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那風雲變幻的時代,龍門石窟宛如一顆璀璨卻蒙塵的明珠,亟待修繕。而修繕的資金,就像一條條隱秘的溪流,匯聚而來。


    在龍門石窟外,有一家官家管理機構,要想全方位了解、剖析石窟內壁構造,必須得和這官家人隻多打交道。


    為此,向平一直在這徘徊,等待機會。


    先說那官方撥款,這可是大頭。朝廷的金庫裏,銀子在燭光下閃著胘目光芒。朝廷重視啊,文化與宗教的發展就像國家的兩條臂膀,缺一不可。


    龍門石窟那是什麽地方?那是有著極高宗教文化價值和藝術地位的聖地!朝廷把它的修繕看作重要的文化建設大事,每年都會從國家財政中劃出一筆款項,那銀子就像帶著使命,流向龍門石窟。


    而洛陽的地方官員呢,也沒閑著。這洛陽城本就是重要之地,龍門石窟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保護它是責任也是義務。


    地方財政裏,也有一部分錢是專門留給石窟日常維護和小規模修繕的,這些錢就像是守護石窟的衛士,雖不顯眼,卻至關重要。


    再看那信眾捐贈,這可熱鬧得很。佛教在北宋就像一棵大樹,信眾多得像樹下的小草。那些虔誠的信徒啊,心裏懷著對佛的敬畏,把向龍門石窟捐贈財物當作積累功德的大事。


    有錢的信徒,金銀財寶不在話下,就像那些富貴人家,出手就是一大箱金銀。普通的信眾呢,也有自己的法子,糧食、布料,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積攢起來也能變現。


    還有民間的佛教團體,那是有組織的。他們就像一群熱情的螞蟻,號召成員集資,每個人拿出一點,匯聚起來就是一大筆。


    富商們呢,也不甘落後。有的是因為信仰佛教,有的是敬重文化,還有的是想提高自己的名聲,總之,他們的捐贈那是相當慷慨,大把的銀子就像流水一樣,注入到修繕資金裏。


    還有寺產收入這條線。龍門石窟周邊的寺廟,那可都是有產業的。大片的土地、田莊,在陽光下泛著希望。寺廟把這些土地租出去,田莊經營得紅紅火火,收入源源不斷。


    這些錢一部分用於寺廟自己的生活,一部分就流向了龍門石窟的修繕。香火錢也不少呢,信眾們朝拜時留下的香火錢,還有捐贈的物品,寺廟都會拿出一部分。


    寺廟還會舉辦各種法會、宗教儀式,那場麵可壯觀了。信眾們在參加的時候,紛紛捐贈財物,這些收入除了維持寺廟的日常和宗教事務,也有一部分悄悄流向石窟的修繕工作,就像涓涓細流,滋潤著龍門石窟這顆古老的明珠。


    在北宋那悠悠歲月裏,龍門石窟宛如一顆夜明珠,閃耀在曆史的長河中。朝廷對它的管理與守護,有著獨特的故事。


    有個官職,名曰“石道公事”,這可不是個簡單的活兒。有專人擔任此職,每日的任務就是維護龍門石窟前端的道路。


    要知道,那道路就像一條生命線,對於前來參觀的遊客、虔誠朝拜的信徒,還有運輸物資的車馬來說,都至關重要。道路平坦安全,石窟的管理和保護才能更順暢。


    那官員每天帶著手下,認真查看道路的每一處,修補坑窪,加固路基,隻為了石窟能一直熱鬧繁榮。


    龍門石窟的佛像,那是經曆了無數劫難。曾經的滅佛運動,讓它們傷痕累累。可北宋時期,修複工作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那可不是個小數目,整整多尊佛像得到了修複。


    在盧舍那大佛的佛座上,刻著“東八作司胡副使一十人修佛記”,那十個名字和時間,就像是對這段修複曆史的莊重見證。


    這些工匠們,懷著對佛的敬畏,精心修複每一斧每一刀,讓佛像重新煥發光彩,那是官方對佛教造像重視的體現,也是守護宗教文化遺產的堅定決心。


    而盧舍那雕像,更是重中之重。朝廷特地為它加蓋了九間木構屋簷式建築,大家都稱它為“九間房”。這“九間房”就像是忠誠的衛士,為佛像遮風擋雨。


    無論是狂風呼嘯,還是暴雨傾盆,佛像都能在它的庇護下安然無恙。自然的侵蝕被大大減少,佛像也能在歲月中多留存些時日。


    在那個古老的時代,雖沒有現代這般科學的保護體係,但北宋官方對龍門石窟的重視和保護意識,就像一盞明燈。


    正是這些努力,才讓龍門石窟這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數百年的風雨洗禮後,依然能屹立不倒,向後人訴說著曾經的輝煌。


    北宋洛陽城如明珠般閃耀,而龍門石窟則是這明珠上最璀璨的文化之光。


    在汴京朝堂之上,宋真宗趙禎高坐於禦座上,身著龍袍,頭戴冕旒,冕旒上的珠串微微晃動。下方群臣朝拜,口中高呼:“拜見官家。”趙禎微微抬手,其聲如洪鍾般響起:“眾卿平身,今日所議之事,乃龍門石窟守護與修繕,此乃關乎祖宗文化之事,誠為大焉,萬不可輕怠。”


    “傳,將作監李大人覲見。”趙禎下令,聲音在殿堂中回響。


    不一會兒,將作監李大人匆匆而來,行禮後,趙禎開口:“龍門石窟的守護事宜,朕已多有耳聞,你有何見解?”


    李大人恭敬地回答:“陛下,臣以為當派專人常駐石窟附近。可從廂軍中挑選忠勇之士,組成護窟軍,一則防賊人破壞,二則可監察石窟狀況。”


    官家微微點頭:“此計甚好,就命你著手安排。至於修繕之資,可從內庫撥出一部分,再令洛陽府協同當地富戶、商賈募集。”


    在洛陽,官差們在城中張貼告示,詳述龍門石窟修繕之事。城中富戶聚集在商會之中,議論紛紛。


    綢緞莊的王老掌櫃撫著胡須:“這龍門石窟是咱洛陽的驕傲,咱不能讓它毀了,我願捐銀千兩。”其他富戶也紛紛響應。


    而在龍門石窟,護窟軍已經到位。為首的張校尉每日帶著士卒在石窟內外巡邏。他們的身影穿梭在各個洞窟之間,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


    石窟內,工匠們也開始了修繕。老工匠陳師傅帶著徒弟,看著佛像上的裂隙,眼中滿是憐惜。


    “這佛像受損,乃是吾等之罪過,定要精心修複。”他們用著官家撥下和募集而來的資金,購置材料,小心地修複著每一處破損。


    在官家的重視和各方努力下,龍門石窟的守護與修繕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那千年的佛窟又重煥生機,佛光在伊水河畔閃耀如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汴京酒樓大掌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月銀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月銀鉤並收藏汴京酒樓大掌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