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諂結歡心量物力
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 作者:刷我滴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蔡瑁被自己的眼神嚇得戰戰兢兢,冷汗直流,曹操有點小得意,隨後又大罵荊州的掌權人實在太蠢。
轉而又問:“你可知劉備之去向?”
蔡瑁支支吾吾地回答道:“瑁來之前曾遣人相問,言道徑往南去了,瑁料許是往江陵去了。”
曹操大叫一聲“壞了!”,急看輿圖,心中更是大急:“江陵若失,荊州實難取之!”
想要過江,但水寨中的戰船全無,大軍一時之間如何過得去?
看著曹操焦急,蔡瑁寬慰道:“丞相擔心江陵有失否?還請勿憂,江陵兵精糧足,數倍於劉備,那劉備數月之間亦不能輕易下之……”
曹操忍不住嗤笑一聲:“劉備現如今怎隻有數萬兵馬?還有南下之荊州四萬水軍呢?不管是不是投劉備,難道還不能為其所用?
恐怕亦不止劉備有妄占江陵之心,江夏劉琦無有此意乎?你怎知江陵之心在劉琮還是劉琦?”
“是是。”蔡瑁被曹操一番訓斥,表情愈發恭順:“瑁這就派遣騎兵南下馳援,定保江陵不失。”
隻好如此了!
曹操隻能口中勉勵蔡瑁,加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命其及時南返,一方麵派遣騎兵南下,另一方麵則是搜羅船隻,供大軍過江。
蔡瑁大喜,跪地拜謝。曹操接著說道:“劉景升已逝,其子歸降,吾當奏明天子,使其永為荊州之主。”
蔡瑁再次拜謝後退出,時荀攸在旁諫言道:“蔡瑁實乃諂佞之徒,今又失襄陽水軍,江陵亦恐有失,主公為何還要加以如此顯爵,更教都督水軍乎?”
曹操歎道:“吾豈不識人!一來因吾所領北地之眾,不習水戰,故且權用此人,待成事之後,別有理會。
二來劉備已然南下,占此先機,若江陵先為其侵占,荊南亦恐為亂不肯降吾,吾以其為黃金馬骨以示荊南也。”
隨即又令曹仁率前部沿江北廣羅船隻,廣尋樹木搭設浮橋,以求能盡快過河。
蔡瑁隨至襄陽歸見劉琮,言道:“丞相有言,保奏將軍永鎮荊襄。”
劉琮大喜,又問:“曹丞相更有何言,吾可盡力為之,量荊州之物力,結丞相之歡心。”*(注1)
蔡瑁回道:“一者,搜羅船隻供丞相大軍南渡;二者,派遣騎兵南下馳援江陵,最好能斬殺劉備以獻丞相。”
劉琮不解:“可速令水寨盡起船隻供丞相渡江,馳援江南又是何意?江陵有失否?叔父欲取江陵乎?”
蔡瑁聽劉琮還叫劉備為叔父,恨恨道:“你那販履之叔父,不知使了什麽花言巧語,叫張允盡起寨中戰船水軍,往投江夏矣!
而他則從陸路南下,徑取江陵,你稱他為叔父,他心裏卻隻有劉琦,又何曾認你這個賢侄!”
劉琮聞蔡瑁之言,本就擔心,又聽蔡瑁語氣嚴厲,更是惶恐:“你等立我為主,非吾之願也。
今兄長叔父興兵取地,吾本坐未穩,將先君之基業讓於兄長叔父,豈非好過棄於他人?”
蔡瑁本就氣極,又聞聽劉琮此話,呆了半晌,不知作何言語。
當下王威進言道:“主公勿憂,吾有一計,可保荊州安穩,大公子亦可不戰而定矣。”
劉琮大喜,忙問:“計將安出?”
王威道:“主公現已許降,劉備亦已離去,曹操在北岸無船渡江,必定廣征船隻而鬆懈無備。
願主公整頓奇兵,於險要之處設伏攻擊,曹操便可一戰而擒。
曹操若被擒,主公之名必震天下,中原雖廣,亦可傳檄而定。大公子與劉備見此,豈不望風而降於主公?”
劉琮尚未回應,卻被蔡瑁怒斥道:“你不知天命,竟敢妄言,丞相大軍在此,豈會不防此突襲?若依你所言,眾人皆死無葬身之地。”
王威罵道:“縱死又有何妨?難道不比你這出賣國土之賊、邀寵諂媚之徒強?
今曹操無船可渡,守長江便可據守,你等卻非要將荊州獻給曹操,究竟是何居心?
並非荊州不可守,而是你等妄圖攀附曹賊!如此行徑,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這一番話,令殿中眾人皆麵麵相覷,那層遮羞的窗戶紙也被王威無情捅破。
一時間,殿上鴉雀無聲。
劉琮亦難以決斷,但兩相權衡之下,還是更傾向於蔡瑁一些,畢竟王威的建議過於冒險,不成功便成仁。
據江而守並非長久之計,曹操兵勢強盛,豈能長年無船?待船隻足夠渡江,大軍一到,又如何抵禦?
若依蔡瑁所言,無論如何,至少能確保自己仍是荊州之主,雖然此荊州之主已非昔日可比。
蔡瑁此時已回過神來,拔劍欲殺王威,王威亦拔劍在手,欲斬蔡瑁這等賣土之賊。
卻為殿中餘人所阻,劉琮久未決斷,王威憤然道:“豎子實難與謀!”
言罷,出殿徑歸家中,遣散眾仆,僅率部曲家小連夜南行。
蔡瑁旋即急遣馬軍一萬南赴江陵,一則馳援,二則命鄧義劉先固守江陵,大軍不日即將南下。
蔡瑁自身則統軍兵搜羅沿岸船隻,撥與江北以供曹操大軍渡江。
次日,劉琮聽從蔡瑁之勸,偕母蔡夫人攜印綬兵符,親渡長江拜迎曹操。
曹操安撫既畢,即率前軍先行渡江,自己亦率隨征軍將與劉琮一道最後渡江,進駐襄陽城外。
蔡瑁命襄陽百姓焚香恭迎,曹操皆以善言撫慰。
入城至府中坐定,先召蒯越至前言道:“吾不為得荊州而喜,獨為得異度而喜。”
遂大封荊州文武官吏,收為己用,而以劉琮為青州刺史,令其即刻啟程。
劉琮聞命大驚,忙辭道:“琮不願為官,願守父母之土。”
曹操故作善態:“青州臨近帝都,使汝入朝為官,免在荊襄遭人謀害。”
劉琮再三推卻,曹操不許,目視蔡瑁,蔡瑁卻佯裝未見,將目光移向他處。
現今形勢逼人,劉琮無奈,隻得與母蔡夫人同赴青州,一路冷冷清清,竟無一人相隨,蔡夫人大罵蔡瑁無能,然亦無濟於事。*(注2)
轉而又問:“你可知劉備之去向?”
蔡瑁支支吾吾地回答道:“瑁來之前曾遣人相問,言道徑往南去了,瑁料許是往江陵去了。”
曹操大叫一聲“壞了!”,急看輿圖,心中更是大急:“江陵若失,荊州實難取之!”
想要過江,但水寨中的戰船全無,大軍一時之間如何過得去?
看著曹操焦急,蔡瑁寬慰道:“丞相擔心江陵有失否?還請勿憂,江陵兵精糧足,數倍於劉備,那劉備數月之間亦不能輕易下之……”
曹操忍不住嗤笑一聲:“劉備現如今怎隻有數萬兵馬?還有南下之荊州四萬水軍呢?不管是不是投劉備,難道還不能為其所用?
恐怕亦不止劉備有妄占江陵之心,江夏劉琦無有此意乎?你怎知江陵之心在劉琮還是劉琦?”
“是是。”蔡瑁被曹操一番訓斥,表情愈發恭順:“瑁這就派遣騎兵南下馳援,定保江陵不失。”
隻好如此了!
曹操隻能口中勉勵蔡瑁,加封為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命其及時南返,一方麵派遣騎兵南下,另一方麵則是搜羅船隻,供大軍過江。
蔡瑁大喜,跪地拜謝。曹操接著說道:“劉景升已逝,其子歸降,吾當奏明天子,使其永為荊州之主。”
蔡瑁再次拜謝後退出,時荀攸在旁諫言道:“蔡瑁實乃諂佞之徒,今又失襄陽水軍,江陵亦恐有失,主公為何還要加以如此顯爵,更教都督水軍乎?”
曹操歎道:“吾豈不識人!一來因吾所領北地之眾,不習水戰,故且權用此人,待成事之後,別有理會。
二來劉備已然南下,占此先機,若江陵先為其侵占,荊南亦恐為亂不肯降吾,吾以其為黃金馬骨以示荊南也。”
隨即又令曹仁率前部沿江北廣羅船隻,廣尋樹木搭設浮橋,以求能盡快過河。
蔡瑁隨至襄陽歸見劉琮,言道:“丞相有言,保奏將軍永鎮荊襄。”
劉琮大喜,又問:“曹丞相更有何言,吾可盡力為之,量荊州之物力,結丞相之歡心。”*(注1)
蔡瑁回道:“一者,搜羅船隻供丞相大軍南渡;二者,派遣騎兵南下馳援江陵,最好能斬殺劉備以獻丞相。”
劉琮不解:“可速令水寨盡起船隻供丞相渡江,馳援江南又是何意?江陵有失否?叔父欲取江陵乎?”
蔡瑁聽劉琮還叫劉備為叔父,恨恨道:“你那販履之叔父,不知使了什麽花言巧語,叫張允盡起寨中戰船水軍,往投江夏矣!
而他則從陸路南下,徑取江陵,你稱他為叔父,他心裏卻隻有劉琦,又何曾認你這個賢侄!”
劉琮聞蔡瑁之言,本就擔心,又聽蔡瑁語氣嚴厲,更是惶恐:“你等立我為主,非吾之願也。
今兄長叔父興兵取地,吾本坐未穩,將先君之基業讓於兄長叔父,豈非好過棄於他人?”
蔡瑁本就氣極,又聞聽劉琮此話,呆了半晌,不知作何言語。
當下王威進言道:“主公勿憂,吾有一計,可保荊州安穩,大公子亦可不戰而定矣。”
劉琮大喜,忙問:“計將安出?”
王威道:“主公現已許降,劉備亦已離去,曹操在北岸無船渡江,必定廣征船隻而鬆懈無備。
願主公整頓奇兵,於險要之處設伏攻擊,曹操便可一戰而擒。
曹操若被擒,主公之名必震天下,中原雖廣,亦可傳檄而定。大公子與劉備見此,豈不望風而降於主公?”
劉琮尚未回應,卻被蔡瑁怒斥道:“你不知天命,竟敢妄言,丞相大軍在此,豈會不防此突襲?若依你所言,眾人皆死無葬身之地。”
王威罵道:“縱死又有何妨?難道不比你這出賣國土之賊、邀寵諂媚之徒強?
今曹操無船可渡,守長江便可據守,你等卻非要將荊州獻給曹操,究竟是何居心?
並非荊州不可守,而是你等妄圖攀附曹賊!如此行徑,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這一番話,令殿中眾人皆麵麵相覷,那層遮羞的窗戶紙也被王威無情捅破。
一時間,殿上鴉雀無聲。
劉琮亦難以決斷,但兩相權衡之下,還是更傾向於蔡瑁一些,畢竟王威的建議過於冒險,不成功便成仁。
據江而守並非長久之計,曹操兵勢強盛,豈能長年無船?待船隻足夠渡江,大軍一到,又如何抵禦?
若依蔡瑁所言,無論如何,至少能確保自己仍是荊州之主,雖然此荊州之主已非昔日可比。
蔡瑁此時已回過神來,拔劍欲殺王威,王威亦拔劍在手,欲斬蔡瑁這等賣土之賊。
卻為殿中餘人所阻,劉琮久未決斷,王威憤然道:“豎子實難與謀!”
言罷,出殿徑歸家中,遣散眾仆,僅率部曲家小連夜南行。
蔡瑁旋即急遣馬軍一萬南赴江陵,一則馳援,二則命鄧義劉先固守江陵,大軍不日即將南下。
蔡瑁自身則統軍兵搜羅沿岸船隻,撥與江北以供曹操大軍渡江。
次日,劉琮聽從蔡瑁之勸,偕母蔡夫人攜印綬兵符,親渡長江拜迎曹操。
曹操安撫既畢,即率前軍先行渡江,自己亦率隨征軍將與劉琮一道最後渡江,進駐襄陽城外。
蔡瑁命襄陽百姓焚香恭迎,曹操皆以善言撫慰。
入城至府中坐定,先召蒯越至前言道:“吾不為得荊州而喜,獨為得異度而喜。”
遂大封荊州文武官吏,收為己用,而以劉琮為青州刺史,令其即刻啟程。
劉琮聞命大驚,忙辭道:“琮不願為官,願守父母之土。”
曹操故作善態:“青州臨近帝都,使汝入朝為官,免在荊襄遭人謀害。”
劉琮再三推卻,曹操不許,目視蔡瑁,蔡瑁卻佯裝未見,將目光移向他處。
現今形勢逼人,劉琮無奈,隻得與母蔡夫人同赴青州,一路冷冷清清,竟無一人相隨,蔡夫人大罵蔡瑁無能,然亦無濟於事。*(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