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汴京南衙校場,今日仿若炸開了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府尹衙門的捕快與禁軍將士分列兩側,衣甲鮮明,威風凜凜。


    衙門這邊,鍾都頭扯著嗓子,指揮捕快們用生石灰粉利索地在場地上畫出一道道醒目的白線,作為比試的標線。


    禁軍那頭,校尉眼神冷峻,調度著一個虞候、一個軍吏,還有個專報箭靶射擊環數的唱籌兵,一切準備就緒,隻待開場。


    弓射之賽,分級嚴苛,依北宋舊製,按步數測距。


    一步折合五尺,一步約是 31.68 厘米,換算下來,一步足有 1.584 米。


    今日設三個檔次:100 步間距,恰是 158.4 米,這是初階;200 步,延展至 316.8 米,難度陡升;最遠的 300 步,長達 475.2 米,堪稱挑戰極限,能在此距射中靶心者,必是神箭手無疑。


    隻因比試來得倉促,弩箭比試隻得暫且擱置。要知道,弩車、弩床那般大型機械弓弩,威力雖猛,卻需數人合力方能拉開,多用於沙場之上,遠距離射殺衝鋒的步兵。


    據《宋史》所載,軍中竟有能拉動九石弓弩的猛士,力量仿若千鈞。


    像蹶張弩,手腳並用,方能撐開;擘張弩,則純靠臂力。


    還有那赫赫有名的神臂弓,名為弓,實則是弩,射程可達 240 步乃至 300 步,換算成現今長度,便是 360 米至 450 米之遙,起初需兩石三鬥之力,後改良為一石四鬥。


    此時,眾人目光被入場的李大為吸引。


    隻見他肩頭扛著一張造型粗獷的硬弓,那弓身足有一人多高,通身黝黑發亮,似是被歲月與力量反複打磨。


    這弓可不簡單,其弓臂精選多年老桑木,工匠們尋來那深山裏生長了數十載、木質堅硬且紋理細密如織的桑木原材,曆經數載自然風幹,褪去多餘水分,方能保證木質穩定。


    而後,憑借著精湛手藝,將木材精心加工,掌控每一處弧度、厚度與寬度,打造出完美契合力學原理的弓臂形狀。


    弓臂內側,嚴絲合縫地貼合著打磨精致的水牛角片,這牛角是從質地最優、紋理均勻的牛角中千挑萬選而來。


    經加熱軟化後,工匠用祖傳的魚鰾膠,趁著膠液溫熱、黏性最強之際,將牛角穩穩貼合,再施以重壓,確保毫無縫隙。隨後細細打磨,直至弓臂表麵平整光滑,肉眼難辨拚接痕跡。


    弓梢微微上翹,宛如蒼鷹振翅欲飛之勢,末端的弦扣牢固緊實,係著的牛筋弦粗如手指。


    這牛筋弦更是大有來頭,取自強健公牛腿部的牛筋,經多道工序炮製。先是長時間浸泡於特質藥水中,使其軟化並去除雜質,再反複梳理成均勻細絲,最後以特殊手法搓成這般粗壯堅韌的弦。


    安裝時,工匠憑借豐富經驗,將弦的兩端精準固定於弦扣,反複調試弦的張力,直至達到最佳狀態。


    懂行的老兵咋舌道:“這可是張要命的硬弓呐!”


    旁人追問,老兵搖頭晃腦地算起來:“咱北宋,一石是 120 宋斤,一宋斤約 640 克,算下來一石便是 76.8 公斤,一鬥 7.68 公斤。李大為這弓,日前聽說需三石八鬥之力,那就是 291.84 公斤,擱北宋的斤兩算,整整 456 斤呐,這不是刁難人嘛!”


    校場中央,為求此次射箭比試精準無誤,賽前特意將原本的草垛型箭靶換作了木質標靶。


    嶄新的標把穩穩矗立,一人環抱粗細,表麵刨得光滑平整。


    靶心處塗著醒目惹眼的大紅圓點,那便是代表至高榮耀的十暈之位,往外一環環依次為九暈、八暈、七暈不等,每一環寬度均勻,皆用墨線細細勾勒,清晰明了。


    如此精心籌備,眾人皆知,這場弓射競技,必將精彩紛呈,而李大為與他的硬弓,已然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


    校場瞬間安靜下來,眾人目光齊聚李大為,看他如何馴服這張狂的硬弓,開啟這場驚心動魄的弓射競技。


    校場中央,李大為氣定神閑地站定,手中緊握著那柄令眾人咋舌的三石八鬥硬弓。


    陽光傾灑而下,為他鍍上一層金邊,仿若神話中的英雄現世。


    一旁的禁軍和捕快們,眼睛瞪得如銅鈴一般,一眨不眨地死死盯著李大為的一舉一動。


    隻見他身姿挺拔如鬆,左手穩穩擎起硬弓,右手修長的手指輕輕拈起一支羽箭,搭箭上弦,動作嫻熟流暢,沒有絲毫拖遝。


    緊接著,他雙臂發力,那肌肉緊繃鼓起,宛如蛟龍出海,竟將這需三石八鬥力氣才能拉開的硬弓輕而易舉地張開,弓弦被拉成一道滿弦的弧線,發出“嗡嗡”的顫音,好似蓄勢待發的猛獸在低吟。


    而後,他眼神如炬,鎖定三百步外的木質標把,手指輕輕一鬆,羽箭“嗖”的一聲離弦而去,在空中劃過一道銳利的黑線,直插靶心,正中那鮮豔欲滴的十暈紅點。


    這一連串的動作一氣嗬成,李大為麵不改色,仿若隻是做了一件稀鬆平常的小事。


    禁軍校尉見狀,心中既是震撼又是不服,他濃眉一皺,大手一揮,迅速挑出十個精壯士卒,高聲喝道:“你們去試試這硬弓!”


    那十人硬著頭皮走上前,為首的一個士卒雙手握住弓把,使出渾身解數,憋得滿臉通紅,脖子上青筋暴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弓拉開了一半。


    旁邊幾人見狀,也紛紛效仿,有五人拚盡全力,總算是將弓勉強拉開,可那身形搖搖晃晃,顯然已到極限,弓弦在他們手中顫顫巍巍,更別說瞄準放箭了。


    剩下三人,憋得大汗淋漓,卻也隻能將弓拉到不足一半,無奈搖頭放棄。


    禁軍校尉臉色鐵青,一跺腳,又選出十人。


    這撥人吸取了前車之鑒,調整呼吸,紮穩馬步,可結果依舊不理想。


    多數人在硬弓麵前敗下陣來,僅有兩三人能拉開些許,還沒來得及慶幸,手臂便已酸軟無力,難以支撐後續動作。


    鍾都頭在一旁瞧著,心裏也犯起了嘀咕,暗自思忖絕不能落了下風。


    他清了清嗓子,在捕快隊伍裏點出二十人。這些捕快平日裏也算有些身手,可此刻麵對這硬弓,卻紛紛傻了眼。


    打頭陣的一個捕快,咬牙切齒地握住弓,身體前傾,妄圖借助身體重量拉開硬弓,可弓卻紋絲不動。


    好不容易有三人使盡全力拉開了弓,身形卻已扭曲,站立不穩;另有五人使出吃奶的力氣,才將弓拉到半途,雙手顫抖不停,弓弦在指尖勒出一道道血痕,根本無法瞄準,更遑論射箭命中目標,場麵一片狼藉。


    眾人望著李大為,眼神裏滿是敬畏與驚歎。


    此刻的李大為,在這硬弓的映襯下,已然成為校場上的傳奇,他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每一個旁觀者心中,無人再敢小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汴京酒樓大掌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月銀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月銀鉤並收藏汴京酒樓大掌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