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河蘇吏部次公的府邸,近日來了一位神秘的僧人。他身著一襲破舊卻潔淨的僧袍,那僧袍仿佛承載著無數歲月的痕跡,衣角微微磨損,卻被洗得泛出一種質樸的色澤。麵容清瘦的他,顴骨微微凸起,皮膚略顯粗糙,像是經曆了無數風霜的洗禮。而他的眼神深邃而神秘,猶如古老的深潭,幽深得讓人難以窺探其中的奧秘。
僧人的到來,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引起了府內上下的好奇與關注。蘇吏部本就是個禮賢下士、尊崇佛道之人,見這僧人氣質不凡,趕忙以禮相待。他親自引著僧人穿過雕梁畫棟的回廊,來到府中的一處幽靜庭院。庭院中種滿了翠竹,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似在低聲訴說著歡迎之辭。
僧人舉止從容,他微微合十向蘇吏部致謝,隨後便靜靜地在庭院中踱步。他的腳步輕盈而緩慢,每一步都似在丈量著這片土地的神秘與寧靜。他時而抬頭仰望天空,時而低頭凝視腳下的石板,對府中的奢華與眾人的矚目毫不在意,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似在思索著什麽深奧的禪理或是久遠的往事。
一日,陽光灑在蘇府的庭院中,眾賓客聽聞僧人有神奇之能,紛紛齊聚於此,欲觀僧人究竟有何神通。僧人於庭中席地而坐,麵前擺著一堆黃泥。那黃泥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著一種質樸的氣息。隻見他雙手熟練地在黃泥間翻動,十指猶如靈動的精靈,在泥堆中穿梭自如。不一會兒,一頭泥豬雛形已現,其形態憨態可掬,比例恰到好處,仿佛已蘊含著生命的律動。
僧人閉目,口中念念有詞。那咒語晦澀難懂,如遠古的秘音,從他的唇間緩緩流出,似有一種無形的魔力,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隨著咒語聲起,泥豬竟似有了生機。起初,它隻是微微顫抖,那細微的顫動仿佛是沉睡的生命在被緩緩喚醒。而後,它緩緩蠕動,身軀如波浪般起伏,仿佛在努力掙脫泥土的束縛,想要探尋這個新奇的世界。
賓客們皆驚愕得瞪大雙眼,大氣都不敢出。他們有的張著嘴,滿臉的不可思議;有的則緊張地握緊了拳頭,仿佛在見證一場絕世的奇跡。僧人咒語不停,泥豬的動作愈發劇烈,竟發出陣陣哼哼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庭院中回蕩,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接著,它突然躍然而起,四蹄在空中亂蹬,而後穩穩地落在地上,在庭院中來回走動,活靈活現。眾人齊聲驚呼,呼聲中充滿了驚歎與敬畏,無不被這神奇的幻術所震撼。
蘇吏部見此奇景,心中驚歎之餘,亦對這泥豬能否真如活物般可供食用起了好奇之心。他心中暗自思忖,這僧人之術已超乎常理,若這泥豬真能化作美味,那豈不是又一奇事?於是,他命庖廚將泥豬帶去烹製。庖廚雖滿心疑慮,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卻不敢違抗。他顫抖著雙手將泥豬抱起,匆匆走向廚房。
不多時,菜肴上桌,熱氣騰騰的盤子中擺放著看似美味的“豬肉”。眾人圍坐,雖對這泥豬肉的來曆心知肚明,但在蘇吏部的率先舉筷下,也紛紛嚐試。蘇吏部麵色凝重地夾起一塊放入口中,輕輕咀嚼,然而,瞬間他的臉色變得古怪起來。眾人見狀,也硬著頭皮嚐了起來。入口之後,眾人皆覺異味難咽,一股泥土的腥味在口腔中彌漫開來。片刻後,紛紛嘔吐,吐出之物竟皆為泥土。
蘇吏部見狀,對僧人之能更是敬畏有加,他深知這絕非普通的幻術,而是一種深不可測的神秘力量。而賓客們則在驚愕中議論紛紛,有的猜測這僧人定是得到了高僧的真傳,有的則認為他或許是來自異域的奇人,竟有如此神奇而詭異的幻術。
是夜,烏雲密布,天空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有一士人因雨留宿蘇府,與僧人同處一室。士人久聞世間奇術,心中對僧人白日所施幻術念念不忘。他躺在榻上,輾轉反側,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泥豬活靈活現的模樣。
他想起《太平廣記》中術士咒片瓦授人,劃壁立開,可潛至人閨閣之事,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好奇與冒險之念。這念頭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瘋狂生長,難以抑製。猶豫再三,他終是鼓起勇氣,輕聲向僧人詢問:“大師,您之幻術通神,不知能否如古之術士那般,以咒術穿牆入閨閣?”僧人原本正閉目打坐,聽聞此言,抬眼望向士人,目光平靜得如同止水,沒有絲毫波瀾。沉默片刻後,緩緩點頭道:“此術並非難事。
僧人言罷,緩緩起身,他的動作輕盈而自然,仿佛不受塵世的羈絆。他踱步至屋角,彎腰拾起一片瓦。那瓦片在他手中,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他雙手捧於胸前,開始閉目念咒。其咒聲悠長,如泣如訴,在寂靜的夜室中回蕩,仿佛穿越了時空的界限,連接著古今的神秘力量。
僧人麵容嚴肅,眉頭微微皺起,專注的神情讓人敬畏。手中瓦片漸漸泛起一層微光,起初那光芒微弱如豆,而後隨著咒語愈發急促,光芒愈發強烈。那光芒如同一團跳動的火焰,竟將整個房間都映照得有些朦朧。士人在一旁緊張而又期待地注視著,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他的手心滿是汗水,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許久,僧人停下咒語,緩緩睜開雙眼,那眼中似有一絲疲憊,又似有一種解脫。他將瓦片遞給士人,低聲道:“持此可往,但切不可言語,否則術法將散。
士人接過瓦片,隻覺瓦片入手冰涼,卻仿佛有一股電流傳遍全身。他心中忐忑卻又充滿好奇,雙腳如同被釘在地上一般,久久不敢挪動。但那強烈的好奇心最終還是驅使他緩緩走向牆壁。他顫抖著雙手,輕輕將瓦片按於牆上,眼前牆壁竟如水麵般泛起漣漪。那漣漪一圈圈蕩漾開來,散發著奇異的光芒。
士人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緩緩穿過牆壁。牆的那頭,是一處女子閨房,房間內彌漫著淡淡的花香。隻見一女子身著羅裳,那羅裳如薄紗般輕柔,貼合著女子的身軀,勾勒出她曼妙的曲線。她正於鏡前卸妝,麵容絕美,肌膚如雪,雙眸似星,朱唇不點而紅。她的頭發如黑色的瀑布般垂落,散發出迷人的光澤。士人心中一喜,卻牢記僧人的告誡,不敢出聲,輕手輕腳地掩扉登榻,靠近女子。女子似有所覺,微微轉頭,見士人後卻並未驚慌,反而露出一絲淺笑,那淺笑如春日的陽光般溫暖,瞬間融化了士人的心。士人沉浸於這溫柔鄉中,漸漸忘卻了一切。
不知過了多久,士人忽覺一陣恍惚,仿佛從一場美夢中被強行喚醒。待清醒過來,卻發現自己正躺在自家妻子的榻上。妻子在旁睡得正香,她的麵容恬靜而安詳,嘴角微微上揚,似乎正在做著美夢。士人滿心疑惑,如墜雲霧之中。他努力回憶著之前的經曆,卻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何會突然回到家中。
他的腦海中一片混亂,仿佛有無數的思緒在其中纏繞。正自驚疑間,妻子被他的動靜驚醒,見他一臉迷茫,不禁問道:“你這是怎麽了?半夜如此不安。”士人不知如何作答,隻是含糊其辭地應付了幾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慌亂與困惑,妻子看著他,心中雖有些疑慮,但也並未深究。
次日清晨,士人匆匆趕往蘇府,一路上他心急如焚,腳步如飛。剛入庭院,便見僧人已在庭中靜立,似在等候他一般。僧人見士人前來,微微搖頭,那搖頭中滿是失望之色。他上前數落道:“君昨夜之舉,實乃大錯。呂道士一念之差,已受雷誅,君卻更累我耶?此小術不過戲君,幸未釀成大錯,亦不傷君之盛德。然君此後切不可再萌此念,此一念,司命已錄之,雖無大譴,恐於祿籍有妨。”
士人聽後,心中大驚,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忙向僧人求饒,聲音顫抖地請教補救之法。僧人隻是歎息,那歎息聲仿佛承載著無盡的滄桑與無奈。他緩緩說道:“事已至此,唯有日後修身養性,多行善事,或可減輕罪孽。
自那日後,士人心中時刻擔憂著僧人的告誡。起初,他並未察覺有何異樣,生活依舊如往常般平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仕途上卻屢屢受挫。原本有望晉升的機會,總是莫名地擦肩而過。
有一次,他得知上司欲選拔一人擔任重要職位,他自認為無論是才能還是資曆,自己都堪稱最佳人選。他精心準備了述職報告,滿懷信心地前去麵試。然而,在麵試過程中,他卻突然感覺頭腦一片空白,原本滾瓜爛熟的內容,此時卻怎麽也說不出來。他結結巴巴地說了幾句,便尷尬地停了下來。上司看著他,眼中滿是失望,最終選擇了他人。
他四處奔走,托人求情,卻皆無濟於事。曾經與他平起平坐之人,皆已步步高升,而他卻始終在原地踏步。家中生活也因他仕途不順而日漸拮據,妻子雖無怨言,但士人心中卻滿是愧疚與悔恨。他常常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中,望著窗外的明月,暗自歎息,心中懊悔不已。
歲月流轉,士人在這坎坷的仕途上艱難前行。他從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漸漸變成了一個滿麵滄桑的老者。曾經烏黑的頭發如今已變得花白稀疏,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眼神中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最終,他僅得了一個訓導之職,雖心懷壯誌,卻再無施展之地。在那偏遠的任所,他每日麵對的是簡陋的屋舍和寥寥無幾的書籍。他的生活清苦而單調,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他依然堅持著,在貧寒中度過了餘生。
臨終之際,他躺在那張破舊的榻上,望著屋頂破舊的屋瓦和四周斑駁的牆壁,不禁想起當年蘇府中的那一夜。他的眼中滿是對命運無常的感歎,他深知,那一時的好奇與放縱,改變了他的一生。而僧人之術與言,如同命運的警鍾,在他心中久久回蕩,卻已於事無補。他緩緩閉上雙眼,帶著無盡的悔恨與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僧人的到來,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引起了府內上下的好奇與關注。蘇吏部本就是個禮賢下士、尊崇佛道之人,見這僧人氣質不凡,趕忙以禮相待。他親自引著僧人穿過雕梁畫棟的回廊,來到府中的一處幽靜庭院。庭院中種滿了翠竹,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似在低聲訴說著歡迎之辭。
僧人舉止從容,他微微合十向蘇吏部致謝,隨後便靜靜地在庭院中踱步。他的腳步輕盈而緩慢,每一步都似在丈量著這片土地的神秘與寧靜。他時而抬頭仰望天空,時而低頭凝視腳下的石板,對府中的奢華與眾人的矚目毫不在意,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似在思索著什麽深奧的禪理或是久遠的往事。
一日,陽光灑在蘇府的庭院中,眾賓客聽聞僧人有神奇之能,紛紛齊聚於此,欲觀僧人究竟有何神通。僧人於庭中席地而坐,麵前擺著一堆黃泥。那黃泥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著一種質樸的氣息。隻見他雙手熟練地在黃泥間翻動,十指猶如靈動的精靈,在泥堆中穿梭自如。不一會兒,一頭泥豬雛形已現,其形態憨態可掬,比例恰到好處,仿佛已蘊含著生命的律動。
僧人閉目,口中念念有詞。那咒語晦澀難懂,如遠古的秘音,從他的唇間緩緩流出,似有一種無形的魔力,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隨著咒語聲起,泥豬竟似有了生機。起初,它隻是微微顫抖,那細微的顫動仿佛是沉睡的生命在被緩緩喚醒。而後,它緩緩蠕動,身軀如波浪般起伏,仿佛在努力掙脫泥土的束縛,想要探尋這個新奇的世界。
賓客們皆驚愕得瞪大雙眼,大氣都不敢出。他們有的張著嘴,滿臉的不可思議;有的則緊張地握緊了拳頭,仿佛在見證一場絕世的奇跡。僧人咒語不停,泥豬的動作愈發劇烈,竟發出陣陣哼哼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庭院中回蕩,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接著,它突然躍然而起,四蹄在空中亂蹬,而後穩穩地落在地上,在庭院中來回走動,活靈活現。眾人齊聲驚呼,呼聲中充滿了驚歎與敬畏,無不被這神奇的幻術所震撼。
蘇吏部見此奇景,心中驚歎之餘,亦對這泥豬能否真如活物般可供食用起了好奇之心。他心中暗自思忖,這僧人之術已超乎常理,若這泥豬真能化作美味,那豈不是又一奇事?於是,他命庖廚將泥豬帶去烹製。庖廚雖滿心疑慮,額頭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卻不敢違抗。他顫抖著雙手將泥豬抱起,匆匆走向廚房。
不多時,菜肴上桌,熱氣騰騰的盤子中擺放著看似美味的“豬肉”。眾人圍坐,雖對這泥豬肉的來曆心知肚明,但在蘇吏部的率先舉筷下,也紛紛嚐試。蘇吏部麵色凝重地夾起一塊放入口中,輕輕咀嚼,然而,瞬間他的臉色變得古怪起來。眾人見狀,也硬著頭皮嚐了起來。入口之後,眾人皆覺異味難咽,一股泥土的腥味在口腔中彌漫開來。片刻後,紛紛嘔吐,吐出之物竟皆為泥土。
蘇吏部見狀,對僧人之能更是敬畏有加,他深知這絕非普通的幻術,而是一種深不可測的神秘力量。而賓客們則在驚愕中議論紛紛,有的猜測這僧人定是得到了高僧的真傳,有的則認為他或許是來自異域的奇人,竟有如此神奇而詭異的幻術。
是夜,烏雲密布,天空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有一士人因雨留宿蘇府,與僧人同處一室。士人久聞世間奇術,心中對僧人白日所施幻術念念不忘。他躺在榻上,輾轉反側,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泥豬活靈活現的模樣。
他想起《太平廣記》中術士咒片瓦授人,劃壁立開,可潛至人閨閣之事,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好奇與冒險之念。這念頭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瘋狂生長,難以抑製。猶豫再三,他終是鼓起勇氣,輕聲向僧人詢問:“大師,您之幻術通神,不知能否如古之術士那般,以咒術穿牆入閨閣?”僧人原本正閉目打坐,聽聞此言,抬眼望向士人,目光平靜得如同止水,沒有絲毫波瀾。沉默片刻後,緩緩點頭道:“此術並非難事。
僧人言罷,緩緩起身,他的動作輕盈而自然,仿佛不受塵世的羈絆。他踱步至屋角,彎腰拾起一片瓦。那瓦片在他手中,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他雙手捧於胸前,開始閉目念咒。其咒聲悠長,如泣如訴,在寂靜的夜室中回蕩,仿佛穿越了時空的界限,連接著古今的神秘力量。
僧人麵容嚴肅,眉頭微微皺起,專注的神情讓人敬畏。手中瓦片漸漸泛起一層微光,起初那光芒微弱如豆,而後隨著咒語愈發急促,光芒愈發強烈。那光芒如同一團跳動的火焰,竟將整個房間都映照得有些朦朧。士人在一旁緊張而又期待地注視著,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他的手心滿是汗水,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許久,僧人停下咒語,緩緩睜開雙眼,那眼中似有一絲疲憊,又似有一種解脫。他將瓦片遞給士人,低聲道:“持此可往,但切不可言語,否則術法將散。
士人接過瓦片,隻覺瓦片入手冰涼,卻仿佛有一股電流傳遍全身。他心中忐忑卻又充滿好奇,雙腳如同被釘在地上一般,久久不敢挪動。但那強烈的好奇心最終還是驅使他緩緩走向牆壁。他顫抖著雙手,輕輕將瓦片按於牆上,眼前牆壁竟如水麵般泛起漣漪。那漣漪一圈圈蕩漾開來,散發著奇異的光芒。
士人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緩緩穿過牆壁。牆的那頭,是一處女子閨房,房間內彌漫著淡淡的花香。隻見一女子身著羅裳,那羅裳如薄紗般輕柔,貼合著女子的身軀,勾勒出她曼妙的曲線。她正於鏡前卸妝,麵容絕美,肌膚如雪,雙眸似星,朱唇不點而紅。她的頭發如黑色的瀑布般垂落,散發出迷人的光澤。士人心中一喜,卻牢記僧人的告誡,不敢出聲,輕手輕腳地掩扉登榻,靠近女子。女子似有所覺,微微轉頭,見士人後卻並未驚慌,反而露出一絲淺笑,那淺笑如春日的陽光般溫暖,瞬間融化了士人的心。士人沉浸於這溫柔鄉中,漸漸忘卻了一切。
不知過了多久,士人忽覺一陣恍惚,仿佛從一場美夢中被強行喚醒。待清醒過來,卻發現自己正躺在自家妻子的榻上。妻子在旁睡得正香,她的麵容恬靜而安詳,嘴角微微上揚,似乎正在做著美夢。士人滿心疑惑,如墜雲霧之中。他努力回憶著之前的經曆,卻怎麽也想不明白為何會突然回到家中。
他的腦海中一片混亂,仿佛有無數的思緒在其中纏繞。正自驚疑間,妻子被他的動靜驚醒,見他一臉迷茫,不禁問道:“你這是怎麽了?半夜如此不安。”士人不知如何作答,隻是含糊其辭地應付了幾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慌亂與困惑,妻子看著他,心中雖有些疑慮,但也並未深究。
次日清晨,士人匆匆趕往蘇府,一路上他心急如焚,腳步如飛。剛入庭院,便見僧人已在庭中靜立,似在等候他一般。僧人見士人前來,微微搖頭,那搖頭中滿是失望之色。他上前數落道:“君昨夜之舉,實乃大錯。呂道士一念之差,已受雷誅,君卻更累我耶?此小術不過戲君,幸未釀成大錯,亦不傷君之盛德。然君此後切不可再萌此念,此一念,司命已錄之,雖無大譴,恐於祿籍有妨。”
士人聽後,心中大驚,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忙向僧人求饒,聲音顫抖地請教補救之法。僧人隻是歎息,那歎息聲仿佛承載著無盡的滄桑與無奈。他緩緩說道:“事已至此,唯有日後修身養性,多行善事,或可減輕罪孽。
自那日後,士人心中時刻擔憂著僧人的告誡。起初,他並未察覺有何異樣,生活依舊如往常般平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在仕途上卻屢屢受挫。原本有望晉升的機會,總是莫名地擦肩而過。
有一次,他得知上司欲選拔一人擔任重要職位,他自認為無論是才能還是資曆,自己都堪稱最佳人選。他精心準備了述職報告,滿懷信心地前去麵試。然而,在麵試過程中,他卻突然感覺頭腦一片空白,原本滾瓜爛熟的內容,此時卻怎麽也說不出來。他結結巴巴地說了幾句,便尷尬地停了下來。上司看著他,眼中滿是失望,最終選擇了他人。
他四處奔走,托人求情,卻皆無濟於事。曾經與他平起平坐之人,皆已步步高升,而他卻始終在原地踏步。家中生活也因他仕途不順而日漸拮據,妻子雖無怨言,但士人心中卻滿是愧疚與悔恨。他常常獨自一人坐在書房中,望著窗外的明月,暗自歎息,心中懊悔不已。
歲月流轉,士人在這坎坷的仕途上艱難前行。他從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漸漸變成了一個滿麵滄桑的老者。曾經烏黑的頭發如今已變得花白稀疏,臉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眼神中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最終,他僅得了一個訓導之職,雖心懷壯誌,卻再無施展之地。在那偏遠的任所,他每日麵對的是簡陋的屋舍和寥寥無幾的書籍。他的生活清苦而單調,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他依然堅持著,在貧寒中度過了餘生。
臨終之際,他躺在那張破舊的榻上,望著屋頂破舊的屋瓦和四周斑駁的牆壁,不禁想起當年蘇府中的那一夜。他的眼中滿是對命運無常的感歎,他深知,那一時的好奇與放縱,改變了他的一生。而僧人之術與言,如同命運的警鍾,在他心中久久回蕩,卻已於事無補。他緩緩閉上雙眼,帶著無盡的悔恨與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