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側麵映襯李存孝的強力
曆史排行榜,萬朝皇帝卷起來了 作者:權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存孝是否真的用十八騎攻下了長安,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所以我們不得而知。
彼時,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
唐僖宗與田令孜逃至成都,以鳳翔節度使鄭畋為宰相和招討使,召集全國的藩鎮勤王。
隨著各方藩鎮節度使紛紛出兵長安,關中地區陷入了混戰狀態。
由於黃巢起義軍勢力強大,藩鎮軍隊屢戰屢敗。
在此情境下,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和天下兵馬都監楊複光向唐僖宗上書,請求赦免李克用的叛國之罪,並招其帶領沙陀軍南下勤王。
經過北起軍使陳景思的斡旋,李克用被封為代州刺史、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率領沙陀軍南下參與勤王行動。
李克用入關後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連續三戰便成功奪回長安,將黃巢起義軍驅逐出關中地區。
這段曆史在兩唐書中有詳盡的記載,但其中並未提及李存孝以十八騎攻下長安的事跡。”
“從李存孝的個人史料來看,兩唐書僅簡要記錄了他跟隨李克用南下收複長安、攻破陳州、蔡州、許州,並將黃巢軍驅逐至山東的戰史。
這些史料中並未對李存孝進行單獨描述,因此我們無法確定他是否在攻打長安時創下了十八騎入城的壯舉。
不過僅憑這些描述就否定這一事跡的存在,也顯得過於主觀和武斷。
在《元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南宋將領劉整攻占信陽城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記載中就提到了李存孝以十八鐵騎拔取洛陽的事跡。
劉整是宋末元初的傑出將領,更是元朝水軍的奠基人。
出生於鄧州的他,最初是金朝的將領,但在金國滅亡之際,他選擇了投奔南宋,並在南宋宰相趙方的麾下效力。
當趙方去世後,劉整被劃歸到荊湖製置使孟珙的部下。
孟珙接受了攻打金朝所控製的信陽城的任務,於是讓劉整作為先鋒。
劉整僅率領十二人,在夜幕的掩護下成功登上城牆,一舉擒獲了信陽城的守將,從而占領了這個戰略要地。
孟珙對劉整這次斬首行動感到極為震驚,甚至認為這一壯舉可以與傳說中的‘李存孝十八鐵騎拔洛陽’相媲美。
為此,他稱讚劉整為‘賽存孝’,意即能與李存孝相提並論的英勇將領。”
“這個故事發生在南宋晚期,距離宋朝的滅亡已不遠。
從這個記載中,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在南宋時期,人們對於李存孝的認知可能與‘十八鐵騎拔洛陽’相關。
南宋名將孟珙將劉整與李存孝相提並論,
不僅表達了他對劉整英勇行為的極高評價,
也從側麵反映出李存孝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孟珙對戰史的了解必定深入。
盡管他可能並不清楚李存孝攻占洛陽的具體過程,但這一事件的真實性在他看來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長安和洛陽作為唐朝的兩大都城,在黃巢起義軍入關時都曾先後被占據,隨後又被唐軍成功收複。
因此,李存孝攻占洛陽的可能性並非不存在。”
“從政治地位的角度來看,唐末時期長安的地位無疑高於洛陽。
因此,在故事傳播過程中,民眾以長安替代洛陽,以增強故事的震撼力和吸引力,這種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民間故事的創作者而言,通過提升事件的嚴重性來吸引聽眾,是一種常見的創作手法。
用長安替代洛陽,不僅可以使故事更加引人入勝,還進一步彰顯了李存孝的神勇形象。
然而,這段事跡並未被史書所記載,大概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從黃巢起義的發展過程來看,黃巢攻占洛陽時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因為洛陽的官民主動投降了。
後來,當黃巢敗退出關中時,他選擇在陳州、蔡州、許州等地組織反撲,而並沒有將洛陽視為戰略要點。
因此,可以推斷出當時洛陽的守軍並不多,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在史書中,對於中小規模的戰事,除非具有特別的典型意義,否則通常隻會簡要提及。
在李存孝的史料中,隻記錄了兩場大規模戰爭:
一場是在澤州和潞州對抗宣武節度使朱溫;
另一場是他背叛李克用後被圍剿。
除此之外的戰役都是中小規模,史書中隻是以隨同李克用的名義簡要提及。
如果李存孝攻占洛陽的事跡是真實的,那麽很可能也隻是一場規模不大的戰爭。
考慮到洛陽曾投降黃巢的情況,再次轉投李克用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有可能李存孝隻是率領十八騎突入敵陣進行威脅,隨後對方就選擇了投降。”
觀眾啞然了。
過了好一會兒,有人忍不住吐槽起來,
“又被老羅騙了啊!”
“《三國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都是小說而已,你們不會真的把它們當做曆史書來看吧?”
“不過他寫的確實很好啊,大多數人可能真當曆史書看了……”
“難受……我感覺這些猛將在我心裏的形象,都開始模糊了。”
“不過人家李存孝確實還是很猛的,不如也不能排到第三。”
“……”
視頻繼續直播,
“在五代時期,還有一位威名赫赫的猛將,那便是王彥章。
王彥章驍勇善戰,槍法精湛至極,因此被軍中人士譽為''王鐵槍''。
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多次提及的鐵槍廟裏供奉的那位傳奇人物,說的就是他!
但是,李存孝還在人世時,王彥章卻顯得有些黯然失色,他在戰場上甚至都無法與李存孝走上兩個回合,最終被迫選擇歸隱。
直到李存孝死去後,
一直生活在他陰影下的王彥章才得以重出江湖,大展雄威!
他在短短的時間內,連續擊敗了晉國的三十六位猛將,戰績驚人。
麵對王彥章的強勢崛起,李克用無奈之下,隻得派人假扮成李存孝出陣對敵。
這一策略果然奏效,
王彥章一聽到李存孝的名字便聞風而逃,他的弟弟王彥童更是嚇得從馬背上墜落而死。
然而,假象終究是假的,王彥章很快就得知了李存孝確實死了。
之後王彥章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直到後來,他一時大意中了趙霸(傳說中趙匡胤的祖父)的奸計,誤入了龍門陣。
在那裏,他遭遇了五龍二虎的圍攻,這是天下排名前十的武將中的七人聯手合圍。
雖然在對戰中他們均不敵王彥章,但他們的團結協作下,最終還是成功擊敗了王彥章?。
王彥章如此勇猛,卻在李存孝還活著的時候屁都不敢放一個,這無疑也從側麵印證了李存孝的非凡勇力。”
彼時,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
唐僖宗與田令孜逃至成都,以鳳翔節度使鄭畋為宰相和招討使,召集全國的藩鎮勤王。
隨著各方藩鎮節度使紛紛出兵長安,關中地區陷入了混戰狀態。
由於黃巢起義軍勢力強大,藩鎮軍隊屢戰屢敗。
在此情境下,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和天下兵馬都監楊複光向唐僖宗上書,請求赦免李克用的叛國之罪,並招其帶領沙陀軍南下勤王。
經過北起軍使陳景思的斡旋,李克用被封為代州刺史、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率領沙陀軍南下參與勤王行動。
李克用入關後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連續三戰便成功奪回長安,將黃巢起義軍驅逐出關中地區。
這段曆史在兩唐書中有詳盡的記載,但其中並未提及李存孝以十八騎攻下長安的事跡。”
“從李存孝的個人史料來看,兩唐書僅簡要記錄了他跟隨李克用南下收複長安、攻破陳州、蔡州、許州,並將黃巢軍驅逐至山東的戰史。
這些史料中並未對李存孝進行單獨描述,因此我們無法確定他是否在攻打長安時創下了十八騎入城的壯舉。
不過僅憑這些描述就否定這一事跡的存在,也顯得過於主觀和武斷。
在《元史》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南宋將領劉整攻占信陽城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記載中就提到了李存孝以十八鐵騎拔取洛陽的事跡。
劉整是宋末元初的傑出將領,更是元朝水軍的奠基人。
出生於鄧州的他,最初是金朝的將領,但在金國滅亡之際,他選擇了投奔南宋,並在南宋宰相趙方的麾下效力。
當趙方去世後,劉整被劃歸到荊湖製置使孟珙的部下。
孟珙接受了攻打金朝所控製的信陽城的任務,於是讓劉整作為先鋒。
劉整僅率領十二人,在夜幕的掩護下成功登上城牆,一舉擒獲了信陽城的守將,從而占領了這個戰略要地。
孟珙對劉整這次斬首行動感到極為震驚,甚至認為這一壯舉可以與傳說中的‘李存孝十八鐵騎拔洛陽’相媲美。
為此,他稱讚劉整為‘賽存孝’,意即能與李存孝相提並論的英勇將領。”
“這個故事發生在南宋晚期,距離宋朝的滅亡已不遠。
從這個記載中,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在南宋時期,人們對於李存孝的認知可能與‘十八鐵騎拔洛陽’相關。
南宋名將孟珙將劉整與李存孝相提並論,
不僅表達了他對劉整英勇行為的極高評價,
也從側麵反映出李存孝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孟珙對戰史的了解必定深入。
盡管他可能並不清楚李存孝攻占洛陽的具體過程,但這一事件的真實性在他看來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長安和洛陽作為唐朝的兩大都城,在黃巢起義軍入關時都曾先後被占據,隨後又被唐軍成功收複。
因此,李存孝攻占洛陽的可能性並非不存在。”
“從政治地位的角度來看,唐末時期長安的地位無疑高於洛陽。
因此,在故事傳播過程中,民眾以長安替代洛陽,以增強故事的震撼力和吸引力,這種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民間故事的創作者而言,通過提升事件的嚴重性來吸引聽眾,是一種常見的創作手法。
用長安替代洛陽,不僅可以使故事更加引人入勝,還進一步彰顯了李存孝的神勇形象。
然而,這段事跡並未被史書所記載,大概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從黃巢起義的發展過程來看,黃巢攻占洛陽時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因為洛陽的官民主動投降了。
後來,當黃巢敗退出關中時,他選擇在陳州、蔡州、許州等地組織反撲,而並沒有將洛陽視為戰略要點。
因此,可以推斷出當時洛陽的守軍並不多,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在史書中,對於中小規模的戰事,除非具有特別的典型意義,否則通常隻會簡要提及。
在李存孝的史料中,隻記錄了兩場大規模戰爭:
一場是在澤州和潞州對抗宣武節度使朱溫;
另一場是他背叛李克用後被圍剿。
除此之外的戰役都是中小規模,史書中隻是以隨同李克用的名義簡要提及。
如果李存孝攻占洛陽的事跡是真實的,那麽很可能也隻是一場規模不大的戰爭。
考慮到洛陽曾投降黃巢的情況,再次轉投李克用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有可能李存孝隻是率領十八騎突入敵陣進行威脅,隨後對方就選擇了投降。”
觀眾啞然了。
過了好一會兒,有人忍不住吐槽起來,
“又被老羅騙了啊!”
“《三國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都是小說而已,你們不會真的把它們當做曆史書來看吧?”
“不過他寫的確實很好啊,大多數人可能真當曆史書看了……”
“難受……我感覺這些猛將在我心裏的形象,都開始模糊了。”
“不過人家李存孝確實還是很猛的,不如也不能排到第三。”
“……”
視頻繼續直播,
“在五代時期,還有一位威名赫赫的猛將,那便是王彥章。
王彥章驍勇善戰,槍法精湛至極,因此被軍中人士譽為''王鐵槍''。
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多次提及的鐵槍廟裏供奉的那位傳奇人物,說的就是他!
但是,李存孝還在人世時,王彥章卻顯得有些黯然失色,他在戰場上甚至都無法與李存孝走上兩個回合,最終被迫選擇歸隱。
直到李存孝死去後,
一直生活在他陰影下的王彥章才得以重出江湖,大展雄威!
他在短短的時間內,連續擊敗了晉國的三十六位猛將,戰績驚人。
麵對王彥章的強勢崛起,李克用無奈之下,隻得派人假扮成李存孝出陣對敵。
這一策略果然奏效,
王彥章一聽到李存孝的名字便聞風而逃,他的弟弟王彥童更是嚇得從馬背上墜落而死。
然而,假象終究是假的,王彥章很快就得知了李存孝確實死了。
之後王彥章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直到後來,他一時大意中了趙霸(傳說中趙匡胤的祖父)的奸計,誤入了龍門陣。
在那裏,他遭遇了五龍二虎的圍攻,這是天下排名前十的武將中的七人聯手合圍。
雖然在對戰中他們均不敵王彥章,但他們的團結協作下,最終還是成功擊敗了王彥章?。
王彥章如此勇猛,卻在李存孝還活著的時候屁都不敢放一個,這無疑也從側麵印證了李存孝的非凡勇力。”