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安東車組與飛馬突擊炮
星戰:戰鬥在新伊甸星係 作者:快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33飛行大隊起飛的同時。
“小遊民”號星際攻擊艦,4號車場。
謝爾蓋.布爾卡托夫斯基中士放下手裏的銼刀,滿意的看著麵前的“巨獸”。
那是一輛“飛馬”b型突擊炮,龐大的仿若史前巨獸一般的身軀,永遠是它最醒目的特征。
“飛馬”突擊炮全長32.5米,寬11.83米,高6.72米。采用後置無人炮塔設計,安裝有一門雙聯裝的225毫米多功能火炮。
作為突擊炮,“飛馬”的全身都包裹著厚實的45j型特種合金鋼板,這使得她擁有堪稱變態的防護性能。
其正麵裝甲的等效厚度超過了毫米,側麵裝甲的等效厚度超過了8000毫米,哪怕是最脆弱的頂部裝甲,等效厚度也超過了3200毫米。
毫不誇張的說,在陸地上,鮮有能夠擊毀她的武器。
龐大的身軀,也讓各種輔助裝備得以集成在“飛馬”體內。
激光近防炮,廣域護盾產生器,全頻段電子幹擾裝置,蜂群無人機發射器……在擁有變態防護性能的同時,“飛馬”亦是戰場上的多麵手。
那門安裝在無人炮塔裏的雙聯裝225毫米火炮既可以直射摧毀重裝甲目標,又可以曲射進行遠距離炮火打擊。通過炮塔下方的自動裝彈機,每5.2秒就可以完成一發炮彈的裝填,保證了火力的連續性。
過往的無數次戰鬥記錄表明,隻要“飛馬”出現在戰場上,就必然能贏得戰鬥的勝利。
當然,前提是她能出現在戰場上。
龐大的身軀在賦予“飛馬”諸多優點的同時,也為她帶來了更多的缺點。
就比如說,速度。
哪怕是在兩台核聚變引擎的全功率運轉下,“飛馬”的前進速度也隻有22公裏每小時。至於倒車速度,更是隻有可憐的“-4千米”每小時。
這近乎“瘸子”般的移動速度使得“飛馬”隻能通過機載空降的方式,直接抵達戰場的最前線。這就使得友軍部隊必須想盡辦法壓製敵軍的防空火力。
這也正是“飛馬”這個名字的由來。
除了瘸子一般的移動速度,“飛馬”的故障率也高的令人發指。
為了讓這頭鋼鐵巨獸運轉起來,“飛馬”內部的各種機械裝置複雜到了堪比“屎山代碼”的程度,而越是複雜的係統,就越是容易出問題。
每一輛“飛馬”,都需要一個排的後勤人員去維護。然而,無論作戰前經過怎樣精心的維護,“飛馬”都必然會在戰鬥中“趴窩”。
能否在“趴窩”前移動更遠的距離、為友軍消滅更多的目標,是衡量一個“飛馬”突擊炮車組是否優秀的關鍵指標。
按照這個指標,安東車組無疑是最優秀的“飛馬”車組。
在駕駛員謝爾蓋.布爾卡托夫斯基中士用銼刀維護表麵裝甲的同時,車長安東.尤丁采夫上士正騎在突擊炮的炮管上,用個人終端查看本次任務的內容。
作為第906“蝸牛”特種炮兵連的一員,安東車組這次的任務是在5號要塞群的東南角機降,協助機動步兵攻占47號炮台。
這是個非常適合突擊炮發揮自身優點的任務。
無需長途奔襲,落地就開幹。
要塞群附近的地形相對平坦,無需擔心“飛馬”孱弱的越野能力。
至於敵方密集的火力?在“飛馬”突擊炮堪稱無懈可擊的防護麵前,那是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
相較於敵人的炮彈,更危險的反而是突擊炮內的紅茶烹飪機。畢竟“飛馬”從未有過被敵人擊穿的記錄,反倒是被紅茶烹飪機拿下過擊殺——有個倒黴的維多利亞車組在車內煮紅茶時,不知怎麽就引發了火災,最終導致彈藥殉爆,炮塔都被炸飛到了八公裏高的天空。
就在安東第二十五次閱讀作戰計劃的時候,他耳邊的通訊器裏傳來了連長的聲音
“301車,準備出擊。”
301是安東車組駕駛的突擊炮的編號。接到命令後,安東立刻來了精神。
他吹了聲口哨,大喊道:
“全體上車!準備出發!”
雜亂的腳步聲裏,安東戴好了全封閉戰鬥頭盔,順著車頂的艙口進入了突擊炮內部。
得益於龐大的車身,“飛馬”突擊炮的內部空間極為寬敞。這讓身高足足有一米八的安東可以毫不費力的坐到車長位上。
由於采用了後置無人炮塔設計,“飛馬”突擊炮的內部分為動力室、乘員室、和供彈室。
動力室位於全車的最前方,乘員室則位於全車的最中央。通過乘員室後方的艙門,車組成員可以在自動裝彈機故障的情況下進入車體尾部的供彈室,進行緊急維修工作。
“飛馬”突擊炮的車組成員一共由4人組成。
車長:安東.尤丁采夫上士,負責指揮全車戰鬥。
炮手:維亞切斯拉夫.巴拉尼科夫中士,負責操控火炮射擊。
駕駛員:謝爾蓋.布爾卡托夫斯基中士,負責操縱突擊炮行動。
武器操作員:王重雷,負責全車各種輔助設備的使用。
隨著謝爾蓋啟動了突擊炮的引擎,兩台核聚變引擎的低吼聲透過動力室的擋板傳進了每個人的耳朵裏。
安東啟動了戰鬥頭盔的降噪功能,世界再次安靜了下去。
引擎啟動完成後,各個車載係統也紛紛上線。
安東將戰鬥頭盔的數據導管插進了車載計算機的鏈接口。隨著超神經視覺增強係統啟動,突擊炮外部的光學傳感器直接與安東的視覺神經連接。
安東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由“第一人稱”變成了“第三人稱”。他的視角切換到突擊炮的車頂,從這個位置,他可以360°的掃視四周的景象。
“全體匯報!”安東在通訊器裏說道。
“炮手,好!”
“駕駛員,已就位!”
“武器操作員,準備就緒!”
車組成員陸續匯報道。
“飛馬”突擊炮的乘員艙采用橫向布局。四個人肩並肩的坐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在虛擬現實遊戲室裏並排開黑的電競少年。
由於乘員艙內的噪音極大,四人都是用頭盔內置的通訊器溝通。
見眾人都已準備就緒,安東在通訊器裏命令道:
“發車!”
謝爾蓋一腳油門下去,“飛馬”突擊炮開始了緩慢的移動。
這頭戰爭巨獸緩緩駛離了車位,開上了重型設備升降平台。
隨著平台緩緩上升,一架“破門錘”運輸機出現在前方的飛行通道裏。
“小遊民”號星際攻擊艦,4號車場。
謝爾蓋.布爾卡托夫斯基中士放下手裏的銼刀,滿意的看著麵前的“巨獸”。
那是一輛“飛馬”b型突擊炮,龐大的仿若史前巨獸一般的身軀,永遠是它最醒目的特征。
“飛馬”突擊炮全長32.5米,寬11.83米,高6.72米。采用後置無人炮塔設計,安裝有一門雙聯裝的225毫米多功能火炮。
作為突擊炮,“飛馬”的全身都包裹著厚實的45j型特種合金鋼板,這使得她擁有堪稱變態的防護性能。
其正麵裝甲的等效厚度超過了毫米,側麵裝甲的等效厚度超過了8000毫米,哪怕是最脆弱的頂部裝甲,等效厚度也超過了3200毫米。
毫不誇張的說,在陸地上,鮮有能夠擊毀她的武器。
龐大的身軀,也讓各種輔助裝備得以集成在“飛馬”體內。
激光近防炮,廣域護盾產生器,全頻段電子幹擾裝置,蜂群無人機發射器……在擁有變態防護性能的同時,“飛馬”亦是戰場上的多麵手。
那門安裝在無人炮塔裏的雙聯裝225毫米火炮既可以直射摧毀重裝甲目標,又可以曲射進行遠距離炮火打擊。通過炮塔下方的自動裝彈機,每5.2秒就可以完成一發炮彈的裝填,保證了火力的連續性。
過往的無數次戰鬥記錄表明,隻要“飛馬”出現在戰場上,就必然能贏得戰鬥的勝利。
當然,前提是她能出現在戰場上。
龐大的身軀在賦予“飛馬”諸多優點的同時,也為她帶來了更多的缺點。
就比如說,速度。
哪怕是在兩台核聚變引擎的全功率運轉下,“飛馬”的前進速度也隻有22公裏每小時。至於倒車速度,更是隻有可憐的“-4千米”每小時。
這近乎“瘸子”般的移動速度使得“飛馬”隻能通過機載空降的方式,直接抵達戰場的最前線。這就使得友軍部隊必須想盡辦法壓製敵軍的防空火力。
這也正是“飛馬”這個名字的由來。
除了瘸子一般的移動速度,“飛馬”的故障率也高的令人發指。
為了讓這頭鋼鐵巨獸運轉起來,“飛馬”內部的各種機械裝置複雜到了堪比“屎山代碼”的程度,而越是複雜的係統,就越是容易出問題。
每一輛“飛馬”,都需要一個排的後勤人員去維護。然而,無論作戰前經過怎樣精心的維護,“飛馬”都必然會在戰鬥中“趴窩”。
能否在“趴窩”前移動更遠的距離、為友軍消滅更多的目標,是衡量一個“飛馬”突擊炮車組是否優秀的關鍵指標。
按照這個指標,安東車組無疑是最優秀的“飛馬”車組。
在駕駛員謝爾蓋.布爾卡托夫斯基中士用銼刀維護表麵裝甲的同時,車長安東.尤丁采夫上士正騎在突擊炮的炮管上,用個人終端查看本次任務的內容。
作為第906“蝸牛”特種炮兵連的一員,安東車組這次的任務是在5號要塞群的東南角機降,協助機動步兵攻占47號炮台。
這是個非常適合突擊炮發揮自身優點的任務。
無需長途奔襲,落地就開幹。
要塞群附近的地形相對平坦,無需擔心“飛馬”孱弱的越野能力。
至於敵方密集的火力?在“飛馬”突擊炮堪稱無懈可擊的防護麵前,那是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
相較於敵人的炮彈,更危險的反而是突擊炮內的紅茶烹飪機。畢竟“飛馬”從未有過被敵人擊穿的記錄,反倒是被紅茶烹飪機拿下過擊殺——有個倒黴的維多利亞車組在車內煮紅茶時,不知怎麽就引發了火災,最終導致彈藥殉爆,炮塔都被炸飛到了八公裏高的天空。
就在安東第二十五次閱讀作戰計劃的時候,他耳邊的通訊器裏傳來了連長的聲音
“301車,準備出擊。”
301是安東車組駕駛的突擊炮的編號。接到命令後,安東立刻來了精神。
他吹了聲口哨,大喊道:
“全體上車!準備出發!”
雜亂的腳步聲裏,安東戴好了全封閉戰鬥頭盔,順著車頂的艙口進入了突擊炮內部。
得益於龐大的車身,“飛馬”突擊炮的內部空間極為寬敞。這讓身高足足有一米八的安東可以毫不費力的坐到車長位上。
由於采用了後置無人炮塔設計,“飛馬”突擊炮的內部分為動力室、乘員室、和供彈室。
動力室位於全車的最前方,乘員室則位於全車的最中央。通過乘員室後方的艙門,車組成員可以在自動裝彈機故障的情況下進入車體尾部的供彈室,進行緊急維修工作。
“飛馬”突擊炮的車組成員一共由4人組成。
車長:安東.尤丁采夫上士,負責指揮全車戰鬥。
炮手:維亞切斯拉夫.巴拉尼科夫中士,負責操控火炮射擊。
駕駛員:謝爾蓋.布爾卡托夫斯基中士,負責操縱突擊炮行動。
武器操作員:王重雷,負責全車各種輔助設備的使用。
隨著謝爾蓋啟動了突擊炮的引擎,兩台核聚變引擎的低吼聲透過動力室的擋板傳進了每個人的耳朵裏。
安東啟動了戰鬥頭盔的降噪功能,世界再次安靜了下去。
引擎啟動完成後,各個車載係統也紛紛上線。
安東將戰鬥頭盔的數據導管插進了車載計算機的鏈接口。隨著超神經視覺增強係統啟動,突擊炮外部的光學傳感器直接與安東的視覺神經連接。
安東眼前的世界一下子由“第一人稱”變成了“第三人稱”。他的視角切換到突擊炮的車頂,從這個位置,他可以360°的掃視四周的景象。
“全體匯報!”安東在通訊器裏說道。
“炮手,好!”
“駕駛員,已就位!”
“武器操作員,準備就緒!”
車組成員陸續匯報道。
“飛馬”突擊炮的乘員艙采用橫向布局。四個人肩並肩的坐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在虛擬現實遊戲室裏並排開黑的電競少年。
由於乘員艙內的噪音極大,四人都是用頭盔內置的通訊器溝通。
見眾人都已準備就緒,安東在通訊器裏命令道:
“發車!”
謝爾蓋一腳油門下去,“飛馬”突擊炮開始了緩慢的移動。
這頭戰爭巨獸緩緩駛離了車位,開上了重型設備升降平台。
隨著平台緩緩上升,一架“破門錘”運輸機出現在前方的飛行通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