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閃擊波藍……咳咳,閃擊潼關?
穿越阿鬥,相父這把咱能贏 作者:喜歡刺果子的溫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所以先零羌突然直棱起來敢去曹魏的地盤上打秋風,是因為羌人知道魏軍打了敗仗,蜀漢占據了關中,現在曹魏的局勢很不好,也就僅此而已了。
羌人首領一開始的算盤是,卡住了北地郡到上郡的路,萬一有逃跑經過的魏軍,抓起來,無論是帶回自己部落當奴隸,還是送到蜀漢那邊都合適,畢竟人是三國各方勢力都需要的人口,尤其是這種青壯。
一般情況下,打仗時真正死在戰場上的士兵其實並不多。打仗可不是簡單的打架鬥毆,而是需要策略和戰術的。
除了遭遇戰等特殊情況外,通常雙方軍隊都會將精銳的士兵擺在前列形成軍陣,然後將其他防禦力較差的步卒,或者是遠程的弓手放在後麵,形成近、中、遠不同層次的有效殺傷。
在有軍陣的保護下,戰鬥並不是像影視劇中那樣混亂無序,在實際戰爭中,作戰都有著一定的套路和方法。
隻要軍陣不散,士兵們就能在前方精銳的帶領下穩步推進,並有效地收割敵人的生命。兩軍對戰也是比誰能率先突破對方的防禦,然後攻擊後方薄弱地帶。麵對強大的敵人,如果軍陣不亂,那麽對方將毫無辦法。
然而,一旦己方的軍陣被突破,那麽等待著士兵們的結局將會是被敵人衝上前來收割他們的性命。如果運氣好一些,或許還能成為四處逃竄的潰兵,逃脫敗局。
因此,才有了“兵敗如山倒”這樣的說法。
在古代社會,除了少部分精銳部隊或私人部曲屬於職業軍人外,大多數士兵實際上隻是臨時招募的戍卒。他們平日裏拿著鋤頭種地,戰時則拿起兵器上陣殺敵。
這種士兵的本質決定了他們在戰場上首先考慮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是去追求所謂的戰功、榮華富貴。
隻有活下來,才能談得上其他。
所以,那些死戰不退的精銳消亡,或者是軍陣被破,就會產生不少的逃兵或者是潰兵,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人會看到己方敗了,還傻嗬嗬的等著對麵來人衝過來進攻,所以戰後能夠收攏潰兵,或者是能夠抓敵方俘虜,就是一個將領必會的項目。
先零羌想著,就算是不能夠衝進曹魏地盤劫掠糧食跟資源,劫掠點青壯人口也行,抓點奴隸回部落也是好的。
後來想想,一個一個抓太麻煩了,況且這群人畢竟是曹魏的士兵,不是什麽老弱病殘,要是逃命,羌人去抓還容易產生損失,不如先把關口占領了,打包賣給蜀漢,他們能抓多抓少無所謂,羌人就掙一錘子買賣。
所以開的條件,簡直不要太美麗,這仨瓜倆棗的,葉倫還是給得起。
羌人的首領想著,這個條件就差不多了,再說了,抓能抓多少?
難不成魏軍傻啊,不從離得近的潼關直接撤退,往北繞遠跑?
誤打誤撞,陰差陽錯,讓葉倫撿了個大便宜。
葉倫嘴上說著,這件事還需要跟諸位大臣們再商議一下,就將先零羌的使者安排下了殿。
實際上先零羌要的那些東西,葉倫分分鍾就能拿出來,甚至一點都不會心疼那些鍋碗瓢盆、瓶瓶罐罐,因為這個價格屬實太便宜了。
但是葉倫要是今天痛快答應了,就會讓先零羌那群人看出來雄口關的重要性,等他們回過味來,價格就不會像今天這麽親民了。
所以葉倫要跟諸位大臣們再演一下,表麵上裝作雄口關可有可無,蜀漢沒必要跟先零羌做這份生意,然後再有其他大臣跳出來,細數先零羌跟我大漢有何交好的曆史。
再然後,看在先零羌當初有利於我大漢的份上,雖然雄口關不重要,但是葉倫感激先零羌對於大漢的不離不棄,就含淚收下雄口關,並且送給羌人一些他們需要的茶葉,絲綢,鹽巴等等。
這一出戲當著先零羌使者的麵演完,給這個異族人看的一愣一愣的,迷迷糊糊的帶著由葉倫簽好的協議,就回去複命了。
並且在回去的路上,葉倫特意交代,讓陳到派兵護送回去,先零羌回去路途遙遠難免會遇到危險,給先零羌特使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暗地裏跟陳到囑咐了一遍,這次回去要快點,沿途不可耽誤,生怕這個使臣在路上聽到點啥……
當然,葉倫跟曹魏表麵上停戰了,背地裏捅刀子這事不道德,但是架不住爽啊!
羯族人的命,葉倫想要,魏軍的命,葉倫也想要,主打一個既要又要,當三國贏家,哦耶!
由於戰後一切事情百廢待興,外加關中的幾大關口都不在蜀漢手裏,關中平原上一馬平川,萬一曹魏奸詐派大軍回來殺個回馬槍,蜀漢高層就一鍋端了,為了長安城的安危,大戰之後的各部人馬隻能再加個班,到達指定的布防地點之後才能就地休整,所以一時間抽調不出人手。
葉倫也考慮過,要不要集結大軍強行攻打潼關,畢竟從地圖上看,長安到洛陽更近,完全可以再搞一次子午穀奇謀那種偷襲……咳咳,閃擊戰,打曹魏方麵一個措手不及,沒準能夠一次性收複兩京。
當然,當葉倫把想法告訴魏延跟諸葛亮之後,二人表示:知道陛下很急,但是最好別急。
別看長安到洛陽的直線距離,比東吳那邊近,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從蜀漢攻向曹魏的這一整條防線上所有易守難攻的關卡都在曹魏手裏,蜀漢拿什麽跟曹魏打?
相反,從東吳到曹魏地盤上,就沒有多少叢山峻嶺跟易守難攻的關卡,隻要東吳攻克了曹魏的防線就可以逐鹿中原。
從曹操在世時的官渡之戰開始,東吳一直以來就是曹魏後方的隱患,原因無他,不好防守,那個時候據說袁紹聯係了孫策想要趁著官渡對峙期間讓他偷襲許昌,並且孫策還真的動心了。
隻可惜天命不在江東,孫策在一次打獵中被歹人埋伏,受了重傷並且沒過多久就死了。
從這一點來看,曹叡這次跟蜀漢求和,是真的有意想要積攢力量,清除東吳這塊後方不安定因素,其規模很有可能遠超當年的赤壁之戰。
對於蜀漢來說,最好的安排就是休養生息,直到下次能夠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跟漢中之戰一樣,這次曹叡撤軍也帶走了不少關中百姓,那缺德的模樣跟他爺爺曹操是真有一拚,留下一座座空城給蜀漢,蜀漢如果要發展,肯定需要花費大量力氣,把蜀漢這幾年的精力牢牢的固定在關中以及雍涼二州這片土地上。
葉倫聽完之後感慨一聲。
“這曹叡該不會是個學霸吧!”
相比於自己,曹叡更像是個皇帝的樣子,雄才大略,足智多謀,並且麵對帝國出現危機的時候,敢於壯士斷腕,果斷的拋棄土地換取精銳士兵,保存實力圖謀下一次東山再起。
算了,閃擊波藍……咳咳,閃擊潼關不成,還是在雄口關給曹魏找找麻煩,惡心惡心他們吧!
羌人首領一開始的算盤是,卡住了北地郡到上郡的路,萬一有逃跑經過的魏軍,抓起來,無論是帶回自己部落當奴隸,還是送到蜀漢那邊都合適,畢竟人是三國各方勢力都需要的人口,尤其是這種青壯。
一般情況下,打仗時真正死在戰場上的士兵其實並不多。打仗可不是簡單的打架鬥毆,而是需要策略和戰術的。
除了遭遇戰等特殊情況外,通常雙方軍隊都會將精銳的士兵擺在前列形成軍陣,然後將其他防禦力較差的步卒,或者是遠程的弓手放在後麵,形成近、中、遠不同層次的有效殺傷。
在有軍陣的保護下,戰鬥並不是像影視劇中那樣混亂無序,在實際戰爭中,作戰都有著一定的套路和方法。
隻要軍陣不散,士兵們就能在前方精銳的帶領下穩步推進,並有效地收割敵人的生命。兩軍對戰也是比誰能率先突破對方的防禦,然後攻擊後方薄弱地帶。麵對強大的敵人,如果軍陣不亂,那麽對方將毫無辦法。
然而,一旦己方的軍陣被突破,那麽等待著士兵們的結局將會是被敵人衝上前來收割他們的性命。如果運氣好一些,或許還能成為四處逃竄的潰兵,逃脫敗局。
因此,才有了“兵敗如山倒”這樣的說法。
在古代社會,除了少部分精銳部隊或私人部曲屬於職業軍人外,大多數士兵實際上隻是臨時招募的戍卒。他們平日裏拿著鋤頭種地,戰時則拿起兵器上陣殺敵。
這種士兵的本質決定了他們在戰場上首先考慮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是去追求所謂的戰功、榮華富貴。
隻有活下來,才能談得上其他。
所以,那些死戰不退的精銳消亡,或者是軍陣被破,就會產生不少的逃兵或者是潰兵,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人會看到己方敗了,還傻嗬嗬的等著對麵來人衝過來進攻,所以戰後能夠收攏潰兵,或者是能夠抓敵方俘虜,就是一個將領必會的項目。
先零羌想著,就算是不能夠衝進曹魏地盤劫掠糧食跟資源,劫掠點青壯人口也行,抓點奴隸回部落也是好的。
後來想想,一個一個抓太麻煩了,況且這群人畢竟是曹魏的士兵,不是什麽老弱病殘,要是逃命,羌人去抓還容易產生損失,不如先把關口占領了,打包賣給蜀漢,他們能抓多抓少無所謂,羌人就掙一錘子買賣。
所以開的條件,簡直不要太美麗,這仨瓜倆棗的,葉倫還是給得起。
羌人的首領想著,這個條件就差不多了,再說了,抓能抓多少?
難不成魏軍傻啊,不從離得近的潼關直接撤退,往北繞遠跑?
誤打誤撞,陰差陽錯,讓葉倫撿了個大便宜。
葉倫嘴上說著,這件事還需要跟諸位大臣們再商議一下,就將先零羌的使者安排下了殿。
實際上先零羌要的那些東西,葉倫分分鍾就能拿出來,甚至一點都不會心疼那些鍋碗瓢盆、瓶瓶罐罐,因為這個價格屬實太便宜了。
但是葉倫要是今天痛快答應了,就會讓先零羌那群人看出來雄口關的重要性,等他們回過味來,價格就不會像今天這麽親民了。
所以葉倫要跟諸位大臣們再演一下,表麵上裝作雄口關可有可無,蜀漢沒必要跟先零羌做這份生意,然後再有其他大臣跳出來,細數先零羌跟我大漢有何交好的曆史。
再然後,看在先零羌當初有利於我大漢的份上,雖然雄口關不重要,但是葉倫感激先零羌對於大漢的不離不棄,就含淚收下雄口關,並且送給羌人一些他們需要的茶葉,絲綢,鹽巴等等。
這一出戲當著先零羌使者的麵演完,給這個異族人看的一愣一愣的,迷迷糊糊的帶著由葉倫簽好的協議,就回去複命了。
並且在回去的路上,葉倫特意交代,讓陳到派兵護送回去,先零羌回去路途遙遠難免會遇到危險,給先零羌特使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暗地裏跟陳到囑咐了一遍,這次回去要快點,沿途不可耽誤,生怕這個使臣在路上聽到點啥……
當然,葉倫跟曹魏表麵上停戰了,背地裏捅刀子這事不道德,但是架不住爽啊!
羯族人的命,葉倫想要,魏軍的命,葉倫也想要,主打一個既要又要,當三國贏家,哦耶!
由於戰後一切事情百廢待興,外加關中的幾大關口都不在蜀漢手裏,關中平原上一馬平川,萬一曹魏奸詐派大軍回來殺個回馬槍,蜀漢高層就一鍋端了,為了長安城的安危,大戰之後的各部人馬隻能再加個班,到達指定的布防地點之後才能就地休整,所以一時間抽調不出人手。
葉倫也考慮過,要不要集結大軍強行攻打潼關,畢竟從地圖上看,長安到洛陽更近,完全可以再搞一次子午穀奇謀那種偷襲……咳咳,閃擊戰,打曹魏方麵一個措手不及,沒準能夠一次性收複兩京。
當然,當葉倫把想法告訴魏延跟諸葛亮之後,二人表示:知道陛下很急,但是最好別急。
別看長安到洛陽的直線距離,比東吳那邊近,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從蜀漢攻向曹魏的這一整條防線上所有易守難攻的關卡都在曹魏手裏,蜀漢拿什麽跟曹魏打?
相反,從東吳到曹魏地盤上,就沒有多少叢山峻嶺跟易守難攻的關卡,隻要東吳攻克了曹魏的防線就可以逐鹿中原。
從曹操在世時的官渡之戰開始,東吳一直以來就是曹魏後方的隱患,原因無他,不好防守,那個時候據說袁紹聯係了孫策想要趁著官渡對峙期間讓他偷襲許昌,並且孫策還真的動心了。
隻可惜天命不在江東,孫策在一次打獵中被歹人埋伏,受了重傷並且沒過多久就死了。
從這一點來看,曹叡這次跟蜀漢求和,是真的有意想要積攢力量,清除東吳這塊後方不安定因素,其規模很有可能遠超當年的赤壁之戰。
對於蜀漢來說,最好的安排就是休養生息,直到下次能夠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戰爭。
跟漢中之戰一樣,這次曹叡撤軍也帶走了不少關中百姓,那缺德的模樣跟他爺爺曹操是真有一拚,留下一座座空城給蜀漢,蜀漢如果要發展,肯定需要花費大量力氣,把蜀漢這幾年的精力牢牢的固定在關中以及雍涼二州這片土地上。
葉倫聽完之後感慨一聲。
“這曹叡該不會是個學霸吧!”
相比於自己,曹叡更像是個皇帝的樣子,雄才大略,足智多謀,並且麵對帝國出現危機的時候,敢於壯士斷腕,果斷的拋棄土地換取精銳士兵,保存實力圖謀下一次東山再起。
算了,閃擊波藍……咳咳,閃擊潼關不成,還是在雄口關給曹魏找找麻煩,惡心惡心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