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屯糧
穿越自帶超市,村長讓我來當 作者:漣秋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麥子脫完粒後又在大坪上攤曬了兩天,然後就開始歸倉。
李懷溪用板車把自家的麥子一袋一袋的拉回了家,到家後把所有的麥子過了一遍秤。
兩畝旱田加一畝水田,今年一共收獲了1350斤麥子,畝產合到450斤。
以前家裏一畝旱田也就收二百來斤的麥子,今年收成快翻了一倍,李父把這些都歸功於李懷溪漚出來的春肥。
稱完自己家的麥子後,李父就火急火燎的去了一趟李富貴和劉鐵柱家,經過驗證後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樣,他們兩家的畝產也差不多在450斤左右。
看著糧倉裏一袋袋碼起來的麥子,劉鐵柱高興的道:“李叔,小溪想出來的這漚肥法子是真好,今年這收成翻了快一番,這下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李父也笑著道:“是這個理,而且這肥也養地,現在咱村裏有了水渠,旱地也變成水田了,再加上這肥,以後地養好了肯定還能增產!”
從劉鐵柱家裏出來後,李父又串了幾家門,其他沒有施春肥的村民家今年也有增產,差不多在400斤左右。
村民們對於今年麥子豐收還是疑惑重重,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讓地裏的莊稼增收了五成之多。
以前一畝地也就打二百來斤麥子,可是今年足足打了400斤。
官府登記的麥子繳稅標準是一畝地按四百斤來算,十五稅一,也就是一畝地需要繳納26斤的麥子。
以前的收成達不到四百斤,但是也得按著這個標準來。
繳完糧稅後剩下的也就剛剛夠糊口,要是家裏人口多的還得把麥子都賣掉換成粗糧。
但今年家家畝產都在400斤上下,繳完26斤的糧稅後,一畝地還能留下三百多斤。
留在手裏的比往年收回家裏來的還多,小莊村的村民們臉上的笑從收麥子開始就沒有掉下來過。
李父回到家後把自己打聽到的情況跟家裏人說了一遍,大家也都為今年村裏的豐收高興不已。
兩天後村長的通知下來了,讓大家篩選出品相好的麥子去鎮上交糧稅。
以前大家對於交糧稅都是能拖就拖,對於把手裏那點糧食拿出去是一萬個不願意。
可今年不一樣了,在畝產量上來之後大家覺得糧稅好像也沒有多少,對此都非常積極,兩天的時間全村的稅便都交齊了。
對此駐馬鎮督稅的稅吏還表揚了村長,說在他的治理下村民們納稅積極,得益於他的教導有方。
老村長麵上笑嘻嘻實則心裏早就罵上了街。
他心裏清楚,這幫官吏也是看糧稅交齊了才這麽說,往年糧稅不齊的時候對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樣子自己可是都還記著呢。
對於村民們來說,交完糧稅後剩下的糧食就是自己的了,以前還會賣掉一些換點銀錢回來補貼家用,但今年大家都不準備賣糧了。
自從開春後都在李懷溪家的蚊香工坊輪流上工,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攢下了二兩多的銀子。
有這些銀子使著也就用不著賣糧食了,所以村民們就把剩下的麥子藏了起來,準備好好吃兩頓飽飯。
人閑地不閑,麥子收完以後就得準備犁地種玉米,說到種玉米,小莊村的村民們又來了勁。
他們留了一年的高產玉米種子終於能派上用場了。
自從去年從李懷溪家換了玉米種子,大家是盼星星盼月亮,想著趕緊把玉米種下去,好過個豐收年。
沒想到玉米還沒種上,麥子卻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驚喜。
不過這也不影響大家對於玉米的熱情,小麥這種細糧對大家很重要,玉米這種粗糧也同樣重要。
麥子的收成關係到下半年的生計,玉米的收成則關係到大家能不能安穩過冬,挺到明年夏天收小麥。
兩種糧食一樣管半年,在村民眼裏都是救命的東西。
現下終於能把這高產種子種到地裏了,村民們也不含糊。
扛著犁拎著鋤頭,都把自家剛收過麥子的地好好耕了一遍。
李父也拿出了去年秋天李懷溪買回來的鐵犁頭,安在了木犁上。
這犁頭自從上次用過之後李父就拆了下來,然後用幹草包了好幾層放到了土坯牆上掏出來的壁龕裏。
說是家裏的鐵器也就這一件敦實,好好保存的話能防止生鏽,這樣可以多用幾年。
時隔半年這會兒拿出來後果然鋥光瓦亮的,一點鐵鏽也沒長。
安好鐵犁頭後李父把犁搬上了板車,叫上三個兒子準備去地裏耕地。
四人準備好後來到驢棚牽驢,因為今年忙作坊的事所以也沒有加蓋驢棚,四頭毛驢現在擠在一起。
在棚子裏巡視了一圈,李父決定還是讓三粉驢來拉犁。
之前隻有一頭驢的時候感覺不出三粉驢有多好用,可是自從今年買了三頭本地驢回來之後,大家終於知道三粉驢為什麽賣的貴了。
本地驢脾氣差,一不高興就會尥蹶子,而且還強的厲害,上了脾氣之後拿棒子打都打不回來。
這些缺點在三粉驢身上都沒有,而且幹起活來力氣更大,耐力也更好,這些優點集合到一起,導致李父現在看這粉白粉白的驢越看越喜歡。
“不挑了,就你了。”
李父說著就準備把三粉驢牽出驢棚。
可是當三粉驢看到板車上放著的木犁後一下子停住不走了。
這東西它可認識,去年秋天到這家時一開始幹活就讓自己拉這個。
結果自己一頭未成年驢,一天沒歇的連續耕了9畝地,最後癱在了驢裏,現在想起來驢頭還疼。
此刻再看到板車上放著的,犁,三粉驢有點發怵,當下就有點不願意出驢棚。
李父似乎是看出了它的心思,笑著道:“今年不讓你自己幹了,這不是還有三頭嗎,你們四個輪著幹,你今年就拉三畝地。”
說完再去拽它,三粉驢便乖乖的跟著李父出了驢棚。
李懷溪家的地耕完後,李父換了其他毛驢拉著板車和木犁給大伯送了去。
大伯家的耕完之後再換一頭耕三叔家,最後剩的那頭李懷溪一早就借了出去,誰家勞動力少的用就行。
到頭來最後的這頭驢耕得最多,本來就沒大有勁,這一通地耕下來驢都瘦了好幾斤。
李懷溪用板車把自家的麥子一袋一袋的拉回了家,到家後把所有的麥子過了一遍秤。
兩畝旱田加一畝水田,今年一共收獲了1350斤麥子,畝產合到450斤。
以前家裏一畝旱田也就收二百來斤的麥子,今年收成快翻了一倍,李父把這些都歸功於李懷溪漚出來的春肥。
稱完自己家的麥子後,李父就火急火燎的去了一趟李富貴和劉鐵柱家,經過驗證後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樣,他們兩家的畝產也差不多在450斤左右。
看著糧倉裏一袋袋碼起來的麥子,劉鐵柱高興的道:“李叔,小溪想出來的這漚肥法子是真好,今年這收成翻了快一番,這下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李父也笑著道:“是這個理,而且這肥也養地,現在咱村裏有了水渠,旱地也變成水田了,再加上這肥,以後地養好了肯定還能增產!”
從劉鐵柱家裏出來後,李父又串了幾家門,其他沒有施春肥的村民家今年也有增產,差不多在400斤左右。
村民們對於今年麥子豐收還是疑惑重重,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讓地裏的莊稼增收了五成之多。
以前一畝地也就打二百來斤麥子,可是今年足足打了400斤。
官府登記的麥子繳稅標準是一畝地按四百斤來算,十五稅一,也就是一畝地需要繳納26斤的麥子。
以前的收成達不到四百斤,但是也得按著這個標準來。
繳完糧稅後剩下的也就剛剛夠糊口,要是家裏人口多的還得把麥子都賣掉換成粗糧。
但今年家家畝產都在400斤上下,繳完26斤的糧稅後,一畝地還能留下三百多斤。
留在手裏的比往年收回家裏來的還多,小莊村的村民們臉上的笑從收麥子開始就沒有掉下來過。
李父回到家後把自己打聽到的情況跟家裏人說了一遍,大家也都為今年村裏的豐收高興不已。
兩天後村長的通知下來了,讓大家篩選出品相好的麥子去鎮上交糧稅。
以前大家對於交糧稅都是能拖就拖,對於把手裏那點糧食拿出去是一萬個不願意。
可今年不一樣了,在畝產量上來之後大家覺得糧稅好像也沒有多少,對此都非常積極,兩天的時間全村的稅便都交齊了。
對此駐馬鎮督稅的稅吏還表揚了村長,說在他的治理下村民們納稅積極,得益於他的教導有方。
老村長麵上笑嘻嘻實則心裏早就罵上了街。
他心裏清楚,這幫官吏也是看糧稅交齊了才這麽說,往年糧稅不齊的時候對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樣子自己可是都還記著呢。
對於村民們來說,交完糧稅後剩下的糧食就是自己的了,以前還會賣掉一些換點銀錢回來補貼家用,但今年大家都不準備賣糧了。
自從開春後都在李懷溪家的蚊香工坊輪流上工,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攢下了二兩多的銀子。
有這些銀子使著也就用不著賣糧食了,所以村民們就把剩下的麥子藏了起來,準備好好吃兩頓飽飯。
人閑地不閑,麥子收完以後就得準備犁地種玉米,說到種玉米,小莊村的村民們又來了勁。
他們留了一年的高產玉米種子終於能派上用場了。
自從去年從李懷溪家換了玉米種子,大家是盼星星盼月亮,想著趕緊把玉米種下去,好過個豐收年。
沒想到玉米還沒種上,麥子卻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驚喜。
不過這也不影響大家對於玉米的熱情,小麥這種細糧對大家很重要,玉米這種粗糧也同樣重要。
麥子的收成關係到下半年的生計,玉米的收成則關係到大家能不能安穩過冬,挺到明年夏天收小麥。
兩種糧食一樣管半年,在村民眼裏都是救命的東西。
現下終於能把這高產種子種到地裏了,村民們也不含糊。
扛著犁拎著鋤頭,都把自家剛收過麥子的地好好耕了一遍。
李父也拿出了去年秋天李懷溪買回來的鐵犁頭,安在了木犁上。
這犁頭自從上次用過之後李父就拆了下來,然後用幹草包了好幾層放到了土坯牆上掏出來的壁龕裏。
說是家裏的鐵器也就這一件敦實,好好保存的話能防止生鏽,這樣可以多用幾年。
時隔半年這會兒拿出來後果然鋥光瓦亮的,一點鐵鏽也沒長。
安好鐵犁頭後李父把犁搬上了板車,叫上三個兒子準備去地裏耕地。
四人準備好後來到驢棚牽驢,因為今年忙作坊的事所以也沒有加蓋驢棚,四頭毛驢現在擠在一起。
在棚子裏巡視了一圈,李父決定還是讓三粉驢來拉犁。
之前隻有一頭驢的時候感覺不出三粉驢有多好用,可是自從今年買了三頭本地驢回來之後,大家終於知道三粉驢為什麽賣的貴了。
本地驢脾氣差,一不高興就會尥蹶子,而且還強的厲害,上了脾氣之後拿棒子打都打不回來。
這些缺點在三粉驢身上都沒有,而且幹起活來力氣更大,耐力也更好,這些優點集合到一起,導致李父現在看這粉白粉白的驢越看越喜歡。
“不挑了,就你了。”
李父說著就準備把三粉驢牽出驢棚。
可是當三粉驢看到板車上放著的木犁後一下子停住不走了。
這東西它可認識,去年秋天到這家時一開始幹活就讓自己拉這個。
結果自己一頭未成年驢,一天沒歇的連續耕了9畝地,最後癱在了驢裏,現在想起來驢頭還疼。
此刻再看到板車上放著的,犁,三粉驢有點發怵,當下就有點不願意出驢棚。
李父似乎是看出了它的心思,笑著道:“今年不讓你自己幹了,這不是還有三頭嗎,你們四個輪著幹,你今年就拉三畝地。”
說完再去拽它,三粉驢便乖乖的跟著李父出了驢棚。
李懷溪家的地耕完後,李父換了其他毛驢拉著板車和木犁給大伯送了去。
大伯家的耕完之後再換一頭耕三叔家,最後剩的那頭李懷溪一早就借了出去,誰家勞動力少的用就行。
到頭來最後的這頭驢耕得最多,本來就沒大有勁,這一通地耕下來驢都瘦了好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