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時間,生產車間的逐漸完善,已經擁有了當初忽悠外商的機械化生產線。


    不過員工習慣了手作模式,一時間沒人適應這些轟鳴的大家夥。


    邱玉玲陪著曹清和聶學民視察新搭建的生產線。


    曹清手上拿起一塊兒羊奶皂,眉頭微皺,“這批次的怎麽還有瑕疵?”


    邱玉玲讓質檢員小李把產品情況說說,“這次不合格的產品多嗎?有觀測具體是哪個環節的問題嗎?”


    李向陽瞅了眼邱玉玲,又瞅了眼報告冊,邱玉玲真想踢這棒槌一腳,該你表現了,肉肉歪歪秀給誰看?


    “廠長,副廠長,邱科長,技術部一起過來看過的,主要是加熱設備這塊兒,咱們的員工大多不會操作,也無法精準的掌握溫度……”


    一旁的車間主任皺眉補充,“科長,我正在組織員工學習,先精準培養幾個熟手,溫度這塊兒確實太難控製了,稍微不注意就高了或者低了。”


    曹清問他們,“設備上沒有溫度顯示嗎?”


    車間主任補充,“有是有,可是大家夥兒一忙起來,就容易忽略。”


    曹清看了下邱玉玲,她已經習慣在技術性的問題上等邱玉玲的意見。


    大家夥兒看了一圈設備後,邱玉玲先拿出一個應急方案,“是這樣,製定一個檢查流程表,半個小時檢查一次溫度,每次檢查後,在表上填寫並簽字,這個崗位輪班製,不要缺人。”


    邱玉玲自己參與過手工作業,對工序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關於合適的溫度,也需要了解機械設備下,不同溫度下羊奶皂液的狀態。


    當它開始變得柔軟但又不流淌的時候,這個溫度就比較合適,反複驗證幾遍,記錄下這個數值,以後以這個溫度為基準……”


    聶學民點頭,“對,實踐出真知,大家多動手試試,多做幾次實驗,再組織咱們的車間工人,分批次進行學習,要盡快掌握機械使用。


    比起人工,機械將會成為新工業的大趨勢,我們不能等著被淘汰……”


    從機械車間出來,曹清對他們兩人再次提到,“機械車間是咱們這兩年,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一定不能出紕漏,你倆都騰出一隻眼睛,盯在上頭……”


    曹清走了,聶學民也往下發布了任務,輪到邱玉玲,她沒有再推諉,而是親自上陣,看車間主任和技術組的工人,如何實驗。


    技術組的王娥小聲的對邱玉玲說,“科長,這個溫度應該是最合適的,您看,皂液質地變的很均勻。”


    李向陽也補充道,“說明這個溫度區間比較適合生產。”


    邱玉玲輕輕搖頭,“做好數據表,不能隻看一次的結果,要多做幾次實驗,確保溫度的準確性,減少失誤,減少原材料的浪費。


    而且這個數據要經常調整,你們有沒有考慮過,不同批次的羊奶原料,對溫度的敏感度也有區別,如果隻記死理兒,就會有不定期的失誤……”


    邱玉玲的話,算是點撥透了一眾技術骨幹,大家衝著這個思路,甚至發散到不同品香以及洗頭膏的前期工序,都可能碰到的類似問題。


    機械設備的就位,最先受到衝擊的,就是李青梅她們這批臨時工。


    人事科的向萊原本有想過,給邱玉玲一點兒暗示,讓她找曹清說和一下,畢竟一些重要崗位的臨時工還是要保留的。


    邱玉玲謝過她的好意,“不了萊姐,我媽她歲數大了,前幾年確實是廠裏頭缺人手,尤其是熟手,這才有了她發光發熱的機會,如今機械化設備生產線,她也應該給年輕人騰騰位子了。”


    不了就不了吧,誰不知道邱玉玲是兩位廠長的香餑餑,她說這話,也是為了賣她一個人情,至於人家如何安排,她管不著。


    邱玉玲把解散臨時工的消息帶給她爹娘後,想象中的不舍並沒有出現。


    李青梅把圍兜一解,“你意思是這個月做完就不做了?還是明兒起就不用去了?”


    邱玉玲咬了一口西瓜,“看您自己,明兒開始不去,這個月也發整月工資,要是還想為集體貢獻一份力量,組織上當然也熱烈歡迎。”


    李青梅撇撇嘴,“當我傻啊?這才月頭呢,不幹活還發工錢,我又不是賤骨頭,幹啥那麽上趕著,你三嫂子生娃娃坐月子,我都沒去成,那我今兒就收拾收拾回了。


    叫你爹回去看家,我去幫襯一段日子,正好你三嫂產假也到期了,等著用人呢。你看有啥叫我捎過去的不?”


    邱玉玲想了想,“有吧,我回去準備準備,您還要回邱莊?”


    “嗯呐,這幾個碟碟碗碗的,不得搬回去嘛,還有那鋪蓋卷,臉盆腳盆啥的,都是能用的,總不好就這麽撇了去。”


    邱玉玲瞅了眼這不大的宿舍,他們老兩口分進來,住了一年多了,邱母愛惜,還跟那新的似的。


    她把西瓜皮好好的放過去,邱母還要削掉沾過嘴的部分,醃菜呢。“您打算再不來了?冬天的時候,可能會加大任務量,像你們用慣的熟手,會優先返聘呢。”


    李青梅收拾東西的手不停,“到跟前再說吧,這會兒還早呢,對了,她爹,你去把這捆柴火,抱給屋後頭許家……”


    邱玉玲眼瞅著時間差不多了,回了辦公室。


    聶學民一直等她回來呢,“小邱,局裏同意咱廠裏辦學了,你看這是文件。”


    “這麽快呀?”邱玉玲從聶學民手裏接過總局通過的【關於創辦棗花日化廠農墾學校的請求報告】。


    “這上頭關於咱們開辦學校涉及到的土地使用、項目規劃、資金投入、環境影響等諸多方麵,都有詳細的批示,你先看看。下午曹局回來,咱們開個小會,這活兒就抓緊分派開吧。”


    棗花日化廠,從六九年底籌建的手工作坊,到現在的機械輔助生產,該配備的都有配備,隻是這學校遲遲未得批複,一直是他們的一塊兒心病。


    別看日化廠進錢著呢,可每一筆錢有來有往的,怎麽花,都不由他們自己說了算的。


    尤其邱玉玲這種財務出身的人,對這塊兒尤為敏感,每年主動邀約局裏的審計前來查賬,一分遺漏都沒有過,他們算是真正的清水衙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並收藏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