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簡章擬定好,她也要回去準備畢業答辯了。她的論文已經通過,隻剩最後一蛄蛹了。


    回去的時候,要去接被四舅舅捎到婆婆家的閨女,順帶著過去看了眼四舅媽。


    邱玉玲到的時候,大舅媽正張羅著準備回呢。


    “玉玲來啦?還想著不一定能見著你呢,你看你四妗子,給我張羅了多少的東西。


    來的時候甩倆手就來了,回的時候大包小包的,不知道的還當我要把她的家給搬走呢。”周紅芳嗓門不低,說話爽朗,見著邱玉玲,不待過多的寒暄,就緊著給弟媳表功勞了。


    姥姥也從上房出來了,“玲玲娃回來了,你爹媽那邊咋樣?你哪天走呢?到時候叫你四舅送你。”


    一連幾個問題,邱玉玲一一作答,不管是舅媽還是姥姥,哪個都沒冷落。


    “瞧我,光顧著說話了,娃回來都沒叫進屋喝口水,娘,你和鴿子還有玉玲先進屋,我去把老四帶過來的葡萄一洗。”


    周紅芳撇下手頭正裝了一半的口袋,風風火火的就鑽進去了灶房。


    邱玉玲跟著兩人進了上房,姥姥也是許久沒見自家外孫女了,又重新細細碎碎的問了遍她自己如何的話?


    “挺好的姥姥,我這會兒是趕回去畢業答辯呢,家裏那頭啥都好著呢,南南她爸調到那邊研究所了,我自己還是得幾頭跑,不過沒事兒,火車方便著呢……”


    “那大樹他們呢?”孩子長大了,可在老太太眼裏,還和以前沒啥兩樣,手上有一下沒一下的拍著孫女的手。


    “三哥工作也有著落,以後多半就是在那邊生活了,三嫂是三哥單位的子弟學校接收過去了,他們兩個人倒是不叫人操心。


    不過姥姥,我爹娘在那邊也有著落,最近天熱,等下個月天兒轉涼了,我回來接您,您也去感受感受首都的熱情。”


    關於爹媽的部分,邱玉玲沒有說太多,隻是囫圇的說了下,兩口子閑不住,淘換著賣個雞蛋幹菜什麽的,反正能從鄉裏收到啥就賣啥。


    姥姥也沒多想,以為閨女在那邊,也還是幹的是吃苦耐勞那一套,“你娘也能幹,走到哪兒都閑不住,我就不過去裹亂了。


    你四妗子這頭好了,我就和你大妗子一塊兒回去老屋,這人一老啊,念根兒的很……”


    老話都說七十古來稀,姥姥十八歲時候生的她娘,李青梅又是三十三上有的她,她今年虛歲都二十九了,算下來老太太也得八十了。


    盡管她覺得姥姥的日子還長著呢,可老太太自己卻一天比一天念家了。


    邱玉玲隻說叫她先和大舅媽回鄉裏轉悠轉悠,“冬天了您去我那兒,到時候叫大妗子陪著,樓房上有暖氣,人少受罪的多。”


    大舅家的哥哥姐姐的,也都安置好了,有了著落,大表哥李英俊和表姐李英芬新房都分在了武市,就是不住她那兒,大舅媽也有安置的地方。


    他家小表哥就更有出息了,他沒結婚也就沒牽絆,計劃明年畢業就能直接進了京市農業局裏,按合同返還了廠裏四年的資助和少量的返廠違約金即可。


    為這事兒,大舅和大舅媽專程給她解釋了一通,兩人俱是一副對不起她的模樣。


    邱玉玲好說歹說,才打消了他們的負疚感,還是那句話,返廠協議隻是保障,但不是約束,不論是誰,有了更好的出路,都是好事情。


    沒道理廠裏的知青回來的寥寥無幾她都不計較,反倒是自家親戚跟簽了賣身契似的不撒手了?


    幾個人圍繞著家長裏短,絮叨了一陣,邱玉玲給姥姥留了二百塊錢,正好在兩個舅媽去廚房忙活的時候幹的。


    姥姥推著不要,“這是幹啥?我又沒花錢的地方,我娃年輕、四處奔走呢,用錢的路數多,聽話,裝回去。”


    “姥姥,您就收著吧,您收著我心裏頭才不惦記,想吃啥吃啥,想穿啥就穿啥,別心疼,花完了還有我呢。”


    “什麽有你呢?”李青桐一挑門簾進來了,“喲,邱廠長這麽有錢呢?出手還怪闊綽的,咋?看不起你舅啊?舅的老娘啥時候叫你養了?娘,還給她,咱有兒子呢,不靠外孫女!”


    姥姥沒好氣的看了眼這沒正形的兒子,“你也不小了,玉玲也大了,說話還這麽沒個譜兒的。”


    “娘,您咋聽不出來呢,我這不是替您心疼她麽,叫她拿回去自己花還不好的呀?”嘴上這麽說,但腦袋還是乖乖湊過去,叫老娘呼了一巴掌。


    邱玉玲幸災樂禍的笑他,“該,一點兒大人樣兒都沒有!”


    “四舅,我上回給你說的事兒,得往心裏頭去,另一個四妗子這回遭了這麽大的罪,也該好好叫她保養一下了。”


    “知道,知道,對了,你說我要不要把幾個小的,送你們棗花附小去念書去?”


    “用不著,這兒就挺好的,你們平日裏對孩子們的學業多上點兒心,比擇地方更有用。”


    “嗐,這不是電視裏都誇你是教育家麽?我尋思擱你眼皮子底下,不愁他們幾個不成才。”


    “我又不天天在廠裏頭,幾頭來回跑著,能給你看住個啥?你聽話,緊跟政策,把現有的幾個好好教、好好養,比啥都強!”可愁死她了。


    一個四舅家,一個大哥家,她寫信說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


    說實話,也就這撥娃娃們還能趕上時代教育紅利,隻要肯好好念書,就能有不錯的出路。


    哪像後世,大學生普及了,供養一個大學生出來,全家返貧不說,孩子還並不能保障有出路。


    從供給雙方需求出發,她都覺得抓教育沒錯,別人家的她操心不著,自己家的,時不時帶嘴嘮叨兩句,也省的日後吃苦。


    “那行,你是他們幾個的大姐,有啥說啥,你替舅舅去說他們幾句,他們都愛聽你的。”


    可拉倒吧,邱玉玲截斷了四舅舅的父愛外包,想都沒想就拒絕了,“誰生的誰管,四舅,我再跟你重申一下,是心理上重視,不是嘴皮子上重視。


    還有就是學得進去了就學,學不進去也沒必要勉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並收藏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