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薑黎說要攘外必先安內,他們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西伯侯,以為薑黎要率軍滅了周國。
畢竟,周國才是大商最不穩定的因素。若要安內,則必先滅周國。
說實在的,要是以前,薑黎說要滅周國,眾人隻會覺得荒謬,不認為會成功。
周國的實力,較之大商雖弱,可也沒有弱多少,貿然開戰的話,就算能贏,那也是慘勝,大商勢必要元氣大傷,再無力統禦天下。
可以說,大商興兵攻打周國,就相當於是自爆,要拉著周國一起同歸於盡。
無論是輸是贏,都會便宜外人。
所以,在此之前,哪怕帝辛不止一次地表露出想要攻打周國的意思,可大商上下加起來,也沒見幾個貴族同意。
因為他們都知道,周國不能打,不是打不贏,而是大商打不起。
可現在,局勢卻發生了變化。這些大商貴族仔細想了想,發現周國還是能打的。
一是因為薑黎改革軍製的緣故,使得大商的戰爭能力得到加強,盡管實力沒變,可爆發出的實力卻更強了,起碼翻了一倍。
二是因為,在薑黎的一通操作下,大商內部更加的團結了。
所有的貴族全都齊心協力的往一個方麵努力,如此一來,所能調動的力量,以及所能發揮出的實力,自然更強了。
三是因為,隨著薑黎改革祭祀之力,本來大商有所衰弱的威嚴,竟然被重新樹立,再次得到了諸多諸侯的擁護。
這就是說,一旦大商朝周國開戰,那天下間的諸侯,勢必會有不少響應,跟著大商一起討伐周國。
同時,本來與周國站在同一陣線的諸侯國,也會出於種種顧慮,選擇袖手旁觀,不會出兵支援周國。
此消彼長之下,大商的實力大增,周國的實力大減,自然也就有了勝算。
若是再加上別的優勢,那周國與大商間的差距就更大了。
就算是攻打周國,也不會元氣大傷,最多也就是傷筋動骨,算不得大事,隻需吞並周國,要不了多久就能恢複,甚至是變得更強。
這麽算下來,在場的貴族驚訝的發現,局勢徹底變了,周國可以打,且贏麵非常的大。
而相比較於攻滅周國所得的好處,攻打周國所付出的代價,實在算不得什麽。
念及至此,殿內貴族看向西伯侯的目光,一下子就變了,不再是尊敬與敬佩,而是貪婪,甚至是浮現了些許殺機。
他們雖然與周國有舊,但他們終究是大商的貴族,要以大商的利益為先。眼下既有機會滅了周國,那他們為何要猶豫?
那可是周國,最強的諸侯國,隻要將其攻破,就能獲得無窮無盡的財富,以及數之不盡的奴隸。
這種誘惑,真的很難讓人拒絕。
“嗯?”
本來不覺得有什麽的西伯侯父子,注意到眾人悄然改變的態度,眉頭不由皺了起來,心中更是充滿了憂慮。
周國內部雖然也不團結,但總體而言,較之大商還是強上不少。
起碼周侯的命令能得到貫徹,不似大商,帝辛下個命令,還要與國內貴族提前溝通,不然根本得不到執行。
這就是周國較之大商的優勢,可現在,這個優勢沒了,因此產生的後果就是,大商的實力,一下子就強出了周國一大截。
再加上別的因素,若是仙道不幹預的話,那周國真的有可能被大商滅掉,成為曆史。
念及至此,西伯侯突然有些慌了,祖宗的基業,萬萬不能毀在他手上。
心中無數念頭轉動,西伯侯就欲開口說些什麽,可這時,卻聽薑黎說道:
“要說大商內部,最不穩定的因素,肯定是位於冀州的有蘇國了。”
“蘇侯蘇護,不知是得了誰的支持,竟然連續數年不來朝貢,不臣之心,可謂是盡展無疑。”
“大商若要討伐四方鬼神,在此之前,必須要將有蘇國這類懷有不臣之心的諸侯全數剿滅,徹底穩住天下的局勢才行。”
“不然,若是留著他們,在我大商與四方鬼神作戰期間,這些懷有不臣之心的諸侯,勢必會趁機作亂,壞我等大計。”
薑黎的突然開口,打斷了眾人的遐思,誰都沒有想到,他竟然沒有把矛頭順勢對準自己最恨的周國,而是對準了實力更弱了蘇國。
不是,九黎與周國連綿不絕的仇恨呢?這時候怎麽不提了?
眾人承認,有蘇國確實是大商內部不穩定的因素,可小小的有蘇國與周國相比,又算得了什麽。
滅了有蘇國,未必震懾的了其餘懷有不臣之心的諸侯,更震懾不了周國。可要是滅了周國,那勢必能震懾住所有的諸侯,一舉解決所有麻煩。
放棄攻打問題的源頭周國,轉而功打癬疥之疾的有蘇國,這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
眾人一時間,沒能猜透薑黎的想法。
可位於上方的帝辛,以及作為當事人的西伯侯父子,卻是在第一時間就洞悉了薑黎的真正意圖。
這是吃準了隻要西伯侯還在,周國非但不會造反,成為大商的敵人,反而會成為大商的助力。
所以特意留著周國,讓他們為大商衝鋒陷陣,盡可能的壓榨其潛力,並趁機削弱其實力。
這樣,就算未來西伯侯死了,實力大減的周國哪怕造反,也是難以掀起什麽波瀾。
不造反,那更好,帝辛作為天下共主,有的是辦法削弱周國,絕對能將其削弱成小國。
確實,周國作為大商最強的諸侯國,若是直接將其滅了,等於是自斷一臂,太過不智。
不如留著周國,讓他為大商衝鋒陷陣。這樣既能削弱敵人,也能削弱心腹大患周國,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關鍵的是,薑黎這是陽謀,不怕西伯侯發現。
他就是發現了又如何?他能做什麽?他什麽也做不了,隻能默默的聽從帝辛的命令。
因為帝辛不是昏君,將他召來朝歌之後,不僅沒有虧待他,反而大大的重用他,封他為三公,給予他應有的權利與殊榮,甚至是將製訂商禮這樣的頭等大事交給他們父子來籌辦。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而禮,就是從祀中發展而來。
讓他們父子製定商禮,這份信重之厚,堪稱古今少有。
西伯侯父子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對不起這份信重。
這種情況下,他們要是造反,那才是昏了頭,天下諸侯不要說響應他們了,甚至還要興兵討伐他們。
昏君無道,諸侯可以討伐。
諸侯犯上作亂,其餘諸侯,自然也可以討伐。
陽謀就是如此,明明白白的把計劃告訴你,絲毫沒有隱藏,可你卻不得不主動入局,成為其棋子。
“我與薑黎的差距,真的有這麽大嗎?”想通了一切後,西伯侯不免無力的想道。
自他來到朝歌後,可謂是被薑黎吃的死死的,每一步都在他的算計之中,被他推著往前走,宛如他的傀儡一般。
周國的大好局麵,眼瞅著隻要繼續保持下去,就能取大商而代之,奪取整個天下。
可誰能想到,薑黎來到朝歌才不到一年,就將周國數代人,耗時上萬年,方才苦心經營出的大好局麵毀於一旦。
“有蘇國不臣之心,天下皆之,先前改革軍製,就是為討伐有蘇國而做準備。”
“如今準備了這麽久,前日又用天魔練兵,成績斐然,一舉捕獲數百頭仙神級別的天魔。”
“我大商軍威如此之盛,勢必能一舉蕩平有蘇國。既然黎侯有心攻打有蘇國,那便由你領十萬兵馬,並號令天下諸侯,共同討伐有蘇國。”
“務必以此戰,要天下諸侯重新憶起我大商的威嚴。”
見薑黎已經把一切都鋪墊好了,帝辛沒有遲疑,直接下令道。
他心知,攻打有所國之事,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大商的威信勢必要繼續下跌。
周國勢大,不攻打周國,這天下的諸侯尚且能夠理解。
可小小的有蘇國,拒絕朝貢多年,大商連屁都不敢放一聲,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大商是否是虛弱到,連外出征戰的能力都沒有了的程度。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大商還有何麵目統禦天下?
不如換個天下共主!
當年成湯造反的步驟,各大諸侯國可都是記得清清楚楚。
第一步,就是拒絕朝貢!
成湯崛起後,為了試探大夏的實力,選擇不再向夏後氏朝貢。然後夏桀震怒,一聲令下,天下諸侯紛紛響應,前來攻打商國。
見此,成湯立即恢複了朝貢。
之後,過了一些年,他又繼續不在朝貢。而這次,麵對夏桀的命令,已經沒有諸侯聽從了。
這個時候,成湯就知道,造反的時機到了,遂發兵攻打大夏,果然一舉將其推翻,建立了更強的商朝。
這就是成湯建立大商的過程,在諸侯間並不是什麽秘密,甚至於,大商建立至今,期間也不是沒有諸侯模仿過。
遠的不說,就說西伯侯的爺爺,為何被大商先帝所殺?不就是因為效仿成湯造反之舉,不再對大商朝貢,想要看看,大商還有多少威信。
可他卻是忘了,大商就是靠著此法起家的,對拒絕朝貢一事,可謂是相當敏感。見他不再朝貢,哪裏還不明白他的意思,直接派兵將他斬殺。
因大商是靠不再朝貢起家的,所以在大商,不再朝貢等同於造反。若是大商沒有反應,那與當年的夏桀又有何區別?
天下諸侯想起成湯當年之舉,野心難免會膨脹,從而生出效仿的心思。
這天下成湯能取,他們自然也能取!
是故,當有蘇國不再朝貢後,天下不知有多少諸侯在默默的關注大商的一舉一動,等待大商的反應。
若是以雷霆之勢滅之,那說明大商並沒有衰落,大家繼續老老實實的臣服就是了。可要是大商沒有反應,或是發兵兵敗,那天下勢必要大亂。
就算沒人推翻大商,商帝也會漸漸淪為傀儡、擺設,天下諸侯,再無人奉天子令。
所以,攻打有蘇國一事很重要,不僅要贏,且還要贏得漂漂亮亮的,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有蘇國蕩平。
事關大商國運,隻有以雷霆掃穴之勢滅掉有蘇國,才能一舉震懾其餘諸侯,讓他們收起不該有的野心。
“也是,自我來朝歌,寸功未立,卻被封為九卿之一,位高權重,難免有人心生不服。”
“便以此戰,作為我的進身之階,也好堵住那些好事者的嘴,少聽風言風語。”
薑黎躬身領命,決定親自率兵攻打有蘇國。本來這件小事,是不用他出手的。可為了將此戰打的漂亮點,那隻有他親自出手才最穩妥。
換成別人,要是出了點什麽問題,導致戰爭失利,那影響就大了。
大商好不容易才恢複的威信,勢必會全部喪失,甚至會給人留下大商不行的印象。
“黎侯說笑了,你所立之功,我等皆是有目共睹,莫說是九卿了,就是三公之位也是當得。”
“大商境內,誰敢不服?”
“甚至就算是整個人域,在聽到你的所作所為之後,也不會覺得你沒有資格擔任九卿。”
“所謂的風言風語,不過是一些嫉妒黎侯的人,刻意放出來中傷你的謠言。”
聽到薑黎如此自謙的話,殿內貴族紛紛吹捧道。要是薑黎這樣的,都算寸功未立,那他們又算什麽?
別的不說,隻是廢除人殉與活祭這一項功績,就已經勝過天下所有的人了,更別說是改革祭祀之禮,為先賢分級定品了。
可以說,薑黎的名聲早已超越西伯侯,成為世所公認的賢德之人。
若是他就此遁世,前往聖地苦修,那以他所立下的功績,足夠世人將他當成亞聖來祭祀了。
“黎侯未免太過謙虛了,不過,這次攻打有蘇國,確實由黎侯出麵更為合適。”
“按老朽推算,此次攻打有蘇國,必定會發生意外,不僅會牽扯到外族,甚至就連四方鬼神,也會牽扯其中,相助有蘇國。”
這時,西伯侯突然開口說道。
畢竟,周國才是大商最不穩定的因素。若要安內,則必先滅周國。
說實在的,要是以前,薑黎說要滅周國,眾人隻會覺得荒謬,不認為會成功。
周國的實力,較之大商雖弱,可也沒有弱多少,貿然開戰的話,就算能贏,那也是慘勝,大商勢必要元氣大傷,再無力統禦天下。
可以說,大商興兵攻打周國,就相當於是自爆,要拉著周國一起同歸於盡。
無論是輸是贏,都會便宜外人。
所以,在此之前,哪怕帝辛不止一次地表露出想要攻打周國的意思,可大商上下加起來,也沒見幾個貴族同意。
因為他們都知道,周國不能打,不是打不贏,而是大商打不起。
可現在,局勢卻發生了變化。這些大商貴族仔細想了想,發現周國還是能打的。
一是因為薑黎改革軍製的緣故,使得大商的戰爭能力得到加強,盡管實力沒變,可爆發出的實力卻更強了,起碼翻了一倍。
二是因為,在薑黎的一通操作下,大商內部更加的團結了。
所有的貴族全都齊心協力的往一個方麵努力,如此一來,所能調動的力量,以及所能發揮出的實力,自然更強了。
三是因為,隨著薑黎改革祭祀之力,本來大商有所衰弱的威嚴,竟然被重新樹立,再次得到了諸多諸侯的擁護。
這就是說,一旦大商朝周國開戰,那天下間的諸侯,勢必會有不少響應,跟著大商一起討伐周國。
同時,本來與周國站在同一陣線的諸侯國,也會出於種種顧慮,選擇袖手旁觀,不會出兵支援周國。
此消彼長之下,大商的實力大增,周國的實力大減,自然也就有了勝算。
若是再加上別的優勢,那周國與大商間的差距就更大了。
就算是攻打周國,也不會元氣大傷,最多也就是傷筋動骨,算不得大事,隻需吞並周國,要不了多久就能恢複,甚至是變得更強。
這麽算下來,在場的貴族驚訝的發現,局勢徹底變了,周國可以打,且贏麵非常的大。
而相比較於攻滅周國所得的好處,攻打周國所付出的代價,實在算不得什麽。
念及至此,殿內貴族看向西伯侯的目光,一下子就變了,不再是尊敬與敬佩,而是貪婪,甚至是浮現了些許殺機。
他們雖然與周國有舊,但他們終究是大商的貴族,要以大商的利益為先。眼下既有機會滅了周國,那他們為何要猶豫?
那可是周國,最強的諸侯國,隻要將其攻破,就能獲得無窮無盡的財富,以及數之不盡的奴隸。
這種誘惑,真的很難讓人拒絕。
“嗯?”
本來不覺得有什麽的西伯侯父子,注意到眾人悄然改變的態度,眉頭不由皺了起來,心中更是充滿了憂慮。
周國內部雖然也不團結,但總體而言,較之大商還是強上不少。
起碼周侯的命令能得到貫徹,不似大商,帝辛下個命令,還要與國內貴族提前溝通,不然根本得不到執行。
這就是周國較之大商的優勢,可現在,這個優勢沒了,因此產生的後果就是,大商的實力,一下子就強出了周國一大截。
再加上別的因素,若是仙道不幹預的話,那周國真的有可能被大商滅掉,成為曆史。
念及至此,西伯侯突然有些慌了,祖宗的基業,萬萬不能毀在他手上。
心中無數念頭轉動,西伯侯就欲開口說些什麽,可這時,卻聽薑黎說道:
“要說大商內部,最不穩定的因素,肯定是位於冀州的有蘇國了。”
“蘇侯蘇護,不知是得了誰的支持,竟然連續數年不來朝貢,不臣之心,可謂是盡展無疑。”
“大商若要討伐四方鬼神,在此之前,必須要將有蘇國這類懷有不臣之心的諸侯全數剿滅,徹底穩住天下的局勢才行。”
“不然,若是留著他們,在我大商與四方鬼神作戰期間,這些懷有不臣之心的諸侯,勢必會趁機作亂,壞我等大計。”
薑黎的突然開口,打斷了眾人的遐思,誰都沒有想到,他竟然沒有把矛頭順勢對準自己最恨的周國,而是對準了實力更弱了蘇國。
不是,九黎與周國連綿不絕的仇恨呢?這時候怎麽不提了?
眾人承認,有蘇國確實是大商內部不穩定的因素,可小小的有蘇國與周國相比,又算得了什麽。
滅了有蘇國,未必震懾的了其餘懷有不臣之心的諸侯,更震懾不了周國。可要是滅了周國,那勢必能震懾住所有的諸侯,一舉解決所有麻煩。
放棄攻打問題的源頭周國,轉而功打癬疥之疾的有蘇國,這是否有些本末倒置了?
眾人一時間,沒能猜透薑黎的想法。
可位於上方的帝辛,以及作為當事人的西伯侯父子,卻是在第一時間就洞悉了薑黎的真正意圖。
這是吃準了隻要西伯侯還在,周國非但不會造反,成為大商的敵人,反而會成為大商的助力。
所以特意留著周國,讓他們為大商衝鋒陷陣,盡可能的壓榨其潛力,並趁機削弱其實力。
這樣,就算未來西伯侯死了,實力大減的周國哪怕造反,也是難以掀起什麽波瀾。
不造反,那更好,帝辛作為天下共主,有的是辦法削弱周國,絕對能將其削弱成小國。
確實,周國作為大商最強的諸侯國,若是直接將其滅了,等於是自斷一臂,太過不智。
不如留著周國,讓他為大商衝鋒陷陣。這樣既能削弱敵人,也能削弱心腹大患周國,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關鍵的是,薑黎這是陽謀,不怕西伯侯發現。
他就是發現了又如何?他能做什麽?他什麽也做不了,隻能默默的聽從帝辛的命令。
因為帝辛不是昏君,將他召來朝歌之後,不僅沒有虧待他,反而大大的重用他,封他為三公,給予他應有的權利與殊榮,甚至是將製訂商禮這樣的頭等大事交給他們父子來籌辦。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而禮,就是從祀中發展而來。
讓他們父子製定商禮,這份信重之厚,堪稱古今少有。
西伯侯父子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對不起這份信重。
這種情況下,他們要是造反,那才是昏了頭,天下諸侯不要說響應他們了,甚至還要興兵討伐他們。
昏君無道,諸侯可以討伐。
諸侯犯上作亂,其餘諸侯,自然也可以討伐。
陽謀就是如此,明明白白的把計劃告訴你,絲毫沒有隱藏,可你卻不得不主動入局,成為其棋子。
“我與薑黎的差距,真的有這麽大嗎?”想通了一切後,西伯侯不免無力的想道。
自他來到朝歌後,可謂是被薑黎吃的死死的,每一步都在他的算計之中,被他推著往前走,宛如他的傀儡一般。
周國的大好局麵,眼瞅著隻要繼續保持下去,就能取大商而代之,奪取整個天下。
可誰能想到,薑黎來到朝歌才不到一年,就將周國數代人,耗時上萬年,方才苦心經營出的大好局麵毀於一旦。
“有蘇國不臣之心,天下皆之,先前改革軍製,就是為討伐有蘇國而做準備。”
“如今準備了這麽久,前日又用天魔練兵,成績斐然,一舉捕獲數百頭仙神級別的天魔。”
“我大商軍威如此之盛,勢必能一舉蕩平有蘇國。既然黎侯有心攻打有蘇國,那便由你領十萬兵馬,並號令天下諸侯,共同討伐有蘇國。”
“務必以此戰,要天下諸侯重新憶起我大商的威嚴。”
見薑黎已經把一切都鋪墊好了,帝辛沒有遲疑,直接下令道。
他心知,攻打有所國之事,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大商的威信勢必要繼續下跌。
周國勢大,不攻打周國,這天下的諸侯尚且能夠理解。
可小小的有蘇國,拒絕朝貢多年,大商連屁都不敢放一聲,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大商是否是虛弱到,連外出征戰的能力都沒有了的程度。
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大商還有何麵目統禦天下?
不如換個天下共主!
當年成湯造反的步驟,各大諸侯國可都是記得清清楚楚。
第一步,就是拒絕朝貢!
成湯崛起後,為了試探大夏的實力,選擇不再向夏後氏朝貢。然後夏桀震怒,一聲令下,天下諸侯紛紛響應,前來攻打商國。
見此,成湯立即恢複了朝貢。
之後,過了一些年,他又繼續不在朝貢。而這次,麵對夏桀的命令,已經沒有諸侯聽從了。
這個時候,成湯就知道,造反的時機到了,遂發兵攻打大夏,果然一舉將其推翻,建立了更強的商朝。
這就是成湯建立大商的過程,在諸侯間並不是什麽秘密,甚至於,大商建立至今,期間也不是沒有諸侯模仿過。
遠的不說,就說西伯侯的爺爺,為何被大商先帝所殺?不就是因為效仿成湯造反之舉,不再對大商朝貢,想要看看,大商還有多少威信。
可他卻是忘了,大商就是靠著此法起家的,對拒絕朝貢一事,可謂是相當敏感。見他不再朝貢,哪裏還不明白他的意思,直接派兵將他斬殺。
因大商是靠不再朝貢起家的,所以在大商,不再朝貢等同於造反。若是大商沒有反應,那與當年的夏桀又有何區別?
天下諸侯想起成湯當年之舉,野心難免會膨脹,從而生出效仿的心思。
這天下成湯能取,他們自然也能取!
是故,當有蘇國不再朝貢後,天下不知有多少諸侯在默默的關注大商的一舉一動,等待大商的反應。
若是以雷霆之勢滅之,那說明大商並沒有衰落,大家繼續老老實實的臣服就是了。可要是大商沒有反應,或是發兵兵敗,那天下勢必要大亂。
就算沒人推翻大商,商帝也會漸漸淪為傀儡、擺設,天下諸侯,再無人奉天子令。
所以,攻打有蘇國一事很重要,不僅要贏,且還要贏得漂漂亮亮的,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有蘇國蕩平。
事關大商國運,隻有以雷霆掃穴之勢滅掉有蘇國,才能一舉震懾其餘諸侯,讓他們收起不該有的野心。
“也是,自我來朝歌,寸功未立,卻被封為九卿之一,位高權重,難免有人心生不服。”
“便以此戰,作為我的進身之階,也好堵住那些好事者的嘴,少聽風言風語。”
薑黎躬身領命,決定親自率兵攻打有蘇國。本來這件小事,是不用他出手的。可為了將此戰打的漂亮點,那隻有他親自出手才最穩妥。
換成別人,要是出了點什麽問題,導致戰爭失利,那影響就大了。
大商好不容易才恢複的威信,勢必會全部喪失,甚至會給人留下大商不行的印象。
“黎侯說笑了,你所立之功,我等皆是有目共睹,莫說是九卿了,就是三公之位也是當得。”
“大商境內,誰敢不服?”
“甚至就算是整個人域,在聽到你的所作所為之後,也不會覺得你沒有資格擔任九卿。”
“所謂的風言風語,不過是一些嫉妒黎侯的人,刻意放出來中傷你的謠言。”
聽到薑黎如此自謙的話,殿內貴族紛紛吹捧道。要是薑黎這樣的,都算寸功未立,那他們又算什麽?
別的不說,隻是廢除人殉與活祭這一項功績,就已經勝過天下所有的人了,更別說是改革祭祀之禮,為先賢分級定品了。
可以說,薑黎的名聲早已超越西伯侯,成為世所公認的賢德之人。
若是他就此遁世,前往聖地苦修,那以他所立下的功績,足夠世人將他當成亞聖來祭祀了。
“黎侯未免太過謙虛了,不過,這次攻打有蘇國,確實由黎侯出麵更為合適。”
“按老朽推算,此次攻打有蘇國,必定會發生意外,不僅會牽扯到外族,甚至就連四方鬼神,也會牽扯其中,相助有蘇國。”
這時,西伯侯突然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