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蔚州兩地—秋收
穿越成廢皇子,隻想苟活! 作者:韓師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出發之前,家裏還是要安排好。
趙生在郡主府陪著李淑雅幾日,含淚和自己的兩位小寶子告別。
“記得多回來,小丫頭都會說話了,經常不回家女兒都不知道她們的爹爹是誰。”
將人送到門口,趙生在李淑雅的叮嚀中,不舍遞過去大寶。
“我安排好那邊的事情,就回來,到時候將陳大調回來,那邊有都督在,陳大跟著我就行。”
“這邊趙勇生搞得不錯,欒城的安全布控得挺不錯的,就是你要多關注石崗村。”
“石崗村有趙二牛和趙虎在,出不了什麽亂子!”
探頭在寧悅和欣悅的臉蛋上親了親,趙生還是上了馬車。
這次駙馬親衛百人都配上了馬匹,全部是小隴山繳獲的清一色蒙古馬。
梁棟自從上次軍鎮一戰後,曆練得越發成熟,再一次經過軍鎮驛站的時候,看到張成,留下一壺酒算是感謝招待之情。
“你覺得張成能管好這個驛站嗎?”
趙生突然問向梁棟,他看得出來梁棟對這個驛長有些情分。
“說不好,我總覺得這個驛長人還蠻好。”
“哦?你是怎麽看出的?”
“待人謙虛,而且溫和,總給人一種想結交的感覺。”
“就這?……”
“就這!”
隨著梁棟的回答,趙生陷入沉思,這張成真的有這麽好嗎?
隨著蔚州兩地的發展,軍鎮顯然將要成為一個交通樞紐的重鎮,這裏一定要建設起來,到時候將馬彪的獨立團放在這裏。
趙生心中想著,隨即掏出一劄紙,用炭筆在上麵記錄下來。
炭筆是趙生發現煤礦有種十分晶瑩的炭塊,畫在紙上留下很深的印記,於是就利用這個特性,做出了炭棒,壓鑄在一個金屬管裏,通過圓木上的小孔擠壓,然後就能寫字。
或許後世的鉛筆不是這樣製作的,但是趙生不擅長用毛筆,即便是這具身體的記憶,寫字也不好看。
再次來到廣昌縣,孫繼平樂得嘴都合不攏,趙生簡直是他們縣的大救星,接二連三地出現好東西。
孫繼平在按照趙生的要求,建設碉樓和挖山洞儲備糧食時,來了一批礦產勘探的工匠,發現這裏的煤礦和硫礦。
“趙駙馬,我們是先開采煤礦還是硫礦?”
孫繼平顯然有些迫不及待了,他覺得這些東西出來就是錢。
“煤礦,這些煤層裏有大量的硫和硫化物,我們要先脫硫後再使用,不然我們這個縣就廢了。”
“啊,脫硫,什麽是脫硫?”
被趙生的話搞蒙的孫繼平,完全被未知的知識碾壓,此時他覺得自己特別的弱智,駙馬爺怎麽會知道這麽多呢?
“先看看地形吧,在煤礦附近建一個洗煤廠,後麵的事情一步步地做。”
實際上趙生也不是萬能的,有些知識都是自己在外多年,有意無意地融進知識盲區。
孫繼平開始招募煤礦的工人,工錢是普通工人的三倍。
本身他們這兩個縣為了招募人,工錢比其他縣高兩倍,技術工人高出三倍,就連這裏女工的工資都和其他縣的壯勞力是一樣的。
在蔚州兩地工作的年輕人基本上可以養活一個女人,女人沒有孩子之前也能上工,有了孩子也能養活。
隻要吃得苦,隨著工作經驗的提高,成為技術工人都是三倍的工資。
要想直接跨越,煤礦普工就是三倍工資,技術工都是五倍起步。
戰俘是挖煤工的首選,他們三年沒有工資,隻是吃得好睡得也好。
看起來毫無人性,但是在這裏幹活的人十分的快樂,能吃飽穿好,以後還能和正常人一樣,免於戰爭,是人人向往的生活。
以至於代郡和常山郡的居民都跑來蔚州和廣昌縣打工。
趕在下雪之前,煤礦和洗煤廠都建好了,廣昌縣和蔚州交界地段的鐵礦也進行了開采。
“今天是蔚州兩地的行政班子大老爺在一起開會,我先交代一下,定州通往通州,以及通往青州的線路即將完工,上京的線路也差不多了。
我們蔚州沒有什麽好東西運出去,有的隻是定州的援助,馬上棉花可以豐收了,我們需要大量的人手,為此本縣要做好接收服務,主要是女子較多,開始采棉花了!”
趙生以為自己的開場白會贏得熱烈掌聲,結果大家在下麵交頭接耳。
“駙馬。這棉花是什麽好東西嗎?”張純壯著膽子問道。
“額,你們不知棉花是何物?”
趙生有點懵逼,這一個知縣也不知道棉花?
眾人像看怪物似的看著趙生:我們應該知道什麽是棉花嗎?
好吧,看來需要科普一下了,趙生心裏暗想。
於是,趙生拿出一個棉花團和一個帶殼的成熟棉花。
“你們看,這個是長在地裏的可以收獲的棉花,采摘回來後,取出裏麵的棉花,這就是下麵急需的工作,我看了你們播種的,滿山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去采摘。
先統計一下縣城的老人孩子和婦人,采摘的按照重量計算,當天交任務的,管兩頓飯。”
雖說在趙生指揮下,蔚州兩地民生吃飯不至於餓死,大家都是想著辦法吃上一口好的,不過還是有些人家吃不飽。
這次收棉花就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環境,有飯吃有錢拿。
棉花最大的播種地是在廣昌縣,蔚州因為大家在搞基建,棉花種植地不多,主要是人口少,新軍都參加了基建任務。
“這次采棉花安全問題是個大問題,不管是哪裏來的婦人兒童,我們都要做好安全防範,誰的管理治下出了問題,我們就法辦他們。”
邊境時有意外發生,部署在這的新軍不僅僅要看護礦,也要守衛百姓的安全。
時常巡邏的士卒,在百姓幹活的地方轉悠,防止有惡人作祟。
陽山縣留下來的匈奴以及塞外其他族的商人,很快嗅覺到了蔚州的商機,多次派出商人與這邊溝通。
隻是他們沒想到的是,蔚州這邊大周軍隊並不排斥他們,反而提供保護他們的措施。
氐族商人黎庚寶對蔚州軍隊做法十分讚賞,多次前往蔚州做起皮貨生意。
凡言大氐、猶大都也。
《國語》中說:“天黿出現而河水幹涸。”
韋昭說:“天黿,在亢宿和氐宿之間。”從“氏”的下麵加一“一”。“一”讀作直略切。這是會意字。
許慎的書中沒有“低”字。“底”,一種說法是下麵。
周朝氐族是有的,後麵變成了狄國,羌狄中的狄就是現在的氐。
趙生在郡主府陪著李淑雅幾日,含淚和自己的兩位小寶子告別。
“記得多回來,小丫頭都會說話了,經常不回家女兒都不知道她們的爹爹是誰。”
將人送到門口,趙生在李淑雅的叮嚀中,不舍遞過去大寶。
“我安排好那邊的事情,就回來,到時候將陳大調回來,那邊有都督在,陳大跟著我就行。”
“這邊趙勇生搞得不錯,欒城的安全布控得挺不錯的,就是你要多關注石崗村。”
“石崗村有趙二牛和趙虎在,出不了什麽亂子!”
探頭在寧悅和欣悅的臉蛋上親了親,趙生還是上了馬車。
這次駙馬親衛百人都配上了馬匹,全部是小隴山繳獲的清一色蒙古馬。
梁棟自從上次軍鎮一戰後,曆練得越發成熟,再一次經過軍鎮驛站的時候,看到張成,留下一壺酒算是感謝招待之情。
“你覺得張成能管好這個驛站嗎?”
趙生突然問向梁棟,他看得出來梁棟對這個驛長有些情分。
“說不好,我總覺得這個驛長人還蠻好。”
“哦?你是怎麽看出的?”
“待人謙虛,而且溫和,總給人一種想結交的感覺。”
“就這?……”
“就這!”
隨著梁棟的回答,趙生陷入沉思,這張成真的有這麽好嗎?
隨著蔚州兩地的發展,軍鎮顯然將要成為一個交通樞紐的重鎮,這裏一定要建設起來,到時候將馬彪的獨立團放在這裏。
趙生心中想著,隨即掏出一劄紙,用炭筆在上麵記錄下來。
炭筆是趙生發現煤礦有種十分晶瑩的炭塊,畫在紙上留下很深的印記,於是就利用這個特性,做出了炭棒,壓鑄在一個金屬管裏,通過圓木上的小孔擠壓,然後就能寫字。
或許後世的鉛筆不是這樣製作的,但是趙生不擅長用毛筆,即便是這具身體的記憶,寫字也不好看。
再次來到廣昌縣,孫繼平樂得嘴都合不攏,趙生簡直是他們縣的大救星,接二連三地出現好東西。
孫繼平在按照趙生的要求,建設碉樓和挖山洞儲備糧食時,來了一批礦產勘探的工匠,發現這裏的煤礦和硫礦。
“趙駙馬,我們是先開采煤礦還是硫礦?”
孫繼平顯然有些迫不及待了,他覺得這些東西出來就是錢。
“煤礦,這些煤層裏有大量的硫和硫化物,我們要先脫硫後再使用,不然我們這個縣就廢了。”
“啊,脫硫,什麽是脫硫?”
被趙生的話搞蒙的孫繼平,完全被未知的知識碾壓,此時他覺得自己特別的弱智,駙馬爺怎麽會知道這麽多呢?
“先看看地形吧,在煤礦附近建一個洗煤廠,後麵的事情一步步地做。”
實際上趙生也不是萬能的,有些知識都是自己在外多年,有意無意地融進知識盲區。
孫繼平開始招募煤礦的工人,工錢是普通工人的三倍。
本身他們這兩個縣為了招募人,工錢比其他縣高兩倍,技術工人高出三倍,就連這裏女工的工資都和其他縣的壯勞力是一樣的。
在蔚州兩地工作的年輕人基本上可以養活一個女人,女人沒有孩子之前也能上工,有了孩子也能養活。
隻要吃得苦,隨著工作經驗的提高,成為技術工人都是三倍的工資。
要想直接跨越,煤礦普工就是三倍工資,技術工都是五倍起步。
戰俘是挖煤工的首選,他們三年沒有工資,隻是吃得好睡得也好。
看起來毫無人性,但是在這裏幹活的人十分的快樂,能吃飽穿好,以後還能和正常人一樣,免於戰爭,是人人向往的生活。
以至於代郡和常山郡的居民都跑來蔚州和廣昌縣打工。
趕在下雪之前,煤礦和洗煤廠都建好了,廣昌縣和蔚州交界地段的鐵礦也進行了開采。
“今天是蔚州兩地的行政班子大老爺在一起開會,我先交代一下,定州通往通州,以及通往青州的線路即將完工,上京的線路也差不多了。
我們蔚州沒有什麽好東西運出去,有的隻是定州的援助,馬上棉花可以豐收了,我們需要大量的人手,為此本縣要做好接收服務,主要是女子較多,開始采棉花了!”
趙生以為自己的開場白會贏得熱烈掌聲,結果大家在下麵交頭接耳。
“駙馬。這棉花是什麽好東西嗎?”張純壯著膽子問道。
“額,你們不知棉花是何物?”
趙生有點懵逼,這一個知縣也不知道棉花?
眾人像看怪物似的看著趙生:我們應該知道什麽是棉花嗎?
好吧,看來需要科普一下了,趙生心裏暗想。
於是,趙生拿出一個棉花團和一個帶殼的成熟棉花。
“你們看,這個是長在地裏的可以收獲的棉花,采摘回來後,取出裏麵的棉花,這就是下麵急需的工作,我看了你們播種的,滿山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去采摘。
先統計一下縣城的老人孩子和婦人,采摘的按照重量計算,當天交任務的,管兩頓飯。”
雖說在趙生指揮下,蔚州兩地民生吃飯不至於餓死,大家都是想著辦法吃上一口好的,不過還是有些人家吃不飽。
這次收棉花就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環境,有飯吃有錢拿。
棉花最大的播種地是在廣昌縣,蔚州因為大家在搞基建,棉花種植地不多,主要是人口少,新軍都參加了基建任務。
“這次采棉花安全問題是個大問題,不管是哪裏來的婦人兒童,我們都要做好安全防範,誰的管理治下出了問題,我們就法辦他們。”
邊境時有意外發生,部署在這的新軍不僅僅要看護礦,也要守衛百姓的安全。
時常巡邏的士卒,在百姓幹活的地方轉悠,防止有惡人作祟。
陽山縣留下來的匈奴以及塞外其他族的商人,很快嗅覺到了蔚州的商機,多次派出商人與這邊溝通。
隻是他們沒想到的是,蔚州這邊大周軍隊並不排斥他們,反而提供保護他們的措施。
氐族商人黎庚寶對蔚州軍隊做法十分讚賞,多次前往蔚州做起皮貨生意。
凡言大氐、猶大都也。
《國語》中說:“天黿出現而河水幹涸。”
韋昭說:“天黿,在亢宿和氐宿之間。”從“氏”的下麵加一“一”。“一”讀作直略切。這是會意字。
許慎的書中沒有“低”字。“底”,一種說法是下麵。
周朝氐族是有的,後麵變成了狄國,羌狄中的狄就是現在的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