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作者的話:上一章的標題烏龍了,應該是這一章的,不知道為什麽昨天腦抽了,就給碼了上去。好吧,不能改,就這樣吧~~~~
中午的時候,荷氏看著差不多時間,就先回家,來做飯了,中午燒了一大盤紅燒肉,一大盤黃瓜燒魚幹,一盤茄子,一大鍋豆腐清湯,還有用白米蒸出來的米飯,真真正正的白米飯,沒有加糙米或者是玉米麵。
這應該是茉兒穿過來之後,吃的第一頓真真正正的白米飯,那麽的香甜,那麽的醇,沒有經過農藥汙染的稻米果然好吃,茉兒直直吃了兩大碗,平時身體小,肚子也不大,一般一大碗就已經飽了,今天直是放開了肚子來吃的,吃的撐慘了。
這真真正正純的白米飯,可是不太容易得到的,在這邊,大家叫這個為舂米,談不上什麽工藝,過程也並不複雜,但絕對是個力氣活。一口臼,用一塊大整石慢慢鑿成。它形同一隻巨大的酒盅,在村子的祠堂那邊就有兩個,村子裏麵的人要舂米,一般都去那邊,人多就排隊等著,不過,有兩個,倒是還方便些。
一隻大的石臼,一般要四個人才能抬得動它。臼內鑿有鑼紋,臼的身子須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麵,四周用破陶瓷缸片貼平,以便於清掃。在臼的上麵,架著用一棵大樹段做成的“碓身”,“碓”的頭部下麵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鐵牙。“碓”尾部的地下挖一個深坑,當把重心移到“碓”尾並將其向坑裏踩壓下去,“碓”頭即抬了起來,然後舂下去,抬起來,再舂下去。就這樣機械地重複,到最後,舂出來的殼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們吃的白米了。
茉兒就有一次,跟著老爹,老哥去看去舂米,直被嚇到了,這費勞動力實在是太大了,舂米時,用腳踏碓。碓頭起落夠吃力。要舂白一臼米,最少舂了三百下,要花近一個鍾頭。不少人舂得大汗淋漓。喘氣不已的。
碓臼上麵橫著一根木杆或竹杆,供舂米的人扶手。熟悉的老手,有時會連續不斷跑跳著舂了起來;有的還在“碓”頭上綁塊石頭加重,舂起來更有力。這樣的舂法,用了巧力。加快了速度,也可能有利於提高加工質量。
因為這舂米的事情,茉兒一直在回憶著,自己肚子那麽那僅有的一點點知識,這,現代用機器攪米是什麽樣子的。能不能在這原地上改造一下,可惜,就茉兒那一點點的知識。實在是不能用,加上一直很是忙活,也就先個放下了,想著,等以後可以給那些熟練的老鐵匠人稍微提一提。看看能不能做出來這個,不過希望可能不大。這可得等到自家銀子夠用了,才能夠去搗鼓。
今天的天氣倒是不錯,不是特別的熱,中午吃完飯,風也稍微大了一些起來,就是太陽也被雲朵給遮擋了一些,讓人感覺特別的舒服。吃完飯,大家休息一會兒,就接著往田裏麵去了。
本來,茉兒是堅決要大家夥去家裏麵午休一下的,被大家笑著道:“我們這些人啊,都是幹活慣了的,又不是什麽太太夫人的,幾十年都是這樣幹過來的,這今兒還嬌了起來了。早點去把田裏麵的活計幹完,早一點安心,也好早一點休息……”。
最後,茉兒也沒辦法,隻得讓大家夥去了,然後自己去廚房裏麵熬一些綠豆湯和酸梅湯,熟了之後,放到井水裏麵浸涼,就往田裏麵裝去,給大家喝。
“茉兒,你這小丫頭,心思還真多,還真會享福,這,那一年幹活計的時候,不是累死累活的,那能夠享這個福啊。你看,現在人多,也不用緊趕著做活計,這,悠悠閑閑的,還有這東西喝,還不是享福嘛,哈哈哈……”。青兒娘倒也是豪爽,大聲說話,大口喝水,大口吃飯。
“我看也是,而且,你看這天氣,還一點都不熱,就好像秋天來臨了一樣,才不像每一年幹活時候,整個人被熱的中暑的。我想著,明天如果還是這樣的天氣,我家的稻穀也給割了,這早幾天嗎,晚幾天,差不了多少,人可不受罪多了……”。小玉娘每一年農忙時節,都會中暑一次,看著今天這樣的天氣,收割稻穀,真心是羨慕死她了,如果這家也是這樣的天氣收割,自己肯定不會熱中暑的。
“誰早上還勸說著,要在等個四五天在收割的哪,這變化的可真心快啊……”,芳兒娘說笑著道。
“這……,就像我兒子說的,審時度勢,會看情況……”。
“喲喲喲,還會咬文嚼字了啊,家裏麵有一個讀書的孩子,就是不一樣,趁著今年這樣糧食賣了之後,我也把我家小兒子送去學堂裏麵去。不求他考秀才老爺的,就讓他認一認字,不做睜眼瞎,也是好的……”。青兒娘笑著說道。
“難得,你有和我一樣的想法,我也想我家立軒今年送去學堂裏麵,這孩子考不考秀才老爺的,就看他自己的了。可我們做爹娘至少讓他認了字了,以後門路也寬一些……”。荷氏也笑著說道。
這荷氏有這樣的想法,倒是讓茉兒很是刮目相看,想起來,自己當初說,想讓立軒跟著兩位表哥認一認字,荷氏就高興的答應了,也說過,等家裏麵條件好一些,就讓立軒真正的上學堂去念書。
倒是花明木一個男子,還沒有荷氏這樣的胸懷,說,我們就是莊稼人家,孩子讀書有什麽用處,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的回家來種地。家裏麵有老三家兩個讀書的好像就夠了,為了這一件事情,荷氏和茉兒就好幾天沒有和他說話,而且不在問他,就把立軒給帶去姥姥家去了。
本來,茉兒是堅決要大家夥去家裏麵午休一下的,被大家笑著道:“我們這些人啊,都是幹活慣了的,又不是什麽太太夫人的,幾十年都是這樣幹過來的,這今兒還嬌了起來了。早點去把田裏麵的活計幹完,早一點安心,也好早一點休息……”。
最後,茉兒也沒辦法,隻得讓大家夥去了,然後自己去廚房裏麵熬一些綠豆湯和酸梅湯,熟了之後,放到井水裏麵浸涼,就往田裏麵裝去,給大家喝。
“茉兒,你這小丫頭,心思還真多,還真會享福,這,那一年幹活計的時候,不是累死累活的,那能夠享這個福啊。你看,現在人多,也不用緊趕著做活計,這,悠悠閑閑的,還有這東西喝,還不是享福嘛,哈哈哈……”。青兒娘倒也是豪爽,大聲說話,大口喝水,大口吃飯。
“我看也是,而且,你看這天氣,還一點都不熱,就好像秋天來臨了一樣,才不像每一年幹活時候,整個人被熱的中暑的。我想著,明天如果還是這樣的天氣,我家的稻穀也給割了,這早幾天嗎,晚幾天,差不了多少,人可不受罪多了……”。小玉娘每一年農忙時節,都會中暑一次,看著今天這樣的天氣,收割稻穀,真心是羨慕死她了,如果這家也是這樣的天氣收割,自己肯定不會熱中暑的。
“誰早上還勸說著,要在等個四五天在收割的哪,這變化的可真心快啊……”,芳兒娘說笑著道。
“這……,就像我兒子說的,審時度勢,會看情況……”。
“喲喲喲,還會咬文嚼字了啊,家裏麵有一個讀書的孩子,就是不一樣,趁著今年這樣糧食賣了之後,我也把我家小兒子送去學堂裏麵去。不求他考秀才老爺的,就讓他認一認字,不做睜眼瞎,也是好的……”。青兒娘笑著說道。
“難得,你有和我一樣的想法,我也想我家立軒今年送去學堂裏麵,這孩子考不考秀才老爺的,就看他自己的了。可我們做爹娘至少讓他認了字了,以後門路也寬一些……”。荷氏也笑著說道。
這荷氏有這樣的想法,倒是讓茉兒很是刮目相看,想起來,自己當初說,想讓立軒跟著兩位表哥認一認字,荷氏就高興的答應了,也說過,等家裏麵條件好一些,就讓立軒真正的上學堂去念書。
倒是花明木一個男子,還沒有荷氏這樣的胸懷,說,我們就是莊稼人家,孩子讀書有什麽用處,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的回家來種地。家裏麵有老三家兩個讀書的好像就夠了,為了這一件事情,荷氏和茉兒就好幾天沒有和他說話,而且不在問他,就把立軒給帶去姥姥家去了。
“哎呦呦,我家孩子雖然沒有去考秀才舉人的,但都認得了幾個字,也是我們爹娘的福氣啊。我還正想把我家小孫子在送去學堂哪……”。芳兒娘笑著說道。
“這村子裏麵,除了裏正家,還有幾戶人家像你們家的啊,你們夫婦兩個能幹,利落……”。、
這婦人家的話題,說的快,轉換的也快,在割到田頭的時候,已經把村子裏麵能說的八卦都說了一遍,各個都能說會道的。
茉兒直覺得今年是記憶中,來幹農活最幸福的一年了,以前每一年,自己不但要下地去,還被要求速度和大人一樣快,
*****作者的話:上一章的標題烏龍了,應該是這一章的,不知道為什麽昨天腦抽了,就給碼了上去。好吧,不能改,就這樣吧~~~~
中午的時候,荷氏看著差不多時間,就先回家,來做飯了,中午燒了一大盤紅燒肉,一大盤黃瓜燒魚幹,一盤茄子,一大鍋豆腐清湯,還有用白米蒸出來的米飯,真真正正的白米飯,沒有加糙米或者是玉米麵。
這應該是茉兒穿過來之後,吃的第一頓真真正正的白米飯,那麽的香甜,那麽的醇,沒有經過農藥汙染的稻米果然好吃,茉兒直直吃了兩大碗,平時身體小,肚子也不大,一般一大碗就已經飽了,今天直是放開了肚子來吃的,吃的撐慘了。
這真真正正純的白米飯,可是不太容易得到的,在這邊,大家叫這個為舂米,談不上什麽工藝,過程也並不複雜,但絕對是個力氣活。一口臼,用一塊大整石慢慢鑿成。它形同一隻巨大的酒盅,在村子的祠堂那邊就有兩個,村子裏麵的人要舂米,一般都去那邊,人多就排隊等著,不過,有兩個,倒是還方便些。
一隻大的石臼,一般要四個人才能抬得動它。臼內鑿有鑼紋,臼的身子須埋在地下,臼口露出地麵,四周用破陶瓷缸片貼平,以便於清掃。在臼的上麵,架著用一棵大樹段做成的“碓身”,“碓”的頭部下麵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鐵牙。“碓”尾部的地下挖一個深坑,當把重心移到“碓”尾並將其向坑裏踩壓下去,“碓”頭即抬了起來,然後舂下去,抬起來,再舂下去。就這樣機械地重複,到最後,舂出來的殼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們吃的白米了。
茉兒就有一次,跟著老爹,老哥去看去舂米,直被嚇到了,這費勞動力實在是太大了,舂米時,用腳踏碓。碓頭起落夠吃力。要舂白一臼米,最少舂了三百下,要花近一個鍾頭。不少人舂得大汗淋漓。喘氣不已的。
碓臼上麵橫著一根木杆或竹杆,供舂米的人扶手。熟悉的老手,有時會連續不斷跑跳著舂了起來;有的還在“碓”頭上綁塊石頭加重,舂起來更有力。這樣的舂法,用了巧力。加快了速度,也可能有利於提高加工質量。
因為這舂米的事情,茉兒一直在回憶著,自己肚子那麽那僅有的一點點知識,這,現代用機器攪米是什麽樣子的。能不能在這原地上改造一下,可惜,就茉兒那一點點的知識。實在是不能用,加上一直很是忙活,也就先個放下了,想著,等以後可以給那些熟練的老鐵匠人稍微提一提。看看能不能做出來這個,不過希望可能不大。這可得等到自家銀子夠用了,才能夠去搗鼓。
今天的天氣倒是不錯,不是特別的熱,中午吃完飯,風也稍微大了一些起來,就是太陽也被雲朵給遮擋了一些,讓人感覺特別的舒服。吃完飯,大家休息一會兒,就接著往田裏麵去了。
本來,茉兒是堅決要大家夥去家裏麵午休一下的,被大家笑著道:“我們這些人啊,都是幹活慣了的,又不是什麽太太夫人的,幾十年都是這樣幹過來的,這今兒還嬌了起來了。早點去把田裏麵的活計幹完,早一點安心,也好早一點休息……”。
最後,茉兒也沒辦法,隻得讓大家夥去了,然後自己去廚房裏麵熬一些綠豆湯和酸梅湯,熟了之後,放到井水裏麵浸涼,就往田裏麵裝去,給大家喝。
“茉兒,你這小丫頭,心思還真多,還真會享福,這,那一年幹活計的時候,不是累死累活的,那能夠享這個福啊。你看,現在人多,也不用緊趕著做活計,這,悠悠閑閑的,還有這東西喝,還不是享福嘛,哈哈哈……”。青兒娘倒也是豪爽,大聲說話,大口喝水,大口吃飯。
“我看也是,而且,你看這天氣,還一點都不熱,就好像秋天來臨了一樣,才不像每一年幹活時候,整個人被熱的中暑的。我想著,明天如果還是這樣的天氣,我家的稻穀也給割了,這早幾天嗎,晚幾天,差不了多少,人可不受罪多了……”。小玉娘每一年農忙時節,都會中暑一次,看著今天這樣的天氣,收割稻穀,真心是羨慕死她了,如果這家也是這樣的天氣收割,自己肯定不會熱中暑的。
“誰早上還勸說著,要在等個四五天在收割的哪,這變化的可真心快啊……”,芳兒娘說笑著道。
“這……,就像我兒子說的,審時度勢,會看情況……”。
“喲喲喲,還會咬文嚼字了啊,家裏麵有一個讀書的孩子,就是不一樣,趁著今年這樣糧食賣了之後,我也把我家小兒子送去學堂裏麵去。不求他考秀才老爺的,就讓他認一認字,不做睜眼瞎,也是好的……”。青兒娘笑著說道。
“難得,你有和我一樣的想法,我也想我家立軒今年送去學堂裏麵,這孩子考不考秀才老爺的,就看他自己的了。可我們做爹娘至少讓他認了字了,以後門路也寬一些……”。荷氏也笑著說道。
這荷氏有這樣的想法,倒是讓茉兒很是刮目相看,想起來,自己當初說,想讓立軒跟著兩位表哥認一認字,荷氏就高興的答應了,也說過,等家裏麵條件好一些,就讓立軒真正的上學堂去念書。
倒是花明木一個男子,還沒有荷氏這樣的胸懷,說,我們就是莊稼人家,孩子讀書有什麽用處,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的回家來種地。家裏麵有老三家兩個讀書的好像就夠了,為了這一件事情,荷氏和茉兒就好幾天沒有和他說話,而且不在問他,就把立軒給帶去姥姥家去了。
本來,茉兒是堅決要大家夥去家裏麵午休一下的,被大家笑著道:“我們這些人啊,都是幹活慣了的,又不是什麽太太夫人的,幾十年都是這樣幹過來的,這今兒還嬌了起來了。早點去把田裏麵的活計幹完,早一點安心,也好早一點休息……”。
最後,茉兒也沒辦法,隻得讓大家夥去了,然後自己去廚房裏麵熬一些綠豆湯和酸梅湯,熟了之後,放到井水裏麵浸涼,就往田裏麵裝去,給大家喝。
“茉兒,你這小丫頭,心思還真多,還真會享福,這,那一年幹活計的時候,不是累死累活的,那能夠享這個福啊。你看,現在人多,也不用緊趕著做活計,這,悠悠閑閑的,還有這東西喝,還不是享福嘛,哈哈哈……”。青兒娘倒也是豪爽,大聲說話,大口喝水,大口吃飯。
“我看也是,而且,你看這天氣,還一點都不熱,就好像秋天來臨了一樣,才不像每一年幹活時候,整個人被熱的中暑的。我想著,明天如果還是這樣的天氣,我家的稻穀也給割了,這早幾天嗎,晚幾天,差不了多少,人可不受罪多了……”。小玉娘每一年農忙時節,都會中暑一次,看著今天這樣的天氣,收割稻穀,真心是羨慕死她了,如果這家也是這樣的天氣收割,自己肯定不會熱中暑的。
“誰早上還勸說著,要在等個四五天在收割的哪,這變化的可真心快啊……”,芳兒娘說笑著道。
“這……,就像我兒子說的,審時度勢,會看情況……”。
“喲喲喲,還會咬文嚼字了啊,家裏麵有一個讀書的孩子,就是不一樣,趁著今年這樣糧食賣了之後,我也把我家小兒子送去學堂裏麵去。不求他考秀才老爺的,就讓他認一認字,不做睜眼瞎,也是好的……”。青兒娘笑著說道。
“難得,你有和我一樣的想法,我也想我家立軒今年送去學堂裏麵,這孩子考不考秀才老爺的,就看他自己的了。可我們做爹娘至少讓他認了字了,以後門路也寬一些……”。荷氏也笑著說道。
這荷氏有這樣的想法,倒是讓茉兒很是刮目相看,想起來,自己當初說,想讓立軒跟著兩位表哥認一認字,荷氏就高興的答應了,也說過,等家裏麵條件好一些,就讓立軒真正的上學堂去念書。
倒是花明木一個男子,還沒有荷氏這樣的胸懷,說,我們就是莊稼人家,孩子讀書有什麽用處,還不如老老實實地的回家來種地。家裏麵有老三家兩個讀書的好像就夠了,為了這一件事情,荷氏和茉兒就好幾天沒有和他說話,而且不在問他,就把立軒給帶去姥姥家去了。
“哎呦呦,我家孩子雖然沒有去考秀才舉人的,但都認得了幾個字,也是我們爹娘的福氣啊。我還正想把我家小孫子在送去學堂哪……”。芳兒娘笑著說道。
“這村子裏麵,除了裏正家,還有幾戶人家像你們家的啊,你們夫婦兩個能幹,利落……”。、
這婦人家的話題,說的快,轉換的也快,在割到田頭的時候,已經把村子裏麵能說的八卦都說了一遍,各個都能說會道的。
茉兒直覺得今年是記憶中,來幹農活最幸福的一年了,以前每一年,自己不但要下地去,還被要求速度和大人一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