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張昭告老
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 作者:刷我滴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權的話如同一道驚天霹靂,驚得張昭忍不住連連後退。
孫策故後,他張昭自詡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江東,可謂是忠心耿耿。
但孫權此言在如此初春料峭時節,卻如令張昭更飲一杯冰水,寒徹心頭。
他死死咬破舌尖,才能堅持站立,可是全身卻忍不住地抖動,就連嘴唇也變得青紫了起來。
他張了張嘴,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末了微微一歎,輕聲說道:“老朽年邁,已然無用,主公如今大勝曹操,
六郡堅如磐石,想來已無需老朽輔助了,老朽便就此別過。”說罷,緩緩轉過身,走了出去。
隻是那身影有些佝僂,仿佛突然之間老了十幾歲。
孫權話一出口,便有些後悔,想要出聲道歉,但嘴上卻始終張不開。
讓他以主公之尊向臣屬道歉,這豈不是很下不來台?
待聽到張昭有告老還鄉之語,他心中又升起了恨意,之前逼迫自己歸向曹操,現在竟然又拿告老還鄉來威脅自己。
於是硬下了心腸,口中也沒有說出任何挽留的話。
張昭也沒想到孫權竟然如此絕情,等到他走到殿外的時候,離開竟然已經成為了定局。
孫權看著張昭離開的背影,慚愧的心情慢慢轉變成了倨傲,目光也變得陰冷無比,隨即便對身邊的穀利說道:
“你去派人嚴密監視張昭,如果張昭有意圖投靠曹操或劉備的跡象,你無需稟告,果斷將其斬殺。
其他人如果有去見張昭的,你也一一記下,盡數監視起來,若有投敵之念,皆按此處理。”
穀利是孫權身邊最信任的人,甚至在某些方麵比周瑜在孫權心裏的比重更重。
這件事他不好過於張揚,萬一抖出太史慈書信的事兒,別人問書信都有什麽內容,孫權該怎麽回答?隻好將此事交給穀利去辦。
世家的消息傳的很快,雖然不知道兩人在殿裏發生了什麽事,但孫權訓斥張昭,以至於其“狼狽”而出。
隨後便閉門謝客,不理政事的事情便在江東世家口中傳了開來。
大家紛紛到張昭府上求見,卻都被擋了回去。
眾人商量了一下,於是便去找到張紘說道:“子綱先生,如今子布先生不見我等,如之奈何?
現如今子布不在,我等便以先生為主,請先生帶我們進去麵見子布先生,定要搞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如若不然,江東何安?”
張紘雖然不願意挑這個頭,但大家說的確實有理,現在的江東還離不開張昭,沉吟了片刻之後,便帶著眾人又一次敲開了張昭的大門。
門子苦著臉對眾人說道:“眾位先生,就不要難為吾了,吾家先生都說了概不見客,這一切都是為諸位先生好,還請各位先生海涵。”
張紘說道:“你對張子布說張紘攜江東眾位文臣謀士請他一見。”
那門子的臉皺成一團,有些難為和遲疑,張紘厲聲喝道:“還不快去,誤了正事,我必殺你!”
多年來經略江東的張紘雖然平時很少發火,但自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這一聲大喝讓門子心頭一震。
不敢再說些什麽,隻道:“眾位先生稍待。”隨即便一路急趨前去稟告張昭。
張昭家的大門還是開了,張昭竟親自出大門迎接,見到昔日一眾同僚,苦笑道:“眾位這又是何苦來哉!”
見張昭臉上溝壑縱橫,須發盡白,滿臉愁苦之色,眾人忍不住問道:“子布(張公)這是怎麽了?”
張昭深深一歎:“你等不該來的!”
眾人皆義憤填膺道:“張公說哪裏話,張公出了這等事,我等不來探望,怎顯同僚之誼?”
“也罷,如今來都來了,便先進來說話吧!”
說著,張昭將眾人迎入宅內,分主客坐定,眾人便急問當日在殿中發生何事。
張昭又是一歎,將當日在殿中之事說了出來。
“主公言道子義降曹,吾是不信的,如不然為何不在之前降曹,或者在戰前降曹,甚至將公瑾和黃公覆的計劃透露給曹操,
曹操又如何有此大敗?我等當日力勸主公降曹,如今卻又如何肯降?然吾隻是為子義辯解了兩句,言其忠心。
卻不知為何觸了主公的逆鱗,他……他……竟然言……言吾之忠心是為討逆之忠心,卻非為其,吾……吾……”
張昭的聲音逐漸哽咽,嘴唇又開始微微顫抖了起來,一時之間竟然說不出話來。
眾人也是一陣沉默,不知道是從幾年前開始,孫策便成了江東重臣口中的禁忌。
便連被孫權這麽看重的周瑜也不敢多言,生恐惹得孫權不開心。
恐怕唯一一個能在孫權麵前肆無忌憚提及孫策之名的也隻有那位老夫人——吳國太了。
張昭深吸一口氣,又緩緩說道:“說到底我和子義都是討逆當年留下的老臣,吳侯現如今已經不需要了。
我便向吳侯辭行,言己老邁,已不堪大用,吳侯並未出言挽留,我又有何顏麵繼續留在官署任職。
今年吾已經五十有三,也沒幾年好活,也可清淨幾年,記史著書,含飴弄孫,也可安享晚年。”
“張公怎可說如此喪氣之話,馬援七十尚且能上陣殺敵,太公八十,更保周家八百年,張公如今方才五十,怎地便安享晚年了?”
張昭搖了搖頭,看向說話那人,卻是虞翻:“仲翔無需多勸,我意已決,諸君也休埋怨吳侯,應需好好效力,開疆拓土,治理江東便靠爾等了。”
眾人見勸不動,紛紛告辭離去,虞翻卻是一步三回頭,待得眾人離去,他急忙返回,複又找到張昭:
“張公莫非便就此了去殘生?子孫日後更待如何?也打算不出仕了嗎?還是打算等到吳侯百年亦或是江東被滅,再令子孫出仕?
然吳侯百年之後若下任君主精明強幹,壯大江東,卻秉吳侯之誌,張公又該如何?子孫又該如何?張公如今不可隻為己計,更需為子孫計。
如今劉皇叔在荊州招兵買馬,廣納賢才,以張公之才,去之何愁不能大用?我與龐士元相熟,張公如今不如投之,劉皇叔必然歡迎之至。”
孫策故後,他張昭自詡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江東,可謂是忠心耿耿。
但孫權此言在如此初春料峭時節,卻如令張昭更飲一杯冰水,寒徹心頭。
他死死咬破舌尖,才能堅持站立,可是全身卻忍不住地抖動,就連嘴唇也變得青紫了起來。
他張了張嘴,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末了微微一歎,輕聲說道:“老朽年邁,已然無用,主公如今大勝曹操,
六郡堅如磐石,想來已無需老朽輔助了,老朽便就此別過。”說罷,緩緩轉過身,走了出去。
隻是那身影有些佝僂,仿佛突然之間老了十幾歲。
孫權話一出口,便有些後悔,想要出聲道歉,但嘴上卻始終張不開。
讓他以主公之尊向臣屬道歉,這豈不是很下不來台?
待聽到張昭有告老還鄉之語,他心中又升起了恨意,之前逼迫自己歸向曹操,現在竟然又拿告老還鄉來威脅自己。
於是硬下了心腸,口中也沒有說出任何挽留的話。
張昭也沒想到孫權竟然如此絕情,等到他走到殿外的時候,離開竟然已經成為了定局。
孫權看著張昭離開的背影,慚愧的心情慢慢轉變成了倨傲,目光也變得陰冷無比,隨即便對身邊的穀利說道:
“你去派人嚴密監視張昭,如果張昭有意圖投靠曹操或劉備的跡象,你無需稟告,果斷將其斬殺。
其他人如果有去見張昭的,你也一一記下,盡數監視起來,若有投敵之念,皆按此處理。”
穀利是孫權身邊最信任的人,甚至在某些方麵比周瑜在孫權心裏的比重更重。
這件事他不好過於張揚,萬一抖出太史慈書信的事兒,別人問書信都有什麽內容,孫權該怎麽回答?隻好將此事交給穀利去辦。
世家的消息傳的很快,雖然不知道兩人在殿裏發生了什麽事,但孫權訓斥張昭,以至於其“狼狽”而出。
隨後便閉門謝客,不理政事的事情便在江東世家口中傳了開來。
大家紛紛到張昭府上求見,卻都被擋了回去。
眾人商量了一下,於是便去找到張紘說道:“子綱先生,如今子布先生不見我等,如之奈何?
現如今子布不在,我等便以先生為主,請先生帶我們進去麵見子布先生,定要搞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如若不然,江東何安?”
張紘雖然不願意挑這個頭,但大家說的確實有理,現在的江東還離不開張昭,沉吟了片刻之後,便帶著眾人又一次敲開了張昭的大門。
門子苦著臉對眾人說道:“眾位先生,就不要難為吾了,吾家先生都說了概不見客,這一切都是為諸位先生好,還請各位先生海涵。”
張紘說道:“你對張子布說張紘攜江東眾位文臣謀士請他一見。”
那門子的臉皺成一團,有些難為和遲疑,張紘厲聲喝道:“還不快去,誤了正事,我必殺你!”
多年來經略江東的張紘雖然平時很少發火,但自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這一聲大喝讓門子心頭一震。
不敢再說些什麽,隻道:“眾位先生稍待。”隨即便一路急趨前去稟告張昭。
張昭家的大門還是開了,張昭竟親自出大門迎接,見到昔日一眾同僚,苦笑道:“眾位這又是何苦來哉!”
見張昭臉上溝壑縱橫,須發盡白,滿臉愁苦之色,眾人忍不住問道:“子布(張公)這是怎麽了?”
張昭深深一歎:“你等不該來的!”
眾人皆義憤填膺道:“張公說哪裏話,張公出了這等事,我等不來探望,怎顯同僚之誼?”
“也罷,如今來都來了,便先進來說話吧!”
說著,張昭將眾人迎入宅內,分主客坐定,眾人便急問當日在殿中發生何事。
張昭又是一歎,將當日在殿中之事說了出來。
“主公言道子義降曹,吾是不信的,如不然為何不在之前降曹,或者在戰前降曹,甚至將公瑾和黃公覆的計劃透露給曹操,
曹操又如何有此大敗?我等當日力勸主公降曹,如今卻又如何肯降?然吾隻是為子義辯解了兩句,言其忠心。
卻不知為何觸了主公的逆鱗,他……他……竟然言……言吾之忠心是為討逆之忠心,卻非為其,吾……吾……”
張昭的聲音逐漸哽咽,嘴唇又開始微微顫抖了起來,一時之間竟然說不出話來。
眾人也是一陣沉默,不知道是從幾年前開始,孫策便成了江東重臣口中的禁忌。
便連被孫權這麽看重的周瑜也不敢多言,生恐惹得孫權不開心。
恐怕唯一一個能在孫權麵前肆無忌憚提及孫策之名的也隻有那位老夫人——吳國太了。
張昭深吸一口氣,又緩緩說道:“說到底我和子義都是討逆當年留下的老臣,吳侯現如今已經不需要了。
我便向吳侯辭行,言己老邁,已不堪大用,吳侯並未出言挽留,我又有何顏麵繼續留在官署任職。
今年吾已經五十有三,也沒幾年好活,也可清淨幾年,記史著書,含飴弄孫,也可安享晚年。”
“張公怎可說如此喪氣之話,馬援七十尚且能上陣殺敵,太公八十,更保周家八百年,張公如今方才五十,怎地便安享晚年了?”
張昭搖了搖頭,看向說話那人,卻是虞翻:“仲翔無需多勸,我意已決,諸君也休埋怨吳侯,應需好好效力,開疆拓土,治理江東便靠爾等了。”
眾人見勸不動,紛紛告辭離去,虞翻卻是一步三回頭,待得眾人離去,他急忙返回,複又找到張昭:
“張公莫非便就此了去殘生?子孫日後更待如何?也打算不出仕了嗎?還是打算等到吳侯百年亦或是江東被滅,再令子孫出仕?
然吳侯百年之後若下任君主精明強幹,壯大江東,卻秉吳侯之誌,張公又該如何?子孫又該如何?張公如今不可隻為己計,更需為子孫計。
如今劉皇叔在荊州招兵買馬,廣納賢才,以張公之才,去之何愁不能大用?我與龐士元相熟,張公如今不如投之,劉皇叔必然歡迎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