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司馬家
穿越阿鬥,相父這把咱能贏 作者:喜歡刺果子的溫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眼前白白胖胖的司馬師,葉倫一時間沒想好怎麽處理這個人。
如果從曆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那麽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後,司馬師將與他的父親司馬懿一同參與到高平陵之變中,成功地擊敗了曹魏宗室和托孤大臣曹爽,並將其全家滅門。那時,司馬師開始展現出他的才能和決斷力,逐漸嶄露頭角。
當高平陵之變爆發時,司馬師表現得異常冷靜和堅定,親自帶領軍隊掌控了京城的局勢。在清洗政治敵人時,他毫不留情,即使是昔日的朋友也不會放過。有一次,他遭受了襲擊,但為了穩定軍心,他強忍著劇痛,甚至把床單咬得粉碎,卻始終沒有發出任何聲音,讓屬下們無從知曉他的傷勢。
在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師接過了權力的重擔,開始管理朝廷事務。
然而,當時的魏帝曹芳對司馬師的專權感到極度不滿,於是聯合了其他一些忠誠於曹魏的大臣,企圖除掉司馬師。
可惜的是,他們的計劃最終失敗,反而導致司馬師率部剿滅了這些大臣。
不僅如此,司馬師還利用這個機會逼迫魏帝退位,廢除了曹芳的皇位,改立曹髦為新皇帝。第二年,淮南地區發生了兩次叛亂,司馬師平定了毋丘儉和文欽的動亂。
最終,在回師途中,司馬師不幸染上重病,最終離世。
再往後曹魏的朝堂就是被他的弟弟——司馬昭掌管了,並且有了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使者退下吧,協議詳情跟諸葛丞相再商議吧,朕累了。”想了半天,葉倫隻感覺自己的cpu都快要燒了。
如果這個時候給司馬師扣下了,未來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是會好?還是會變壞呢?
葉倫不太清楚,但是有一點是知道的,把司馬家留在曹魏,隻會讓曹魏變得更壞,甚至是代替曹魏,畢竟曹丕篡漢的時候,司馬懿可是曆史見證人,難道他就不會萌生出野心?
米缸裏掉進去了一隻老鼠,哪怕他今天不會偷吃米,那明天呢?後天呢?
況且高平陵之變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事情傳到了東吳孫權那裏之後……
對的,沒錯,孫權這個鼠輩也是超長待機,從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開始,一直活了很久,不僅見證了曹丕篡漢,還看到了司馬懿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魏宗室和其他政敵。
這也就是為什麽孫權晚年一門心思操練步師……
咳咳。
也就是為什麽孫權晚年看誰都是疑神疑鬼的原因所在,而且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敏感和多疑,甚至開始對那些曾經忠誠於他的東吳大臣們產生了懷疑,並開始大肆打壓他們。
就連那個曾經忠心耿耿的陸遜,最終也被孫權給活活地逼死了。
原本孫權一直想要好好地培養太子孫登,但是不幸的是,在公元 241年的時候,他精心培養了數十年的繼承人竟然先一步去世了,甚至比他這個做父親的還要先走一步。
孫登的離世並不僅僅隻是死了一個太子這麽簡單,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讓東吳的兩大政治勢力之間徹底失去了共同的利益點。之前兩派雖然存在爭鬥,但卻能夠保持不破的局麵,然而現在,這種平衡已經被打破了。
由於沒有了中間人的調和,接下來的政治鬥爭將變得異常激烈,是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孫登生前,孫權就已經為他備下了下一屆的執政班子:太子四友。
這四人分別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
陳表是陳武的兒子,陳武是孫策時期的創業元老,政治屬性是江北老派。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政治屬性是江北新派。
張休是張昭的兒子,理論上說應該屬於江北老派,但張昭這老家夥早就已經背叛革命,把自己的戶口改成了江東,所以他應該是江東勢力的代表。
最後一個顧譚是前丞相顧雍的兒子,根正苗紅的江東世族。
孫權之所以做出這種安排,目的顯然是為了將平衡貫徹到底。
盡管江東崛起、江北衰落這一大趨勢已經無法逆轉,但至少在太子那一代,局勢應該還算穩定,不至於突然爆發危機。
等到孫登即位之後,江北與江東兩大勢力可以相互競爭,而擁有極高威望的太子則居中製衡,如此一來,眾人便能夠繼續緊密地團結在他的周圍,共同生活下去。
然而,當太子不幸去世後,孫權的其他兒子中再也找不出一個能夠將兩派勢力重新融合到一起的人物。
於是乎,就讓這兩派人馬去相互爭鬥吧!
孫權這個名字取得真好啊!
真可謂是人如其名,一生都在玩弄權衡之術。
他不僅給予雙方希望,又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這個狡猾的老家夥就躲在一旁安心看戲,冷眼旁觀著兩派勢力擁護各自的繼承人展開激烈鬥爭,鬥得難解難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公元250年,長期處於吃瓜狀態、坐山觀虎鬥的孫權竟然毫無預警地采取行動,廢掉了太子孫和,並將魯王孫霸賜死。結果導致江東派遭受重創,損失慘重,但江北派卻僅僅受到象征性的懲罰,其核心成員並未受到實質性的損害。
就這樣,孫權以犧牲自己的兩個兒子為代價,草草的結束了兩宮爭權的局麵,成功地重新平衡了兩派之間的力量對比。許多人對孫權為何會做出如此驚人之舉感到困惑不解。
實際上,原因並不複雜,因為在前一年,即公元249年,那位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司馬懿老先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成功地除掉了曹爽,重新掌握了魏國的大權。
這位老家夥的出色演技不僅騙過了曹爽,甚至連孫權這個老練的政治家也被蒙蔽了雙眼。
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孫權不得不匆忙出手,無情本是帝王家,忍痛割舍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司馬家族不僅深刻影響了曹魏的命運,也間接地改變了東吳的走向,迫使孫權不得不親自下令處死了眾多功臣的後代,從而削弱了東吳的整體實力。
所以,隻要蜀漢內部不亂,那司馬家這根攪屎棍葉倫就沒有必要拔出來,讓他接著禍害曹魏,嚇死孫權也挺好。
送走司馬師之後,葉倫呆坐在座位上,發了好久的呆。
如果從曆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那麽在接下來的二十年後,司馬師將與他的父親司馬懿一同參與到高平陵之變中,成功地擊敗了曹魏宗室和托孤大臣曹爽,並將其全家滅門。那時,司馬師開始展現出他的才能和決斷力,逐漸嶄露頭角。
當高平陵之變爆發時,司馬師表現得異常冷靜和堅定,親自帶領軍隊掌控了京城的局勢。在清洗政治敵人時,他毫不留情,即使是昔日的朋友也不會放過。有一次,他遭受了襲擊,但為了穩定軍心,他強忍著劇痛,甚至把床單咬得粉碎,卻始終沒有發出任何聲音,讓屬下們無從知曉他的傷勢。
在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師接過了權力的重擔,開始管理朝廷事務。
然而,當時的魏帝曹芳對司馬師的專權感到極度不滿,於是聯合了其他一些忠誠於曹魏的大臣,企圖除掉司馬師。
可惜的是,他們的計劃最終失敗,反而導致司馬師率部剿滅了這些大臣。
不僅如此,司馬師還利用這個機會逼迫魏帝退位,廢除了曹芳的皇位,改立曹髦為新皇帝。第二年,淮南地區發生了兩次叛亂,司馬師平定了毋丘儉和文欽的動亂。
最終,在回師途中,司馬師不幸染上重病,最終離世。
再往後曹魏的朝堂就是被他的弟弟——司馬昭掌管了,並且有了那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使者退下吧,協議詳情跟諸葛丞相再商議吧,朕累了。”想了半天,葉倫隻感覺自己的cpu都快要燒了。
如果這個時候給司馬師扣下了,未來會變成什麽樣子呢?
是會好?還是會變壞呢?
葉倫不太清楚,但是有一點是知道的,把司馬家留在曹魏,隻會讓曹魏變得更壞,甚至是代替曹魏,畢竟曹丕篡漢的時候,司馬懿可是曆史見證人,難道他就不會萌生出野心?
米缸裏掉進去了一隻老鼠,哪怕他今天不會偷吃米,那明天呢?後天呢?
況且高平陵之變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事情傳到了東吳孫權那裏之後……
對的,沒錯,孫權這個鼠輩也是超長待機,從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開始,一直活了很久,不僅見證了曹丕篡漢,還看到了司馬懿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魏宗室和其他政敵。
這也就是為什麽孫權晚年一門心思操練步師……
咳咳。
也就是為什麽孫權晚年看誰都是疑神疑鬼的原因所在,而且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敏感和多疑,甚至開始對那些曾經忠誠於他的東吳大臣們產生了懷疑,並開始大肆打壓他們。
就連那個曾經忠心耿耿的陸遜,最終也被孫權給活活地逼死了。
原本孫權一直想要好好地培養太子孫登,但是不幸的是,在公元 241年的時候,他精心培養了數十年的繼承人竟然先一步去世了,甚至比他這個做父親的還要先走一步。
孫登的離世並不僅僅隻是死了一個太子這麽簡單,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讓東吳的兩大政治勢力之間徹底失去了共同的利益點。之前兩派雖然存在爭鬥,但卻能夠保持不破的局麵,然而現在,這種平衡已經被打破了。
由於沒有了中間人的調和,接下來的政治鬥爭將變得異常激烈,是既分高下,也決生死。
孫登生前,孫權就已經為他備下了下一屆的執政班子:太子四友。
這四人分別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
陳表是陳武的兒子,陳武是孫策時期的創業元老,政治屬性是江北老派。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政治屬性是江北新派。
張休是張昭的兒子,理論上說應該屬於江北老派,但張昭這老家夥早就已經背叛革命,把自己的戶口改成了江東,所以他應該是江東勢力的代表。
最後一個顧譚是前丞相顧雍的兒子,根正苗紅的江東世族。
孫權之所以做出這種安排,目的顯然是為了將平衡貫徹到底。
盡管江東崛起、江北衰落這一大趨勢已經無法逆轉,但至少在太子那一代,局勢應該還算穩定,不至於突然爆發危機。
等到孫登即位之後,江北與江東兩大勢力可以相互競爭,而擁有極高威望的太子則居中製衡,如此一來,眾人便能夠繼續緊密地團結在他的周圍,共同生活下去。
然而,當太子不幸去世後,孫權的其他兒子中再也找不出一個能夠將兩派勢力重新融合到一起的人物。
於是乎,就讓這兩派人馬去相互爭鬥吧!
孫權這個名字取得真好啊!
真可謂是人如其名,一生都在玩弄權衡之術。
他不僅給予雙方希望,又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這個狡猾的老家夥就躲在一旁安心看戲,冷眼旁觀著兩派勢力擁護各自的繼承人展開激烈鬥爭,鬥得難解難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公元250年,長期處於吃瓜狀態、坐山觀虎鬥的孫權竟然毫無預警地采取行動,廢掉了太子孫和,並將魯王孫霸賜死。結果導致江東派遭受重創,損失慘重,但江北派卻僅僅受到象征性的懲罰,其核心成員並未受到實質性的損害。
就這樣,孫權以犧牲自己的兩個兒子為代價,草草的結束了兩宮爭權的局麵,成功地重新平衡了兩派之間的力量對比。許多人對孫權為何會做出如此驚人之舉感到困惑不解。
實際上,原因並不複雜,因為在前一年,即公元249年,那位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司馬懿老先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成功地除掉了曹爽,重新掌握了魏國的大權。
這位老家夥的出色演技不僅騙過了曹爽,甚至連孫權這個老練的政治家也被蒙蔽了雙眼。
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孫權不得不匆忙出手,無情本是帝王家,忍痛割舍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司馬家族不僅深刻影響了曹魏的命運,也間接地改變了東吳的走向,迫使孫權不得不親自下令處死了眾多功臣的後代,從而削弱了東吳的整體實力。
所以,隻要蜀漢內部不亂,那司馬家這根攪屎棍葉倫就沒有必要拔出來,讓他接著禍害曹魏,嚇死孫權也挺好。
送走司馬師之後,葉倫呆坐在座位上,發了好久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