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消渴症
穿越古代黃土高原種田養家日常 作者:半坡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紀永靈在路上已經問過了,趙元寶說不清,大家也沒法判斷是什麽人拐走的趙元寶。
這母子倆哭個不停,紀永靈無聊,扭頭左右看看,瞥見帶他們來的那個領頭人正在一旁指著她和她爹,對一個主子模樣的年輕男人說著什麽。
那年輕男人順著領頭人的手,朝紀永靈父女看過來,眼神晦暗不明。
紀永靈有些若有所思。
趙元寶母子倆哭了足足一刻鍾,趙梅子才上前拍拍自己娘的肩膀,安慰道:“娘,元寶平安回來就好。快把元寶抱進去給我爹看看,說不定我爹很快就好起來咧。”
紀永靈看著趙梅子的神情,總感覺她臉上的歡喜有很重的表演痕跡,因為笑不達眼底。
她想起趙元寶在路上問她的一句話:“姐姐,你會害我嗎?”
紀永靈當時不明所以,回答說:“你都叫我姐了,我為啥害你?想害你,我還會救你嗎?”
看來這趙雲寶和趙梅子姐弟有故事啊。
趙財主婆娘忙擦幹淚,摩挲著趙元寶的頭,說:“對對對,是該抱給你爹看看,說不定你爹的病一下子就好咧。”
紀永靈和紀滿川跟隨著趙財主婆娘一同進了趙家院子。
這是一座帶東西跨院的三進院,院子的布局和後世晉商宅院類似,雖然沒有王家和喬家大院的那種輝煌大氣,但院中古樹參天,花木扶疏,尤其那一樹樹牡丹,花朵開得耀眼奪目,搖曳多姿,襯托得這宅子高貴了不少。
紀永靈像參觀遊客似的,打量著這院子。
院裏到處都是磚、木、石雕,無不彰顯著主人的富庶,連微小的地方都有不少精雕細琢,有種磅礴大氣又不失輕盈小巧的藝術美感。
他們穿過一進又一進院子,雖然各屋下人來來往往,但青磚鋪就的地麵一直有人在灑掃,絲毫不見黃土飛揚。
真是“高門大院三進房,車水馬龍多繁忙。”
一群人一路穿過大門、過廳,就到了正房。
屋裏的趙財主灌下高大夫的醒神湯後,那會已經悠悠轉醒,正躺在床榻上歇息,聽到外麵人吵嚷著湧進了屋子,眉頭不禁煩躁地皺了起來。
高大夫原本見趙財主清醒,準備告辭,不想趙財主婆娘去了外頭,他隻能靜等著,恰好黃道婆有些疑惑之處要請教,兩人便輕聲交談了起來。
等趙財主婆娘抱著趙元寶,和眾人呼啦一下湧進到屋子時,趙財主竟猛地坐起了身。
他看著自己婆娘懷裏的兒子,激動的聲音裏帶著顫抖,叫道:“元寶,元寶,爹的元寶娃呀——”
“爹——”趙元寶也伸著手要去趙財主懷裏。
不過卻被趙梅子打斷,她攔住趙元寶說:“爹害病咧,抱不動你,讓爹先緩緩。”
趙元寶點點圓圓的腦袋,繼續窩在趙財主婆娘懷裏,一聲不吭了。
趙財主喉頭微動,咽下口中的惡心,喘著粗氣,問:“是誰救了元寶?偷走我元寶的拐子逮住了沒有?”
趙梅子夫婿胡炳蔚忙上前回答:“爹,是這父女倆救的元寶。拐子還沒逮著,怕是一夥子專門流竄偷娃娃的拐子,聽說集上街後頭的李婆子家的孫子也被偷咧,所以這夥人怕是很不好逮,說不定還跟外處的土匪有勾連哩。”
紀永靈聽了這話,有些疑惑地看向胡炳蔚。
她想起來了,這人就是剛剛門口和領頭人說話的年輕男人。她打量著胡炳蔚,隻見對方四方臉,高鼻梁,圓眼睛,乍看起來,正氣無比。
就在紀永靈打量胡炳蔚的同時,胡炳蔚也看向了紀永靈,眼神帶著一絲難以覺察的憤怒和怨氣。
紀永靈不在意地思索著。
這也太巧了些,縣裏許久沒聽說拐子偷娃娃的事,人市上的娃娃便宜得很,還有不少小叫花子,能給飽飯吃,他們也是願意自賣自身的。
況且,為何趙財主家的趙元寶一丟,緊接著就有其他家也丟孩子,莫非真是團夥作案?
若真是團夥作案,不應該是隨機偷拐嗎?怎麽就湊巧偷到了趙元寶?如果是有預謀的綁架勒索,不應該都是挑選有錢人家的孩子嗎,為何還有集市上普通人家的孩子被拐?
紀永靈再次看向胡炳蔚,看來高門大戶,故事多啊。說不定這就是一場圖謀家產的家庭鬧劇,不過這與紀永靈無關。
趙財主看了兩眼紀永靈父女,說:“多謝二位,先前說好的五十兩賞銀必會送上。”
話音剛落,趙財主突然一陣煩躁,兩手用力去拍打自己腦袋叫道:“哎呀,我這撒(頭)咋這麽疼來!哎呀,疼死咧,疼死咧!”
胡炳蔚趕緊俯身去探看趙財主,緊張道:“爹,爹,你沒事吧?”
趙梅子高聲喊道:“高大夫快給我爹瞧瞧!”
高大夫忙坐到炕前凳子上去給趙財主把脈。片刻後,他在幾個穴位紮了幾針,才起身道:“趙老爺是急火攻心,老夫剛剛又給紮了幾針,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啊。這麽下去,身子虧空的勁大,怕不是長壽之相啊。”
趙財主婆娘拍拍懷裏的趙元寶,說:“高大夫,我家老爺這到底咋咧麽?這消渴症到底是啥原因引起的嘛,咋就一直不見好哩?”
高大夫捋捋胡須,道:“按書中記載,這消渴症多因飲食不節,情誌內傷,勞欲過度所致。哎,先前我曾與趙老爺說過,此病纏綿難愈,目前藥石無醫,隻能調養。”
趙財主婆娘一聽,緊張道:“這,這,這可如何是好呀?這陣子,家裏已經在精心調養咧,頓頓不是肉就是蛋,莊子裏的雞都不知道殺了多少隻咧。
家裏幾個娃娃也是孝順的,我這碎女子(小女兒)兩口子到處給他爹尋摸好藥材。這家裏的人參、鹿茸就沒斷過。”
高大夫搖頭:“夫人有所不知,書中記載,此病所慎有三:一飲酒,二房事,三鹹食。若趙老爺能慎此者,不服藥自可愈,不忌此者,縱有金丹,也不可救。”
這母子倆哭個不停,紀永靈無聊,扭頭左右看看,瞥見帶他們來的那個領頭人正在一旁指著她和她爹,對一個主子模樣的年輕男人說著什麽。
那年輕男人順著領頭人的手,朝紀永靈父女看過來,眼神晦暗不明。
紀永靈有些若有所思。
趙元寶母子倆哭了足足一刻鍾,趙梅子才上前拍拍自己娘的肩膀,安慰道:“娘,元寶平安回來就好。快把元寶抱進去給我爹看看,說不定我爹很快就好起來咧。”
紀永靈看著趙梅子的神情,總感覺她臉上的歡喜有很重的表演痕跡,因為笑不達眼底。
她想起趙元寶在路上問她的一句話:“姐姐,你會害我嗎?”
紀永靈當時不明所以,回答說:“你都叫我姐了,我為啥害你?想害你,我還會救你嗎?”
看來這趙雲寶和趙梅子姐弟有故事啊。
趙財主婆娘忙擦幹淚,摩挲著趙元寶的頭,說:“對對對,是該抱給你爹看看,說不定你爹的病一下子就好咧。”
紀永靈和紀滿川跟隨著趙財主婆娘一同進了趙家院子。
這是一座帶東西跨院的三進院,院子的布局和後世晉商宅院類似,雖然沒有王家和喬家大院的那種輝煌大氣,但院中古樹參天,花木扶疏,尤其那一樹樹牡丹,花朵開得耀眼奪目,搖曳多姿,襯托得這宅子高貴了不少。
紀永靈像參觀遊客似的,打量著這院子。
院裏到處都是磚、木、石雕,無不彰顯著主人的富庶,連微小的地方都有不少精雕細琢,有種磅礴大氣又不失輕盈小巧的藝術美感。
他們穿過一進又一進院子,雖然各屋下人來來往往,但青磚鋪就的地麵一直有人在灑掃,絲毫不見黃土飛揚。
真是“高門大院三進房,車水馬龍多繁忙。”
一群人一路穿過大門、過廳,就到了正房。
屋裏的趙財主灌下高大夫的醒神湯後,那會已經悠悠轉醒,正躺在床榻上歇息,聽到外麵人吵嚷著湧進了屋子,眉頭不禁煩躁地皺了起來。
高大夫原本見趙財主清醒,準備告辭,不想趙財主婆娘去了外頭,他隻能靜等著,恰好黃道婆有些疑惑之處要請教,兩人便輕聲交談了起來。
等趙財主婆娘抱著趙元寶,和眾人呼啦一下湧進到屋子時,趙財主竟猛地坐起了身。
他看著自己婆娘懷裏的兒子,激動的聲音裏帶著顫抖,叫道:“元寶,元寶,爹的元寶娃呀——”
“爹——”趙元寶也伸著手要去趙財主懷裏。
不過卻被趙梅子打斷,她攔住趙元寶說:“爹害病咧,抱不動你,讓爹先緩緩。”
趙元寶點點圓圓的腦袋,繼續窩在趙財主婆娘懷裏,一聲不吭了。
趙財主喉頭微動,咽下口中的惡心,喘著粗氣,問:“是誰救了元寶?偷走我元寶的拐子逮住了沒有?”
趙梅子夫婿胡炳蔚忙上前回答:“爹,是這父女倆救的元寶。拐子還沒逮著,怕是一夥子專門流竄偷娃娃的拐子,聽說集上街後頭的李婆子家的孫子也被偷咧,所以這夥人怕是很不好逮,說不定還跟外處的土匪有勾連哩。”
紀永靈聽了這話,有些疑惑地看向胡炳蔚。
她想起來了,這人就是剛剛門口和領頭人說話的年輕男人。她打量著胡炳蔚,隻見對方四方臉,高鼻梁,圓眼睛,乍看起來,正氣無比。
就在紀永靈打量胡炳蔚的同時,胡炳蔚也看向了紀永靈,眼神帶著一絲難以覺察的憤怒和怨氣。
紀永靈不在意地思索著。
這也太巧了些,縣裏許久沒聽說拐子偷娃娃的事,人市上的娃娃便宜得很,還有不少小叫花子,能給飽飯吃,他們也是願意自賣自身的。
況且,為何趙財主家的趙元寶一丟,緊接著就有其他家也丟孩子,莫非真是團夥作案?
若真是團夥作案,不應該是隨機偷拐嗎?怎麽就湊巧偷到了趙元寶?如果是有預謀的綁架勒索,不應該都是挑選有錢人家的孩子嗎,為何還有集市上普通人家的孩子被拐?
紀永靈再次看向胡炳蔚,看來高門大戶,故事多啊。說不定這就是一場圖謀家產的家庭鬧劇,不過這與紀永靈無關。
趙財主看了兩眼紀永靈父女,說:“多謝二位,先前說好的五十兩賞銀必會送上。”
話音剛落,趙財主突然一陣煩躁,兩手用力去拍打自己腦袋叫道:“哎呀,我這撒(頭)咋這麽疼來!哎呀,疼死咧,疼死咧!”
胡炳蔚趕緊俯身去探看趙財主,緊張道:“爹,爹,你沒事吧?”
趙梅子高聲喊道:“高大夫快給我爹瞧瞧!”
高大夫忙坐到炕前凳子上去給趙財主把脈。片刻後,他在幾個穴位紮了幾針,才起身道:“趙老爺是急火攻心,老夫剛剛又給紮了幾針,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啊。這麽下去,身子虧空的勁大,怕不是長壽之相啊。”
趙財主婆娘拍拍懷裏的趙元寶,說:“高大夫,我家老爺這到底咋咧麽?這消渴症到底是啥原因引起的嘛,咋就一直不見好哩?”
高大夫捋捋胡須,道:“按書中記載,這消渴症多因飲食不節,情誌內傷,勞欲過度所致。哎,先前我曾與趙老爺說過,此病纏綿難愈,目前藥石無醫,隻能調養。”
趙財主婆娘一聽,緊張道:“這,這,這可如何是好呀?這陣子,家裏已經在精心調養咧,頓頓不是肉就是蛋,莊子裏的雞都不知道殺了多少隻咧。
家裏幾個娃娃也是孝順的,我這碎女子(小女兒)兩口子到處給他爹尋摸好藥材。這家裏的人參、鹿茸就沒斷過。”
高大夫搖頭:“夫人有所不知,書中記載,此病所慎有三:一飲酒,二房事,三鹹食。若趙老爺能慎此者,不服藥自可愈,不忌此者,縱有金丹,也不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