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正月初一
被迫嫁給街溜子,懶女她輕鬆拿捏 作者:海裏有美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多會兒,大堂哥過來了。
許是陸文且幫他介紹了個官衙的活計,原本沒啥來往的兩房人,這才短短幾天,他竟然過來了這邊好幾趟。
來就來吧,還破天荒地給陸知義兩兄妹一人一個拜年紅封。
“這娃子是?”
待看到陸文且懷裏抱著的苟長平時,大堂哥就有些犯難,他身上沒帶那麽多封子。
陸文且笑道:“這是我幹兒子,叫苟長平,長得還行吧?”
“他阿爹苟順,前幾個月不是為我豁出了一條命嗎?這是我替他抱養回來的……”
“嗬嗬,文且一看就是個知恩圖報的……”大堂哥從衣兜裏又掏出十個銅板,疊在一起,給小長平兩隻手都塞滿了,“大伯今兒沒準備封子,就直接給銅板啊,長平要聽話吃飯長高高哦!”
雖說銀錢不多,但多少也是份心意。
冷了這麽多年的兩房人,終於被陸文且的一個善舉,給撕開了一個口子。
“啊!”
苟長平一拿到銅板,就朝身旁的幹娘,也就是方雨桐遞了過去,嘴裏還“啊!”“啊!”地叫嚷著,仿佛是在邀功。
方雨桐用食指挑了挑他的小嘴兒,很是給麵子地接過了他手裏這十個銅板的孝敬銀子。
幹兒子的舉動,陸文且看得越發歡喜。
這小子,越看越有出息,得了點兒好東西,就知道交給他幹娘保管。
不多久,三叔和三嬸,也帶著幾個半大娃子過來了。
這下,滿滿登登坐了一桌子,陸文星作為東道主,這個要倒茶,那個要喝酒,時不時還幫幾個娃子抓上一兩把吃食。
抱著個娃子舍不得放的陸文且,擺擺手對自家大哥說道:“今兒我要帶娃子,就不喝酒了,給我倒茶,免得熏了他。”
許是陸文且這個街溜子,終於支楞起來了,也可能是上次苟順的喪事,讓大家看到了陸文且重情義的那一麵。
正月初一這個專門用來過家的日子,好些人都過來了陸家大房玩。
讓自從建起這棟房子,年初一就沒咋熱鬧起來的陸家大房,今年總算熱鬧起來了。
就連族長家的大孫子,都來找比他小兩歲的陸知義玩,對他描述的縣城學堂裏的各種新奇事跡,很是感興趣。
坐了沒一會兒,他的兩個弟弟也過來了。
一個和陸知義同歲,一個比陸知義小一歲,都是大差不差的娃子,雖說以前沒咋來往,但相處了一小會兒,就玩到一起去了。
陸知義把自己的書本和課業,都拿出來給他們看,當聽到說夫子曾帶著他們七八個同窗,去至交好友家玩了好些天兒,他們三兄弟是羨慕極了。
回到家,就朝爹娘嚷嚷著,也想要去縣城念書。
當天下午,族長家的大兒子,就過來了。
坐了沒一會兒,就問起了在縣城進學的一應事宜。
當得知,一年就要幾兩銀子的束修,衣食住行還要另外出銀子,還有時不時要參加一下這個詩會,去夫子的至交好友家,也得帶上禮物,還有同窗之間的來往人情,加上自己用的筆墨紙硯……
一通算下來,發現一年下來,最少也得七八兩往上,要是人情來往的多些,說不定就得超出十兩。
他長歎一口氣,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們家的三個兒子,都在隔壁村的夫子家進學,全都是讀書的好苗子。
托舉一個上縣城,一大家子人,還勉勉強強能應付過來,若三人都送去,那肯定是夠嗆,隻怕家裏連飯都吃不上。
就這,還是因著幾兄弟沒分家,有一個當族長的老父親在,要是分了家,隻怕連隔壁村的學堂,都得停掉。
幾個弟弟臉上的不滿日益漸盛,這個口,他開都不知咋跟他的族長阿爹開。
晚上,族長大兒子兩口子躺在床上,他把在陸文星家打聽來的一切,說給媳婦兒聽。
完了之後,頗為感慨地說道:“真是沒想到啊,阿爹當了十幾年族長,還不如陸老二那個窩囊貨。”
“人家雖說早死了十幾年,但人家孫子命好啊,念個書都跑到縣城去念,再看看咱家這三個兒子,隻得苦哈哈地在村子裏念……”
族長家大兒媳婦是個主意正的,萬事會從自家身上找原因。
聽到男人說出這話,當即就懟了回去,“怪啥?都怪你這個做阿爹的沒能耐!”
“陸老二是窩囊了一輩子,啥也沒傳給兩個兒子,但你看看人家陸文星,有泥瓦匠的手藝,走哪兒都吃香。”
“再看看陸文且那街溜子,雖說招貓逗狗惹人生厭,但人家有賺錢的門路啊,城裏的鋪子說開就開,你再看看你……”
她一臉嫌棄地瞟了眼自個兒男人,“念了十好幾年的書,啥名頭也沒念出來,連童生試都沒能考過,現在還有臉怪起家裏的老人了。”
“要不是有阿爹這個族長在,就你那熊樣兒,這三個娃子隻怕在隔壁村念書的機會都沒有,人手一個背簍,到田間地頭打豬草去!”
“睡覺!一天天的,眼紅這個眼紅那個,有那能耐,先自個兒支楞起來!”
男人摸了摸差點兒被噴扁的鼻子,窩窩囊囊地鑽進了被窩……
長河鎮上的腳店裏,迎來了今年的第一樁生意。
方雪梅和小貨郎。
桃源村離石子村遠,將近七八十裏路,所以他們今天一大早便起來了。
隨便吃了幾根拇指大小的紅薯,提著那隻母雞,就急匆匆趕路了。
一開始,兩人還凍得縮頭縮腦,但三裏地走下來,身上就漸漸熱了起來。
方雪梅這雙身子也走不太快,時不時就得坐下來歇歇。
小貨郎年紀比媳婦兒大上幾歲,自然看重這個未出世的娃子,也不敢出聲催促,隻得耐著性子陪她在路上慢慢磨。
好在天黑以前,抱著一隻母雞的兩口子,總算趕到了長河鎮上。
上次方雪梅被陳大江扇懵了頭,就在這裏住過幾天,二十個銅板能住一晚,雖說是大通鋪,但好歹有床、有被、還有熱水,是他們現如今唯一能負擔得起的。
許是陸文且幫他介紹了個官衙的活計,原本沒啥來往的兩房人,這才短短幾天,他竟然過來了這邊好幾趟。
來就來吧,還破天荒地給陸知義兩兄妹一人一個拜年紅封。
“這娃子是?”
待看到陸文且懷裏抱著的苟長平時,大堂哥就有些犯難,他身上沒帶那麽多封子。
陸文且笑道:“這是我幹兒子,叫苟長平,長得還行吧?”
“他阿爹苟順,前幾個月不是為我豁出了一條命嗎?這是我替他抱養回來的……”
“嗬嗬,文且一看就是個知恩圖報的……”大堂哥從衣兜裏又掏出十個銅板,疊在一起,給小長平兩隻手都塞滿了,“大伯今兒沒準備封子,就直接給銅板啊,長平要聽話吃飯長高高哦!”
雖說銀錢不多,但多少也是份心意。
冷了這麽多年的兩房人,終於被陸文且的一個善舉,給撕開了一個口子。
“啊!”
苟長平一拿到銅板,就朝身旁的幹娘,也就是方雨桐遞了過去,嘴裏還“啊!”“啊!”地叫嚷著,仿佛是在邀功。
方雨桐用食指挑了挑他的小嘴兒,很是給麵子地接過了他手裏這十個銅板的孝敬銀子。
幹兒子的舉動,陸文且看得越發歡喜。
這小子,越看越有出息,得了點兒好東西,就知道交給他幹娘保管。
不多久,三叔和三嬸,也帶著幾個半大娃子過來了。
這下,滿滿登登坐了一桌子,陸文星作為東道主,這個要倒茶,那個要喝酒,時不時還幫幾個娃子抓上一兩把吃食。
抱著個娃子舍不得放的陸文且,擺擺手對自家大哥說道:“今兒我要帶娃子,就不喝酒了,給我倒茶,免得熏了他。”
許是陸文且這個街溜子,終於支楞起來了,也可能是上次苟順的喪事,讓大家看到了陸文且重情義的那一麵。
正月初一這個專門用來過家的日子,好些人都過來了陸家大房玩。
讓自從建起這棟房子,年初一就沒咋熱鬧起來的陸家大房,今年總算熱鬧起來了。
就連族長家的大孫子,都來找比他小兩歲的陸知義玩,對他描述的縣城學堂裏的各種新奇事跡,很是感興趣。
坐了沒一會兒,他的兩個弟弟也過來了。
一個和陸知義同歲,一個比陸知義小一歲,都是大差不差的娃子,雖說以前沒咋來往,但相處了一小會兒,就玩到一起去了。
陸知義把自己的書本和課業,都拿出來給他們看,當聽到說夫子曾帶著他們七八個同窗,去至交好友家玩了好些天兒,他們三兄弟是羨慕極了。
回到家,就朝爹娘嚷嚷著,也想要去縣城念書。
當天下午,族長家的大兒子,就過來了。
坐了沒一會兒,就問起了在縣城進學的一應事宜。
當得知,一年就要幾兩銀子的束修,衣食住行還要另外出銀子,還有時不時要參加一下這個詩會,去夫子的至交好友家,也得帶上禮物,還有同窗之間的來往人情,加上自己用的筆墨紙硯……
一通算下來,發現一年下來,最少也得七八兩往上,要是人情來往的多些,說不定就得超出十兩。
他長歎一口氣,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們家的三個兒子,都在隔壁村的夫子家進學,全都是讀書的好苗子。
托舉一個上縣城,一大家子人,還勉勉強強能應付過來,若三人都送去,那肯定是夠嗆,隻怕家裏連飯都吃不上。
就這,還是因著幾兄弟沒分家,有一個當族長的老父親在,要是分了家,隻怕連隔壁村的學堂,都得停掉。
幾個弟弟臉上的不滿日益漸盛,這個口,他開都不知咋跟他的族長阿爹開。
晚上,族長大兒子兩口子躺在床上,他把在陸文星家打聽來的一切,說給媳婦兒聽。
完了之後,頗為感慨地說道:“真是沒想到啊,阿爹當了十幾年族長,還不如陸老二那個窩囊貨。”
“人家雖說早死了十幾年,但人家孫子命好啊,念個書都跑到縣城去念,再看看咱家這三個兒子,隻得苦哈哈地在村子裏念……”
族長家大兒媳婦是個主意正的,萬事會從自家身上找原因。
聽到男人說出這話,當即就懟了回去,“怪啥?都怪你這個做阿爹的沒能耐!”
“陸老二是窩囊了一輩子,啥也沒傳給兩個兒子,但你看看人家陸文星,有泥瓦匠的手藝,走哪兒都吃香。”
“再看看陸文且那街溜子,雖說招貓逗狗惹人生厭,但人家有賺錢的門路啊,城裏的鋪子說開就開,你再看看你……”
她一臉嫌棄地瞟了眼自個兒男人,“念了十好幾年的書,啥名頭也沒念出來,連童生試都沒能考過,現在還有臉怪起家裏的老人了。”
“要不是有阿爹這個族長在,就你那熊樣兒,這三個娃子隻怕在隔壁村念書的機會都沒有,人手一個背簍,到田間地頭打豬草去!”
“睡覺!一天天的,眼紅這個眼紅那個,有那能耐,先自個兒支楞起來!”
男人摸了摸差點兒被噴扁的鼻子,窩窩囊囊地鑽進了被窩……
長河鎮上的腳店裏,迎來了今年的第一樁生意。
方雪梅和小貨郎。
桃源村離石子村遠,將近七八十裏路,所以他們今天一大早便起來了。
隨便吃了幾根拇指大小的紅薯,提著那隻母雞,就急匆匆趕路了。
一開始,兩人還凍得縮頭縮腦,但三裏地走下來,身上就漸漸熱了起來。
方雪梅這雙身子也走不太快,時不時就得坐下來歇歇。
小貨郎年紀比媳婦兒大上幾歲,自然看重這個未出世的娃子,也不敢出聲催促,隻得耐著性子陪她在路上慢慢磨。
好在天黑以前,抱著一隻母雞的兩口子,總算趕到了長河鎮上。
上次方雪梅被陳大江扇懵了頭,就在這裏住過幾天,二十個銅板能住一晚,雖說是大通鋪,但好歹有床、有被、還有熱水,是他們現如今唯一能負擔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