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挖坑
大明:穿越朱祁鈺,帶領大明走向日不落 作者:貝貝0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依我之見,襄王和郕王都不是長久之計。”一位年長的大臣緩緩開口,“他們二人爭鬥不休,無論我們支持哪一方,最終都可能成為犧牲品。我們應當尋找一個更為中立的立場,以維護朝廷的穩定。”
“中立?”另一位大臣質疑道,“在這亂世之中,中立豈不是自尋死路?我們必須要有所選擇,否則一旦局勢明朗,我們這些無依無靠的,豈不是任人宰割?”
陳循不耐煩地打斷他們的話:“我心意已決!我支持襄王。雖然他並非完美無缺,但在這亂世之中,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穩定大局的領袖。襄王的勢力龐大,足以抗衡其他勢力,保護我們的利益。而且,他向來以仁慈著稱,若能得其信任,我們或許能為百姓爭取到更多的福祉。”
“諸位誰願與我一道?!”
王文點頭示意:“我也願襄王主持朝政,襄王的仁慈與力量,正是我們此刻所需要的。”
“王大人所言甚是。”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襄王若能得勢,我們這些忠臣自然能有所作為。而郕王雖然也有其長處,但他的野心和手段,恐怕會讓我們陷入更深的紛爭之中。”
“那麽,我們該如何行動?”一位年輕的官員急切地詢問:“按照路程,郕王應先回京,若是讓他得知襄王的計劃,恐怕會對我們不利。”
東西兩廠的人若是動起手來,百官無力反抗。
陳循敲了敲桌麵:“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在郕王回京之前,先一步行動,讓襄王的勢力在京城穩固下來。這樣,即便郕王回來,也難以動搖我們的根基。”
“大人所言極是。”王文點頭讚同,“但我們手中並無足夠的兵力。”
“我們不需要直接的武力。”
陳循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我們可以利用人心。京城之中,百姓對襄王的仁慈早有耳聞,我們可以通過散布消息,讓百姓知道襄王的歸來將帶來和平與繁榮,這樣人心自然會傾向於我們。”
“此外,我們還可以聯絡那些對郕王不滿的官員,讓他們在朝中為襄王說話,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隻要我們行動迅速,就能在郕王回京之前,穩固襄王的勢力。我們得抓緊時間,不能給郕王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
王文覺得此計未免過於微弱:“就沒有什麽法子是能拖延郕王回京嗎?”
陳循哈哈大笑了兩聲:“我這可是有個好消息,你們不必擔心拖延郕王回京的問題了。”
“就在昨日,廣東布政司遞上了一份緊急奏折,稱海外幾百裏外的海域出現了一支不明艦隊,正朝著大明沿海方向駛來。據探子回報,這支艦隊規模龐大,戰船眾多,且旗幟上繪有異國圖騰,顯然不是我大明的船隻。廣東布政司請求朝廷派遣援軍,以備不時之需。
王文聽聞此消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這正是我們拖延郕王回京的絕佳機會。我們可以借機宣稱,為了應對海外威脅,必須加強沿海防禦,調集各地精兵強將,以確保京城安全。這樣一來,我們就有理由將京城的兵力集中起來,同時也能延緩郕王的歸期。”
陳循聽後,眉頭舒展:“此計甚妙,既能穩固襄王的勢力,又可為我們的行動爭取寶貴時間。不過,我們還需謹慎行事。”
陳循點頭表示讚同:“的確,我們得小心操作,不能讓消息走漏,讓外界誤以為大明即將麵臨外患。我們得讓京城的百姓相信,一切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第二日早朝,朱祁鎮穿著龍袍打著哈欠,內侍高呼:“有事早奏!”
朱祁鎮坐定龍椅,目光掃過朝堂,隻見文武百官皆已肅立,氣氛肅穆。他輕輕點頭,示意開始奏事。
“啟奏陛下,”兵部尚書於謙出列,躬身奏道,“近日廣東布政司沿海一帶出現倭寇活動頻繁,臣建議立即派遣精兵強將前往鎮壓,以護衛沿海百姓安全。”
朱祁鎮一聽外敵,一激靈地挺直了腰板:“這消息可確切?倭寇真的在沿海一帶活動頻繁?先帝已下令海禁多年,難道他們竟敢無視大明朝廷法令?”
於謙肯定地回答:“回陛下,消息確實,臣已接到多份奏折,沿海百姓人心惶惶,急需朝廷派兵鎮壓。”
朱祁鎮凝眉:“可還有其他的異動?”
“近日還發現了一艘不明船隻在沿海徘徊,其行跡可疑,好似在尋找登陸的機會,臣已命沿海衛所加強警戒,嚴防倭寇趁機入侵。”
王文出列稟報:“陛下!臣有一計!”
朱祁鎮示意王文繼續說下去。
王文胸有成竹地說道:“臣以為,既然倭寇活動頻繁,我們不妨利用這一點,設下埋
伏,引他們深入內陸,再一舉殲滅。”
“不可!”
於謙厲聲反駁:“此計乃是引狼入室,一旦倭寇深入內陸,他們將如魚得水,難以控製。我們應當在沿海地區加強防禦,同時派出精銳部隊進行海上追擊,切斷他們的補給線,使其無法在陸地上立足。”
“臣建議立即調動水師,加強沿海巡邏,同時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前往倭寇頻繁出沒的區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擊敵人,確保沿海地區的安全。此外,我們還應加強情報收集,密切監視倭寇的動向,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朝廷,以便做出及時反應。
王文輕笑道:“於尚書難道不知京城如今兵力不足,若再分散兵力派去打擊倭寇,隻會削弱我們的防禦力量,給敵人可乘之機嗎?臣以為,應當集中優勢兵力,固守沿海要塞,同時利用地形和天氣等自然條件,設置陷阱和埋伏,讓倭寇自投羅網。如此一來,我們既可避免正麵衝突帶來的損失,又能在敵軍疲憊之時給予致命一擊。”
“此外,我們還可以派遣小股精銳部隊,偽裝成漁民或商船,混入倭寇之中,收集情報,甚至在關鍵時刻進行破壞活動,擾亂敵人的計劃。
於謙不由抬頭對上王文的目光,話聽著有幾分道理。
可隱隱約約中又察覺到幾分不對勁。
是自己多想了不成?
王文繼續道:“陛下,臨安距廣東布政司隻有兩日的行程,不如派郕王前去鎮壓,郕王既能擊退瓦剌,那必然也能平定倭寇的叛亂。
“中立?”另一位大臣質疑道,“在這亂世之中,中立豈不是自尋死路?我們必須要有所選擇,否則一旦局勢明朗,我們這些無依無靠的,豈不是任人宰割?”
陳循不耐煩地打斷他們的話:“我心意已決!我支持襄王。雖然他並非完美無缺,但在這亂世之中,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穩定大局的領袖。襄王的勢力龐大,足以抗衡其他勢力,保護我們的利益。而且,他向來以仁慈著稱,若能得其信任,我們或許能為百姓爭取到更多的福祉。”
“諸位誰願與我一道?!”
王文點頭示意:“我也願襄王主持朝政,襄王的仁慈與力量,正是我們此刻所需要的。”
“王大人所言甚是。”另一位大臣附和道,“襄王若能得勢,我們這些忠臣自然能有所作為。而郕王雖然也有其長處,但他的野心和手段,恐怕會讓我們陷入更深的紛爭之中。”
“那麽,我們該如何行動?”一位年輕的官員急切地詢問:“按照路程,郕王應先回京,若是讓他得知襄王的計劃,恐怕會對我們不利。”
東西兩廠的人若是動起手來,百官無力反抗。
陳循敲了敲桌麵:“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在郕王回京之前,先一步行動,讓襄王的勢力在京城穩固下來。這樣,即便郕王回來,也難以動搖我們的根基。”
“大人所言極是。”王文點頭讚同,“但我們手中並無足夠的兵力。”
“我們不需要直接的武力。”
陳循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我們可以利用人心。京城之中,百姓對襄王的仁慈早有耳聞,我們可以通過散布消息,讓百姓知道襄王的歸來將帶來和平與繁榮,這樣人心自然會傾向於我們。”
“此外,我們還可以聯絡那些對郕王不滿的官員,讓他們在朝中為襄王說話,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隻要我們行動迅速,就能在郕王回京之前,穩固襄王的勢力。我們得抓緊時間,不能給郕王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
王文覺得此計未免過於微弱:“就沒有什麽法子是能拖延郕王回京嗎?”
陳循哈哈大笑了兩聲:“我這可是有個好消息,你們不必擔心拖延郕王回京的問題了。”
“就在昨日,廣東布政司遞上了一份緊急奏折,稱海外幾百裏外的海域出現了一支不明艦隊,正朝著大明沿海方向駛來。據探子回報,這支艦隊規模龐大,戰船眾多,且旗幟上繪有異國圖騰,顯然不是我大明的船隻。廣東布政司請求朝廷派遣援軍,以備不時之需。
王文聽聞此消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這正是我們拖延郕王回京的絕佳機會。我們可以借機宣稱,為了應對海外威脅,必須加強沿海防禦,調集各地精兵強將,以確保京城安全。這樣一來,我們就有理由將京城的兵力集中起來,同時也能延緩郕王的歸期。”
陳循聽後,眉頭舒展:“此計甚妙,既能穩固襄王的勢力,又可為我們的行動爭取寶貴時間。不過,我們還需謹慎行事。”
陳循點頭表示讚同:“的確,我們得小心操作,不能讓消息走漏,讓外界誤以為大明即將麵臨外患。我們得讓京城的百姓相信,一切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第二日早朝,朱祁鎮穿著龍袍打著哈欠,內侍高呼:“有事早奏!”
朱祁鎮坐定龍椅,目光掃過朝堂,隻見文武百官皆已肅立,氣氛肅穆。他輕輕點頭,示意開始奏事。
“啟奏陛下,”兵部尚書於謙出列,躬身奏道,“近日廣東布政司沿海一帶出現倭寇活動頻繁,臣建議立即派遣精兵強將前往鎮壓,以護衛沿海百姓安全。”
朱祁鎮一聽外敵,一激靈地挺直了腰板:“這消息可確切?倭寇真的在沿海一帶活動頻繁?先帝已下令海禁多年,難道他們竟敢無視大明朝廷法令?”
於謙肯定地回答:“回陛下,消息確實,臣已接到多份奏折,沿海百姓人心惶惶,急需朝廷派兵鎮壓。”
朱祁鎮凝眉:“可還有其他的異動?”
“近日還發現了一艘不明船隻在沿海徘徊,其行跡可疑,好似在尋找登陸的機會,臣已命沿海衛所加強警戒,嚴防倭寇趁機入侵。”
王文出列稟報:“陛下!臣有一計!”
朱祁鎮示意王文繼續說下去。
王文胸有成竹地說道:“臣以為,既然倭寇活動頻繁,我們不妨利用這一點,設下埋
伏,引他們深入內陸,再一舉殲滅。”
“不可!”
於謙厲聲反駁:“此計乃是引狼入室,一旦倭寇深入內陸,他們將如魚得水,難以控製。我們應當在沿海地區加強防禦,同時派出精銳部隊進行海上追擊,切斷他們的補給線,使其無法在陸地上立足。”
“臣建議立即調動水師,加強沿海巡邏,同時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前往倭寇頻繁出沒的區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擊敵人,確保沿海地區的安全。此外,我們還應加強情報收集,密切監視倭寇的動向,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朝廷,以便做出及時反應。
王文輕笑道:“於尚書難道不知京城如今兵力不足,若再分散兵力派去打擊倭寇,隻會削弱我們的防禦力量,給敵人可乘之機嗎?臣以為,應當集中優勢兵力,固守沿海要塞,同時利用地形和天氣等自然條件,設置陷阱和埋伏,讓倭寇自投羅網。如此一來,我們既可避免正麵衝突帶來的損失,又能在敵軍疲憊之時給予致命一擊。”
“此外,我們還可以派遣小股精銳部隊,偽裝成漁民或商船,混入倭寇之中,收集情報,甚至在關鍵時刻進行破壞活動,擾亂敵人的計劃。
於謙不由抬頭對上王文的目光,話聽著有幾分道理。
可隱隱約約中又察覺到幾分不對勁。
是自己多想了不成?
王文繼續道:“陛下,臨安距廣東布政司隻有兩日的行程,不如派郕王前去鎮壓,郕王既能擊退瓦剌,那必然也能平定倭寇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