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城。
恢宏肅穆的王宮門前車水馬龍,眾多大臣都收到了緊急詔令到王宮來議事。
吳太夫人端坐在楚王的王座上靜靜地閉著眼睛,一些大臣也靜靜地等待著會議開始,還有一些大臣則以目相視、用低不可聞的聲音竊竊私語。
“太夫人,大臣們都到齊了。”
身邊侍立的女官如是說道,吳太夫人睜開眼睛輕輕點了點頭。
大殿的門扉吱吱兩聲就都被關上了。
群臣愈加不安,隻見太夫人拿出一張帶血的絹布遞給女官,女官恭敬地接了過去,打開念道。
“臣徐盛冒死回稟,臣奉命領軍至宋縣拒敵,然而原本應該在攻打徐州的曹軍忽然出現在壽春境內,臣不察中伏,以致兩萬精兵一戰盡沒。”
“臣罪雖當死,然不敢死爾。曹軍膽敢調動十萬大軍攻打壽春,必是與劉備達成某種協議。主公已經領軍往徐州去了,尚且毫不知情,恐將陷入劉備、曹操設下的重重包圍之中。臣棄壽春而歸廬江冒死回稟,請太夫人速速發兵救援主公!”
女官話音剛落,大殿內就像炸了鍋一樣變得一片嘈雜。
“這可如何是好?”
“這還得了?當速速發兵救援主公!”
“江東現在哪來的兵力?”
“話說,這真的不是徐盛戰敗後的推托之詞嗎?”
“就算有假,徐盛貴為大將也得由大王回來親自處置,如今豈能置大王安危於不顧?當令駐守荊州的太史將軍速速發兵救援。”
“命令傳到荊州,再到太史將軍發兵趕到都什麽時候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眾人驚疑不定、議論紛紛。
“肅靜!”
女官一聲清喝,眾人這才醒悟過來現在可是在太夫人麵前啊,連忙冷靜下來向太夫人拱手一拜,聆聽訓示。
隻聽太夫人終於開口道。
“徐盛將軍重傷垂死,所報必不有假。朱治將軍收到消息後一邊派人將消息傳回,一邊派人去壽春打探消息回報給我。我收到徐盛的血書後下令召集眾位大臣,剛剛又收到烏江港傳回的消息,壽春、烏江港果然已經失守。劉備宣稱我王與篡漢逆賊董卓結盟,棄楚盟魏要討伐我大楚。”
“眾位以為,如今當如何應對?”
劉備小人也!
眾人聞言不禁又義憤填膺大罵起劉備。
大殿內為數不多的幾名小將紛紛走到大殿正中請戰道。
“還請太夫人下令集結整個江東的兵馬,我等願領兵火速趕往壽春救援主公!”
太夫人點點頭,正要發話。
“慢!”
諸葛瑾連忙一聲大喝,拱手道。
“太夫人,主公極有可能不走壽春而歸,而是走徐州邊境渡江回返江東。”
諸葛瑾先前沒有急著發言正是為了細細思索這當中有可能產生的變化,此時諸葛瑾開始向眾人細細解釋他的想法。
不少人一邊聽著一邊暗暗點頭,但向朗張口便譏諷道。
“諸葛大人說的是很有道理,可我卻聽說,諸葛大人和徐漢的軍師諸葛亮乃是兄弟,不知是真是假?”
諸葛瑾心中一突,哀歎一聲該來的還是要來,他拱手道。
“不錯,諸葛亮正是家弟。”
大殿內登時竄出一道冷氣逼向諸葛瑾,向朗冷冷笑道。
“當初出使徐漢的正是諸葛大人,如今劉備背盟,以諸葛大人和諸葛亮的關係,所說之話恐怕難以讓人信服吧。”
幾名將領聞言又吵吵嚷嚷起來,似乎就要上前把劍架在諸葛瑾脖子上拷問一番。
“退下!成何體統?”
唯一坐鎮建業的大將黃蓋出言喝止了手下的將領,諸葛瑾好歹也是揚州牧,論職銜與上將同等還在他之上,真要在大殿上被他手下的人打一頓那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幾名小將聽到黃蓋的命令隻得罷手,但依然對諸葛瑾怒目而視。
諸葛瑾深深一歎也走到了大殿正中,他雙膝跪下、匍匐在地,悲切地說道。
“出使徐漢原是主公垂憐,讓瑾得以與弟弟相聚片刻,瑾深感主公恩義,不敢有一刻相忘。”
“不想竟有今日之事,徐漢背盟,諸葛瑾不敢推脫罪責。但罪臣所言句句肺腑,乃是為楚國所謀,望太夫人明察。”
“若是因為臣所犯之罪而懷疑臣所獻之策,最終使主公陷於險境而不得歸,這是讓臣罪上加罪啊!”
吳夫人有些感慨,用手遙遙虛托示意諸葛瑾起來。
“諸葛先生快快請起,策兒既委先生州牧之職,必是對先生堅信不疑,我又豈會懷疑先生。徐漢背盟乃是劉備反複,與先生何幹?這等話,眾卿休要再提。”
“是。”
向朗微微頷首,諸葛瑾又拜了一拜才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眾人隻聽太夫人繼續說道。
“隻是就算調集好了兵馬,到底如何出征還要眾位商議出個結果來。若出兵往壽春去救援,必要走蕪湖港渡江北上攻伐烏江港;而若出兵往徐州救援,必要走曲阿港北上攻伐廣陵港。”
“兩策南轅北轍,而時間又如此急迫,關係著我王安危,眾卿都表個態吧。”
大殿內沉默了片刻,眾人都不禁有些猶豫。
向朗左右看了看,率先開口道。
“時間急迫,眾位大人也別猶豫了。稟太夫人,依臣看,主公勇武,我大楚之軍又豈懼曹魏?主公必領兵殺回壽春,我等當往壽春救援,助主公大軍重奪壽春巨城。”
向朗說完,步騭和幾名小將便附議讚成出兵壽春。
華歆麵露難色,倒提出了折中的方法——分兵兩路去救援孫策。
這最為穩妥,也最讓太夫人安心。
伊籍、韓嵩則附議讚成了華歆的策略,哪知張昭氣得大聲斥責道。
“荒謬!”
“若太史將軍麾下的八萬大軍在此,自可分兵救援主公,我等何必如此煩惱?可如今江東隻剩下兩萬兵馬,還分散在各地,倉促調集兵馬去救援尚且不知兵力能否救出主公。你竟然還要分兵?我看,是給敵軍送人頭吧!”
說罷,張昭、馬良、蒯越都表示極力支持諸葛瑾提出的出兵廣陵港。
眾人分成三派吵成一片。
大殿內隻有黃蓋和張紘兩人還未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兩人一文一武分別是此時留守江東的最高長官。
“別吵了!”
一聲大喝,眾人才發現一個年輕男子不知何時站到王座邊上,此人正是孫權。在場的大臣有的認識孫權,有的卻不認識孫權,但此刻都不禁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向孫權。
恢宏肅穆的王宮門前車水馬龍,眾多大臣都收到了緊急詔令到王宮來議事。
吳太夫人端坐在楚王的王座上靜靜地閉著眼睛,一些大臣也靜靜地等待著會議開始,還有一些大臣則以目相視、用低不可聞的聲音竊竊私語。
“太夫人,大臣們都到齊了。”
身邊侍立的女官如是說道,吳太夫人睜開眼睛輕輕點了點頭。
大殿的門扉吱吱兩聲就都被關上了。
群臣愈加不安,隻見太夫人拿出一張帶血的絹布遞給女官,女官恭敬地接了過去,打開念道。
“臣徐盛冒死回稟,臣奉命領軍至宋縣拒敵,然而原本應該在攻打徐州的曹軍忽然出現在壽春境內,臣不察中伏,以致兩萬精兵一戰盡沒。”
“臣罪雖當死,然不敢死爾。曹軍膽敢調動十萬大軍攻打壽春,必是與劉備達成某種協議。主公已經領軍往徐州去了,尚且毫不知情,恐將陷入劉備、曹操設下的重重包圍之中。臣棄壽春而歸廬江冒死回稟,請太夫人速速發兵救援主公!”
女官話音剛落,大殿內就像炸了鍋一樣變得一片嘈雜。
“這可如何是好?”
“這還得了?當速速發兵救援主公!”
“江東現在哪來的兵力?”
“話說,這真的不是徐盛戰敗後的推托之詞嗎?”
“就算有假,徐盛貴為大將也得由大王回來親自處置,如今豈能置大王安危於不顧?當令駐守荊州的太史將軍速速發兵救援。”
“命令傳到荊州,再到太史將軍發兵趕到都什麽時候了?遠水解不了近渴!”
眾人驚疑不定、議論紛紛。
“肅靜!”
女官一聲清喝,眾人這才醒悟過來現在可是在太夫人麵前啊,連忙冷靜下來向太夫人拱手一拜,聆聽訓示。
隻聽太夫人終於開口道。
“徐盛將軍重傷垂死,所報必不有假。朱治將軍收到消息後一邊派人將消息傳回,一邊派人去壽春打探消息回報給我。我收到徐盛的血書後下令召集眾位大臣,剛剛又收到烏江港傳回的消息,壽春、烏江港果然已經失守。劉備宣稱我王與篡漢逆賊董卓結盟,棄楚盟魏要討伐我大楚。”
“眾位以為,如今當如何應對?”
劉備小人也!
眾人聞言不禁又義憤填膺大罵起劉備。
大殿內為數不多的幾名小將紛紛走到大殿正中請戰道。
“還請太夫人下令集結整個江東的兵馬,我等願領兵火速趕往壽春救援主公!”
太夫人點點頭,正要發話。
“慢!”
諸葛瑾連忙一聲大喝,拱手道。
“太夫人,主公極有可能不走壽春而歸,而是走徐州邊境渡江回返江東。”
諸葛瑾先前沒有急著發言正是為了細細思索這當中有可能產生的變化,此時諸葛瑾開始向眾人細細解釋他的想法。
不少人一邊聽著一邊暗暗點頭,但向朗張口便譏諷道。
“諸葛大人說的是很有道理,可我卻聽說,諸葛大人和徐漢的軍師諸葛亮乃是兄弟,不知是真是假?”
諸葛瑾心中一突,哀歎一聲該來的還是要來,他拱手道。
“不錯,諸葛亮正是家弟。”
大殿內登時竄出一道冷氣逼向諸葛瑾,向朗冷冷笑道。
“當初出使徐漢的正是諸葛大人,如今劉備背盟,以諸葛大人和諸葛亮的關係,所說之話恐怕難以讓人信服吧。”
幾名將領聞言又吵吵嚷嚷起來,似乎就要上前把劍架在諸葛瑾脖子上拷問一番。
“退下!成何體統?”
唯一坐鎮建業的大將黃蓋出言喝止了手下的將領,諸葛瑾好歹也是揚州牧,論職銜與上將同等還在他之上,真要在大殿上被他手下的人打一頓那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話?
幾名小將聽到黃蓋的命令隻得罷手,但依然對諸葛瑾怒目而視。
諸葛瑾深深一歎也走到了大殿正中,他雙膝跪下、匍匐在地,悲切地說道。
“出使徐漢原是主公垂憐,讓瑾得以與弟弟相聚片刻,瑾深感主公恩義,不敢有一刻相忘。”
“不想竟有今日之事,徐漢背盟,諸葛瑾不敢推脫罪責。但罪臣所言句句肺腑,乃是為楚國所謀,望太夫人明察。”
“若是因為臣所犯之罪而懷疑臣所獻之策,最終使主公陷於險境而不得歸,這是讓臣罪上加罪啊!”
吳夫人有些感慨,用手遙遙虛托示意諸葛瑾起來。
“諸葛先生快快請起,策兒既委先生州牧之職,必是對先生堅信不疑,我又豈會懷疑先生。徐漢背盟乃是劉備反複,與先生何幹?這等話,眾卿休要再提。”
“是。”
向朗微微頷首,諸葛瑾又拜了一拜才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眾人隻聽太夫人繼續說道。
“隻是就算調集好了兵馬,到底如何出征還要眾位商議出個結果來。若出兵往壽春去救援,必要走蕪湖港渡江北上攻伐烏江港;而若出兵往徐州救援,必要走曲阿港北上攻伐廣陵港。”
“兩策南轅北轍,而時間又如此急迫,關係著我王安危,眾卿都表個態吧。”
大殿內沉默了片刻,眾人都不禁有些猶豫。
向朗左右看了看,率先開口道。
“時間急迫,眾位大人也別猶豫了。稟太夫人,依臣看,主公勇武,我大楚之軍又豈懼曹魏?主公必領兵殺回壽春,我等當往壽春救援,助主公大軍重奪壽春巨城。”
向朗說完,步騭和幾名小將便附議讚成出兵壽春。
華歆麵露難色,倒提出了折中的方法——分兵兩路去救援孫策。
這最為穩妥,也最讓太夫人安心。
伊籍、韓嵩則附議讚成了華歆的策略,哪知張昭氣得大聲斥責道。
“荒謬!”
“若太史將軍麾下的八萬大軍在此,自可分兵救援主公,我等何必如此煩惱?可如今江東隻剩下兩萬兵馬,還分散在各地,倉促調集兵馬去救援尚且不知兵力能否救出主公。你竟然還要分兵?我看,是給敵軍送人頭吧!”
說罷,張昭、馬良、蒯越都表示極力支持諸葛瑾提出的出兵廣陵港。
眾人分成三派吵成一片。
大殿內隻有黃蓋和張紘兩人還未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兩人一文一武分別是此時留守江東的最高長官。
“別吵了!”
一聲大喝,眾人才發現一個年輕男子不知何時站到王座邊上,此人正是孫權。在場的大臣有的認識孫權,有的卻不認識孫權,但此刻都不禁用一種古怪的眼神看向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