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錄取通知書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 作者: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萍萍冷哼一聲,“難不成我還會盼著自己男人不好不成?”對小姑子的話,她置若罔聞。
“嫂子你肯定是盼著我哥好的,可別人未必呀,那些羨慕你有個好婆家的,如今男人又出息,萬一起了歹心怎麽辦?”李英桃拿出當老師的耐心,掰開了揉碎了給自家嫂子掰扯。
也不知道宋萍萍聽進去了幾分,反正順著這話,就坡下驢了。
李青川被自家這一通洋相出的,也不好在大哥家繼續待下去了,張羅著回去,“大姐,大哥,大嫂,我們英超和英桃就不辦酒了,裏子有了,麵子啥的,也就不計較了,你們光看著弄英俊幾個的就成了……”
“那我們也不辦了,就聽大姐的,買點兒水果糖啥的,給大家夥兒散散得了,省的招人妒忌。”周紅芳比她男人先一步拿定了主意。
好事兒都落在一家人頭上,可不見得是什麽喜事來,她原先隻想關起門來熱鬧熱鬧,剛剛那麽一聊,覺得與其破費那些個,比如給娃娃們路費帶充裕些的強。
李青梅該捎帶安頓的都差不多了,她們自己的時間也緊巴巴的,便起身告辭,打算回了。
“大姐,吃了飯再走吧,總不好就真喝口水就回,那成啥了……”周紅芳極力挽留大姑姐在家吃飯。
“不了,叫英超騎車送下我,南南跟著她三舅媽去王家了,我得緊著把南南娃接回來,玉玲兩口子的眼珠子,不好在我手裏有個啥……”
這麽一說,也沒人再攔著了。
原本想叫侄子送到大路上就行了,結果人家直接送到了邱大樹的老丈人家裏了。
“娘,英超,正好吃飯了,快進屋一起。”邱大樹在老丈人家盡孝呢,實則是當貢品呢。
王愛紅她爹,都快把女婿捧上天了,就衝他能把自家閨女教出個名堂,他就覺得女婿厲害!
和自家爹媽的含蓄內斂不同,他老丈人一家人都是熱情又奔放的,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讓邱大樹久違的重新感受到了眾星捧月的樂趣。
正樂不思蜀呢,自家來人了,他毫不見外的把人往屋裏頭請。
丈母娘聽見了,舉著鍋鏟子出來,也是一臉的笑模樣,拉著李青梅進屋上座……
………………
邱玉玲這邊其實也閑不下來,教育局來了這麽一下,主意倒是三兩句就拿定了,可是動靜也不小。
學校要重新分成小學部,和中學部,要重新劃地方,還有師資團隊這些的,瑣瑣碎碎全是事兒。
而且由於恢複高考的原因,棗花廠又全力托舉出去了一批棟梁之才,考出去了好些個老師呢,留下的老師縮水了一半。
這一半的崗位空缺需要填補起來。
新任教師也需要係統的培訓再上崗。
總之沒有哪件事兒是真正容易的。
好在桑校長一如既往的給力,再加上她如今也算是老人了,不光善於解讀上層的政策政令,還和邱玉玲理念相合,在一定程度上,能讓邱玉玲省心一些。
棗花的基建隊,這些年算是最有性價比的存在了,幾乎沒怎麽歇下來過。
廠裏不停地有動作,一直有新建,項目後頭跟項目。
隊長和邱玉玲討論完施工圖紙後,開玩笑,“還以為今年得活兒少下來呢,看您這大刀闊斧的樣子,且有的忙呢。”
邱玉玲也開玩笑問他,是不是想歇下來?
“那哪能呢?歇下來這些弟兄們吃啥喝啥啊?”雖然累但工資高夥食好啊,多少人想進基建隊呢還。
他就怕活兒幹完了,他們就得解散,要不養這麽一大幫閑人,廠裏頭怕是得給吃窮嘍。
邱玉玲笑著接話,“還當你們怕累,幹夠了呢,想幹活還不容易,有的是活兒,放心,咱們基建隊回頭單拉出來,衝著你們這幾年的技術,有的是用你們的地方。”
“我們還能在啥地方用啊?”好多大廠都有自己的基建隊,城鎮有市建局那些,他們實在想不出自己還能在哪裏當磚?
華夏國百廢待興,馬上將迎來全麵的經濟飛騰,到處都要重建、擴建,這方麵邱玉玲比別人更清楚。
“……到時候,咱們承接一些政府項目,參與到地方建設,活兒隻怕多到幹不完……”
基建隊長一聽,徹底來勁兒了,“我去給大家夥說一嘴,叫抓緊工期,咱有的是活兒哈哈……”
邱玉玲就喜歡他們這股子幹勁兒十足的樣子,心裏頭想著,排下來的話,就是華建十一局,聽著好像也不賴,可以適當爭取爭取嘛。
七八年三月份,恢複高考的首屆大學生已經陸續入學報到了。
先後送走了邱大樹和李青梅等人,邱玉玲隻能把李圖南小朋友送到市委幼兒園。
她婆婆如今的崗位,比之之前算是輕鬆了許多,一有時間就能過去看看小家夥。
偶爾不忙的時候,索性帶出來,自己帶著。
小家夥兒算是從小就見慣了形形色色的人。
邱大樹也是到了京城,才真切的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
在老家的時候還不顯,有些消息不是他們這些平頭百姓能知道,或者該知道的。
但是到了首都,又到了一流的大學,在這個國家政治決策的中心城市,學子們更能直接的感受到國家政策的脈搏,和時代發展的方向。
大學裏更是朝氣蓬勃,處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術不斷地湧現,讓邱大樹目不應暇。
這種感受,好像隻有小妹能與之交流。
他提起筆,把所想所感,通通化為文字,寄給了家鄉的小妹。
與此同時,他也有幾分後悔,後悔沒有拉著邱玉玲一起考試讀書。
邱大樹算半個文人,也一直走的是技術路線。不能說他不懂時政,但絕對沒有邱玉玲看的透、看的長遠。
隻是替小妹可惜,她那麽愛讀書,錯失了如此好的深造機會。
邱玉玲也算是邁入教育梯隊的首批人才了,在高教司的舉薦下,她兼任了部分大學經濟學科的任教。
與此同時,七八年春,在迎接了首批高考學子後,教育部門緊鑼密鼓的又安排了研究生招生工作。
當然招生規模比較小,且招生單位有局限,僅限於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目的也是為了培養高質量人才,為現代化建設挖掘少而精的棟梁之才!
邱玉玲也赫然在列!
“嫂子你肯定是盼著我哥好的,可別人未必呀,那些羨慕你有個好婆家的,如今男人又出息,萬一起了歹心怎麽辦?”李英桃拿出當老師的耐心,掰開了揉碎了給自家嫂子掰扯。
也不知道宋萍萍聽進去了幾分,反正順著這話,就坡下驢了。
李青川被自家這一通洋相出的,也不好在大哥家繼續待下去了,張羅著回去,“大姐,大哥,大嫂,我們英超和英桃就不辦酒了,裏子有了,麵子啥的,也就不計較了,你們光看著弄英俊幾個的就成了……”
“那我們也不辦了,就聽大姐的,買點兒水果糖啥的,給大家夥兒散散得了,省的招人妒忌。”周紅芳比她男人先一步拿定了主意。
好事兒都落在一家人頭上,可不見得是什麽喜事來,她原先隻想關起門來熱鬧熱鬧,剛剛那麽一聊,覺得與其破費那些個,比如給娃娃們路費帶充裕些的強。
李青梅該捎帶安頓的都差不多了,她們自己的時間也緊巴巴的,便起身告辭,打算回了。
“大姐,吃了飯再走吧,總不好就真喝口水就回,那成啥了……”周紅芳極力挽留大姑姐在家吃飯。
“不了,叫英超騎車送下我,南南跟著她三舅媽去王家了,我得緊著把南南娃接回來,玉玲兩口子的眼珠子,不好在我手裏有個啥……”
這麽一說,也沒人再攔著了。
原本想叫侄子送到大路上就行了,結果人家直接送到了邱大樹的老丈人家裏了。
“娘,英超,正好吃飯了,快進屋一起。”邱大樹在老丈人家盡孝呢,實則是當貢品呢。
王愛紅她爹,都快把女婿捧上天了,就衝他能把自家閨女教出個名堂,他就覺得女婿厲害!
和自家爹媽的含蓄內斂不同,他老丈人一家人都是熱情又奔放的,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讓邱大樹久違的重新感受到了眾星捧月的樂趣。
正樂不思蜀呢,自家來人了,他毫不見外的把人往屋裏頭請。
丈母娘聽見了,舉著鍋鏟子出來,也是一臉的笑模樣,拉著李青梅進屋上座……
………………
邱玉玲這邊其實也閑不下來,教育局來了這麽一下,主意倒是三兩句就拿定了,可是動靜也不小。
學校要重新分成小學部,和中學部,要重新劃地方,還有師資團隊這些的,瑣瑣碎碎全是事兒。
而且由於恢複高考的原因,棗花廠又全力托舉出去了一批棟梁之才,考出去了好些個老師呢,留下的老師縮水了一半。
這一半的崗位空缺需要填補起來。
新任教師也需要係統的培訓再上崗。
總之沒有哪件事兒是真正容易的。
好在桑校長一如既往的給力,再加上她如今也算是老人了,不光善於解讀上層的政策政令,還和邱玉玲理念相合,在一定程度上,能讓邱玉玲省心一些。
棗花的基建隊,這些年算是最有性價比的存在了,幾乎沒怎麽歇下來過。
廠裏不停地有動作,一直有新建,項目後頭跟項目。
隊長和邱玉玲討論完施工圖紙後,開玩笑,“還以為今年得活兒少下來呢,看您這大刀闊斧的樣子,且有的忙呢。”
邱玉玲也開玩笑問他,是不是想歇下來?
“那哪能呢?歇下來這些弟兄們吃啥喝啥啊?”雖然累但工資高夥食好啊,多少人想進基建隊呢還。
他就怕活兒幹完了,他們就得解散,要不養這麽一大幫閑人,廠裏頭怕是得給吃窮嘍。
邱玉玲笑著接話,“還當你們怕累,幹夠了呢,想幹活還不容易,有的是活兒,放心,咱們基建隊回頭單拉出來,衝著你們這幾年的技術,有的是用你們的地方。”
“我們還能在啥地方用啊?”好多大廠都有自己的基建隊,城鎮有市建局那些,他們實在想不出自己還能在哪裏當磚?
華夏國百廢待興,馬上將迎來全麵的經濟飛騰,到處都要重建、擴建,這方麵邱玉玲比別人更清楚。
“……到時候,咱們承接一些政府項目,參與到地方建設,活兒隻怕多到幹不完……”
基建隊長一聽,徹底來勁兒了,“我去給大家夥說一嘴,叫抓緊工期,咱有的是活兒哈哈……”
邱玉玲就喜歡他們這股子幹勁兒十足的樣子,心裏頭想著,排下來的話,就是華建十一局,聽著好像也不賴,可以適當爭取爭取嘛。
七八年三月份,恢複高考的首屆大學生已經陸續入學報到了。
先後送走了邱大樹和李青梅等人,邱玉玲隻能把李圖南小朋友送到市委幼兒園。
她婆婆如今的崗位,比之之前算是輕鬆了許多,一有時間就能過去看看小家夥。
偶爾不忙的時候,索性帶出來,自己帶著。
小家夥兒算是從小就見慣了形形色色的人。
邱大樹也是到了京城,才真切的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
在老家的時候還不顯,有些消息不是他們這些平頭百姓能知道,或者該知道的。
但是到了首都,又到了一流的大學,在這個國家政治決策的中心城市,學子們更能直接的感受到國家政策的脈搏,和時代發展的方向。
大學裏更是朝氣蓬勃,處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術不斷地湧現,讓邱大樹目不應暇。
這種感受,好像隻有小妹能與之交流。
他提起筆,把所想所感,通通化為文字,寄給了家鄉的小妹。
與此同時,他也有幾分後悔,後悔沒有拉著邱玉玲一起考試讀書。
邱大樹算半個文人,也一直走的是技術路線。不能說他不懂時政,但絕對沒有邱玉玲看的透、看的長遠。
隻是替小妹可惜,她那麽愛讀書,錯失了如此好的深造機會。
邱玉玲也算是邁入教育梯隊的首批人才了,在高教司的舉薦下,她兼任了部分大學經濟學科的任教。
與此同時,七八年春,在迎接了首批高考學子後,教育部門緊鑼密鼓的又安排了研究生招生工作。
當然招生規模比較小,且招生單位有局限,僅限於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目的也是為了培養高質量人才,為現代化建設挖掘少而精的棟梁之才!
邱玉玲也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