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燒窯
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 作者:半坡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發布時間設置問題,第294章排到了293章之前,看文的小夥伴麻煩調整一下順序再看)
紀滿慶嘿嘿一笑:“一般人是聽不出來的,你姨夫嘴皮子溜滴很,而且還賊滴很。剛那會下來溝裏的時候你姨夫就和你爹說咧,說這片地方的風水好滴很,不需要弄這些神神叨叨的。
嫑到時候弄巧成拙,把周圍溝裏啥不幹淨的東西再給招來咧,所以就念了這一段自創的‘輿地咒’。這輿地咒是你姨夫不想歘弄,又推不了的時候才念的。”
這……的確是劉綠的風格。
有時候窮傲、窮講究,有時候又特別有原則,恪守風水先生的職業操守。
因為剛開始,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紀滿囤幾個也沒敢挖太大的窯,就隻挖了一個小炭窯先試試水。
炭窯是靠著山坡而建,沒用任何測量工具,全憑平時的勞動經驗和感覺,再結合紀永靈的說法,幾人商量著挖出來的。
寧平縣秋冬天常吹西北風,所以燒火口設在窯口的側麵,大約1.2尺見方的尺寸。窯的底部預留了通風口,窯頂上設了天窗,窯頂側麵開了三個排煙口。
儀式走完,接下來就交給幾家燒炭的漢子們。
因為是頭一次試燒,前兩三天紀滿囤幾個就從周圍砍了不少臂粗上的雜木過來。燒炭對樹木的品種也是有要求的,一些密實厚重的樹燒出來的木炭質量高,重量也重,雜木就不行,這種炭賣不上價。
但是第一次相當於試驗,大家夥不舍得用硬木,就先用雜木摸索經驗,幾人把這些雜木鋸斷、劈開濕著裝入窯中,從下到上、從裏到外在窯裏,按照柴火的老嫩程度,依順序豎著擺放整齊,堆滿整個窯穴。
裝好窯,幾人用石頭夾泥把窯口封住,再用幹樹葉和樹枝開始燒窯。
一般要連燒三天,剛開始冒出來的是濃濃黑煙,後頭會轉為青煙,再開始轉為白煙時,就要將燒火口、排煙口全部封死,不讓空氣進入,讓裏頭的樹木在高溫中碳化。
封窯三天之後,就可以打開天窗,讓木炭慢慢冷卻,最後出窯裝籠。
因為燒炭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看火色。火色沒把控好,封窯封早了,燒出來的炭就會有沒有碳化的炭頭,影響火炭的質量;要是封窯封晚了,窯裏麵的炭就會變成灰,一窯木柴就白白浪費。
因此,這幾日紀滿囤幾個都是緊張兮兮地蹲守在炭窯附近,隻有夜裏留兩個人窩在窯周圍的地窩子裏看守,白日裏所有的人都會過來,眼巴巴地守著炭窯。
當然牛裏正、紀老爺子和紀永靈也是一樣的焦急,白日裏同樣會過來看情況。
總算等到煙囪裏的黑煙變白煙,再變成藍煙,紀永靈說:“可以開始出窯咧。”
“哎呀,總算能出窯咧!出窯咧,出窯咧!”
紀滿囤幾人臉上的疲憊一掃而空,精神抖擻的挖開窯門,準備抱炭出窯。他們顧不上窯裏散出來的熱氣,扒開底部的出炭口,抱出熱乎乎的木炭。
炭窯裏都是灰塵,熱的難受,至少有四五十度的溫度。紀永靈在窯口都覺得悶熱難耐,但是紀滿囤幾人卻顧不上苦和熱,一趟趟取炭出窯。
不一會兒,幾個人都是一身汗、一身灰、一身黑,鼻孔、嘴裏都是黑灰。
盡管如此,看著這些黑炭並沒有像自己擔心的那樣燒壞或者燒成灰燼,他們幾個都是齜著牙咧著嘴直笑,活像黑人牙膏廣告裏的“黑人”。
牛裏正和紀老爺子看著這一籠一籠碼整齊的黑炭,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地裏莊稼獲得了豐產一般,也是高興的直搓手。
紀永靈輕輕拿起一根根木炭,仔細看了看,見有些炭上還留有炭頭。要是用後世現代化生產標準來看,肯定是不合格的,賣不上錢。
但幾人都是瞎子點燈頭一回,能燒成這樣已經是很不錯了,以後再慢慢摸索唄。
畢竟紀錄片裏燒炭老師傅也說了,‘燒木炭這門技術活,全憑經驗!木炭要想燒的好,隻有自己實際摸索才能熟練掌握好這門技藝。’
牛裏正問:“滿囤、廣全,你們算了沒有?這一窯裝進去多少木頭,出產了這麽些炭?”
紀滿囤嘿嘿一笑,說:“裏正叔,這一窯燒下來,大概有四五百斤左右。我們裝進去的木頭濕些,算下來大概四五斤木頭能燒一斤炭。要是按往年縣城裏頭木炭一秤(十五斤)一百五十文上下,那這燒炭的生意就能做,比往年我們擔硬柴去縣城裏頭賣劃算多咧。”
牛廣全也笑道:“就是,爹。你忘咧,年時(去年)過年前最後一個集,咱倆去城裏頭問,人家一秤木炭要兩百文哩。”
牛裏正滿意點頭,對紀老爺子說:“老哥,這下咱這幾個老夥計也就放心咧。”
紀老爺子也很高興,不過他還是提醒道:“嫑忘咧,這一窯炭咱先前說好的,當作是給村裏的公產,要發給各家各戶哩。”
牛裏正笑笑,說:“忘不了。等會兒從溝裏上去,就喊家家下來人分炭拾炭,咱今年也學城裏頭的人,洋火一回,燒幾根炭烤火。”
牛廣全拍拍肩上的黑灰說:“爹,先嫑急,等我幾個先稱好,分勻。吃過晌午飯,你再讓人下來擔。”
牛裏正點點頭,說:“能成!你們心裏也嫑有啥不舒服,這都是咱先前說好的。再說,交了公產,其他誰家都不能再動這溝裏的樹,也算是給你們一份保障。”
紀永靈看著紀滿囤等人抬秤杆子給一籠一籠木炭稱重,突然想到,紀滿囤他們完全可以做批發商,隻燒炭,其他村裏人或者販子想要買炭去賣,就過來自己擔或者拉。
她把這想法和紀老爺子等人一說,牛裏正立刻說好。
“這個方子(方法)好!省的滿囤、廣全幾個,又要伐樹燒炭,又要去縣裏擺攤子賣,顧不過來。要是發(批發)給村裏人或者販子,咱們零幹(省事),旁人也有錢掙!”
紀滿慶嘿嘿一笑:“一般人是聽不出來的,你姨夫嘴皮子溜滴很,而且還賊滴很。剛那會下來溝裏的時候你姨夫就和你爹說咧,說這片地方的風水好滴很,不需要弄這些神神叨叨的。
嫑到時候弄巧成拙,把周圍溝裏啥不幹淨的東西再給招來咧,所以就念了這一段自創的‘輿地咒’。這輿地咒是你姨夫不想歘弄,又推不了的時候才念的。”
這……的確是劉綠的風格。
有時候窮傲、窮講究,有時候又特別有原則,恪守風水先生的職業操守。
因為剛開始,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紀滿囤幾個也沒敢挖太大的窯,就隻挖了一個小炭窯先試試水。
炭窯是靠著山坡而建,沒用任何測量工具,全憑平時的勞動經驗和感覺,再結合紀永靈的說法,幾人商量著挖出來的。
寧平縣秋冬天常吹西北風,所以燒火口設在窯口的側麵,大約1.2尺見方的尺寸。窯的底部預留了通風口,窯頂上設了天窗,窯頂側麵開了三個排煙口。
儀式走完,接下來就交給幾家燒炭的漢子們。
因為是頭一次試燒,前兩三天紀滿囤幾個就從周圍砍了不少臂粗上的雜木過來。燒炭對樹木的品種也是有要求的,一些密實厚重的樹燒出來的木炭質量高,重量也重,雜木就不行,這種炭賣不上價。
但是第一次相當於試驗,大家夥不舍得用硬木,就先用雜木摸索經驗,幾人把這些雜木鋸斷、劈開濕著裝入窯中,從下到上、從裏到外在窯裏,按照柴火的老嫩程度,依順序豎著擺放整齊,堆滿整個窯穴。
裝好窯,幾人用石頭夾泥把窯口封住,再用幹樹葉和樹枝開始燒窯。
一般要連燒三天,剛開始冒出來的是濃濃黑煙,後頭會轉為青煙,再開始轉為白煙時,就要將燒火口、排煙口全部封死,不讓空氣進入,讓裏頭的樹木在高溫中碳化。
封窯三天之後,就可以打開天窗,讓木炭慢慢冷卻,最後出窯裝籠。
因為燒炭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看火色。火色沒把控好,封窯封早了,燒出來的炭就會有沒有碳化的炭頭,影響火炭的質量;要是封窯封晚了,窯裏麵的炭就會變成灰,一窯木柴就白白浪費。
因此,這幾日紀滿囤幾個都是緊張兮兮地蹲守在炭窯附近,隻有夜裏留兩個人窩在窯周圍的地窩子裏看守,白日裏所有的人都會過來,眼巴巴地守著炭窯。
當然牛裏正、紀老爺子和紀永靈也是一樣的焦急,白日裏同樣會過來看情況。
總算等到煙囪裏的黑煙變白煙,再變成藍煙,紀永靈說:“可以開始出窯咧。”
“哎呀,總算能出窯咧!出窯咧,出窯咧!”
紀滿囤幾人臉上的疲憊一掃而空,精神抖擻的挖開窯門,準備抱炭出窯。他們顧不上窯裏散出來的熱氣,扒開底部的出炭口,抱出熱乎乎的木炭。
炭窯裏都是灰塵,熱的難受,至少有四五十度的溫度。紀永靈在窯口都覺得悶熱難耐,但是紀滿囤幾人卻顧不上苦和熱,一趟趟取炭出窯。
不一會兒,幾個人都是一身汗、一身灰、一身黑,鼻孔、嘴裏都是黑灰。
盡管如此,看著這些黑炭並沒有像自己擔心的那樣燒壞或者燒成灰燼,他們幾個都是齜著牙咧著嘴直笑,活像黑人牙膏廣告裏的“黑人”。
牛裏正和紀老爺子看著這一籠一籠碼整齊的黑炭,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地裏莊稼獲得了豐產一般,也是高興的直搓手。
紀永靈輕輕拿起一根根木炭,仔細看了看,見有些炭上還留有炭頭。要是用後世現代化生產標準來看,肯定是不合格的,賣不上錢。
但幾人都是瞎子點燈頭一回,能燒成這樣已經是很不錯了,以後再慢慢摸索唄。
畢竟紀錄片裏燒炭老師傅也說了,‘燒木炭這門技術活,全憑經驗!木炭要想燒的好,隻有自己實際摸索才能熟練掌握好這門技藝。’
牛裏正問:“滿囤、廣全,你們算了沒有?這一窯裝進去多少木頭,出產了這麽些炭?”
紀滿囤嘿嘿一笑,說:“裏正叔,這一窯燒下來,大概有四五百斤左右。我們裝進去的木頭濕些,算下來大概四五斤木頭能燒一斤炭。要是按往年縣城裏頭木炭一秤(十五斤)一百五十文上下,那這燒炭的生意就能做,比往年我們擔硬柴去縣城裏頭賣劃算多咧。”
牛廣全也笑道:“就是,爹。你忘咧,年時(去年)過年前最後一個集,咱倆去城裏頭問,人家一秤木炭要兩百文哩。”
牛裏正滿意點頭,對紀老爺子說:“老哥,這下咱這幾個老夥計也就放心咧。”
紀老爺子也很高興,不過他還是提醒道:“嫑忘咧,這一窯炭咱先前說好的,當作是給村裏的公產,要發給各家各戶哩。”
牛裏正笑笑,說:“忘不了。等會兒從溝裏上去,就喊家家下來人分炭拾炭,咱今年也學城裏頭的人,洋火一回,燒幾根炭烤火。”
牛廣全拍拍肩上的黑灰說:“爹,先嫑急,等我幾個先稱好,分勻。吃過晌午飯,你再讓人下來擔。”
牛裏正點點頭,說:“能成!你們心裏也嫑有啥不舒服,這都是咱先前說好的。再說,交了公產,其他誰家都不能再動這溝裏的樹,也算是給你們一份保障。”
紀永靈看著紀滿囤等人抬秤杆子給一籠一籠木炭稱重,突然想到,紀滿囤他們完全可以做批發商,隻燒炭,其他村裏人或者販子想要買炭去賣,就過來自己擔或者拉。
她把這想法和紀老爺子等人一說,牛裏正立刻說好。
“這個方子(方法)好!省的滿囤、廣全幾個,又要伐樹燒炭,又要去縣裏擺攤子賣,顧不過來。要是發(批發)給村裏人或者販子,咱們零幹(省事),旁人也有錢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