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玲家這邊非但不用自己去爭取,甚至大隊長還做了動員工作,鼓勵社員積極養豬,為共產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公社幫助各生產隊培養豬醫生,從精神上物質上獎勵有經驗的模範養殖戶,這可絕不是什麽“發展資本主義”,而是真正不折不扣地執行黨的政策。


    養豬能得肥料工分還有獎勵糧款,公社普及大隊,大隊動員到各家各戶,不少人都心動了。


    邱母是倒賒了工分領的豬崽和羊羔子,邱母也認真的想了,這養好了不比種地掙工分差,老三以後就專門幹這個差事。


    邱玉玲十分讚同邱母的思想,這年頭勞動力都是集體的,不是農民不願意,而是精力有限不說,更多時候是有心無力,像邱家她三哥這種情況確實是個不錯的安排。


    你問怎麽不讓他繼續上學,出人頭地?她還是個孩子,人微言輕,左右不了這麽多事情的。


    那些穿越大女主,一來就天才兒童,帶領全家發家致富,在她這兒是根本行不通的,貧窮社會的共同特征是倔強且專治,你有丁點的不合時宜都會放大,被細究。


    她離自由言行道阻且長!


    因著家裏又多了幾張帶嘴的,在大隊的默許下,邱父邱母在下工之餘還要和大家去開荒,糧食連人都不夠吃,怎麽能勻給牲口,可野菜也經不起這般消耗。


    大隊便允許養殖戶按養殖數量以及人頭配比適量開荒種植草木。不能占用集體時間,集體資源,諸如不配水渠,要麽靠天,要麽靠人擔水。


    看見沒,這就是為什麽這個年代辛苦卻難以翻身的原因了,有限的精力被無限的開墾。


    邱玉玲越發變著法的給家裏人做飯了,雞蛋,葷油,不摻麥麩的苞穀麵,混著各種野菜,邱母已經疲累到無力計較這些。


    放學路上割完了豬草,邱玉玲一狠心把冬天留著的大公雞宰了,邱母賒了小雞苗回來,它的存在也就不那麽重要了,還是家人的身體更重要。


    別看她人小,已經逐漸領悟了大灶做飯的心得,踩著結實的木墩子,放足了料,帖了包穀麵餅子,又熬了一鍋黏糊的包穀榛子糊糊。


    苜蓿稍微有點老了,多燙了一會兒,照樣能再添一個菜。


    邱父原本精瘦的漢子,這些日子辛苦勞作不說,被曬的更黑了,每次對邱玉玲笑,邱玉玲都覺得她爹能代言牙齒廣告。


    “當家的,這兩天春種就差不多完了,你去隊裏招呼一下,咱趁這功夫起房吧。”


    邱父呼啦了一口包穀榛道:“能成。”


    “爹,我不住小屋,我要住單獨開門的。”邱玉玲急忙提出訴求。


    邱母的安排是把哥幾個分出去,她和邱父挪到堂屋住,邱玉玲還住套在堂屋的小屋。


    邱玉玲覺得按她現在的家庭地位,可以勉力一爭試試,萬一就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呢!


    “能行,總不能年年蓋房,就給我玲玲娃一次性弄妥。”邱父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你就慣吧,誰家姑娘有她這麽多事。”邱母倒是沒反駁,算是同意了。


    邱玉玲趕緊大蛇隨棍上,“爹,我還要個書桌呢,我不要箱籠,給我弄個櫃子唄。”


    邱玉玲想的是箱子裏把她的皮草和姥姥送的包都壓壞了,她又不能收進空間,還是弄個櫃子掛起來的好。


    “能成,回頭問問你五爺,能做出來不,到時候我去拖點沙棗木回來。”


    邱玉玲其實隻是試試而已,並沒想著真的能成,但這次邱父依然答應的響亮,邱母也沒再說掃興的話。


    邱家這頭忙的如火如荼,卻迎來了稀客。


    因著是周末,邱母原先還說去鎮上供銷社割點肉,換點菜油、葷油啥的,請人蓋房不得招呼吃喝,這上頭可不興含糊。


    還沒出門呢,她小妹就來了。


    “大姐,你們這是要出門呢?玉玲又長高啦?”


    李青菊也歎道幸虧出門早,剛好把人堵到門口,要不來了也走空了。


    邱母簡單的解釋了一下,李青菊索性跟著一起去鎮上了。


    她是專程來看她姐的,她和四弟都是在大姐背上長大的,大姐就像他們的另一個娘一般,她這要隨軍了,專程回娘家,已經看過老娘了,今兒再看下大姐,回頭不定多久才見呢。


    雖然門口拖拉了一下,不過趕驢車的是邱父本家五叔,竟然還在大隊口等著他們。


    “五爺,給你吃糖,我小姨給的。”邱玉玲給老漢遞了一顆剛剛小姨給她的水果糖。


    邱五爺也沒客氣,樂嗬的就含嘴裏了。


    “菊兒,你這隨軍去的是哪裏?遠不?”邱母一聽妹子要隨軍,又高興又不舍,還專程折返回去多拿了兩毛錢,尋思著一會兒看有能給四妹添置的不。


    許是李青菊也知道的不甚清楚,給邱母說的含含糊糊的,隻是大概知道那地方和他們這兒不一樣,水可多了。還得坐輪船呢。


    “玲玲,等小姨安頓順了,回頭放寒暑假了,小姨給你買票,讓你過來玩昂。”李青菊摟著邱玉玲一臉暢想。


    邱玉玲很是心動,如果,她是說如果真有這個可能,她也很想走出去一次,來了這麽久,她到過最遠的地兒就是鎮上了。


    邱母隻當她們姨甥倆胡說八道呢,半點沒當真,一路上說說笑笑倒是到的很快。


    “建設家的,你去置辦吧,下午就在這兒碰頭。”邱五爺把驢車拴在了糧站前頭的木樁上。


    邱玉玲這是第一次見這年頭的供銷社,怎麽說呢,比想象中還要簡陋,也可能這是鎮上的,規模有限的緣故,她看了一圈略顯失望。


    倒是邱母和她四妹逛的津津有味,哪怕裏麵的售貨員愛搭不理的,也不曾影響她們的好興致。


    “玲玲快過來,讓取下來給你試試這個褂子。”李清菊指著貨架旁邊牆上掛著的一件紅褂子叫邱玉玲。


    不等邱玉玲說話,邱母就連連拒絕了,“她小孩家家的,哪需要這個,你給自己看一個,窮家富路,出門在外,到那邊了別讓人看輕了才是。”


    邱母說的是,邱玉玲也覺得自己不需要一件紅褂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秋葵煎蛋的龍安並收藏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