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寧靜祥和、仿若世外桃源的小村莊裏,生活著一位裏婦。她生得眉清目秀,溫婉動人,自幼便在這村莊裏長大,與同村的一位憨厚勤勞的男子結為夫妻。婚後的生活幸福美滿,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恩恩愛愛。他們一同耕種著家中的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閑暇之時,便坐在自家小院裏,分享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憧憬著未來的美好。


    然而,命運的無常卻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無情地打破了這份寧靜與幸福。一日,丈夫如往常一樣外出勞作,卻在途中遭遇意外,不幸離世。消息傳來,裏婦如遭雷擊,瞬間癱倒在地。她的世界仿佛在那一刻崩塌,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如今隻剩下她孤身一人,生活也隨之陷入了無盡的悲痛與孤獨之中。


    裏婦整日以淚洗麵,家中的一切都成為了她痛苦的回憶。她常常坐在丈夫生前喜愛的那把椅子上,目光呆滯地望著遠方,回憶著他們曾經共度的美好時光。夜晚,她獨自躺在床上,聽著外麵的風聲,心中滿是對丈夫的思念與眷戀,久久難以入眠。


    村裏有個狂且之徒,生性輕浮浪蕩,整日無所事事,隻在村中閑逛,專尋些風流韻事。他偶然間見到裏婦,立刻被她的年輕貌美所吸引,心中邪念頓生。他深知裏婦為人忠貞,直接追求定然不會成功,於是便心生一計。


    他找到了村裏的鄰媼,那鄰媼本就是個貪財之人,見有利可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鄰媼來到裏婦家中,坐在裏婦身邊,裝出一副關心的模樣,開始巧言令色地挑唆。她誇讚那狂且之徒如何富有、如何英俊瀟灑,說裏婦如今年輕守寡,日後的日子必定艱難,不如趁著現在改嫁給他,也好有個依靠。裏婦起初心中堅定,不為所動,她憤怒地斥責鄰媼,表明自己對丈夫的忠誠,堅守著自己的貞潔與對丈夫的思念。


    但那狂且之徒並未就此罷休,他加大了賄賂鄰媼的錢財,讓她繼續蠱惑裏婦。鄰媼見錢眼開,越發賣力地在裏婦耳邊聒噪,試圖動搖她的決心。裏婦雖心煩意亂,卻始終堅守底線,對鄰媼的話充耳不聞。


    狂且見軟的不行,便決定來硬的。在一個烏雲蔽月、漆黑一片的夜晚,他趁著夜色的掩護,偷偷潛入裏婦家中。裏婦在恍惚間,似有所感,她心中湧起一股不安,仿佛有一雙眼睛在黑暗中窺視著她。待她驚覺時,狂且已闔扉將寢。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忽然燈光綠黯,原本明亮的燈光瞬間縮小如豆,整個屋子被一片詭異的黑暗籠罩。緊接著,俄爆然一聲,紅焰四射,那火焰圓如二尺許,大如鏡,在火焰之中,竟現人麵,赫然是裏婦的故夫。他麵色猙獰,眼神中透著憤怒與怨恨,仿佛在譴責著這對男女的不義之舉。


    男女二人驚恐萬分,頓時然仆榻下。狂且嚇得臉色蒼白,渾身顫抖,連滾帶爬地想要逃離。裏婦則癱倒在地,泣不成聲,心中滿是愧疚與恐懼。家人聽到動靜,趕來查看,隻見屋內一片狼藉,兩人癱倒在地,此事遂敗。


    此事迅速在村莊裏傳開,眾人皆驚,心中疑惑不已。有人懷疑,嫠婦墮節者眾,為何獨獨此鬼有靈?有人猜測,或許是這鬼生前對妻子愛得深沉,死後靈魂仍眷戀不舍,故而在妻子遭遇危險時,顯靈保護。也有人認為,此鬼定是在黃泉之下積怨已久,因這狂且與鄰媼的惡行,激發了他的怨念,才化作厲鬼前來複仇。


    餘謂鬼有強弱,人有盛衰,此本強鬼,又值二人之衰,故能為厲耳。在這世間,或許還有許多冤魂,他們茹恨黃泉,冤纏數世,隻是尚未被人察覺。並非所有鬼魂都會神隨形滅,他們或許在某個角落,默默地等待著複仇的時機。


    又或許有人懷疑,這是妖物所憑,作此變怪。誠然,妖物不會無端興起,乃是因人而興。也許是幽魂怨毒之氣,相互感召,邪魅才得以乘虛而入,假借鬼魂之名,行作祟之事。不然,陶嬰之室,何未聞黎邱之鬼哉?這世間的陰陽之事,神秘莫測,讓人難以捉摸,卻也時刻提醒著人們,莫要行不義之事,以免招來災禍。


    此後,裏婦更加虔誠地祭拜丈夫的亡靈,祈求他的原諒。而那狂且之徒與鄰媼,則成為了村莊裏的眾矢之的,他們整日生活在恐懼與愧疚之中,生怕再有鬼魂前來找他們算賬。村莊裏的人們也從這件事中吸取了教訓,更加注重道德與品行的修養,對那些不義之事避而遠之。


    在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小鎮上,生活著朱元亭一家。朱元亭為人正直善良,家境雖不算富裕,卻也和和美美。然而,命運的陰影卻悄然籠罩了這個家庭。


    朱元亭之子,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的笑聲曾如銀鈴般回蕩在庭院之中,給家庭帶來無盡的歡樂。但不知為何,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無情地侵襲了他稚嫩的身體。孩子臥床不起,原本粉嫩的小臉逐漸變得蒼白消瘦,明亮的雙眸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氣息奄奄地躺在榻上,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像是在與死神艱難抗爭。


    在病痛的無情折磨下,他的身體日益衰弱,生命如風中殘燭,隨時都可能熄滅。而就在他綿惙之時,常常會有一些令人費解的呻吟自語。那微弱的聲音,仿佛從遙遠的地方傳來,透著一絲哀怨:“是尚欠我十九金。”朱元亭夫婦守在孩子的床邊,聽到這些話時,滿心疑惑,他們麵麵相覷,眼中滿是焦慮與不解,卻又不知這話語究竟是何意。這神秘的喃喃自語,如同一個謎團,籠罩在整個家庭之上,讓原本就壓抑的氛圍更加沉重。


    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朱元亭夫婦四處求醫,訪遍了鎮上的名醫。然而,眾醫皆搖頭歎息,孩子的病情極為棘手,常規的藥方似乎都難以奏效。在眾人束手無策之際,一位醫者提出,或許人參能夠有所助益。人參,那珍貴無比的藥材,在當時可謂是稀世珍寶,其價值高昂,非尋常人家所能承受。


    但朱元亭夫婦救子心切,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一試。他們變賣了家中一些值錢的物件,好不容易湊齊了購買人參的錢財。醫者將人參精心煎製,不多時,藥湯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房間。然而,命運卻在此刻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那人參價值恰得十九金,可藥湯煎成未及孩子飲下,他便已閉上了雙眼,小小的生命就此逝去。


    這一驚人的巧合讓眾人驚愕不已。朱元亭夫婦悲痛欲絕,他們呆呆地望著孩子冰冷的遺體,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出。而周圍的鄰居們得知此事後,也紛紛議論開來。他們不禁聯想到孩子生前那喃喃自語的話語,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寒意。難道真的如民間傳說所言,殤子是債鬼,是來索償前世債務的嗎?這一疑問如同幽靈一般,在小鎮的上空盤旋,揮之不去。


    此事如同平靜湖麵上投入的一顆巨石,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在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紛紛議論著這件離奇的事情。有人瞪大了眼睛,滿臉疑惑地質疑道:“四海之中,一日之內,殤子不知其凡幾,前生逋負者,安得如許之眾?”生死輪回,因果循環,本就如恒河之沙,積數難以測算;又如太空之雲,變態不可思議,又怎能一概而論呢?在他們看來,這或許隻是一個巧合,世間哪有如此多的前世債務需要償還?


    然而,也有一些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們細細思之,計其大勢,發現世間冤愆糾結,生於財貨者居多。老子曾言:“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一生,大多為利益所驅使。天地之間,生財之道有限,此得則彼失,此盈則彼虧。於是,機械巧詐之心由此而生,恩仇怨恨也隨之而起,業緣報複,甚至延及三生。觀世間謀利者之眾多,便可推知索償者亦不在少數。史遷有言:“怨毒之於人,甚矣哉!”


    在這喧囂的議論聲中,一些智者開始意識到,無論這是否真的是前世債鬼索償,它都如同一記警鍾,敲響在人們的心間。它提醒著人們,在追逐利益之時,莫要忘卻了良心與道德的底線。或許,世間有許多事情,我們無法用常理去解釋,但我們應當懷著敬畏之心,秉持善良與正直,以免招來莫名的災禍。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在小鎮上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傳說,一個時刻警示人們的故事。孩子們在夜晚圍坐在老人身邊,聽著這個神秘的故事,眼中滿是好奇與敬畏。而大人們則在心中默默反思著自己的行為。


    那些平日裏為了些許利益而不擇手段、算計他人的人,開始感到一絲不安。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若繼續如此,是否也會有冤魂前來索債?於是,一些人開始改變自己的行事作風,學會了寬容與善良,在生意場上不再唯利是圖,而是注重誠信與道義。


    小鎮上的風氣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人們更加注重家庭的和睦與親情的珍貴,不再將財富視為唯一的追求目標。鄰裏之間互幫互助,充滿了溫情與關愛。而那關於殤子債鬼的傳說,依然在歲月的長河中流傳,它成為了小鎮文化的一部分,時刻提醒著後人,要堅守道德的高地,莫讓貪婪與邪惡蒙蔽了心靈。


    在一個偏遠且寧靜的村莊裏,曹自立作為一名普通的佃戶,過著簡單而質樸的生活。他每日迎著晨曦出門,在田間辛勤勞作,直至夕陽西下才拖著疲憊的身軀歸家。曹自立生性憨厚老實,不善言辭,總是默默地承擔著生活的重壓。他粗識幾個字,僅能勉強讀寫,然而在村民們大多目不識丁的情況下,這也讓他稍顯不同,偶爾會被請去幫忙記錄一些簡單的事務。


    他的家庭雖不富裕,卻充滿了溫馨。妻子溫柔賢惠,操持著家中的一切,兒女們圍繞在身邊,嬉笑玩耍,那清脆的笑聲仿佛是世間最動聽的樂章。曹自立對這樣的生活感到滿足,他沒有過多的奢望,隻盼著一家人能夠平安健康,年年有個好收成,足以維持生計。


    然而,命運的軌跡卻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改變。一日,曹自立偶患寒疾,身體忽冷忽熱,仿佛置身於冰火兩重天之中。起初,他並未太過在意,隻以為是勞累過度,染上了些許風寒,休息幾日便會好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病情愈發嚴重,整個人陷入了昏憒之中,意識逐漸模糊。


    在恍惚間,他感覺自己的靈魂仿佛脫離了軀體,被一個神秘的役使引領著前行。他的腳步虛浮,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身體不由自主地隨著那役使飄動。他們沿著一條幽僻的小路走去,四周霧氣彌漫,那霧氣冰冷刺骨,如幽靈的觸手纏繞著他。陰森恐怖的氛圍讓曹自立心中充滿了恐懼,他試圖開口詢問,卻發現自己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哽住,無法發出聲音。


    他們在迷霧中前行了許久,途中,竟又遇到另一個役使。兩個役使碰麵後,似乎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相互詬罵良久。他們的聲音尖銳刺耳,如同夜梟的啼叫,在這寂靜的幽暗中回蕩,讓人毛骨悚然。曹自立在一旁聽得雲裏霧裏,許久才從他們的爭吵中明白,原來是他們誤將自己拘來。


    原來,陰司的差役們在執行任務時出了差錯,本不該拘拿曹自立的靈魂,卻因一時疏忽,將他帶到了這陰森之地。曹自立心中暗自叫苦,他望著這兩個爭吵不休的役使,心中滿是無奈與惶恐。他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卷入這陰司的紛爭之中,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回到自己的身體,回到那溫暖的家中。


    隨後,其中一個役使滿臉不耐煩地將他送還。那役使粗暴地推搡著他,曹自立隻覺一陣天旋地轉,靈魂仿佛在虛空中飄蕩。


    在回去的路上,他們經過一處奇異的地方。那裏以石為垣,圍牆高大而厚實,綿延周裏許,宛如一座巨大的堡壘,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息。牆內濃煙坌湧,紫焰赫然,仿佛有烈火在熊熊燃燒,又似隱藏著無盡的神秘與危險。那火焰跳躍閃爍,映照著天空,將周圍的一切都染成了詭異的紫紅色。


    曹自立的目光被門額之上的六個大字所吸引,那字巨如鬥,散發著幽冷的光芒,仿佛是來自地獄的凝視。他努力想要看清,卻因靈魂的虛弱和霧氣的幹擾,隻能記其點畫而歸。在那短暫的瞬間,他似乎感受到了那幾個字背後所蘊含的巨大力量和恐怖威嚴,仿佛有無數冤魂在其中哀嚎哭泣。


    待曹自立病好之後,他的腦海中始終縈繞著那陰司之旅的所見所聞。他憑借著自己所記的偏旁,仔細推之,心中漸漸有了一個駭人的結論:那幾個字似乎是“負心背德之獄”。這一發現讓他心中大驚,他開始思索,這陰司之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審判與懲罰,難道真的是善惡有報,負心之人終將受到製裁嗎?


    從此,曹自立變得更加敬畏神靈,為人處世也愈發謹慎。他不再輕易與人爭執,對待他人總是充滿了寬容和善意。在田間勞作時,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隻專注於收成,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生怕自己一個不慎,便墜入那負心背德的深淵。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家人和村民們,要秉持善良之心,莫要做違背道德之事,因為在那看不見的陰司之中,或許正有一雙雙眼睛在注視著世間的一切,等待著審判那些作惡之人。他的經曆也在村莊裏悄悄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讓更多的人對善惡有報有了更深的敬畏和思考。


    在那遙遠且充滿未知的河澗之地,鄭五如一抹孤獨的影子,悄然現身。他就像被命運的狂風吹落的樹葉,身世成謎,無人能解其來自何方,亦不知他曾曆經怎樣的風雨滄桑。鄭五宛如一顆無根的浮萍,在世間的浩渺長河中隨波逐流,最終攜著母親與妻子,漂泊至這片土地。


    初到河澗,他一無所有,唯有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藝,成為全家糊口的依仗。每日,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鄭五便扛起工具,走向那彌漫著木屑香氣的簡陋工坊。在烈日的炙烤下,他的額頭豆大的汗珠不斷滾落,滴在腳下的土地上,瞬間被烘幹,隻留下一圈圈淡淡的痕跡。他揮動著斧頭,木屑如雪花般紛飛,每一下都傾注著他對生活的期望。而寒風凜冽之時,他又在那透風的工坊裏,瑟縮著身子,雙手被凍得通紅,卻依然緊緊握著工具,堅持為那微薄的收入努力。


    盡管他如此拚命,家中貧寒的狀況卻如同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始終橫亙在他們麵前。歲月無情,如同一把鋒利的刻刀,在鄭五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生活的重壓更是讓他的脊背漸漸彎曲,身體仿佛被抽幹了活力,疾病也悄然纏身。起初隻是偶爾的疲倦與不適,他並未在意,以為隻是勞累所致。但漸漸地,咳嗽聲在夜晚的小屋中此起彼伏,身體的疼痛如影隨形,最終他臥床不起,生命的燭光在風中搖曳,即將走到盡頭。


    在那狹小而昏暗的病榻之上,鄭五的眼神中滿是愧疚與不舍。他望著守在身邊的妻母,心中五味雜陳。妻子那憔悴的麵容和紅腫的雙眼,讓他心疼不已;母親那孱弱的身軀和滿是皺紋的臉龐,更使他心如刀絞。他深知,自己這一去,這個本就搖搖欲墜的家將徹底失去支柱,陷入無盡的黑暗。


    他的妻子,心地善良如春日暖陽,可命運卻未賦予她女紅的巧手。在這艱難的世道裏,僅憑她一人之力,難以維持家庭的生計。而年邁的母親,身體早已被歲月侵蝕,體弱多病,如同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急需他人的悉心照料。鄭五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母親在饑寒中瑟瑟發抖的畫麵,那絕望的神情仿佛一把利刃,深深刺痛著他的心。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強撐著那如遊絲般的最後一絲力氣,顫抖著握住妻子的手。他的目光中透著決然與無奈,那眼神仿佛穿越了生死的界限,直視著未來的命運。他艱難地開口,聲音微弱卻又無比堅定:“我本無立錐地,汝又拙於女紅,度老母必以凍餒死。今與汝約,有能為我養母者,汝即嫁之,我死不恨也。”妻子聽聞此言,淚水如決堤的洪水,奪眶而出。她悲痛萬分,身體因抽泣而劇烈顫抖,可在那悲痛之中,她也明白丈夫的苦心,這是他在生命盡頭為家人做出的最後安排。她隻能強忍著內心的痛苦,緩緩點頭應允。


    鄭五看著妻子的回應,那眼中的擔憂與牽掛似乎稍稍淡去。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隨後緩緩閉上雙眼,靈魂飄向了那未知的遠方,隻留下悲痛欲絕的妻母,在這冰冷的世界裏獨自麵對未來的風雨。


    鄭五死後,妻子強忍著內心的悲痛,遵循著他的遺願,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尋找。她四處打聽,逢人便訴說家中的困境與需求,那眼神中滿是哀求與期待。終於,一位好心的鄰居被她的孝心所打動。這位鄰居,雖家境也並不寬裕,但他心懷憐憫,看著婆媳二人孤苦無依,決定伸出援手,接納她們婆媳。


    在新的家庭裏,妻子如同一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盡心盡力地操持著家務。清晨,她早早起床,打掃庭院,準備早餐;白天,她忙碌於田間地頭,耕種勞作,或是洗衣做飯,縫補衣裳;夜晚,當所有人都已入睡,她還在昏暗的燈光下為婆婆熬藥、縫補衣物。然而,生活的艱辛如同洶湧的波濤,一波又一波地向她襲來,常常讓她疲憊不堪,力不從心。


    有時,在繁重的勞作與精神的壓力下,她侍奉婆婆稍有怠惰。每當這時,家中便會傳出奇異的聲響。那聲音如碎磁折竹般清脆,在寂靜的屋子裏回蕩,又透著一絲陰森,仿佛是鄭五在天之靈的不滿與警示。妻子每次聽到這聲音,心中都會湧起一陣愧疚與恐懼。她知道,這是丈夫在冥冥之中監督著她,提醒她不要忘記對婆婆的承諾。


    有一年,寒冬將至,凜冽的寒風如鋒利的刀刃,刮過大地。家中的棉衣卻因各種瑣事尚未製成,母親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那瘦弱的身軀仿佛不堪一擊。她泣號寒冷,聲音中充滿了無助與絕望。妻子在一旁心急如焚,卻又因事務繁雜而進展緩慢。


    就在這寒冷與絕望彌漫的時刻,突然,一聲巨響如鍾鼓殷動牆壁,震得整個屋子都微微顫抖。那聲音仿佛來自地獄的怒吼,又似天空的驚雷,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恐怖。妻子被這突如其來的巨響嚇得臉色蒼白,心髒狂跳不止。但她很快便清醒過來,她明白,這是丈夫的警示,是他在催促自己加快速度,不要讓婆婆受凍。


    這聲音如同一記重錘,敲醒了妻子疲憊的靈魂。她趕忙放下手中的其他事務,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棉衣的製作中。她的雙手如飛梭般穿梭在布料之間,一針一線都飽含著對婆婆的關愛與愧疚。就這樣,在鄭五靈魂的“監督”下,如是七八年,母親在妻子的照料下得以存活。


    直至母親死後,那詭異的聲響才漸漸沉寂。仿佛鄭五的靈魂終於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放下了心中的牽掛,得到了永恒的安息。而鄭五的妻子,在經曆了這一切後,也變得更加堅強與豁達。她知道,自己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不僅履行了對丈夫的承諾,也在這艱難的生活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她的故事,如同一首悲歌與讚歌交織的樂章,在河澗之地久久流傳,成為人們口中傳頌的傳奇,讓每一個聽聞者都對家庭、責任與承諾有了更深的思考與敬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午夜奇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生不相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生不相聚並收藏午夜奇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