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之中,夜色籠罩,月白風清,萬籟俱寂。朱青雷所講述的故事,便在這樣的情境下悄然展開。有一人,因躲避仇家追殺,逃竄至這深山老林之中,隱匿身形,惶惶不可終日。這夜,他趁著月色出來尋覓些吃食,卻不想在一片白楊樹下,瞥見一個身影。那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顯得縹緲虛幻,竟是一個鬼。
此人頓時嚇得伏倒在地,不敢動彈分毫,連大氣都不敢出。那鬼卻似是忽然察覺到他的存在,轉過頭來,看著他說道:“君何不出?”此人嚇得渾身發抖,聲音顫抖著回答:“吾畏君。”鬼聽了,卻發出一陣幽冷的笑聲:“至可畏者莫若人,鬼何畏焉?使君顛沛至此者,人耶鬼耶?”言罷,便悄然隱沒於黑暗之中,隻留下那人獨自在原地,心中久久回蕩著鬼的話語,對這世間的畏懼,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
京城之中,都察院的庫房,向來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據說,庫中有一條巨蟒,不時於夜間出沒。我在官居總憲之時,曾有幸目睹過兩次。那巨蟒爬行過後,留在塵埃之上的蟠跡,約有二寸餘寬,由此推算,其身軀橫徑當有五寸左右。令人費解的是,庫房的牆壁並無縫隙,門戶亦是嚴絲合縫,窗棱的寬度更是不及二寸,真不知那巨蟒是如何出入自如的。或許世間萬物,存在的時日長久了,便能獲得化形之能。就如同狐魅,能夠自由穿梭於窗隙之間,而其本形,亦是窗隙所難以容納的。堂吏們傳言,巨蟒的出現與世間的休咎相關,然而我卻從未見有何靈驗之處,想必,這不過是眾人臆想神化出來的說法罷了。
人神鬼三界,幽明殊途,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大抵而言,人所能治理之事,鬼神往往不會多加幹涉,此乃以示對人世秩序的尊重,不輕易褻瀆;而在人所不及之處,鬼神或許會暗中代勞,以彰顯其莫測之能。戈太仆仙舟曾提及一事,他家中有一奴子,一日喝醉了酒,竟不知天高地厚地睡在了城隍神的案幾之上。城隍神見此,大為震怒,當即拘了奴子的魂魄,笞打了二十杖。待奴子蘇醒過來,隻見兩股之上青痕斑斑,此事乃是太仆親眼所見,絕非虛妄之言。
在那距離我家十八裏的杜生村,曾發生過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村中有一戶人家,因貪圖富室的賄賂,竟起了歹心,要將自家的養媳賣與他人為妾。那養媳雖尚未與丈夫正式成婚,然二人相伴已有數年,情誼深厚,在她心中,早已認定此生隻此一夫,義不再嫁。她得知此事後,深知難以阻止,便與丈夫暗中商議,決定一同逃離。
二人趁著夜色出逃,翁姑察覺後,自是不肯罷休,隨後追來。他們一路奔逃,直至深夜,抵達了我村的土神祠。此時的他們,疲憊不堪,又無處可去,隻得相抱而泣。正絕望之時,忽聽祠內傳出一個聲音:“追者且至,可匿神案下。”二人如聞天籟,急忙躲入神案之下。不多時,廟祝踉蹌著醉歸,橫臥在門外。翁姑追至,忙向廟祝詢問二人蹤跡。廟祝醉眼朦朧,囈語般應道:“是小男女二人耶?年約若幹,衣履若何,向某路去矣。”翁姑聞言,急忙順著所指之路追去。二人因此得以逃脫,一路乞食,最終到了養媳的父母家。父母得知此事,怒不可遏,欲要訟官。也正因如此,養媳才得以保全,不用被賣作妾室。彼時祠中並無他人,廟祝清醒後亦言:“吾初不知是事,亦不記作是語,蓋皆土神之靈也。”
乾隆庚子年間,京師的楊梅竹斜街,遭遇了一場大火。火勢凶猛,所到之處,房屋盡毀,殆百楹之多。然而,在這片廢墟之中,卻有一間破屋巋然獨存。其四周圍繞的頹垣,整齊得如同界畫一般。原來,是一位寡媳,因守護病中的姑母,不離不棄,才使得這間屋子在大火之中幸免遇難。正所謂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她的孝心感動了上蒼,護佑了這一方小小的天地。
於氏,乃是肅寧的舊族,家族底蘊深厚。魏忠賢竊掌大權之時,視王侯將相如糞土,卻因生長於肅寧,自幼耳濡目染於於氏家族的聲名威望,對於氏家族敬重有加,仿若昔日王謝之家。他欲為侄求婚,心意堅定,非得於氏女不可。恰逢於氏少子赴鄉試,魏忠賢便設下酒局,強邀於生至家,當麵商議婚事。於生心中暗自思忖:許之則禍在後日,魏忠賢權勢滔天,然其惡行終有敗露之日,一旦事發,家族必受牽連;不許則禍在目前,以魏忠賢的手段,當下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他一時之間難以決斷,隻得言稱父在難自專。魏忠賢聽了,卻不以為意,說道:“此易耳。君速作禮,我能即致太翁也。”
是夜,於翁於夢中見到了亡父,亡父如往常一般督課於他,命他以二題作文:一為孔子曰諾,一為歸潔其身而已矣。於翁方構思之時,忽聞叩門之聲,猛然驚醒。此時,恰好收到兒子的書信,看過書信內容,於翁恍然大悟,知曉了兒子的處境。於是,他複書許婚,並附言自己病重,催促兒子速歸。肅寧距京城四百餘裏,待信使返回,天方微明,魏忠賢府中的演劇尚未散場。於生匆匆收拾行囊,踏上歸程。途中,官吏迎候者已備好供帳,一路相隨。抵家後,父子二人皆稱疾不出,深居簡出,以求避禍。此歲乃是天啟甲子年。
越三載,魏忠賢倒台,樹倒猢猻散,其黨羽紛紛被清算。於氏家族因禍得福,竟得以幸免遇難。事定之後,於翁乘坐小車,遍遊郊外,感慨萬千:“吾三載杜門,僅博得此日看花飲酒。岌乎危哉!”於生臨行之時,魏忠賢曾授以小像一幅,曰:“先使新婦識我麵。”於氏與我家乃是表戚,我兒時曾見此軸。隻見畫上之人貌修偉而秀削,麵白如玉,隱隱透著赤色,兩顴微露,頰微狹,目光如醉,臥蠶以上,有赭石薄暈,如微腫一般,身著緋紅衣衫,座旁幾上,羅列著九枚金印,盡顯威嚴之態。
此人頓時嚇得伏倒在地,不敢動彈分毫,連大氣都不敢出。那鬼卻似是忽然察覺到他的存在,轉過頭來,看著他說道:“君何不出?”此人嚇得渾身發抖,聲音顫抖著回答:“吾畏君。”鬼聽了,卻發出一陣幽冷的笑聲:“至可畏者莫若人,鬼何畏焉?使君顛沛至此者,人耶鬼耶?”言罷,便悄然隱沒於黑暗之中,隻留下那人獨自在原地,心中久久回蕩著鬼的話語,對這世間的畏懼,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
京城之中,都察院的庫房,向來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據說,庫中有一條巨蟒,不時於夜間出沒。我在官居總憲之時,曾有幸目睹過兩次。那巨蟒爬行過後,留在塵埃之上的蟠跡,約有二寸餘寬,由此推算,其身軀橫徑當有五寸左右。令人費解的是,庫房的牆壁並無縫隙,門戶亦是嚴絲合縫,窗棱的寬度更是不及二寸,真不知那巨蟒是如何出入自如的。或許世間萬物,存在的時日長久了,便能獲得化形之能。就如同狐魅,能夠自由穿梭於窗隙之間,而其本形,亦是窗隙所難以容納的。堂吏們傳言,巨蟒的出現與世間的休咎相關,然而我卻從未見有何靈驗之處,想必,這不過是眾人臆想神化出來的說法罷了。
人神鬼三界,幽明殊途,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大抵而言,人所能治理之事,鬼神往往不會多加幹涉,此乃以示對人世秩序的尊重,不輕易褻瀆;而在人所不及之處,鬼神或許會暗中代勞,以彰顯其莫測之能。戈太仆仙舟曾提及一事,他家中有一奴子,一日喝醉了酒,竟不知天高地厚地睡在了城隍神的案幾之上。城隍神見此,大為震怒,當即拘了奴子的魂魄,笞打了二十杖。待奴子蘇醒過來,隻見兩股之上青痕斑斑,此事乃是太仆親眼所見,絕非虛妄之言。
在那距離我家十八裏的杜生村,曾發生過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村中有一戶人家,因貪圖富室的賄賂,竟起了歹心,要將自家的養媳賣與他人為妾。那養媳雖尚未與丈夫正式成婚,然二人相伴已有數年,情誼深厚,在她心中,早已認定此生隻此一夫,義不再嫁。她得知此事後,深知難以阻止,便與丈夫暗中商議,決定一同逃離。
二人趁著夜色出逃,翁姑察覺後,自是不肯罷休,隨後追來。他們一路奔逃,直至深夜,抵達了我村的土神祠。此時的他們,疲憊不堪,又無處可去,隻得相抱而泣。正絕望之時,忽聽祠內傳出一個聲音:“追者且至,可匿神案下。”二人如聞天籟,急忙躲入神案之下。不多時,廟祝踉蹌著醉歸,橫臥在門外。翁姑追至,忙向廟祝詢問二人蹤跡。廟祝醉眼朦朧,囈語般應道:“是小男女二人耶?年約若幹,衣履若何,向某路去矣。”翁姑聞言,急忙順著所指之路追去。二人因此得以逃脫,一路乞食,最終到了養媳的父母家。父母得知此事,怒不可遏,欲要訟官。也正因如此,養媳才得以保全,不用被賣作妾室。彼時祠中並無他人,廟祝清醒後亦言:“吾初不知是事,亦不記作是語,蓋皆土神之靈也。”
乾隆庚子年間,京師的楊梅竹斜街,遭遇了一場大火。火勢凶猛,所到之處,房屋盡毀,殆百楹之多。然而,在這片廢墟之中,卻有一間破屋巋然獨存。其四周圍繞的頹垣,整齊得如同界畫一般。原來,是一位寡媳,因守護病中的姑母,不離不棄,才使得這間屋子在大火之中幸免遇難。正所謂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她的孝心感動了上蒼,護佑了這一方小小的天地。
於氏,乃是肅寧的舊族,家族底蘊深厚。魏忠賢竊掌大權之時,視王侯將相如糞土,卻因生長於肅寧,自幼耳濡目染於於氏家族的聲名威望,對於氏家族敬重有加,仿若昔日王謝之家。他欲為侄求婚,心意堅定,非得於氏女不可。恰逢於氏少子赴鄉試,魏忠賢便設下酒局,強邀於生至家,當麵商議婚事。於生心中暗自思忖:許之則禍在後日,魏忠賢權勢滔天,然其惡行終有敗露之日,一旦事發,家族必受牽連;不許則禍在目前,以魏忠賢的手段,當下便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他一時之間難以決斷,隻得言稱父在難自專。魏忠賢聽了,卻不以為意,說道:“此易耳。君速作禮,我能即致太翁也。”
是夜,於翁於夢中見到了亡父,亡父如往常一般督課於他,命他以二題作文:一為孔子曰諾,一為歸潔其身而已矣。於翁方構思之時,忽聞叩門之聲,猛然驚醒。此時,恰好收到兒子的書信,看過書信內容,於翁恍然大悟,知曉了兒子的處境。於是,他複書許婚,並附言自己病重,催促兒子速歸。肅寧距京城四百餘裏,待信使返回,天方微明,魏忠賢府中的演劇尚未散場。於生匆匆收拾行囊,踏上歸程。途中,官吏迎候者已備好供帳,一路相隨。抵家後,父子二人皆稱疾不出,深居簡出,以求避禍。此歲乃是天啟甲子年。
越三載,魏忠賢倒台,樹倒猢猻散,其黨羽紛紛被清算。於氏家族因禍得福,竟得以幸免遇難。事定之後,於翁乘坐小車,遍遊郊外,感慨萬千:“吾三載杜門,僅博得此日看花飲酒。岌乎危哉!”於生臨行之時,魏忠賢曾授以小像一幅,曰:“先使新婦識我麵。”於氏與我家乃是表戚,我兒時曾見此軸。隻見畫上之人貌修偉而秀削,麵白如玉,隱隱透著赤色,兩顴微露,頰微狹,目光如醉,臥蠶以上,有赭石薄暈,如微腫一般,身著緋紅衣衫,座旁幾上,羅列著九枚金印,盡顯威嚴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