照曆史的走向,郭桓最多也就做到了戶部侍郎。
但因為朱雄英的出現,原本的戶部尚書郭允道告老還鄉了,郭桓倒是提前升上來了。
“郭愛卿有何高見?”朱元璋淡淡地問道。
“臣以為,要提高大明的賦稅,那必須由各縣官員,督促百姓耕種。”
郭桓侃侃而談:“百姓耕種積極了,糧食產量提高了,那我大明的賦稅自然會提高。”
“另外,縣官員還要督促百姓開墾農田,農田越多了,那麽百姓便能交上來更多的稅!”
正在批閱奏折的朱元璋,詫異的看了一眼朱雄英:“咱大孫想要爺爺還能不給嗎?”
“禦花園裏麵,還有一塊空地,就給你去折騰吧。”
“謝謝皇爺爺,孫兒先走了。”
隨後朱雄英找來一群太監,拿出一部分,土豆,玉米,紅薯的種子,教著他們種了下去。
於此同時李善長被抄家這件事情,不僅僅是朝廷上的官員議論紛紛,就連金陵城的百姓,都開始討論了起來。
原本朱元璋還以為,自己肯定要背上一個殺害功臣的名頭。
可自從殺了李善長全家之後,整個京城的百姓竟然都在說殺得好!
甚至有人已經將李善長看成了,十足的大貪官。
還有的人,不知道從哪裏,編造了一個故事,直接把李善長遍造成了趙高那樣的奸臣。
也不知道這些老百姓是怎麽得來的消息。
京城之中竟然還流傳了另一個版本,那就是李善長跟北元私通,還說的有理有據。
這麽多年了,李善長都沒有被朱元璋殺。
恰好最近北境傳來了大明滅掉北元的消息,李善長立刻被抄家了。
乍一聽,好像還真是那麽回事。
再加上朝廷官員之中流傳出一些消息,確實跟北元有關。
李善長私通北元這件事情就算坐實了,朱元璋在明間的名聲,自然也算是保住了。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京城似乎是恢複了過往的寧靜,朱雄英還是那個錦衣衛指揮使。
錦衣衛還是那個錦衣衛。
隻不過最近錦衣衛似乎變了個樣子,沒有了之前的那種很重的戾氣,相反,更像是一個冰冷的機器。
不斷有官員從各地被錦衣衛抓過來。
進了錦衣衛走一遭,所有貪官都換了一副模樣。
朱雄英則是當起了甩手掌櫃,一切全權交給毛驤去做。
愜意地過了兩個多月的安穩日子之後,朱雄英一大早,便被李公公趕過來叫醒了。
這上早朝的時間很早,其他官員天沒亮就已經要出門。
等走到皇宮奉天殿的時候,天也才微微亮。
朱雄英還好,他住在東宮,本身就在皇宮之中。
東宮跟奉天殿的距離算不上太遠。
但朱雄英的眼皮子在打架,壓根就起不來。
李公公沒辦法,隻能讓人把轎子抬了過來。
從東宮抬到了奉天殿,一路上搖搖晃晃的,終於把朱雄英給晃醒了。
李公公在轎子前麵走的那是滿頭大汗,等到了奉天殿門口的時候,轎子終於停了下來。
李公公撥開轎子的簾子,滿臉焦急地說道:“我的小祖宗喲,快出來吧!”
“早朝都已經開始了。”
朱雄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臉懵逼的問道李公公:“是朝堂之上又有什麽大案子了嗎?”
“倒也不是大案子。”
李公公猶豫了片刻,還是說道:“先前韓國公一案,不是六部之中,有三部的尚書,都告老還鄉了嗎?現如今陛下拿不準主意。”
“但這六部的尚書可都是要職,必須得選出新的尚書。”
“哦,這事爺爺親自決定就行了。”
朱雄英打了個哈欠,轉頭又想回到轎子中繼續睡覺,卻被李公公一把抓過來。
“陛下說了,今天無論如何你都得去上早朝!”
朱雄英就這麽被拖著,走進了奉天殿。
奉天殿中,文武百官跟朱元璋都已經到位,朱雄英這才晃晃悠悠地,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朱元璋瞟了朱雄英一眼,麵不改色地說道:“那麽戶部尚書,就由郭桓暫替。”
“吏部尚書,由李信接任。”
“禮部尚書......劉仲質接任。”
朱元璋直接將三部門的尚書,全部都定了下來。
朱雄英聽了之後,滿臉的問號。
不是說要新上任三位尚書,所以才把我叫來的嗎?
怎麽我人還沒到,你直接就宣布了?
沒等朱雄英反應過來,朱元璋又在龍椅上說道:“今日的奏報放到後麵再說,朕今日想問眾愛卿一個問題。”
“我大明稅收,如何才能提高?”
眼下空印一案的貪官,已經除的差不多了,但即便算上他們貪汙的糧食,大明的稅收還是遠遠不如宋朝,也不如不久之前的元朝。
這是堵在朱元璋心中的一塊石頭。
憑什麽宋朝跟元朝的稅收,都能比大明多?
我大明就比上麵的兩個朝廷差嗎?
朱雄英聽到這個問題之後,方才知道,老朱為什麽會把自己叫過來,原來是為了稅收的事情。
“陛下,我大明與宋元兩朝不同。”
剛剛升職的劉仲質,從群臣之中站了出來:“宋朝與元朝,都是經曆過百十年的沉澱,稅收才比大明高。”
“眼下大明已經掃清了北元的障礙,北境一帶的百姓可以安居樂業。”
“假以時日,我大明的稅收肯定會越來越高。”
朱元璋表麵上點了點頭,但心中卻對這個說法十分不滿。
你的意思是咱在北邊打仗打錯了嗎?
什麽都不做,稅收就能進兜裏了!
這話也就能說給昏君聽一聽,但朱元璋很明顯不是昏君。
他將目光看向一眾大臣。
這些大臣們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
進言?
他們哪裏懂這些!
許久之後,又一名大臣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應該在劉大人所說的基礎上,再加以一些措施,便能提高大明的稅收。”
說話之人,是剛剛升任戶部尚書的郭桓。
按照曆史的走向,郭桓最多也就做到了戶部侍郎。
但因為朱雄英的出現,原本的戶部尚書郭允道告老還鄉了,郭桓倒是提前升上來了。
“郭愛卿有何高見?”朱元璋淡淡地問道。
“臣以為,要提高大明的賦稅,那必須由各縣官員,督促百姓耕種。”
郭桓侃侃而談:“百姓耕種積極了,糧食產量提高了,那我大明的賦稅自然會提高。”
“另外,縣官員還要督促百姓開墾農田,農田越多了,那麽百姓便能交上來更多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