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學徒
穿成王朝末年炮灰,我靠美食養家 作者:三隻鱷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價錢啊?崔娘子。”
“正常的絲帛要價十四到十五兩一匹,但崔家絲帛店的絲帛,隻需七兩,孩童身型不比大人,所以往往一匹布能做四五套衣裳,若是選擇在店裏做成衣,那配色上能選的更多!一套衣裳,二百六十文,就能訂到!”
這價格一出,大家都覺得實在。
普通的成衣,一件單衣都需要五百到七百文,哪怕孩童用料沒那麽多,一般也需三百文左右。
二百六十文,等於是用麻布的價格做出了絲帛的衣裳,這也就是在崔家食肆少吃兩三頓飯的事情,就能給孩子來上一套漂亮的衣裳,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聽到價格後,就有客人躍躍欲試了。
“我訂兩套,一兒一女,兒子七歲,小女三歲,崔娘子先給我下定吧!”
“還有我,還有我,兩個兒子,一個九歲,一個七歲,正是狗都嫌的時候,衣裳花樣什麽的可以放放,要結實耐磨才行啊!他娘三天五頭的就要給他們縫補,都罵出幾條街去了!”
這話一出,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崔粥維持著秩序,一旁的四牛則認認真真的幫阿娘記著客人的需求。
孩子的年紀大小,需求何樣,身高,性別,甚至是性格都記錄的清清楚楚,孩童的衣裳做不到如成人那般服帖,規矩,所以適當的放量很重要。
王錫蘭多年的經驗就派上用場了。
她隻用聽的,就大概能判斷出孩子的身型,很快腦子裏就有了應對之策,什麽地方該多添布料,什麽地方該少用布料,她一邊說,四牛一邊記,母子二人配合得當,僅僅開業才一個時辰,就接了十六個成衣訂單。
算下來,也有四兩多銀子的進賬。
這可比食肆起步要厲害多了,因此王錫蘭緊張的心情也跟著舒緩不少,畢竟人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時,總會格外有自信些。
等送走了店裏的客人們,王錫蘭長吐一口氣就說道。
“我腿都軟了,今日說的話抵得上我過去一個月的了。”
崔粥連忙端了茶來,對著她殷勤的說道,“還得是姑姑厲害,我不過是提了幾個點子,但落成的事情都是你在做,四牛也很好,看看這筆字,寫得端正有佳,外爺看了定會誇讚的。”
經過被賣這麽一遭,四牛的性子一下子就沉穩了不少。
九歲的孩童,過去還天真無邪的很,現在卻淡定的回了崔粥一句,“阿姐說笑了,外爺看到隻會說,嗯,還有進步的空間。”
他調侃這麽一句,王錫蘭和崔粥都笑了。
確實,這話還真是外爺常掛在嘴邊的說辭!
“這些衣裳做完,差不多要一月的時間,但後院隻有兩個織娘,恐怕有點忙不過來,我想著再招兩個手腳利落的,不一定要會紡織或刺繡,手腳利落些幫著理理線就好,你覺得如何?”
王錫蘭問了崔粥一句。
“這法子好,其實我原先還想過,要不然就招幾個女子學徒,年紀不要大,就十三四歲的那種,先在店裏做些雜活,慢慢的分的清楚程序就可以由姑姑動手教,這樣手把手教出來的,咱們用著也放心,等出師了,還可以就聘在店裏做繡娘或織娘,工錢定在八百文一個,我估摸著這樣的價格能吸引不少人來!”
八百文,這在兆縣都能招到有成熟手藝的繡娘了。
但崔粥覺得還是自己培養出來的踏實,絲帛店不做多精致細微的刺繡大品,之所以要招十三四歲的姑娘,是依照她的觀察來看,這個年紀大小的女孩對於家裏的弟弟妹妹們總是多有照顧。
因此,她們或許還能提出些更好的意見來,博采眾長嘛,絲帛店一定能做出更好的東西來。
二則,高價的工錢,也能讓她們在未來的嫁娶市場中多一份傍身的底氣,不管怎麽樣,有了周芹姐姐和姑姑的例子,崔粥想著能多幫一個,也是好的!
她把想法說出來後,王錫蘭點頭同意了。
她淋過雨,所以也會盡心盡力的給這些姑娘們撐起一片天來!
因此,崔家絲帛店上午開業,下午就招工,工錢給的極為誘人,但前麵一到兩年的學徒時間還是讓人有了猶豫。
不過,這樣的消息在兆縣被風刮似的傳遞開以後,倒是給崔家絲帛店做了次免費的廣告,加上這裏與崔家食肆本就是一家人,所以很多人提起來,都無行中加強了兩家的聯係。
周圍的絲帛店也都覺得緊張,依照崔家食肆這樣的生意,若是真席卷起來,那她們這些絲帛店還活不活?
結果等了半天發現對方隻做孩童的成衣,與他們絕大部分的生意壓根就沒有碰撞,這才放心不少。
這幾日,王錫蘭一邊要做成衣,一邊要招呼生意忙得不亦樂乎。
一日裏,三五套成衣的訂單還是收得到的,雖然不能與開業那天相比,但是對於她而言,能有這樣的成績已是滿足。
唯獨讓她覺得有些棘手的是學徒問題,來問的人家不在少數,可真正願意送女兒來的,卻沒有,人人都在觀望,想看看誰先吃這個螃蟹。
張小苓甚至還打趣了一句,“可憐我沒有妹子,不然我一定叫她去學,這麽好的機會怎麽能不來人嗯?奇了怪了?”
話落到羅娘子的耳朵裏,已經好幾日了。
她若有所思的想著,最後還是鼓足勇氣的問了崔粥一句,“東家娘子,我……我家有兩個閨女,一個十五,一個十三,能不能跟著三姑娘子學一學啊?”
崔粥還是頭一次聽羅娘子提起家裏人呢,當下驚喜的就說道。
“羅娘子有女兒怎麽不早說,可以先帶去姑姑那裏看看,我不能保證兩個都留下,但若是能,你這兩個姑娘便是絲帛店的大學徒!”
羅娘子聽太懂這些,隻知道東家娘子同意了。
她沒讀過書,也沒什麽本事,若不是偶然來了崔家食肆,隻怕現在都還在家裏被婆婆嫌棄呢。
如今她有了工錢,才在家裏挺直腰板做人,她雖然沒法子給孩子們鋪路,但她想著,若能學點手藝,日後就是嫁人也能出來做工,不至於在家裏當牛做馬還不受歡迎!
“正常的絲帛要價十四到十五兩一匹,但崔家絲帛店的絲帛,隻需七兩,孩童身型不比大人,所以往往一匹布能做四五套衣裳,若是選擇在店裏做成衣,那配色上能選的更多!一套衣裳,二百六十文,就能訂到!”
這價格一出,大家都覺得實在。
普通的成衣,一件單衣都需要五百到七百文,哪怕孩童用料沒那麽多,一般也需三百文左右。
二百六十文,等於是用麻布的價格做出了絲帛的衣裳,這也就是在崔家食肆少吃兩三頓飯的事情,就能給孩子來上一套漂亮的衣裳,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聽到價格後,就有客人躍躍欲試了。
“我訂兩套,一兒一女,兒子七歲,小女三歲,崔娘子先給我下定吧!”
“還有我,還有我,兩個兒子,一個九歲,一個七歲,正是狗都嫌的時候,衣裳花樣什麽的可以放放,要結實耐磨才行啊!他娘三天五頭的就要給他們縫補,都罵出幾條街去了!”
這話一出,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崔粥維持著秩序,一旁的四牛則認認真真的幫阿娘記著客人的需求。
孩子的年紀大小,需求何樣,身高,性別,甚至是性格都記錄的清清楚楚,孩童的衣裳做不到如成人那般服帖,規矩,所以適當的放量很重要。
王錫蘭多年的經驗就派上用場了。
她隻用聽的,就大概能判斷出孩子的身型,很快腦子裏就有了應對之策,什麽地方該多添布料,什麽地方該少用布料,她一邊說,四牛一邊記,母子二人配合得當,僅僅開業才一個時辰,就接了十六個成衣訂單。
算下來,也有四兩多銀子的進賬。
這可比食肆起步要厲害多了,因此王錫蘭緊張的心情也跟著舒緩不少,畢竟人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時,總會格外有自信些。
等送走了店裏的客人們,王錫蘭長吐一口氣就說道。
“我腿都軟了,今日說的話抵得上我過去一個月的了。”
崔粥連忙端了茶來,對著她殷勤的說道,“還得是姑姑厲害,我不過是提了幾個點子,但落成的事情都是你在做,四牛也很好,看看這筆字,寫得端正有佳,外爺看了定會誇讚的。”
經過被賣這麽一遭,四牛的性子一下子就沉穩了不少。
九歲的孩童,過去還天真無邪的很,現在卻淡定的回了崔粥一句,“阿姐說笑了,外爺看到隻會說,嗯,還有進步的空間。”
他調侃這麽一句,王錫蘭和崔粥都笑了。
確實,這話還真是外爺常掛在嘴邊的說辭!
“這些衣裳做完,差不多要一月的時間,但後院隻有兩個織娘,恐怕有點忙不過來,我想著再招兩個手腳利落的,不一定要會紡織或刺繡,手腳利落些幫著理理線就好,你覺得如何?”
王錫蘭問了崔粥一句。
“這法子好,其實我原先還想過,要不然就招幾個女子學徒,年紀不要大,就十三四歲的那種,先在店裏做些雜活,慢慢的分的清楚程序就可以由姑姑動手教,這樣手把手教出來的,咱們用著也放心,等出師了,還可以就聘在店裏做繡娘或織娘,工錢定在八百文一個,我估摸著這樣的價格能吸引不少人來!”
八百文,這在兆縣都能招到有成熟手藝的繡娘了。
但崔粥覺得還是自己培養出來的踏實,絲帛店不做多精致細微的刺繡大品,之所以要招十三四歲的姑娘,是依照她的觀察來看,這個年紀大小的女孩對於家裏的弟弟妹妹們總是多有照顧。
因此,她們或許還能提出些更好的意見來,博采眾長嘛,絲帛店一定能做出更好的東西來。
二則,高價的工錢,也能讓她們在未來的嫁娶市場中多一份傍身的底氣,不管怎麽樣,有了周芹姐姐和姑姑的例子,崔粥想著能多幫一個,也是好的!
她把想法說出來後,王錫蘭點頭同意了。
她淋過雨,所以也會盡心盡力的給這些姑娘們撐起一片天來!
因此,崔家絲帛店上午開業,下午就招工,工錢給的極為誘人,但前麵一到兩年的學徒時間還是讓人有了猶豫。
不過,這樣的消息在兆縣被風刮似的傳遞開以後,倒是給崔家絲帛店做了次免費的廣告,加上這裏與崔家食肆本就是一家人,所以很多人提起來,都無行中加強了兩家的聯係。
周圍的絲帛店也都覺得緊張,依照崔家食肆這樣的生意,若是真席卷起來,那她們這些絲帛店還活不活?
結果等了半天發現對方隻做孩童的成衣,與他們絕大部分的生意壓根就沒有碰撞,這才放心不少。
這幾日,王錫蘭一邊要做成衣,一邊要招呼生意忙得不亦樂乎。
一日裏,三五套成衣的訂單還是收得到的,雖然不能與開業那天相比,但是對於她而言,能有這樣的成績已是滿足。
唯獨讓她覺得有些棘手的是學徒問題,來問的人家不在少數,可真正願意送女兒來的,卻沒有,人人都在觀望,想看看誰先吃這個螃蟹。
張小苓甚至還打趣了一句,“可憐我沒有妹子,不然我一定叫她去學,這麽好的機會怎麽能不來人嗯?奇了怪了?”
話落到羅娘子的耳朵裏,已經好幾日了。
她若有所思的想著,最後還是鼓足勇氣的問了崔粥一句,“東家娘子,我……我家有兩個閨女,一個十五,一個十三,能不能跟著三姑娘子學一學啊?”
崔粥還是頭一次聽羅娘子提起家裏人呢,當下驚喜的就說道。
“羅娘子有女兒怎麽不早說,可以先帶去姑姑那裏看看,我不能保證兩個都留下,但若是能,你這兩個姑娘便是絲帛店的大學徒!”
羅娘子聽太懂這些,隻知道東家娘子同意了。
她沒讀過書,也沒什麽本事,若不是偶然來了崔家食肆,隻怕現在都還在家裏被婆婆嫌棄呢。
如今她有了工錢,才在家裏挺直腰板做人,她雖然沒法子給孩子們鋪路,但她想著,若能學點手藝,日後就是嫁人也能出來做工,不至於在家裏當牛做馬還不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