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戊辰年,河間西門外橋上,蒼穹仿若被一塊巨大的鉛板死死壓住,墨雲翻滾,洶湧奔騰,似要將這世間吞噬。俄頃,驚雷乍響,恰似天崩地裂,一道刺目如晝的閃電仿若一條怒龍,張牙舞爪地劃破蒼穹,直直劈向橋上一人。那人瞬間被雷光籠罩,強大的力量將他震得雙膝跪地,然而,他的身軀卻神奇地保持端直,宛如一尊被歲月凝固的雕塑,紋絲不動地定在原地。他的手中,緊緊擎著一個紙裹,此時,雷火如惡魔般肆虐,所到之處,一切皆被焚燒得焦黑,唯有那紙裹,仿若被一層神秘的力量庇佑,完好無損地在他手中倔強地存在著。
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得魂飛魄散,許久才緩過神來,圍聚過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皆不明所以。戈太仆仙舟也在人群之中,他麵色凝重,眼神中透著深深的疑惑與不安,當下命人打開那紙裹,定要一探究竟。當紙裹被緩緩打開,裏麵露出的竟是砒霜,那森冷的白色粉末在陽光下閃爍著詭異的光,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刹那間,人群中炸開了鍋,各種猜測、議論聲此起彼伏,紛紛探尋著這背後隱藏的可怕緣由。
不久,死者的妻子聽聞消息匆匆趕來。她腳步踉蹌,仿若風中殘燭,麵色蒼白如紙,毫無一絲血色。然而,當她看到丈夫那慘不忍睹的模樣時,眼中卻幹涸無淚。她隻是呆呆地望著,眼神空洞而絕望,良久,才緩緩開口說道:“早知有今日,隻恨太晚了。”
原來,此人生前性情乖戾,仿若被惡魔附身,對家中老母常常惡語相向,毫無孝道與憐憫之心。昨日,他忽起惡念,那邪惡的念頭如野草般在心中瘋狂生長,竟想去買砒霜毒害母親。妻子知曉後,肝腸寸斷,苦苦哀求,淚水如決堤的洪水,哭了整整一夜,勸他回心轉意,莫要犯下這大逆不道、天理不容之罪,可他卻如被惡魔蠱惑,充耳不聞,依舊固執己見,最終落得這般下場。
從兄旭升曾講過一件奇異之事。村南有個狐女,人稱二姑娘,她仿若從畫中走出的仙子,生得嫵媚動人,身姿婀娜似弱柳扶風,麵容嬌豔若春日桃花,常以美貌魅惑少年。族中一人,生性輕浮,如那逐臭的蒼蠅,聽聞二姑娘的傳聞後,心中便起了活捉她的念頭,那念頭如一顆罪惡的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隻是還未付諸行動。
一日,他在村外的廢圃中,偶然見到一位美女。那美女身姿婀娜,麵容嬌豔,他心中疑竇頓生,懷疑這便是傳說中的狐女二姑娘。於是,他心懷不軌,唱起了豔曲,那淫邪的歌聲在空氣中飄蕩,眼神中滿是輕佻與戲謔。狐女似乎並未惱怒,反而欣然顧盼,眼波流轉間似有風情萬種,仿若在與他周旋。他見狀,以為有機可乘,便折了草花,帶著輕薄的笑意扔到狐女麵前。狐女俯身去拾,就在手指快要觸碰到草花之時,她忽然後退幾步,原本含情的雙眸瞬間變得冰冷,仿若霜打的寒星。她直視著那男子,冷冷說道:“君有惡念。”言罷,她身形一閃,越過矮牆,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那男子呆立原地,滿臉驚愕與惶恐。
後來,在東嶽廟的僧房裏,住著兩個書生。一個住在南室,一個住在北室。南室書生生性多情,仿若那追逐花蜜的蝴蝶,很快便與那狐女親昵起來。而北室書生,一心隻讀聖賢書,心無旁騖,仿若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如同一座沉靜的古鍾,不為外界的喧囂所動。
一日,狐女來得較晚,南室書生心中不悅,待狐女前來時,便打趣說道:“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耶?”狐女輕輕一笑,說道:“君不以異類見薄,故為悅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南室生又好奇地追問:“何不登牆一窺,未必就三年不許。如使改節,亦免作程伊川麵向人。”狐女微微搖頭,答曰:“磁石惟可引針。如氣類不同,即引之不動。無多事,徒取辱也。”
當時,眾人同在姚安公身旁侍奉。姚安公聽著他們的講述,微微點頭,說道:“曾聽聞此事,發生在順治末年。住北室的,似是族祖雷陽公。雷陽公是個老副榜,一生除了鑽研八股文外,別無所長。隻是他心地樸誠,心懷正念,如那朗朗青天,連狐妖都不敢靠近。由此可知,被妖魅迷惑的,皆是先萌動了邪念。”
先太夫人外家曹氏,有個老婦,她天生異稟,仿若被上蒼賦予了特殊的使命,能看見鬼。一日,外祖母回娘家,與老婦閑聊,談及陰間之事。老婦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沙啞,仿若從遙遠的地府傳來:“昨日在某家見到一個鬼,那鬼可謂是癡絕。然其情狀可憐,實在是讓人看了心脾淒動。那鬼名叫某,生前住在某村,家境也算小康。死時年僅二十七八歲。”
老婦接著說道:“初死百日後,他的妻子因心中害怕,便邀我相伴。我見到他常坐在院中丁香樹下,那落寞的身影在風中顯得格外孤寂,仿若一片被秋風遺忘的枯葉。有時,他會聽到妻子的哭聲,那哭聲中飽含著思念與痛苦,如同一把銳利的劍,能刺痛靈魂;有時,他會聽到兒啼聲,那稚嫩的哭聲仿佛能穿透他的靈魂,如同一記重錘,敲打著他的心;有時,他又會聽到兄嫂與妻子的爭吵聲,雖因陽氣逼迫不能靠近,但他必定側耳在窗外偷聽,那淒慘之色溢於言表,仿若一隻受傷的困獸。”
“後來,見媒妁到妻子房裏,他驚愕地驚起,張手左右顧盼,眼中滿是慌亂與不安,仿若一隻受驚的野兔。後聞議婚不成,他稍有喜色,那黯淡的眼眸中似乎又有了一絲光亮,仿若黑暗中閃爍的微弱螢火。既而媒妁再至,在兄嫂與妻子處往來,他便奔走跟隨,惶惶然若有所失,仿佛害怕失去什麽珍貴的東西,如同一葉在狂風中漂泊的孤舟。”
“送聘之日,他坐於樹下,目不轉睛地盯著妻子房間,淚如雨下。那淚水,似是對往昔的眷戀,又似是對命運的無奈,如同一串串斷了線的珍珠。自此妻子每出入,他輒隨其後,眷戀之意更甚。嫁前一夕,妻子整理嫁妝,他又徘徊簷外,或倚柱泣,那淚水順著柱子緩緩滑落,仿若在訴說著無盡的哀怨;或俯首若有所思,似在回憶往昔的點點滴滴,如同一幅幅破碎的畫卷在腦海中浮現。稍聞房內咳嗽聲,輒從隙私窺。如此忙碌整夜。我歎息道:‘癡鬼何必如此。’他仿若未聞,沉浸在自己的執念之中。”
“娶親者入門,秉火前行,他避立牆隅,仍翹首望婦。我偕婦出,回顧見他遠遠隨至娶者家,為門尉所阻,他稽顙哀乞,那模樣甚是可憐,乃得入。入則匿牆隅,望婦行禮,凝立如醉。婦入房,他稍稍近窗,其狀一如整束奩具時。至滅燭就寢,尚不去。為中癲神所驅,乃狼狽出。時我因受婦囑托歸視兒,他亦隨之返,見其直入婦室,凡婦所坐處、眠處,一一視到。俄聞兒索母啼,趨出環繞兒四周,以兩手相握,作無可奈何狀。俄嫂出,撻兒一掌,他便頓足拊心,遙作切齒狀。我見之不忍,乃逕歸,不知其後如何也。”
後老婦私下將此事告知那婦人,婦人齧齒自悔。裏中有少寡議嫁者,聞是事,以死自誓曰:“吾不忍使亡者作是狀。”
世間之人,君子義不負人,不以生死有異;小人無往不負人,亦不以生死有異。常人之情,則人在而情在,人亡而情亡。然苟一念死者之情狀,未嚐不戚然感也。儒者見諂瀆之求福,妖妄之滋惑,遂累累持無鬼之論,失先王神道設教之深心。徒使愚夫愚婦,悍然一無所顧忌,尚不如此裏嫗之言,為動人生死之感也。
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得魂飛魄散,許久才緩過神來,圍聚過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皆不明所以。戈太仆仙舟也在人群之中,他麵色凝重,眼神中透著深深的疑惑與不安,當下命人打開那紙裹,定要一探究竟。當紙裹被緩緩打開,裏麵露出的竟是砒霜,那森冷的白色粉末在陽光下閃爍著詭異的光,眾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刹那間,人群中炸開了鍋,各種猜測、議論聲此起彼伏,紛紛探尋著這背後隱藏的可怕緣由。
不久,死者的妻子聽聞消息匆匆趕來。她腳步踉蹌,仿若風中殘燭,麵色蒼白如紙,毫無一絲血色。然而,當她看到丈夫那慘不忍睹的模樣時,眼中卻幹涸無淚。她隻是呆呆地望著,眼神空洞而絕望,良久,才緩緩開口說道:“早知有今日,隻恨太晚了。”
原來,此人生前性情乖戾,仿若被惡魔附身,對家中老母常常惡語相向,毫無孝道與憐憫之心。昨日,他忽起惡念,那邪惡的念頭如野草般在心中瘋狂生長,竟想去買砒霜毒害母親。妻子知曉後,肝腸寸斷,苦苦哀求,淚水如決堤的洪水,哭了整整一夜,勸他回心轉意,莫要犯下這大逆不道、天理不容之罪,可他卻如被惡魔蠱惑,充耳不聞,依舊固執己見,最終落得這般下場。
從兄旭升曾講過一件奇異之事。村南有個狐女,人稱二姑娘,她仿若從畫中走出的仙子,生得嫵媚動人,身姿婀娜似弱柳扶風,麵容嬌豔若春日桃花,常以美貌魅惑少年。族中一人,生性輕浮,如那逐臭的蒼蠅,聽聞二姑娘的傳聞後,心中便起了活捉她的念頭,那念頭如一顆罪惡的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隻是還未付諸行動。
一日,他在村外的廢圃中,偶然見到一位美女。那美女身姿婀娜,麵容嬌豔,他心中疑竇頓生,懷疑這便是傳說中的狐女二姑娘。於是,他心懷不軌,唱起了豔曲,那淫邪的歌聲在空氣中飄蕩,眼神中滿是輕佻與戲謔。狐女似乎並未惱怒,反而欣然顧盼,眼波流轉間似有風情萬種,仿若在與他周旋。他見狀,以為有機可乘,便折了草花,帶著輕薄的笑意扔到狐女麵前。狐女俯身去拾,就在手指快要觸碰到草花之時,她忽然後退幾步,原本含情的雙眸瞬間變得冰冷,仿若霜打的寒星。她直視著那男子,冷冷說道:“君有惡念。”言罷,她身形一閃,越過矮牆,消失得無影無蹤,隻留下那男子呆立原地,滿臉驚愕與惶恐。
後來,在東嶽廟的僧房裏,住著兩個書生。一個住在南室,一個住在北室。南室書生生性多情,仿若那追逐花蜜的蝴蝶,很快便與那狐女親昵起來。而北室書生,一心隻讀聖賢書,心無旁騖,仿若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如同一座沉靜的古鍾,不為外界的喧囂所動。
一日,狐女來得較晚,南室書生心中不悅,待狐女前來時,便打趣說道:“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耶?”狐女輕輕一笑,說道:“君不以異類見薄,故為悅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南室生又好奇地追問:“何不登牆一窺,未必就三年不許。如使改節,亦免作程伊川麵向人。”狐女微微搖頭,答曰:“磁石惟可引針。如氣類不同,即引之不動。無多事,徒取辱也。”
當時,眾人同在姚安公身旁侍奉。姚安公聽著他們的講述,微微點頭,說道:“曾聽聞此事,發生在順治末年。住北室的,似是族祖雷陽公。雷陽公是個老副榜,一生除了鑽研八股文外,別無所長。隻是他心地樸誠,心懷正念,如那朗朗青天,連狐妖都不敢靠近。由此可知,被妖魅迷惑的,皆是先萌動了邪念。”
先太夫人外家曹氏,有個老婦,她天生異稟,仿若被上蒼賦予了特殊的使命,能看見鬼。一日,外祖母回娘家,與老婦閑聊,談及陰間之事。老婦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沙啞,仿若從遙遠的地府傳來:“昨日在某家見到一個鬼,那鬼可謂是癡絕。然其情狀可憐,實在是讓人看了心脾淒動。那鬼名叫某,生前住在某村,家境也算小康。死時年僅二十七八歲。”
老婦接著說道:“初死百日後,他的妻子因心中害怕,便邀我相伴。我見到他常坐在院中丁香樹下,那落寞的身影在風中顯得格外孤寂,仿若一片被秋風遺忘的枯葉。有時,他會聽到妻子的哭聲,那哭聲中飽含著思念與痛苦,如同一把銳利的劍,能刺痛靈魂;有時,他會聽到兒啼聲,那稚嫩的哭聲仿佛能穿透他的靈魂,如同一記重錘,敲打著他的心;有時,他又會聽到兄嫂與妻子的爭吵聲,雖因陽氣逼迫不能靠近,但他必定側耳在窗外偷聽,那淒慘之色溢於言表,仿若一隻受傷的困獸。”
“後來,見媒妁到妻子房裏,他驚愕地驚起,張手左右顧盼,眼中滿是慌亂與不安,仿若一隻受驚的野兔。後聞議婚不成,他稍有喜色,那黯淡的眼眸中似乎又有了一絲光亮,仿若黑暗中閃爍的微弱螢火。既而媒妁再至,在兄嫂與妻子處往來,他便奔走跟隨,惶惶然若有所失,仿佛害怕失去什麽珍貴的東西,如同一葉在狂風中漂泊的孤舟。”
“送聘之日,他坐於樹下,目不轉睛地盯著妻子房間,淚如雨下。那淚水,似是對往昔的眷戀,又似是對命運的無奈,如同一串串斷了線的珍珠。自此妻子每出入,他輒隨其後,眷戀之意更甚。嫁前一夕,妻子整理嫁妝,他又徘徊簷外,或倚柱泣,那淚水順著柱子緩緩滑落,仿若在訴說著無盡的哀怨;或俯首若有所思,似在回憶往昔的點點滴滴,如同一幅幅破碎的畫卷在腦海中浮現。稍聞房內咳嗽聲,輒從隙私窺。如此忙碌整夜。我歎息道:‘癡鬼何必如此。’他仿若未聞,沉浸在自己的執念之中。”
“娶親者入門,秉火前行,他避立牆隅,仍翹首望婦。我偕婦出,回顧見他遠遠隨至娶者家,為門尉所阻,他稽顙哀乞,那模樣甚是可憐,乃得入。入則匿牆隅,望婦行禮,凝立如醉。婦入房,他稍稍近窗,其狀一如整束奩具時。至滅燭就寢,尚不去。為中癲神所驅,乃狼狽出。時我因受婦囑托歸視兒,他亦隨之返,見其直入婦室,凡婦所坐處、眠處,一一視到。俄聞兒索母啼,趨出環繞兒四周,以兩手相握,作無可奈何狀。俄嫂出,撻兒一掌,他便頓足拊心,遙作切齒狀。我見之不忍,乃逕歸,不知其後如何也。”
後老婦私下將此事告知那婦人,婦人齧齒自悔。裏中有少寡議嫁者,聞是事,以死自誓曰:“吾不忍使亡者作是狀。”
世間之人,君子義不負人,不以生死有異;小人無往不負人,亦不以生死有異。常人之情,則人在而情在,人亡而情亡。然苟一念死者之情狀,未嚐不戚然感也。儒者見諂瀆之求福,妖妄之滋惑,遂累累持無鬼之論,失先王神道設教之深心。徒使愚夫愚婦,悍然一無所顧忌,尚不如此裏嫗之言,為動人生死之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