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李青梅的福報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 作者: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帶隊的頭頭,沒忍住,拍了正說話的棒槌一把,“你不想幹了就去把人帶回來,人家能在那麽多部門掛職,你覺得是全國的革委會都眼瞎了是不?”
還有棗沒棗摟一杆子呢,“我真想摟你一杆子,你那小姨子,還在人手底下討飯呢,一個棗花廠,養活了多少人,咱武市的經濟,這幾年全靠棗花廠……
回去後給我好好聽課,平日裏就說你們幾個遊手好閑的,腦子都是個擺設,還聽不進去……”
舉報的兩個人也才知道,自己剛剛打算豁豁的是什麽人了,邱玉玲這幾年在武市,那可是名聲大噪。
不認識她本人的很多,但不知道她名號的很少。
往大了說是推動了地方經濟,往小了、往實際處說,有多少農轉工,是人家力排眾議給的機會。
誰家沒老先不說,誰家還沒小了?!
原先娃娃們念完書,農村戶口的,照樣回來務農,稍微好點兒的,能當個村醫,幹個大隊老師就不錯了。
可自打棗花綜合體的成型,邱玉玲給這波娃娃們,安排了多少的就業崗位,這是實打實的實惠,哪個鄉黨不感念人家。
別處也申辦大小廠子了,尤其這些年三線建設,廠子更是遍地開花。
可那些都是安置知青,或者大城市的那些讀書人,哪裏有他們這邊安置的多。
邱玉玲能撕開這個口子,是真的下了功夫的,她的報告裏,有防風治沙、耕地沙化帶來的弊端、缺水的環境勞力過剩、民不聊生的苦楚……
每一個觀點,都用了大量的論述,甚至還找了正經的地質報告輔佐論證。
同意局部地區,根據實際情況農轉工,既能保證不因耕地麵積的擴大,過度采伐地下水,造成沙土麵積擴大,還能解決民生問題,減輕社會負擔,屬於一舉多得。
這才有了後續的招工指標本土化政策。
試問,他們憑什麽不喜歡這樣兒的人?
雖然有外來支援三線的技工們,可更多的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好處是給誰的,隻要良心沒有壞死到末梢的,就都知道好賴!
那倆舉報者,被一通教育,還以幹擾社會穩定和諧為由,通報給了他們各自的工作單位。
革委主任還專程派人去給邱玉玲轉述了一下處理結果,邱玉玲也沒揪著不放,高度肯定了他們革委的辦事效率和為民為黨的嚴謹風格。
小小的風波暫且不提,邱玉玲當時被一打岔,都沒顧上計較李星耀先斬後奏買電視機的事兒。
這會兒心情好轉,才騰開手盤問他。
首當其衝的就是哪來的票,聽完了又問他哪來的錢?
“我的補助還有先進個人的獎金,媽又給了點兒……”
那,第三個問題,“咱倆都上班呢,花這麽多錢,買個擺設,有什麽意義?”其實是她看不上現在的小方腦殼,黑白不說,收到的台也少,是真的沒意義。
這下李星耀來勁兒了,“買給姥姥和媽看的,咱倆上班忙,他們幫著帶圖南,閑了看看,
好了,別心疼了,掙錢就是給你們花的,你閑下來也能看,我聽說今年要上檔新聞節目了,以後你就不用守著收音機聽了……”
邱玉玲確實覺得不怎麽值當擁有,但也不至於為了這點兒小錢,就打擊他的進取心。
抻了一會兒,假裝被說服了,兩人親親熱熱的調試起了天線。
別看他倆都隻覺得是個需要了就添置的玩意兒,可姥姥和李青梅回來後,那震驚,都沒法兒用語言來描述。
這會兒電視節目還少,動輒打開就是一片雪花,老太太就這都舍不得關掉,就為了偶爾閃出來的那兩下人影子。
小兩口一通合計,加高了天線,弄清楚了原理,還架起了自製接收器。
總算能收到更多的電視節目了,雪花也少了許多。
李青梅和老太太最愛看的是專題紀錄片類的節目。
有個台,經常播放一些關於國家建設成就、先進人物事跡、曆史文化等方麵的專題紀錄片播出,用於宣傳和教育。
例如,一些反映工業建設、農業生產等方麵成果的紀錄片。他們還在上頭看見了正在建設中的蘭市化肥廠,鏡頭裏還有正在工地上的邱玉玲。
兩人起先嚇了一跳,後來聽女婿、外孫女婿解釋清楚了,就開始在固定時間,守著看邱玉玲在工地現場指點江山的鏡頭。
李青梅一個月回一趟大隊,看看家裏,捎帶拿點兒果蔬青菜那些個,逢人就說她閨女在電視機的大腦殼裏的事兒。
大家夥兒連收音機都還沒能普及的用上的時候,就知道了邱老二家的閨女,能住進去電視了。
等李青梅一走,他們也與有榮焉的再給下家宣傳,“我給你說,我們隊裏有個大侄女……對,就是邱廠長……人家都有資格住進電視機裏去了……對啊,電視給他們一人一個殼殼子,他們住自己的殼殼裏頭……”
傳的越來越邪乎了,當大家夥兒知道電視機比家裏放麵粉的箱子還小的時候,突然間了悟了,邱家閨女進去的不是真人,是魂魄……
兩個月後,江城大學正式給邱玉玲發來了講師邀請函,給了她兩個時段的課程安排,供她選擇。
邱玉玲看了下上麵的時間,正巧五月份的時候李星耀也要去那邊出任務的。
她當即回了電報,各選了一二學期中的五月和十月的課。
那現在離出發的時間,其實就很緊的,她馬不停蹄的四處奔走,安排好了廠裏以及蘭市那邊的工作。
這才打包好了姥姥和李青梅的東西,拖家帶口的上路。
李星耀為了照顧到她們,也特意和單位溝通,錯開了所裏大部隊的行程,單獨和邱玉玲他們一起走,等把人安然送到了武市,才輾轉追上自己的部隊。
一路上,姥姥還罷了,已經坐過好幾回火車了,李青梅這是第二次坐火車不說,還是去那麽好的地方,嘴裏的碎碎念就沒停過。
一會兒感謝老天爺,回過神來又感恩黨,等全都概念完了,把老邱家的墳圈兒裏,也不知道是哪位在發光發熱的,也不情不願的拿出來謝了一番……
“娘,真該謝謝的在這兒呢,看我,你閨女,都說了,你這輩子最大的福報就是我……”
還有棗沒棗摟一杆子呢,“我真想摟你一杆子,你那小姨子,還在人手底下討飯呢,一個棗花廠,養活了多少人,咱武市的經濟,這幾年全靠棗花廠……
回去後給我好好聽課,平日裏就說你們幾個遊手好閑的,腦子都是個擺設,還聽不進去……”
舉報的兩個人也才知道,自己剛剛打算豁豁的是什麽人了,邱玉玲這幾年在武市,那可是名聲大噪。
不認識她本人的很多,但不知道她名號的很少。
往大了說是推動了地方經濟,往小了、往實際處說,有多少農轉工,是人家力排眾議給的機會。
誰家沒老先不說,誰家還沒小了?!
原先娃娃們念完書,農村戶口的,照樣回來務農,稍微好點兒的,能當個村醫,幹個大隊老師就不錯了。
可自打棗花綜合體的成型,邱玉玲給這波娃娃們,安排了多少的就業崗位,這是實打實的實惠,哪個鄉黨不感念人家。
別處也申辦大小廠子了,尤其這些年三線建設,廠子更是遍地開花。
可那些都是安置知青,或者大城市的那些讀書人,哪裏有他們這邊安置的多。
邱玉玲能撕開這個口子,是真的下了功夫的,她的報告裏,有防風治沙、耕地沙化帶來的弊端、缺水的環境勞力過剩、民不聊生的苦楚……
每一個觀點,都用了大量的論述,甚至還找了正經的地質報告輔佐論證。
同意局部地區,根據實際情況農轉工,既能保證不因耕地麵積的擴大,過度采伐地下水,造成沙土麵積擴大,還能解決民生問題,減輕社會負擔,屬於一舉多得。
這才有了後續的招工指標本土化政策。
試問,他們憑什麽不喜歡這樣兒的人?
雖然有外來支援三線的技工們,可更多的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好處是給誰的,隻要良心沒有壞死到末梢的,就都知道好賴!
那倆舉報者,被一通教育,還以幹擾社會穩定和諧為由,通報給了他們各自的工作單位。
革委主任還專程派人去給邱玉玲轉述了一下處理結果,邱玉玲也沒揪著不放,高度肯定了他們革委的辦事效率和為民為黨的嚴謹風格。
小小的風波暫且不提,邱玉玲當時被一打岔,都沒顧上計較李星耀先斬後奏買電視機的事兒。
這會兒心情好轉,才騰開手盤問他。
首當其衝的就是哪來的票,聽完了又問他哪來的錢?
“我的補助還有先進個人的獎金,媽又給了點兒……”
那,第三個問題,“咱倆都上班呢,花這麽多錢,買個擺設,有什麽意義?”其實是她看不上現在的小方腦殼,黑白不說,收到的台也少,是真的沒意義。
這下李星耀來勁兒了,“買給姥姥和媽看的,咱倆上班忙,他們幫著帶圖南,閑了看看,
好了,別心疼了,掙錢就是給你們花的,你閑下來也能看,我聽說今年要上檔新聞節目了,以後你就不用守著收音機聽了……”
邱玉玲確實覺得不怎麽值當擁有,但也不至於為了這點兒小錢,就打擊他的進取心。
抻了一會兒,假裝被說服了,兩人親親熱熱的調試起了天線。
別看他倆都隻覺得是個需要了就添置的玩意兒,可姥姥和李青梅回來後,那震驚,都沒法兒用語言來描述。
這會兒電視節目還少,動輒打開就是一片雪花,老太太就這都舍不得關掉,就為了偶爾閃出來的那兩下人影子。
小兩口一通合計,加高了天線,弄清楚了原理,還架起了自製接收器。
總算能收到更多的電視節目了,雪花也少了許多。
李青梅和老太太最愛看的是專題紀錄片類的節目。
有個台,經常播放一些關於國家建設成就、先進人物事跡、曆史文化等方麵的專題紀錄片播出,用於宣傳和教育。
例如,一些反映工業建設、農業生產等方麵成果的紀錄片。他們還在上頭看見了正在建設中的蘭市化肥廠,鏡頭裏還有正在工地上的邱玉玲。
兩人起先嚇了一跳,後來聽女婿、外孫女婿解釋清楚了,就開始在固定時間,守著看邱玉玲在工地現場指點江山的鏡頭。
李青梅一個月回一趟大隊,看看家裏,捎帶拿點兒果蔬青菜那些個,逢人就說她閨女在電視機的大腦殼裏的事兒。
大家夥兒連收音機都還沒能普及的用上的時候,就知道了邱老二家的閨女,能住進去電視了。
等李青梅一走,他們也與有榮焉的再給下家宣傳,“我給你說,我們隊裏有個大侄女……對,就是邱廠長……人家都有資格住進電視機裏去了……對啊,電視給他們一人一個殼殼子,他們住自己的殼殼裏頭……”
傳的越來越邪乎了,當大家夥兒知道電視機比家裏放麵粉的箱子還小的時候,突然間了悟了,邱家閨女進去的不是真人,是魂魄……
兩個月後,江城大學正式給邱玉玲發來了講師邀請函,給了她兩個時段的課程安排,供她選擇。
邱玉玲看了下上麵的時間,正巧五月份的時候李星耀也要去那邊出任務的。
她當即回了電報,各選了一二學期中的五月和十月的課。
那現在離出發的時間,其實就很緊的,她馬不停蹄的四處奔走,安排好了廠裏以及蘭市那邊的工作。
這才打包好了姥姥和李青梅的東西,拖家帶口的上路。
李星耀為了照顧到她們,也特意和單位溝通,錯開了所裏大部隊的行程,單獨和邱玉玲他們一起走,等把人安然送到了武市,才輾轉追上自己的部隊。
一路上,姥姥還罷了,已經坐過好幾回火車了,李青梅這是第二次坐火車不說,還是去那麽好的地方,嘴裏的碎碎念就沒停過。
一會兒感謝老天爺,回過神來又感恩黨,等全都概念完了,把老邱家的墳圈兒裏,也不知道是哪位在發光發熱的,也不情不願的拿出來謝了一番……
“娘,真該謝謝的在這兒呢,看我,你閨女,都說了,你這輩子最大的福報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